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3.1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述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基本属性领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目“矛盾问题的精髓”阐述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辩证关系。第三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阐述事物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矛盾的含义。2、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培养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立场。二是通过矛盾普特性关系的分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进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精神:一是通过知识学习,学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科学精神。在生活中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教学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假期景点人山人海》那么,什么是矛盾呢?这里的矛盾和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一回事吗?新课讲授:出示目题——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一幕:矛盾及其基本属性总议题:全面理解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五一假期旅游出游说起议题一: 从五一假期旅游现状中理解什么是矛盾 议题二:从旅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旅游供给的相对滞后中分析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议题一: 从五一假期旅游现状中理解什么是矛盾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五一旅游热潮下的供需矛盾与环境困境》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空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大家渴望在假期通过旅游放松身心、拓宽视野,旅游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统计,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热门景更是人潮涌动。然而,旅游供给却未能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在热门景区,像泰山景区单日接待量高达12.8万人次,超出核定承载量50%。景区周边配套也存在问题,停车场缺口达60%,交通要道拥堵成“停车场”。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杭州西湖单日垃圾清理量超200吨,黄山挑山工日均搬运量超负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旅游市场的火热也为景区及周边地区带来了经济收益,刺激了消费,带动了当地就业,这也为景区进一步改善设施、提升服务提供了经济基础。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五一假期旅游现状,阐述什么是矛盾 (2)旅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旅游供给的相对滞后,展现了矛盾的哪些基本属性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五一旅游市场中,旅游需求与供给、景区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是矛盾的具体体现。旅游需求的增长与供给的滞后,二者相互对立,需求渴望得到充分满足,而供给却无法及时匹配;但它们又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于旅游市场这个统一体中,缺少任何一方,旅游市场都无法正常运转。议学小结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统一性(2)斗争性:对立性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高,就无所谓矮;没有长, 就无所谓短; 没有胖,就无所谓瘦;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探究活动三:图示分析《好事还是坏事》探究问题:被别人卡住了脖子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坏事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好事。矛盾的基本属性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小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2、矛盾的基本属性(2)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相互分离的趋势。你能列举出我们生活中存在着的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吗?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教与学。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战争与和平、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的分歧,思想领域中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分解与化合师问: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一回事吗?提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第二幕: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议题二:从旅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旅游供给的相对滞后中分析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议学情境二:材料分析《以景区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压力》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热门景区持续火爆,黄山、泰山等景区连续三日门票售罄,景区周边交通压力巨大;而县域旅游也异军突起,长春、辽源等地通过举办“非遗+潮玩”’“古树文化”等特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旅游市场在这个假期既有火爆的一面,当然也面临着诸如交通拥堵、景区承载压力等问题,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也各有不同。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在这个转折期内,我国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例如旅游业的逐渐繁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但深入,我国旅游业在汲取外来经验的基础上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生态环境问题是其中最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国家及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严峻的环境形势依然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发展。议学问题:以景区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为例说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怎样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发展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景区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压力虽相互对立,但统一于景区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二者的斗争性,如通过合理规划游客流量、加强环境治理等措施,才能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这一同一性目标。议学小结:2、矛盾的基本属性(3)二者的关系: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假如没有美国的打压,怎样淬炼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小试牛刀:下面名言和生活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周太史史伯《国语.郑语》译文: 意为实现了和谐,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则无法发展、继续。提示:史伯所说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即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孔子 《论语》译文: 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提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差异才会有统一,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者差别的同一。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为什么?提示: “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说明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存在同一性“发生矛盾最多”说明存在斗争性。说明: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比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方法论世界观: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方法论:①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本课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