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题逐解(一)(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理清主干知识(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宪法规定及特点(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特点: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 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体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 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微|观|察| 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的“一线生花——中国民族刺绣展”荟萃8大地方名绣,重点介绍了分布在全国各地区12个民族的代表性绣品。对展品“一线生花”,你能解读出哪些信息?提示:“一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只有“一线”才能绣制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华章”,等等。2.中华民族共同体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 ,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 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 。(2)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①中国的 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 、一个中央政府。③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 统辖。(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1)探索: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2)历史成就:在这条道路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发展各民族 关系的新局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3)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 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微|点|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 因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 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内 容 ①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自治县三级。 ②自治机关及职权: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 ,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特 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作 用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 。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③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 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微|点|拨|①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立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更不是设立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②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③自治机关,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其他国家机关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维护民族 权益 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维护国家 尊严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 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深化民族 团结进步 教育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民族团结聚融力量 跨越发展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内蒙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70多年来,一代代内蒙古各族儿女,谱写出一曲曲奋斗之歌,书写了一个个民族团结传奇。如今的内蒙古,民族团结更为紧密,呈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展望未来,唯有继续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民族观,民族才会团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力量才会越大,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水平才会越高。 [问题探究]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方针是什么 2.有观点认为,增强民族团结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请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加以评析。认知生成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民族政策内 容 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联 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实施的客观基础。我国的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制定和实行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对方针的具体落实2.侧重点法与关键词区分民族方针侧重点 关键词民族 平等 在各方面 地位平等 “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尊重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民族 团结 民族关 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各民族 共同 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高度自治权。 (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高度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 )(4)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 )(6)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5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表明中华民族 ( )A.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B.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C.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D.是由各民族共同构成的命运共同体2.(教材P62“探究与分享”改编题)转移支付多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 )①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②可以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③有利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④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情境迁移应用3.国务院总理在主持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新征程上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 )①巩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④以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浙江6月选考)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一批批援青干部,各类专业人才奔赴高原,有机枸杞、沙棘原浆、唐古拉藏羊……众多高原特色产品走进了浙江市场。“新人入青,青货入浙” ( )①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②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④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是 ( )①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②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刑事案件③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牧民评选本地的“优秀牧民”④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目题逐解(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理清主干知识1.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 和 具有重要意义。 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或不信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何种宗教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何种教派 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间 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微|点|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自由不等于支持、鼓励信教,也不等于反对信教。(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原因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 内容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宗教活动必须在 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 和司法 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 的活动 原则 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的要求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 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 要 任 务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 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 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具 体 要 求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爱国 与爱教 相结合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 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努力对 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 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微|点|拨| 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世界观。②侧重点法理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侧重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强调自由≠反对、支持、鼓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强调规范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强调不受外来组织和个人干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 )(2)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 ( )(3)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国际化方向。 ( )(4)组织宗教界人士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5)我国当前的宗教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我国宗教界的教义具有先进性,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6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我国宗教界都有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传统。例如,佛教界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爱和同,济世度人”等。这表明在我国 ( )①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宗教逐步向科学的世界观转变③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④宗教教义能同中华文化相融合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教材P64“专家点评1”改编题)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 ( )A.国家鼓励人民群众信仰宗教B.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C.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3.(情境思考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指出,中国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思想,努力对宗教教义教规作出契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阐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数字出版、互联网、新兴媒体、移动电话、移动存储介质等收听、收看、存储、持有及制作、复制、传播破坏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等内容。上述材料表明了我国怎样的宗教政策 框内综合——由新征程上的民族工作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议题驱动] 材料一: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新疆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进“文化润疆”,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需求,宗教活动场所条件持续改善;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利用好“一带一路”新机遇,把握高质量发展新动向,推动新疆乘势而上,不断发展。材料二: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对各民族和宗教组织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国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新时代我国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对以上不同群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3.某校团委开展以“民族团结,青年有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写一份演讲稿的内容要点。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正确使用学科术语;③字数在150字左右。[综合融通] 各主体对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责任主体 措施中国 共产党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提高执政能力,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大 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关国家机关落实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政协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公民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应用拓展]1.(2025·湖北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期中)“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这是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中的一句话,信中的“誓词碑故事”是一段跨越70余载的民族团结佳话。下列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的是( )①坚持民族平等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坚持共同发展,消除各民族发展程度上的差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广东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一段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辉煌成就,25个边境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房子新了、钱包鼓了、日子好了,边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守土固边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这得益于 ( )①国家优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平共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2024·江苏高考)通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并把这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这种团结统一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识。材料表明 ( )①大一统理念逐步消除了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②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表现 ③大一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④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4·山东菏泽期中)2024年3月,江苏省某市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宗教界人士一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听取新中国解放战争等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先进事迹,更加坚定了宗教界人士铭记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该市建设发展贡献宗教界力量的决心。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 (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我国坚持宗教事业发展的中国化方向③宗教本质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④我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题逐解(一)(二)理清主干知识 (一)1.(2)多元一体 命运共同体[微观察]提示:“一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只有“一线”才能绣制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华章”,等等。2.中华文化 主线3.(1)特别 自治权 (2)①主权统一 ②宪法 ③中央政府(二)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共同繁荣 2.历史传统 聚居 自治州 人民政府 自治权 国家统一 基本 重要制度保障 凝聚力 3.合法权益 民族分裂释解核心要点1.提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提示:①该观点有合理之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民族观,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②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还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③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还应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等,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提示:×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而非高度自治权,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3)提示:×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4)提示:×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不能理解为只要有少数民族居住,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提示:×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提示:×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指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二、1.选D 材料强调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构成的命运共同体,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2.选D 我国各民族地位平等,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不改变其政治经济地位,也不能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①②错误。三、3.选C 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①说法错误。新征程上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②③符合题意。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选A 材料“新人入青,青货入浙”的景象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②正确;材料主旨没有涉及民族自治权,③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④排除。故答案选A。5.选B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范围,①④正确。自治区人民法院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②错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属于党的地方组织,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③错误。故本题选B。目题逐解(三)理清主干知识 1.统一 稳定 2.(2)约束 义务 宪法 行政 教育制度 (3)①组织 ②平等友好 (4)中国化 中华优秀文化 热爱祖国 最高利益 宗教教义 社会主义祖国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2)提示:×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指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3)提示:×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4)提示:√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组织宗教界人士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5)提示:× 我国当前的宗教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仍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教义不具有先进性。积极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1.选D 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非科学的,其性质未发生转变,②错误。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③错误。2.选C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鼓励信仰宗教,A错误。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错误。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可知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正确。题干旨在说明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体现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3.解析:白皮书指出,中国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思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条例规定的内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答案示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框内综合议题驱动1.提示: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④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利用好国家发展机遇,加大援助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提示:对各民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对宗教组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多作贡献。3.示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青年要始终坚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应用拓展1.选A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通过坚持民族平等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①入选。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能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②入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错误。各民族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④不选。故本题选A。2.选D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不是优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①说法错误。各民族的分布格局不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选C 通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并将其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这表明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表现,②正确;团结统一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识,表明大一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③正确;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①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形成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且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④排除。故答案选C。4.选D 材料强调通过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不强调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宗教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D。13 / 13(共109张PPT)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框CONTENTS目录1234目题逐解(一)(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目题逐解(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框题跟踪检测框内综合——由新征程上的民族工作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O.1目题逐解(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理清主干知识(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宪法规定及特点(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特点: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多元 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体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 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命运共同体|微|观|察| 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的“一线生花——中国民族刺绣展”荟萃8大地方名绣,重点介绍了分布在全国各地区12个民族的代表性绣品。对展品“一线生花”,你能解读出哪些信息?提示:“一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只有“一线”才能绣制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华章”,等等。2.中华民族共同体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 ,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华文化主线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 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 。(2)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①中国的 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 、一个中央政府。③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统辖。特别自治权主权统一宪法中央政府(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1)探索: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 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历史成就:在这条道路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发展各民族 关系的新局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3)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_________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微|点|拨|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 因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___________,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 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内 容 ①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______、自治县三级。②自治机关及职权: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________ ,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_______历史传统聚居自治州政府人民自治权特 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__________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作 用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_____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____________。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③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________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统一续表基本重要制度保障凝聚力|微|点|拨| ①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立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更不是设立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②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③自治机关,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其他国家机关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维护 民族 权益 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___________,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维护 国家 尊严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__________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合法权益民族分裂深化民族 团结进步 教育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续表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民族团结聚融力量 跨越发展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内蒙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70多年来,一代代内蒙古各族儿女,谱写出一曲曲奋斗之歌,书写了一个个民族团结传奇。如今的内蒙古,民族团结更为紧密,呈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展望未来,唯有继续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民族观,民族才会团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力量才会越大,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水平才会越高。[问题探究]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方针是什么 提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有观点认为,增强民族团结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请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加以评析。提示:①该观点有合理之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民族观,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②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还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③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还应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等,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认知生成|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民族政策内容 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联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实施的客观基础。我国的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制定和实行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对方针的具体落实续表2.侧重点法与关键词区分民族方针 侧重点 关键词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 地位平等 “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尊重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民族团结 民族关 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各民族 共同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提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高度自治权。( )提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而非高度自治权,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高度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 )提示: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4)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不能理解为只要有少数民族居住,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 )提示: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 )提示: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指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5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表明中华民族( )A.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B.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C.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D.是由各民族共同构成的命运共同体解析:材料强调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构成的命运共同体,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2.(教材P62“探究与分享”改编题)转移支付多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 )①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可以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③有利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④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我国各民族地位平等,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不改变其政治经济地位,也不能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主权,①②错误。三、情境迁移应用3.国务院总理在主持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新征程上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 )①巩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④以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为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①说法错误。新征程上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②③符合题意。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2024·浙江6月选考)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一批批援青干部,各类专业人才奔赴高原,有机枸杞、沙棘原浆、唐古拉藏羊……众多高原特色产品走进了浙江市场。“新人入青,青货入浙” ( )①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②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④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新人入青,青货入浙”的景象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②正确;材料主旨没有涉及民族自治权,③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④排除。故答案选A。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是 ( )①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 ②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刑事案件 ③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牧民评选本地的“优秀牧民” ④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范围,①④正确。自治区人民法院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②错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属于党的地方组织,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③错误。故本题选B。目题逐解(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NO.2理清主干知识1.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_____和______具有重要意义。统一稳定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或不信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何种宗教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何种教派 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间 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微|点|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自由不等于支持、鼓励信教,也不等于反对信教。(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原因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 ______内容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______宗教活动必须在______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____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_________的活动约束义务宪法行政教育制度原则 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续表(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的要求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______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组织平等友好(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要 任务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_________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_______________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中国化中华优秀文化具体 要求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__________、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爱国与爱教相结合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_________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努力对_________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_________ ______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续表热爱祖国最高利益宗教教义社会主义祖国|微|点|拨| 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世界观。②侧重点法理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侧重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强调自由≠反对、支持、鼓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强调规范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强调不受外来组织和个人干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提示: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2)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 ( )提示: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指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3)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国际化方向。 ( )提示: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4)组织宗教界人士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提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组织宗教界人士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5)我国当前的宗教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我国宗教界的教义具有先进性,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提示:我国当前的宗教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仍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教义不具有先进性。积极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6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我国宗教界都有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传统。例如,佛教界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爱和同,济世度人”等。这表明在我国 ( )①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宗教逐步向科学的世界观转变 ③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④宗教教义能同中华文化相融合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非科学的,其性质未发生转变,②错误。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③错误。√2.(教材P64“专家点评1”改编题)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 ( )A.国家鼓励人民群众信仰宗教B.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C.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解析: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鼓励信仰宗教,A错误。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错误。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可知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正确。题干旨在说明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体现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3.(情境思考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指出,中国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思想,努力对宗教教义教规作出契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阐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数字出版、互联网、新兴媒体、移动电话、移动存储介质等收听、收看、存储、持有及制作、复制、传播破坏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等内容。上述材料表明了我国怎样的宗教政策 解析:白皮书指出,中国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思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条例规定的内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答案示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框内综合——由新征程上的民族工作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O.3[议题驱动]材料一: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新疆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进“文化润疆”,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需求,宗教活动场所条件持续改善;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利用好“一带一路”新机遇,把握高质量发展新动向,推动新疆乘势而上,不断发展。材料二: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对各民族和宗教组织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国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新时代我国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示: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④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利用好国家发展机遇,加大援助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对以上不同群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提示:对各民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对宗教组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多作贡献。3.某校团委开展以“民族团结,青年有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写一份演讲稿的内容要点。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正确使用学科术语;③字数在150字左右。示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青年要始终坚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综合融通]各主体对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责任主体 措施中国 共产党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提高执政能力,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大 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关国家机关落实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政协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公民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续表[应用拓展]1.(2025·湖北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期中)“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这是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中的一句话,信中的“誓词碑故事”是一段跨越70余载的民族团结佳话。下列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的是( )①坚持民族平等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 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坚持共同发展,消除各民族发展程度上的差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通过坚持民族平等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①入选。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能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②入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错误。各民族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④不选。故本题选A。2.(2024·广东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一段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辉煌成就,25个边境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房子新了、钱包鼓了、日子好了,边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守土固边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这得益于 ( )√①国家优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平共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我国坚持民族平等,不是优先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①说法错误。各民族的分布格局不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4·江苏高考)通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并把这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这种团结统一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识。材料表明 ( )①大一统理念逐步消除了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②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表现 ③大一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④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通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并将其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这表明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表现,②正确;团结统一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共识,表明大一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③正确;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①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形成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且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④排除。故答案选C。4.(2024·山东菏泽期中)2024年3月,江苏省某市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宗教界人士一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听取新中国解放战争等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先进事迹,更加坚定了宗教界人士铭记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该市建设发展贡献宗教界力量的决心。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 (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我国坚持宗教事业发展的中国化方向 ③宗教本质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④我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材料强调通过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不强调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宗教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D。√框题跟踪检测NO.4(本试卷满分50分)123456789101112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于( )①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 ②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信仰宗教 ④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67891011121312345解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支持、也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③说法错误。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存在事实上的不平衡状况,消除不平衡状况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A。1415678910111213234√2.(2024·江苏徐州市高一期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必须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相结合的方针 ②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充分发挥各民族地区的特长和优势 ④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享有自治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在各少数民族聚居(而不是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②说法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而不是所有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156789101112133.某民族自治州开展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擦亮了民族地区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招牌,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由此可见 ( )A.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B.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C.该州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D.各民族依法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234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B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州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正确。“各民族依法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156789101112134.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托自身自然风光优势,发掘红色资源,开启冰雪之旅、沙漠之旅、民族团结之旅、文化之旅,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绘就了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这表明新疆 ( )①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 ②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实行区域自治,建立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4√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消除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根源,我们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说法错误。我国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而不是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4156789101112132345.(2024·江苏盐城市联盟校高一期中)在新疆、在青海、在西藏、在贵州、在三峡库区……江苏“三对口”工作从宏观布局,由细微入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与各地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增进了民族感情。这有利于 ( )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②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③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①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错误。14156789101112132346.(2025·河南信阳市一模)2024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在新疆开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逐步消除民族差别的物质保障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④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消除民族差别”说法错误,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①错误。 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材料提到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体现了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②正确。材料提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③正确。14156789101112132347.(202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24年10月13日,第七次全国科技援疆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指出,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各援疆省市坚持把科技援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力支持新疆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产业园区等建设,部署实施一大批重点科技项目,有力推动了新疆科技事业发展进步。科技援疆有利于( )①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②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彰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已经形成,①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各援疆省市对新疆科技事业的支持,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③不符合题意。156789101112132348.(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高一期中)黑龙江省北安市主星朝鲜族乡利用朝鲜族初伏节、农民丰收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米长卷上签名,参观了“百年统战谱华章、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图片展。开展上述活动是基于 ( )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 ②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 ③维护多元一体格局,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要求 ④主星朝鲜族乡作为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建国初期已经建立,②错误。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没有自治权,④错误。故本题选A。14156789101112132349.(2024·山东菏泽市一中高一月考)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依托自身优势,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示范基地;结合各民族英雄人物、红色事迹,开展“互联网+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推出丰富的红色旅游线路及产品,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当地人民增收致富。从材料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1415678910111213234①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②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利用红色资源,建立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不是少数民族,①说法错误。在我国,已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C。14√1567891011121323410.(2024·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宁夏吴忠市金花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社区,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占总人口的45%。近年来,社区在实践中构建出以人民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社会为主导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一社会治理实践的意义是 ( )①赋予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自治权 ②推动各民族守望相助,消弭民族间的隔阂和差异 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且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是这一社会治理实践赋予的,①错误。民族间由于地理、历史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性,不可能消除,②错误。在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567891011121323411.(2024·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作为我国棉花生产的地域性标识,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地理条件,都为其品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优化新疆棉品牌形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愈发多变而又严格的消费需求。这说明 ( )1415678910111213234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②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高度自治权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能够激发内生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234解析: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地理条件,都为新疆棉品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说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②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优化新疆棉品牌形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愈发多变而又严格的消费需求,说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能够激发内生活力,④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①错误。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高度自治权的是特别行政区,③错误。故本题选C。1567891011121323412.(2024·山东德州期中)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近年来,中国佛教界在举办国际佛教交流活动时,注重扩大中国佛教的国际朋友圈,注重发挥佛教作为沟通中外人民心灵的文化纽带作用,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据此可知,我国宗教界的国际交流活动 ( )①应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违背了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③是向世界讲好中国佛教故事,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④有利于增进中外人民友谊、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坚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宗教更好地起到沟通中外人民心灵的文化纽带作用,且我国的宗教活动并未违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故②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佛教界通过开展国际佛教交流活动,加强中外人民心灵的文化交流,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而不是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佛教故事与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141567891011121323413.(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高一期中)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下列说法与这一论述不相符合的是 ( )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③宗教信仰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大事 ④要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15678910111213234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这表明我国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该选项与材料论述相符合,不符合题意,①不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该选项与材料论述不符合,②符合题意。15678910111213234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该选项与材料论述不符合,③符合题意。要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这表明我国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该选项与材料论述相符合,不符合题意,④不选。故本题选C。1415678910111213234二、非选择题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4年3月28日,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当日,西藏各族各界群众聚集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升国旗、唱国歌,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的和平解放为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创造了条件,百万农奴得以翻身获得解放。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民主改革,西藏的农奴和奴隶重新获得了土地、拥有了选举权。14156789101112132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享有广泛的自治权,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70多年来,西藏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团结、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展现在世界面前。1415678910111213234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总结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成功经验。解析:关键词①: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民主改革,西藏的农奴和奴隶重新获得了土地、拥有了选举权→可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关键词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可联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藏。1415678910111213234关键词③:西藏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团结、大力推进兴边富民→可联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答案示例: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充分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1415678910111213234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④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藏,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4框题检测(十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于 ( )①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②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信仰宗教④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江苏徐州市高一期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必须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相结合的方针 ②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③充分发挥各民族地区的特长和优势 ④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享有自治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某民族自治州开展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擦亮了民族地区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招牌,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攀升。由此可见 ( )A.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B.民族文化发展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C.该州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D.各民族依法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4.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托自身自然风光优势,发掘红色资源,开启冰雪之旅、沙漠之旅、民族团结之旅、文化之旅,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绘就了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这表明新疆 ( )①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②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实行区域自治,建立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④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江苏盐城市联盟校高一期中)在新疆、在青海、在西藏、在贵州、在三峡库区……江苏“三对口”工作从宏观布局,由细微入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与各地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增进了民族感情。这有利于 ( )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②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河南信阳市一模)2024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在新疆开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逐步消除民族差别的物质保障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④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24年10月13日,第七次全国科技援疆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指出,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各援疆省市坚持把科技援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力支持新疆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产业园区等建设,部署实施一大批重点科技项目,有力推动了新疆科技事业发展进步。科技援疆有利于( )①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②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彰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高一期中)黑龙江省北安市主星朝鲜族乡利用朝鲜族初伏节、农民丰收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米长卷上签名,参观了“百年统战谱华章、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图片展。开展上述活动是基于 ( )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②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 ③维护多元一体格局,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要求 ④主星朝鲜族乡作为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山东菏泽市一中高一月考)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依托自身优势,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示范基地;结合各民族英雄人物、红色事迹,开展“互联网+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推出丰富的红色旅游线路及产品,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当地人民增收致富。从材料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①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②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利用红色资源,建立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④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宁夏吴忠市金花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社区,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占总人口的45%。近年来,社区在实践中构建出以人民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社会为主导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一社会治理实践的意义是 ( )①赋予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自治权②推动各民族守望相助,消弭民族间的隔阂和差异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作为我国棉花生产的地域性标识,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地理条件,都为其品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优化新疆棉品牌形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愈发多变而又严格的消费需求。这说明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②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高度自治权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能够激发内生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山东德州期中)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近年来,中国佛教界在举办国际佛教交流活动时,注重扩大中国佛教的国际朋友圈,注重发挥佛教作为沟通中外人民心灵的文化纽带作用,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据此可知,我国宗教界的国际交流活动 ( )①应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违背了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③是向世界讲好中国佛教故事,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④有利于增进中外人民友谊、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高一期中)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下列说法与这一论述不相符合的是 ( )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③宗教信仰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大事 ④要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4年3月28日,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当日,西藏各族各界群众聚集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升国旗、唱国歌,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的和平解放为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创造了条件,百万农奴得以翻身获得解放。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民主改革,西藏的农奴和奴隶重新获得了土地、拥有了选举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享有广泛的自治权,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70多年来,西藏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团结、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展现在世界面前。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总结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成功经验。框题检测(十二)1.选A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支持、也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③说法错误。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存在事实上的不平衡状况,消除不平衡状况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A。2.选C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而不是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②说法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而不是所有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选C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B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州积极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正确。“各民族依法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选A 新中国成立后,消除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根源,我们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说法错误。我国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而不是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选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①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错误。6.选C “消除民族差别”说法错误,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①错误。 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材料提到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体现了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②正确。材料提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③正确。7.选D 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已经形成,①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各援疆省市对新疆科技事业的支持,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③不符合题意。8.选A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建国初期已经建立,②错误。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没有自治权,④错误。故本题选A。9.选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不是少数民族,①说法错误。在我国,已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C。10.选D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且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是这一社会治理实践赋予的,①错误。民族间由于地理、历史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性,不可能消除,②错误。在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1.选C 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地理条件,都为新疆棉品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说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②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优化新疆棉品牌形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愈发多变而又严格的消费需求,说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能够激发内生活力,④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①错误。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高度自治权的是特别行政区,③错误。故本题选C。12.选B 材料强调的是坚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宗教更好地起到沟通中外人民心灵的文化纽带作用,且我国的宗教活动并未违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故②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佛教界通过开展国际佛教交流活动,加强中外人民心灵的文化交流,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而不是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佛教故事与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13.选C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这表明我国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该选项与材料论述相符合,不符合题意,①不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也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该选项与材料论述不符合,②符合题意。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该选项与材料论述不符合,③符合题意。要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这表明我国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该选项与材料论述相符合,不符合题意,④不选。故本题选C。14.解析:关键词①: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民主改革,西藏的农奴和奴隶重新获得了土地、拥有了选举权→可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关键词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可联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藏。关键词③:西藏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团结、大力推进兴边富民→可联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答案示例: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充分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④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藏,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框题检测(十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ocx 第六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ocx 第六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