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学目标1.[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南仁东的人生经历,把握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2.[重点] 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件、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人物传记“生动性”的特点。3.[难点] 分析南仁东的思想品质,领悟人物传记的文化内涵。“笃行于天文的追梦人,用生命丈量宇宙。南仁东,从壮年到暮年,为了一个目标,他甘做沉默的砥柱。二十二年磨一剑,他让‘中国天眼’望穿苍穹,探索宇宙的奥秘。他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的精神与风骨。南仁东,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中国的天文之路。”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南仁东卓越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一生坚守科学梦想、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进一步了解南仁东。·教材新知 1.作家作品。(PPT展示)王宏甲,福建建阳人,当代文学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广播文艺奖等多种全国性大奖。代表作有《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让自己诞生》《塘约道路》等。2.写作背景。(PPT展示)3.文体常识。(PPT展示)传 记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传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称为“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述。4.速读课文(或听读),字词检测。【读读写写】潜质(qián) 尴尬(ɡānɡà) 筛选(shāi) 篝火(ɡōu)目dǔ(睹) 严丝合fènɡ(缝) 瞠目结舌(chēnɡ) 热泪盈kuànɡ(眶)一lǎn(览)无余 朝气pénɡ(蓬)勃【据意猜词】1.严丝合缝: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2.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3.【情境题】站在山顶朝下望去,小村的景色一览无余(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无遗漏)。4.【情境题】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整个大地到处朝气蓬勃(形容很有生气,蓬勃向上,充满青春活力)。·教材写法 【探究一】 整体感知,了解传主档案1.速读课文,借助课文批注(第二条),圈画文中体现年份或传主年龄的词句,快速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人物档案表姓名 南仁东 生卒年 1945—2017 籍贯 吉林辽源年份 经历1963年 南仁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8年 南仁东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做“小金工”1978年 南仁东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1993年9月 南仁东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报告,争取把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1994年春夏之交 南仁东开始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2007年7月10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南仁东勉励团队向宇宙的深处进军2011年3月25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正式开工,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5年11月21日 南仁东目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接收和回传信号的最核心部件馈源舱升空的全过程2016年9月25日 “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2017年9月15日 南仁东逝世,享年72岁2.作者叙述南仁东的事迹时,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明确:略写了南仁东少年时求学、青年时工作的经历;详写了南仁东建造“中国天眼”的全过程。这样安排,详略得当,既能够突出传主的主要事迹、主要成就,又有助于读者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突出中心。【探究小结】传记作品强调真实性。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述。【探究二】 品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1.请你说说本文叙述的特点。明确:文章以概括式的叙述为主,穿插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让传主在读者心目中“立”起来,“活”起来。2.圈画文中具体叙述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生动地再现传主的形象的。明确:(1)直接引用南仁东的话。如:“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2)运用细节描写。如“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表现了南仁东看到“中国天眼”时激动的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中国天文事业的科学家形象。(3)用他人的评价,侧面表现传主精神。如文中引用南仁东学生的话,从侧面表现南仁东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探究小结】整篇文章以概括式的叙述为主,穿插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让传主在读者心目中“立”起来,“活”起来。同时,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能够激发读者对南仁东的崇敬之情。【探究三】 聚焦典型画面,突出人物品质品读课文,聚焦典型画面,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明确:(1)聚焦语言①怎么不可能!半导体收音机,我们不是也干下来了吗 分析:运用反问语气,表现出南仁东对成功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的自信。②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分析:这句话是南仁东对学生的殷殷嘱托,“一定”和感叹语气表现了南仁东勇往直前、坚定执着的精神。③让我自己过去看。分析:表现出“中国天眼”在南仁东心中的分量,南仁东对“中国天眼”的关注、关心,体现了他对祖国天文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担当。(2)聚焦泪珠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分析:“串串泪珠”表现了南仁东的激动心情,这是突破重重难关后终于取得成功的喜悦的泪水。反复写“滴下来”,情感深沉。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了南仁东无尽的喜悦之情。作者抓住“泪珠”这一特写,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的联想,描绘出一幅恢宏的画卷,浪漫而悲壮。(3)聚焦头发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分析:通过学生的话,侧面表现南仁东的形象,体现了南仁东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表现了南仁东的敬业精神。(4)聚焦环境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分析:把读者的视线由“中国天眼”周围晚霞浸染的群山,引向高远的天穹、广袤的宇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赋予群山、天穹、宇宙以人的情感,用三个感叹号强调南仁东为“中国天眼”建成付出的巨大努力,营造了浪漫而悲壮的氛围。【探究四】 学习榜样,弘扬精神1.阅读本文,说说南仁东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明确:(1)南仁东是一个有强烈责任心和担当的人。为了射电望远镜的选址,他不顾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与团队一起在深山中寻找。之后,自力更生开展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2)南仁东是一个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的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他迎难而上,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奋斗。(3)南仁东是一个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他不仅是“中国天眼”项目的发起者,还亲自参与了项目的选址、设计、建设等。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2.南仁东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弘扬。作为中学生,你觉得应该如何弘扬他的精神 明确:(示例一)作为中学生,我们应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以南仁东为榜样,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始终坚持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示例二)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弘扬南仁东永不服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不气馁,执着进取。主旨归纳:本文概括了“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从少年求学、青年时工作,到主持的伟大工程落成启用的经历,着重展现他为建成“中国天眼”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现了他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可贵品格。【课堂小结】“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走进它无垠的广袤……”南仁东的诗,带给人们无限憧憬。此时,天上的那颗“南仁东星”正熠熠生辉。那颗星,不仅是对南仁东成绩的褒扬,更是科学家精神的永恒闪耀。让我们以南仁东为榜样,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力量。·教材重点 段落的作用教材溯源:明考点试简要分析文章首段的作用。方法指导:巧总结答案:内容上,开篇点题,点明星空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话题,引出下文对南仁东的叙述。天上有颗“南仁东星”1.课后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南仁东和“中国天眼”的相关信息,更好地了解传主及其精神。2.完成作业手册火作业本第9课的训练。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标题交代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既交代事实,又以“星”的命名强调了南仁东的巨大成就;既富有诗意,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绝大部分是基于电磁波的观测。因为地球的大气层会阻碍来自宇宙空间的电磁波,所以在地球上的我们,只能通过特定波段的电磁波来探索宇宙的奥秘。总的来讲,大概有三个“窗口”,即“光学窗口”“红外窗口”“射电窗口”。射电望远镜所观测的波段范围,就是“射电窗口”,因为射电波段的电磁波是特定波段的无线电波,其波长相对较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因此能够穿越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和磁层,直接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射电信号。我们利用射电望远镜,不仅能了解天体的物理性质,还能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1963年,口径305米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落成,在这之后的50余年间,它一直是射电望远镜中霸主级的存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被誉为地球上的“天眼”,曾是射电天文学和外星生命搜索等研究的重要工具。“中国天眼”(FAST)是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由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启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1每个人在童年,可能都会对星空感到惊奇。也许,浩瀚星空正是开启我们想象力的启蒙老师。 21945年2月,南仁东出生在辽河上游的吉林辽源。少年时,他常常到离家不远的龙首山上看星星。在地理课上,【他曾这样问老师:“南半球看到的星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吗 ”】①【他总是对不知道的事物发出追问。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与星星产生那么深刻的联系,更想不到将来天上会有一颗星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② 3从小学到初中,南仁东的成绩不错,但并不拔尖。初三那年,一位老师发现了南仁东身上的潜质,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和他畅谈未来和理想。老师谈到人生需要立志,谈到要为国家作贡献,还谈到那些在历史星空中闪耀光芒的伟大人物。从这天开始,南仁东变了。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辽源五中,高中三年一路领先。高中毕业的那年夏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4【那是1963年,南仁东18岁。】③ 第一部分:交代南仁东少年时的求学经历。 少年时——初中——高中 51968年,南仁东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在这个总共不到150人的小厂做“小金工”。这是技术活儿,他喜欢。可是,他很快就遭遇到了“做个简单的小零件也连连出废品”的尴尬。正是这尴尬,让他对什么叫“一丝不苟”“严丝合缝”有了深刻的认识。 6这个普通的小厂,成了南仁东成长的摇篮。这是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上的社会实践大学。十年间,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三种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在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时,有人说:“搞电视发射机,不是我们想干就能干的。这不可能。”【南仁东反驳道:“怎么不可能!半导体收音机,我们不是也干下来了吗 ”】④电视发射机当年就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怎么不可能!”也成了南仁东的口头禅。他体会到了,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⑤ 7 1978年,南仁东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生。这年他33岁。 第二部分:交代南仁东青年时的工作,为下文写他取得巨大成就作了铺垫。 8儿时仰望星空的记忆又回到了南仁东的脑海。 9在从事了一系列尖端天文学研究之后,南仁东被一项科研计划推向了“看星星”的国际前台。1993年9月,第二十四届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召开,多国天文学家共同提出,要联手建设新一代功能强大的“大射电望远镜”。 10【“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机会。”南仁东立即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报告。他说:“要争取把这个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南仁东的激情、自信,还有志向,仿佛都在燃烧。】⑥ 11【早在1963年,美国就在波多黎各建造了后来被认为是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1972年,联邦德国也建造了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口径100米。1993年,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⑦如果把这个国际项目的台址争取到中国来,对提高我国天文学乃至整个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意义重大。 12南仁东的建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支持。1994年春夏之交,南仁东开始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反复筛选出的百余个地点大多位于贵州大山深处,人迹罕至,南仁东坚持每个都要去实地考察。在选址的十余年中,【从省长到不少村长都认识这个“穿短裤的天文学家”。】⑧ 13【贵州的清晨和黄昏,寒冬和酷暑,烈日和细雨,见证了南仁东不肯放弃的脚步。到处都是高差巨大的山体,典型的熔岩地貌,弯弯曲曲的石阶。河谷幽深,湍急的河水在两山之间的绳索桥下咆哮。解放鞋、雨衣、柴刀、拐杖,是永远的装备。万山深处,只能靠走。无路的地方,要用柴刀在丛林中劈出一条路来,没有山民的帮助是进不去的。夜宿山乡,点起篝火,南仁东和同事们坐在火堆边仰望星空。】⑨他们都感受到,不论科学多么尖端,理想多么高远,还需脚踏大地。 14不过,在深山选址的同时,南仁东越来越感到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中国争取这个国际项目。他意识到,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争取国际项目上。南仁东想起了当年通化无线电厂车间里贴着的标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一个计划在他头脑里逐渐成型——中国应该独立建造一台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15有人说:“南仁东疯了!” 16【“你们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怎么能造大射电望远镜 ”有外国专家这样质疑。】⑩ 17【“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南仁东说。】 182006年,国际大射电望远镜项目确定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建造。南仁东先前的愿望落空了,但他已展开预研究的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一刻也没有止步地向前挺进。中国科学院随即向国家申报立项。2007年7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立项。 19这一天,南仁东把团队集合起来,对大家说:“我们只是刚刚出发,但是,我们正向宇宙的深处进军。” 20这一年,南仁东62岁了。 第三部分:交代南仁东为筹备“中国天眼”所作的工作。 争取立项——艰难选址——自力更生 212011年3月25日,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正式开工,南仁东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来自全国近200家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100多位科学家,5000余名建设者参与了这个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他们的科研激情与力量,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瞬间被极大地释放出来。工程的推进速度,令很多心存疑虑者瞠目结舌。 22【“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他的学生说。】 23这期间,南仁东被查出患了肺癌,已是晚期。手术后,南仁东被“强制要求”居家治疗和休养。可是,病情稍有缓解,他就又返回了工地。 24“南老,食堂师傅给您做了鱼。”他的学生高兴地把一条鱼端来。可是南仁东不吃。 25“南老师怎么不吃鱼呀 ”食堂的师傅问。 26【“他说吃鱼要剔刺,他没时间。”学生苦笑着说。】 272015年11月21日,馈源舱成功地在大窝凼的上空升起。馈源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接收和回传信号的最核心部件。有人把它比喻为望远镜的眼珠,也有人说它是望远镜的视网膜。 28南仁东目睹了馈源舱升空的全过程。当他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银光闪闪的馈源舱敬礼。阳光照在他仰起的脸上,他那从青年时就蓄起的胡子已经花白了,而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眼”了。 29这时,南仁东又病倒了,再次被送回北京救治。临走前,【他对学生说:“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 30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天文学史、中国科技史都要郑重记录的日子。这一天,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 31此前一天的傍晚,南仁东最后一次出现在“中国天眼”基地。同事和学生们在综合楼前迎接他,一见面就请他赶紧休息。可是他执意要先去看“天眼”完全建成的模样。 32没有人能阻止他。 33“我的安全帽呢 ”他的嗓音很小。有人跑去拿来他的安全帽,他戴上了,兴奋而威严,像一个将军。小车把他带了过去,他下车了。【大家要陪他去,他阻止了:“让我自己过去看。”】学生说:“我们陪您过去。”他平静地摆摆手,大家看到他已经热泪盈眶了。 34这个黄昏,高原的夕阳又大又圆。戴着安全帽的南仁东一步一步向“中国天眼”走去,身后只有一只名叫凼凼的狗紧紧跟着他,夕阳映出他们长长的影子。 35沿着高高的平台,南仁东和凼凼踏上了高高的圈梁。这是大射电望远镜的最高处。在这里,这个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超级望远镜球冠反射面一览无余。 36【从这里往下看有多高 “中国天眼”从底部到顶部垂直高度138米,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垂直高度的两倍,也超过了埃及胡夫金字塔现在的高度——约137米。胡夫金字塔底座边长约230米,“中国天眼”的口径500米。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也是地球上的伟大建筑!】 37多么壮观啊,“中国天眼”!火红的夕阳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在给青少年讲课时,南仁东回忆过自己学生时代经常朗读的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说这段话时,南仁东12岁。如今,胡须花白的南仁东在夕阳下泪流满面。 38这一年,南仁东71岁。 39【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天眼”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人们看见了吗 听见了吗 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 第四部分:交代南仁东为“中国天眼”建成鞠躬尽瘁。 被查出肺癌——不吃鱼——看“中国天眼”建成的模样 40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逝世,享年72岁。 412018年10月15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第79694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仁东星”。 42【南仁东,那个曾经爱看星星的少年,变成了让无数少年仰望的星星。】 第五部分:交代南仁东逝世后的情况,照应开头。 南仁东逝世——命名小行星 ①【语言描写】写南仁东善于发问,表明他从小就对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②【铺垫】作者从南仁东从小对看星星感兴趣写起,为他后来研究“中国天眼”,并取得成就作了铺垫。 ③【线索】文中多处提到年份和传主的年龄,形成一条自然的线索。 ④【语言描写】表现出南仁东对成功研制十千瓦电视发射机的自信。 ⑤【句子作用】写南仁东的口头禅,突出其自信和执着的性格,为下文写他建造“中国天眼”作铺垫。 ⑥【语言描写】由“必须抓住”可以看出南仁东对提高我国天文学研究水平的渴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南仁东有激情,有志向。 ⑦【内容理解】详细介绍时间、数据,对比鲜明,凸显南仁东工作的价值。 ⑧【细节描写】通过写南仁东是“穿短裤的天文学家”,突出其生活不拘小节的特点。 ⑨【环境描写】展现选址环境的艰险,突出南仁东执着的精神。 ⑩【内容理解】通过外国专家的质疑,反衬南仁东执着的性格。 【语言描写】表现出南仁东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突出了他坚持理想、永不服输的品质。 【内容理解】通过学生的语言,抓住南仁东的头发,侧面表现南仁东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敬业精神。 【语言描写】通过学生的话,侧面表现南仁东的形象,体现出南仁东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表现了南仁东的敬业精神。 【语言描写】这是南仁东对学生的殷殷嘱托,体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也表现了他勇往直前、坚定执着的精神。 【语言描写】表现出“中国天眼”在南仁东心中的分量,南仁东对“中国天眼”的关注、关心,体现了他对祖国天文事业的热爱。 【内容理解】点明“中国天眼”的规模,用“伟大建筑”来衬托,写出“中国天眼”的雄伟,更显出南仁东事业的伟大。 【内容理解】把读者的视线由“中国天眼”周围晚霞浸染的群山,引向高远的天穹、广袤的宇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赋予群山、天穹、宇宙以人的感情,用三个感叹号强调南仁东为“中国天眼”建成付出的巨大努力,描绘出一幅恢宏的画卷,浪漫而悲壮。 【句段作用】内容上,高度赞扬了南仁东的成就。结构上,照应了开头。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本文概括了“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从少年求学、青年时工作,到主持的伟大工程落成启用的经历,着重展现他为建成“中国天眼”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现了他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高贵品格。选材真实文章通过梳理南仁东的人生经历,详细介绍时间、数据,展现了人物传记选材真实的特点。同时,大量的采访和调研,也确保了传记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细节描写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能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南仁东对我国天文事业的热爱,突出赞扬了他的科研精神。侧面烘托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学生的话,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南仁东的形象。融入情感文章以概括式的叙述为主,穿插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场景描写,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拨动读者的心弦,更能激发读者对南仁东的崇敬之情。读读写写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补充潜质(qián) 尴尬(ɡānɡà) 筛选(shāi) 篝火(ɡōu) 目睹(dǔ) 严丝合缝(fènɡ) 瞠目结舌(chēnɡ) 热泪盈眶(yínɡ) 一览无余(lǎn) 朝气pénɡ(蓬)勃 一丝不苟(gǒu) 联méng(盟) 馈源舱(kuì)大国重器的产生“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否孤独 ”这是南仁东生前常常提及的3个问题。这一切还要从1993年说起。那是在第二十四届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有人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的今天,人类应该建设新一代功能强大的“大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信息。南仁东坐不住了,他一把推开同事的房门:“中国为什么不能做 我们也建一个吧!”从此,他的生命重心就再也没有远离这一主题。“天眼”是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还不足30米。南仁东却放出“狂”言:要建造一个口径500米,全球最大的!有人嘲讽他痴人说梦,南仁东说了一个比喻:当年哥伦布建造巨大船队,得到的回报是满船金银香料和新大陆。但哥伦布计划出海的时候,伊莎贝拉女王不知道,哥伦布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现一片新大陆。这个工程虽不被世人看好,但南仁东就认准了这件事,他迎难而上,从此紧紧咬定这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不放松,殚精竭虑20余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打造这样一个射电望远镜,选址要求特别严格,需要有一个数百米大的被四面山体围绕的山谷,这个“天然大坑”要能放下超大反射面,而且山体还要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有人告诉他,在贵州的喀斯特洼地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天眼”台址。南仁东立即跳上火车,在绿皮火车上坐了近50个小时。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300多个备选点,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有些荒山野岭连条小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一步一步往前挪。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当南仁东历尽艰辛深入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时,看见四周数百米高的叠嶂山峦环抱着一个宛若巨碗的大型“天坑”,刚好能够盛装大面积射电望远镜的巨型反射面,而且在半径五公里内没有乡镇或人数超过20人的村落,不会产生任何因调频电台、电视、手机以及其他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造成的电磁环境干扰,一切自然条件和射电望远镜的需求完美匹配。后来,有媒体记者采访南仁东时问他当时最本真的想法,他说道:“那一刻,我心中升腾起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尽早把大窝凼变成一个现代机械美感与自然环境完美契合的天文观测站。”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上课典案.docx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教材解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