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公正司法理清主干知识(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 和 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微|点|拨| 公正司法的主体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司法机关是司法的主体。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 的最后一道防线。 3.要求具体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 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 和正义。 4.表现(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含义 要求 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 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意义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 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含义 要求 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 原因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 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实现 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 而得以实现的 |微|点|拨| 司法程序 司法程序又称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包括起诉程序、审判程序等不同的内容。(二)推进公正司法1.独立:必须确保 和检察权依法 行使 党政机关 和 领导干部 要 支持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不 得 让司法机关做违反 、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 司法活动的要求 司法机关2.公正:必须坚持以 为根据、以 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为民: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 ,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 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人权: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 、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微|点|拨|①辩护权、辩论权辩护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辩论权是指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就案件请求、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的权利。 ②刑法三原则罪刑法定 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疑罪从无 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非法证 据排除 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 材料一:2024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1 855件11 191人,推动打早打小,针对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重点领域以及农村家族宗族势力黑恶犯罪,提出防治建议,促进长效常治;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1万件6.4万人;审结涉枪爆犯罪案件7 998件10 090人;做实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39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实事求是、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再审改判无罪87件122人……材料二:智慧法院是人民法院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公正司法的运行形态。如今,人民法院已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数据的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法治精神 2.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同学认为:“司法机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就能守护社会正义。”请简要评析这种观点。3.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请你说明如何推进公正司法。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对于公正司法的作用。认知生成1.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区 别 含 义 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即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 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对待诉讼参与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作出的裁判或处理是公正的侧 重 司法过程是否公正 司法结果是否公正要 求 在立案、审理、判决等司法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 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联 系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目标|微|点|拨| 程序公正≠结果公正2.全面理解公正司法的重要性和意义角度 意义公民 公正司法与公民权益密切相关。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真正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从而使全社会的公正观念得以形成和强化,提高司法公信力法治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社会 公正司法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正司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微|点|拨|区分“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3.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司法部进行法律草案立法调研说明司法部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公正司法这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进一步巩固。 ( )(2)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平等和正当。 ( )(3)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规范了司法权力的运行,通过结果公正实现程序公正。 ( )(4)因某拆迁户拒绝签订拆迁协议,县委书记要求县人民法院按照县委决议对该拆迁户进行宣判。 ( )(5)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做到办案结果符合客观真相、办案过程符合结果公正、事实认定符合程序公正。 ( )(6)当证据无法证明被告人无罪,但也无法证明其有罪时,法院应当宣判被告人有罪。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10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在某刑侦剧中,有这样的剧情,即工作人员问诉讼参与人:“你还有没有话要说 ”直到听到“没有了”的回应后才进入下一个诉讼环节。从法律角度看 ( )①这是对诉讼参与人的陈述权的保障 ②体现了审判程序的公正 ③体现了司法结果的公正④保证了独立行使审判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教材P104“名言警句”改编题)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意在强调 ( )A.严格执法是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B.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C.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D.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3.(教材P105“相关链接”改编题)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目标。为此,人民法院必须 ( )①规范立法工作体制,提高立法质量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③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④坚持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改编题)裁判文书是承载全部审判活动、体现审判结果的“司法产品”。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今年已上网文书216.5万件,同比增长111.6%,覆盖审判领域增加、案件类型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上网文书3.5万件,同比增长4.7倍。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 (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提升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②推进法院审判智慧化,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 ③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 ④创新司法模式,确保司法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情境迁移应用5.马某的儿子因与卢某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不幸去世,某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卢某赔偿马某人民币24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卢某未履行给付义务,马某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并未查询到卢某有可供执行财产。同年8月,卢某因病去世,此案陷入执行不能状态。马某及家人饱受精神伤害,并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该人民法院遂根据司法救助规定报请给予马某司法救助金10万元。下列说法中对本案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②卢某去世导致马某的民事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③人民法院依法实施司法救助,妥善化解社会矛盾 ④对“执行不能”案件,司法机关都应该进行司法救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介绍了以下情况。 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6 002件,依法严惩制售“病猪肉”“毒草莓”“毒面膜”的犯罪分子;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相关案件7.9万件14.9万人;审结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等犯罪案件296件。 司法救助4万人,发放救助金9.2亿元。 依法宣告511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83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①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 ②依法惩治各类犯罪,依法及时公开司法结果,推进公正司法 ③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为推动解决案例指导不规范、不及时、不系统、不一致和难检索等问题,2024年2月,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社会公众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官网首页的“人民法院案例库”图标直接点击进入(如图)。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建设并公开人民法院案例库 ( )①能促进司法结果的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②是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举措③有利于构建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④意在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三框 公正司法理清主干知识 (一)1.过程 结果 2.公平正义 3.平等 公平4.(1)诉讼地位 审判结果 (2)合法合理 惩罚 判决(二)1.审判权 独立 人民法院 法定职责 违法干预2.事实 法律 3.人民 阳光司法 4.知情权释解核心要点1.提示:公平正义。2.提示:①这种观点是片面的。②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有利于公平正义。但守护正义还需要个人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③守护正义,需要个人守护与司法维护相结合。3.提示:①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③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4.提示:①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提升司法效能(审判效率)。②建设公开平台,支持司法过程(程序)和结果公开,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③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坚持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司法部属于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2)提示:× 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3)提示:× 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了结果公正。(4)提示:× 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5)提示:×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6)提示:× 当证据无法证明被告人无罪,但也无法证明其有罪时,司法机关应根据疑罪从无原则,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二、1.选A 材料体现了对诉讼参与人的陈述权的保障,体现了审判程序的公正,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强调程序公正,未涉及独立行使审判权,且“保证了”说法绝对化,④不符合题意。2.选B 由关键词“审判”可知,材料强调公正司法,B正确;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且材料未涉及全民守法,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公正司法,而不是严格执法,也与完备的法律体系无关,A、D不符合题意。3.选C 人民代表大会要规范立法工作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①④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②③符合题意。4.选B 分析材料可知,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提升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①③正确。材料强调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强调的是裁决之后公开裁判文书,既未体现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也未体现创新司法模式,②④不选。故本题选B。三、5.选B 本案中,该人民法院根据司法救助规定给予马某司法救助,表明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困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暖,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①③符合题意。卢某去世导致执行不能,但人民法院依照司法救助保护了马某的民事权利,帮助其缓解生活困难,②说法错误。人民法院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对所有“执行不能”案件都进行司法救助,④排除。故本题选B。6.选A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公开严惩各种违法犯罪分子,“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依法惩治各类犯罪,依法及时公开司法结果,推进公正司法,①②当选;材料未涉及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和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③④不选。7.选A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人权而建立的一种法律服务制度,建设并公开人民法院案例库不是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举措,②不符合题意。题中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④不符合题意。2 / 2(共87张PPT)公正司法第三框理清主干知识(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______和_____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过程结果|微|点|拨| 公正司法的主体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司法机关是司法的主体。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___________的最后一道防线。3.要求具体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_____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_____和正义。公平正义平等公平4.表现(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含义 要求 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__________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意义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_________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诉讼地位审判结果(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含义 要求 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_________原因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_____ 违法者,救济受害者实现 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_____而得以实现的合法合理惩罚判决|微|点|拨| 司法程序 司法程序又称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包括起诉程序、审判程序等不同的内容。(二)推进公正司法1.独立:必须确保_________和检察权依法_____行使审判权独立党政机关和 领导干部 要 支持_________、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不得 让司法机关做违反_________、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司法机关 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_________司法活动的要求人民法院法定职责违法干预2.公正:必须坚持以_____为根据、以______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为民: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_____,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__________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事实法律人民阳光司法4.人权: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_______、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知情权|微|点|拨| ①辩护权、辩论权辩护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辩论权是指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就案件请求、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的权利。②刑法三原则罪刑法定 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疑罪从无 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非法证 据排除 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材料一:2024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1 855件11 191人,推动打早打小,针对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重点领域以及农村家族宗族势力黑恶犯罪,提出防治建议,促进长效常治;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1万件6.4万人;审结涉枪爆犯罪案件7 998件10 090人;做实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39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实事求是、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再审改判无罪87件122人……材料二:智慧法院是人民法院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公正司法的运行形态。如今,人民法院已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数据的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法治精神 提示:公平正义。2.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同学认为:“司法机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就能守护社会正义。”请简要评析这种观点。提示:①这种观点是片面的。②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有利于公平正义。但守护正义还需要个人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③守护正义,需要个人守护与司法维护相结合。3.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请你说明如何推进公正司法。提示:①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③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对于公正司法的作用。提示:①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提升司法效能(审判效率)。②建设公开平台,支持司法过程(程序)和结果公开,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③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坚持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生成|1.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 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区 别 含义 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即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 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对待诉讼参与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作出的裁判或处理是公正的续表区 别 侧重 司法过程是否公正 司法结果是否公正要求 在立案、审理、判决等司法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 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联 系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目标|微|点|拨| 程序公正≠结果公正 2.全面理解公正司法的重要性和意义角度 意义公民 公正司法与公民权益密切相关。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真正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从而使全社会的公正观念得以形成和强化,提高司法公信力续表法治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社会 公正司法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正司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微|点|拨| 区分“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3.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监督续表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司法部进行法律草案立法调研说明司法部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公正司法这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进一步巩固。( )提示: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司法部属于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2)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平等和正当。 ( )提示: 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3)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规范了司法权力的运行,通过结果公正实现程序公正。 ( )提示: 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了结果公正。×(4)因某拆迁户拒绝签订拆迁协议,县委书记要求县人民法院按照县委决议对该拆迁户进行宣判。 ( )提示: 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5)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做到办案结果符合客观真相、办案过程符合结果公正、事实认定符合程序公正。 ( )提示: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6)当证据无法证明被告人无罪,但也无法证明其有罪时,法院应当宣判被告人有罪。 ( )提示: 当证据无法证明被告人无罪,但也无法证明其有罪时,司法机关应根据疑罪从无原则,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10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在某刑侦剧中,有这样的剧情,即工作人员问诉讼参与人:“你还有没有话要说 ”直到听到“没有了”的回应后才进入下一个诉讼环节。从法律角度看( )①这是对诉讼参与人的陈述权的保障 ②体现了审判程序的公正 ③体现了司法结果的公正 ④保证了独立行使审判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体现了对诉讼参与人的陈述权的保障,体现了审判程序的公正,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强调程序公正,未涉及独立行使审判权,且“保证了”说法绝对化,④不符合题意。2.(教材P104“名言警句”改编题)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意在强调 ( )A.严格执法是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B.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C.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D.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解析: 由关键词“审判”可知,材料强调公正司法,B正确;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且材料未涉及全民守法,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公正司法,而不是严格执法,也与完备的法律体系无关,A、D不符合题意。√3.(教材P105“相关链接”改编题)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目标。为此,人民法院必须 ( )①规范立法工作体制,提高立法质量 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坚持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要规范立法工作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①④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②③符合题意。4.(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改编题)裁判文书是承载全部审判活动、体现审判结果的“司法产品”。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今年已上网文书216.5万件,同比增长111.6%,覆盖审判领域增加、案件类型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上网文书3.5万件,同比增长4.7倍。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 (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提升司法机关的公信力②推进法院审判智慧化,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③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④创新司法模式,确保司法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提升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①③正确。材料强调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强调的是裁决之后公开裁判文书,既未体现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也未体现创新司法模式,②④不选。故本题选B。三、情境迁移应用5.马某的儿子因与卢某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不幸去世,某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卢某赔偿马某人民币24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卢某未履行给付义务,马某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并未查询到卢某有可供执行财产。同年8月,卢某因病去世,此案陷入执行不能状态。马某及家人饱受精神伤害,并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该人民法院遂根据司法救助规定报请给予马某司法救助金10万元。下列说法中对本案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②卢某去世导致马某的民事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③人民法院依法实施司法救助,妥善化解社会矛盾 ④对“执行不能”案件,司法机关都应该进行司法救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案中,该人民法院根据司法救助规定给予马某司法救助,表明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困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暖,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①③符合题意。卢某去世导致执行不能,但人民法院依照司法救助保护了马某的民事权利,帮助其缓解生活困难,②说法错误。人民法院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对所有“执行不能”案件都进行司法救助,④排除。故本题选B。6.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介绍了以下情况。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6 002件,依法严惩制售“病猪肉”“毒草莓”“毒面膜”的犯罪分子;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相关案件7.9万件14.9万人;审结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等犯罪案件296件。司法救助4万人,发放救助金9.2亿元。依法宣告511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83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①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 ②依法惩治各类犯罪,依法及时公开司法结果,推进公正司法 ③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公开严惩各种违法犯罪分子,“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依法惩治各类犯罪,依法及时公开司法结果,推进公正司法,①②当选;材料未涉及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和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③④不选。7.为推动解决案例指导不规范、不及时、不系统、不一致和难检索等问题,2024年2月,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社会公众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官网首页的“人民法院案例库”图标直接点击进入(如图)。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建设并公开人民法院案例库 ( )①能促进司法结果的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②是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举措③有利于构建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④意在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人权而建立的一种法律服务制度,建设并公开人民法院案例库不是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举措,②不符合题意。题中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④不符合题意。框题跟踪检测(本试卷满分50分)1234567891011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2024·浙江杭州二模)网上诉讼、掌上办案、远程审判,相隔万里也能云端解纠纷。“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整合调解、立案等诉讼服务功能,实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诉讼服务网上办( )①通过司法公开确保了司法公正 ②通过在线服务创新了司法模式 ③通过云端解纠纷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察权 ④通过整合功能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78910111212345解析: ①中“确保”一词说法太绝对,错误;诉讼服务网上办通过云端解纠纷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公民不享有监察权,③排除。1567891011122342.(2024·北京大兴高一期末)某人民法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如下图所示):156789101112234该人民法院的做法有利于青少年 ( )①丰富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②感受法庭威严,增强对法律的敬畏③履行监察职责,提高司法工作效率④参与案件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234解析: 监察委员会履行监察职责,青少年不能履行监察职责,③不符合题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青少年不能参与案件审理,④不符合题意。1567891011123.(2024·湖北武汉高一期末)近年来,某市人民法院为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紧跟科技浪潮,打破时空限制,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法庭建设。基层法庭建设新模式体现了 ( )①依靠智能系统保障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②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解决矛盾纠纷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④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塑造数字时代法院发展新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4√156789101112234解析: 不是依靠智能系统才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法院本来就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①排除;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而不是司法机关,③排除。1567891011124.生物多样性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面临不可逆转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中指出,要开展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明确对于损害尚未发生,但有证据证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可以依法提起预防性公益诉讼。预防性公益诉讼 ( )234156789101112234①是健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举措,有助于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②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程序,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③扩大了行政监督的范围,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 ④能够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推动环境治理法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234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司法保护手段,预防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并不是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程序,②排除。预防性公益诉讼不属于行政监督的范围,③排除。本题选B。1567891011122345.(2024·北京丰台一模)针对立案工作不规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对材料接收、一次性补正告知、形式审核要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办理、窗口行为规范等群众反映较多的不规范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提升立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以上措施 ( )156789101112234√A.拓宽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人民法院工作更加便利化B.优化了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流程,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C.意在鼓励案件当事人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维护权益D.有利于加强对公民诉权的保障,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156789101112234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起草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所作出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公民诉权的保障,进一步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D当选;以上措施并没有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也没有优化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流程,A、B不选;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后一步,“鼓励诉讼”说法有误,C不选。1567891011122346.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这启示我们推进公正司法必须 ( )①通过程序公正保护人民的程序权利 ②坚持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 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疑罪从无 ④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234解析: 公民属于法律概念,通过程序公正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①错误。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②错误。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疑罪从无,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③④正确。本题选D。1567891011122347.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司法公开插上了“数字翅膀”。各级人民法院建立起法院政务网站,12368诉讼服务平台,法院移动新闻客户端、手机App等平台,“指尖上的法院”日渐成为司法公开的新阵地。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 ( )156789101112234√①有效拓宽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审判权和知情权③有助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④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6789101112234解析: 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有效拓宽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有助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①③符合题意。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群众没有审判权,②不选。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起不到这一作用,④错误。本题选A。1567891011122348.(2024·海南高三期末)2023年以来,青岛市两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弱有所扶”“应救尽救”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实现从“申请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以司法的温度、速度、精度彰显为民初心。这一过程中,青岛市两级人民法院 ( )156789101112234√①通过推进司法审判程序公正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②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合理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落实了人民司法为人民原则 ④推进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234解析: 通过推进司法审判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但不能确保,①错误;两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②错误。1567891011122349.(2024·湖南怀化二模)央视媒体曝光了多起利用AI技术换脸、变声实施诈骗的案例,再次引发人们对AI应用的关注。技术无善恶,但法律有边界。需要广大群众增强识骗防骗意识的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依法加强治理。由此可见 ( )156789101112234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②依法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安全的犯罪活动,维护公共秩序,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③公安部依法打击AI换脸,体现了我国政府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人民司法为人民,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56789101112234解析: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县(不含民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①错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政府依法行政,③错误。15678910111223410.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临口法庭立足民族地区民俗民情,构建“法庭+”基层治理新模式,激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打造问题导向、多方参与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辖区20个村(社区)设立法官联络站,在2个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网上巡回法庭”,推出“法院+乡贤”“法院+村干部”“火塘调解法”等调解新模式就地化解纠纷。临口法庭的做法有利于 ( )156789101112234√①审判重心下沉,妥善化解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②引入社会力量,简化司法诉讼程序,降低司法成本 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 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234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司法更好地服务人民,但是材料没有体现简化司法诉讼程序,降低司法成本,②排除。材料体现了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但是没有涉及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④错误。本题选B。15678910111223411.蕉城法院与宁德移动公司合作,在三都海上巡回法庭引入5G技术,研发上线5G移动云平台,推出全国首个5G+海上巡回法庭,打造诉讼全业务“岛上”+“线上”办理新模式,让海岛群众在线参与全业务诉讼服务。5G+海上巡回法庭的设立 ( )156789101112234①旨在简化案件审理程序,深入推进司法改革②旨在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③能确保人民法院公正行使审判权,实现公平正义④用科技赋能司法,减轻司法诉累,保障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简化案件审理程序,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不是其目的,①与题意不符。③错在“确保”。本题选D。√156789101112234二、非选择题12.(17分)(2024·甘肃高考·T18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西部农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农牧民因农牧场地界、牛羊走失、邻里、婚姻等矛盾到法院打官司存在诸多不便。有些矛盾若不能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种状况,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法官走出法院大楼,背上国徽骑马下乡,把法庭“搬”到农牧民的帐篷前、毡房里,及时受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纠纷,156789101112234实行巡回立案,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马背法庭”。办案法官还结合农牧区常见多发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规律,制作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农牧区常见法律问题手册》,借巡回审理案件之际发放给群众。156789101112234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分析“马背法庭”是如何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解析:本题是体现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马背法庭”是如何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学生应该准确定位设问的方向,然后审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规范作答,具体分析如下:156789101112234关键信息 生成答案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法官走出法院大楼,把法庭“搬”到农牧民的帐篷前、毡房里 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回应民生关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办案法官结合农牧区常见多发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规律,制作宣传手册发放给群众 人民法院加强法律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健全多元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维护社会稳定156789101112234答案示例:①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回应民生关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人民法院加强法律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健全多元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框题检测(二十一) 公正司法(本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2024·浙江杭州二模)网上诉讼、掌上办案、远程审判,相隔万里也能云端解纠纷。“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整合调解、立案等诉讼服务功能,实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诉讼服务网上办 ( )①通过司法公开确保了司法公正②通过在线服务创新了司法模式③通过云端解纠纷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察权④通过整合功能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北京大兴高一期末)某人民法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如下图所示):该人民法院的做法有利于青少年 ( )①丰富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②感受法庭威严,增强对法律的敬畏③履行监察职责,提高司法工作效率④参与案件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湖北武汉高一期末)近年来,某市人民法院为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紧跟科技浪潮,打破时空限制,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工作,积极探索基层法庭建设。基层法庭建设新模式体现了 ( )①依靠智能系统保障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②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解决矛盾纠纷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④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塑造数字时代法院发展新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生物多样性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面临不可逆转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中指出,要开展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明确对于损害尚未发生,但有证据证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可以依法提起预防性公益诉讼。预防性公益诉讼 ( )①是健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举措,有助于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②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程序,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③扩大了行政监督的范围,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 ④能够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推动环境治理法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北京丰台一模)针对立案工作不规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对材料接收、一次性补正告知、形式审核要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办理、窗口行为规范等群众反映较多的不规范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提升立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以上措施 ( )A.拓宽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动人民法院工作更加便利化B.优化了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流程,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C.意在鼓励案件当事人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维护权益D.有利于加强对公民诉权的保障,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6.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这启示我们推进公正司法必须 ( )①通过程序公正保护人民的程序权利②坚持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疑罪从无④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司法公开插上了“数字翅膀”。各级人民法院建立起法院政务网站,12368诉讼服务平台,法院移动新闻客户端、手机App等平台,“指尖上的法院”日渐成为司法公开的新阵地。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 ( )①有效拓宽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 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审判权和知情权 ③有助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④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海南高三期末)2023年以来,青岛市两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弱有所扶”“应救尽救”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实现从“申请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以司法的温度、速度、精度彰显为民初心。这一过程中,青岛市两级人民法院 ( )①通过推进司法审判程序公正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②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合理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③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落实了人民司法为人民原则④推进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湖南怀化二模)央视媒体曝光了多起利用AI技术换脸、变声实施诈骗的案例,再次引发人们对AI应用的关注。技术无善恶,但法律有边界。需要广大群众增强识骗防骗意识的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依法加强治理。由此可见 ( )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②依法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安全的犯罪活动,维护公共秩序,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③公安部依法打击AI换脸,体现了我国政府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人民司法为人民,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临口法庭立足民族地区民俗民情,构建“法庭+”基层治理新模式,激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打造问题导向、多方参与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辖区20个村(社区)设立法官联络站,在2个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网上巡回法庭”,推出“法院+乡贤”“法院+村干部”“火塘调解法”等调解新模式就地化解纠纷。临口法庭的做法有利于 ( )①审判重心下沉,妥善化解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②引入社会力量,简化司法诉讼程序,降低司法成本 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 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蕉城法院与宁德移动公司合作,在三都海上巡回法庭引入5G技术,研发上线5G移动云平台,推出全国首个5G+海上巡回法庭,打造诉讼全业务“岛上”+“线上”办理新模式,让海岛群众在线参与全业务诉讼服务。5G+海上巡回法庭的设立 ( )①旨在简化案件审理程序,深入推进司法改革②旨在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③能确保人民法院公正行使审判权,实现公平正义④用科技赋能司法,减轻司法诉累,保障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2.(17分)(2024·甘肃高考·T18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西部农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农牧民因农牧场地界、牛羊走失、邻里、婚姻等矛盾到法院打官司存在诸多不便。有些矛盾若不能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种状况,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法官走出法院大楼,背上国徽骑马下乡,把法庭“搬”到农牧民的帐篷前、毡房里,及时受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纠纷,实行巡回立案,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马背法庭”。办案法官还结合农牧区常见多发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规律,制作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农牧区常见法律问题手册》,借巡回审理案件之际发放给群众。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分析“马背法庭”是如何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框题检测(二十一)1.选C ①中“确保”一词说法太绝对,错误;诉讼服务网上办通过云端解纠纷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公民不享有监察权,③排除。2.选A 监察委员会履行监察职责,青少年不能履行监察职责,③不符合题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青少年不能参与案件审理,④不符合题意。3.选C 不是依靠智能系统才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法院本来就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①排除;立法机关坚持科学立法,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而不是司法机关,③排除。4.选B 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司法保护手段,预防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并不是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程序,②排除。预防性公益诉讼不属于行政监督的范围,③排除。本题选B。5.选D 最高人民法院起草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规范》所作出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公民诉权的保障,进一步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D当选;以上措施并没有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也没有优化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流程,A、B不选;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后一步,“鼓励诉讼”说法有误,C不选。6.选D 公民属于法律概念,通过程序公正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①错误。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②错误。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疑罪从无,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③④正确。本题选D。7.选A 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有效拓宽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有助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①③符合题意。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群众没有审判权,②不选。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起不到这一作用,④错误。本题选A。8.选D 通过推进司法审判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但不能确保,①错误;两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②错误。9.选D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县(不含民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①错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政府依法行政,③错误。10.选B 材料强调的是司法更好地服务人民,但是材料没有体现简化司法诉讼程序,降低司法成本,②排除。材料体现了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但是没有涉及创新村民自治组织形式,④错误。本题选B。11.选D “简化案件审理程序,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不是其目的,①与题意不符。③错在“确保”。本题选D。12.解析:本题是体现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马背法庭”是如何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学生应该准确定位设问的方向,然后审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规范作答,具体分析如下:关键信息 生成答案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法官走出法院大楼,把法庭“搬”到农牧民的帐篷前、毡房里 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回应民生关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办案法官结合农牧区常见多发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规律,制作宣传手册发放给群众 人民法院加强法律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健全多元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答案示例:①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回应民生关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人民法院加强法律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健全多元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维护社会稳定。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框题检测(二十一) 公正司法.docx 第九课 第三框 公正司法.docx 第九课 第三框 公正司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