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解读】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3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与水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空气的特征。
探究实践目标
●进一步运用感官观察的方法,描述空气无色、无味的特征。
●通过与水进行比较,搜集证据描述空气更多的特征。
态度责任目标
●在观察空气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地表达观点。
●通过判断空气质量的优良,懂得新鲜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三课,本课对应课程标准1 ~ 2年级学习内容“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的第三点“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本课是在继上一课观察我们的校园后,继续缩小视角,展开对地球家园中空气的具体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教材通过问题“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还有什么特征?”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聚焦本课的学习内容。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活动1是收集空气,学生通过从三个地方收集空气,学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活动2是“与水比一比”,学生通过与水进行比较,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在研讨板块,问题1是启发学生去更多的地方收集空气,体会空气的无处不在;问题2是汇报与水比较发现的空气特征。拓展板块,通过比较新鲜空气和受污染的空气,意识到空气对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经过一年级的观察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感官观察法,知道某些固体、液体(水)的特征,也逐渐学会用科学的词汇描述周围物体的特征,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进行描述,但是对空气这种气体的观察和描述还是第一次,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搜集更多证据,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将成为探究的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和描述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点:与水进行比较,描述空气更多的特征。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教材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空气的画面,周围还有绿色植物,暗示我们的地球家园充满了空气,为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重要自然资源。
聚焦:通过提出“它还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特征出发,进一步探索空气的其他特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一板块不仅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也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探索1:学生在三个地方收集空气(教室、走廊、操场)。学生通过此收集活动,对比观察空气,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探索2:将空气与水进行比较。通过气体与液体的比较,搜集更多证据,描述空气更多的特征。
记录单:学生首先需要将水的特征补写完整,除了看得见、摸得着,还有无色、无味、可流动等特征。然后对比观察空气,发现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可流动等特征。通过表格左右对比,梳理液体(水)与气体(空气)的异同点。
研讨1:空气是地球家园中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研讨问题,引导学生去更多的地方观察空气,感受空气的无处不在,同时更加热爱地球家园。学生可能会说:“在树林里,在公园里,在实验室里……”等。
研讨2: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观察过水,知道如何描述水的特征,这里观察空气后,将空气与水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空气更多的特征。同时,利用比较的方法描述物体特征,也是本课需要掌握的科学方法。学生可能会说:“空气很轻,水很重;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水看得见摸得着。空气没有形状,木块有形状……”等。
拓展:拓展活动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家园中更多地方的空气,尤其是关注被污染了的空气,学会判断空气质量的优良,树立珍惜并保护空气这种自然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记录单、塑料袋、燕尾夹、水等。
教师:班级记录表、新鲜的与被污染的空气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聚焦:空气还有什么特征?
教师可先带来几种物体,装入透明袋中,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袋中都有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笔、纸、布,但很容易遗漏空气这种物质,教师就此可以直接导入本课将要研究的主题一空气。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一幅人类和动物在地球家园的空气中自由呼吸的图片,问学生“你知道空气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会对空气的特征进行猜想。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描述气体的特征,学生可能会说看不见、摸不着,也可能会说空气可以被皮肤感知,空气凉凉的,空气可以飘动等,教师可以借此挖掘学生对空气特征了解的前概念。
2.探索:收集空气并观察;与水比一比,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
探索1,要想探究空气的特征,先要收集空气,再进行观察。教师出示活动任务,想办法利用保鲜袋在教室里、教学楼的走廊上、开阔的操场上收集空气,然后用眼睛看、鼻子闻的方式进行观察,看看空气有哪些特征。这里的三个地方是有区别的,教室是指室内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廊是指相对开阔的地方,操场是指四周无遮蔽、空间完全开阔的地方。让学生在这三个有区别的地方收集空气,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地球家园不同的地方都有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同时暗指空气的质量是有区别的,为学会判断新鲜空气和开展拓展活动埋下伏笔。由于本课重点指向空气无颜色、无气味的特征,建议指明让学生利用眼睛看和鼻子闻的方法进行观察。这里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空气有气味,产生误区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塑料袋的气味干扰了学生的判断,建议教师选择无气味的塑料袋或者指导学生使用正确闻空气气味的方法;二是有学生认为新鲜的空气又新鲜的气味,教室里空气不新鲜,教室里空气有不新鲜气味——其实新鲜不是一种气味,新鲜是指没有受到污染,或者没有添加的、纯天然的;三是有学生认为某些地方空气是香香的或臭臭的,其实空气没有气味,只是物质的香味或臭味传播到空气里,所以才闻到了气味。
探索2设置与水比较的活动,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由于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过水的特征,这里可以利用与熟悉的水进行比较,发现空气更多特征,也暗指将液体与气体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另一方面,科学的比较方法是二年级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带给观察者更多的发现。和水的比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这里建议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例如,可以指明实验操作步骤,先将水的特征写出来,再想办法检测空气的这些特征,最后记录检测结果(描述空气特征)。
3.研讨
研讨1是:“地球家园很大,所有地方都有空气吗?除了在校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收集空气?”本单元是围绕地球家园开展的,空气作为地球家园的一种重要资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更广阔的地球家园中的空气,而不仅仅是学生上课的教室、校园、周围的空气而已。在关注空气分布在地球家园各个地方的过程中,体会空气分布广泛和无处不在。
研讨2是:“与水相比,空气有什么不同?与小木块相比,空气又有什么不同?”空气与水和小木块进行比较的活动比单纯地直接观察空气要难,对于这个问题,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花些时间进行研讨。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可能会说,空气会流动、透明、无固定形状、很轻等。教师要关注学生两个方面的描述:一方面,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证据和怎样的操作判断出空气的特征,关注学生搜集证据的能力;另一方面, 关注学生是如何描述空气的特征,及时帮助学生梳理、修正描述空气特征的科学用语。
4.拓展:哪些地方空气清新,哪些地方空气被污染了?
地球家园中有一些地方的空气被污染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比较,学会判断新鲜空气和可能被污染的空气。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森林、乡村、城市工业区、交通拥堵路段等不同场景的空气状况,引导学生从气味、能见度、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体会新鲜空气对人类、动植物的重要性。这一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爱惜自然资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本单元的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责任目标相契合。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后,从“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所示。实际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我们周围的空气》 自我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听 安静倾听,积极开动脑筋
我会说 大声回答问题,描述空气的特征
我会做 能与水或小木块比较,观察空气的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