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不同的季节【教材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不同的季节【教材解读】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5不同的季节【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认识季节变化,知道一年四季的现象。
●知道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目标
●观察、交流季节变化,比较、分析季节变化的特点。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观察季节卡片,能搜集信息,完成季节盒子。
●通过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季节变化等活动,进一步产生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五课,本课对应课标1 ~ 2年级学习内容“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中的第二点“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本课为单元第五课,是在继上一课认识不同的天气变化后,继续认识不同的季节变化。本课“季节的变化及影响”是上一节课“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内容的迁移。本课主要内容是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教材通过情境图片,引出聚焦问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来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探索板块包含三个活动:第一项活动是“观察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现在季节的特点;第二项活动是交流动植物在其他季节的不同,学生通过借助动物、植物的变化特点来描述季节的变化特点;第三项活动是“完成季节盒子”,通过借助图片和词语引导学生判断季节,此活动刚好是前两项活动的逆向思维,即通过现象辨别季节。在研讨板块,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不同季节的现象以及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拓展板块,通过收集动物过冬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二年级的学生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现象,但对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的例子认知上比较少。本课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另一方面,要及时梳理学生的观点,通过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季节对地球家园中的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难重点
重点: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
难点: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展示了长江三峡中巫峡的秋季景象,绿水青山之间生长出了红叶,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季节变化中所产生的美丽景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聚焦:以季节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换对地球家园有哪些影响,以及影响的范围,包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变化,从已知思考未知。让学生回顾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并重点思考当前季节的主要特点,然后发散到其他季节和其最显著的特点。
探索1:让学生能够通过词语、简短的文字、图画等方式描述当前季节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特点,重点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描述和科学表达。
探索2:同学们交流动物和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行为或不同的状态,指向季节对身边动植物的动植物。
探索3:教师可以准备不同季节的盒子和相对应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后判断卡片是属于哪一个季节的,并投放到相对应的季节盒子中,完成季节盒子的制作。
研讨1:总结整节课的内容,归纳季节变换引起的变化现象,并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研讨2:思考季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可以从有利和有弊、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讨论。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秋季大雁南飞的原因,认识到季节变化带来了温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短缺,从而明确季节变换对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青蛙的冬眠行为、松鼠和仓鼠等啮齿动物提前储存食物以备过冬,以及北极熊和雪狐通过换毛来抵御严寒等。
(五)教学准备
学生:四季分类卡、季节盒子、双面胶等。
教师:有四季典型特点的图片、四季变化的资料、季节盒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聚焦: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地球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聚焦部分,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地球家园有哪些季节,再出示四张展示不同季节特征的图片一春季百花盛开、夏季游泳、秋季收获粮食、冬季堆雪人,让学生根据图片判断是哪个季节,并说一说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图片代表的是哪个季节,所以教师重点是引导学生判断不同季节的主要特点,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一不同的季节,并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开始联系生活经验并思考。
2.探索: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
在聚焦部分学生对季节的思考已经打开,探索部分需要引导学生聚焦到当前季节。
探索1是关注当下季节及其特点,发现当前季节的独特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帮助学生思维聚焦到当前季节,然后补充问题“在这个季节中,你发现了哪些独特的现象呢?”学生在这个交流中会关注到动物的活动特点及植物的变化特点。如果学生对于人类生活关注较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当前季节人类在生活中有哪些习惯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季节对我们周围事物的影响。学生在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时会用较长的话语表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提炼,例如,秋天树叶会变黄,秋天稻谷成熟,秋天大雁南飞,秋天收获果蔬等,为后面季节盒子活动起到铺垫作用。
探索2是交流身边动植物不同季节的变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本活动。教材中呈现的春、夏、秋、冬四幅图及画中的动植物直观地呈现了不同季节的显著特点:春季——美丽的蝴蝶在花朵上吸食花蜜,夏季——知了趴在树枝上鸣叫,秋季——金黄的树叶飘落在草地上,冬季——大山和森林被皑皑白雪覆盖。让学生从观看图片时的直观感受引向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到相同事物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样态。这个内容是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到季节与我们地球家园上的动植物的关联。同时也是让学生从动物、植物多个维度认识季节与地球生命间的联系,这里隐含的是用关联的视角和多维度的视角看待自然事物和自然世界。由于本活动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教师可以准备一定的阅读资料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
探索3是制作“季节盒子”并选择合适的卡片放在季节盒子中。通过前面两个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对季节变化的认识,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哪些图片和文字卡片适合放进哪个季节盒子。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四季的图片和词语,然后组织学生依次完成春季季节盒子、夏季节盒子、秋季季节盒子、冬季季节盒子。本活动是在思维上利用现象判断是什么季节,刚好是探索1和探索2的逆向思维。学生判断完毕后,可以邀请小组进行全班分享,尝试解释选择该季节盒子里的卡片的理由。
3.研讨:不同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研讨1是“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里不同的现象,除了明显的天气现象外,还包括动植物在季节中的不同。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比较无序,建议教师可以分类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可能会说春季万物复苏,夏季烈日炎炎,秋季黄叶飘落,冬季白雪皑皑。学生对动植物的举例可能会比较丰富或者非常匮乏,这与学生的阅读面和视野面有关,建议教师可以对动植物的举例进行梳理或者补充资料。
研讨2是“不同的季节对我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学生对不同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熟悉的,大多会从自己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举例说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举例进行分类,形成有系统的认知。
4.拓展:动物过冬的办法
拓展部分的内容是“北方冬天很冷,动物过冬有哪些办法?”,目的是让学生聚焦到动物过冬的方式,让他们在课后持续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外推送相关纪录片和学习资料,也可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把某一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做成观察记录单或小报,在教室的后黑板上进行交流展示。教师可在下节课的课前进行点评。
(七)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后,从“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表2-5-1所示。实际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不同的季节》自我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我会听 安静倾听
我会说 乐于分享,能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我会做 会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季节
图示:图片展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体现了动植物和环境变化,寓意着季节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
季节盒子中的卡片内容可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制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