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时间:30分钟 满分:49分)基础达标 仁怀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5月27日通报,受强降雨影响,5月26日21时48分,仁怀市茅台镇岩滩村外环路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在事故发生前一小时,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便发出红色预警信息,撤离危险区所有人员,保证人员的“零伤亡”。图1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图11.下列有关滑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B]滑坡发生时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C]滑坡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D]滑坡是一种分布较广的气象灾害【答案】 C【解析】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会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属于地质灾害,短时间内不会有大量水流,C正确。2.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遥感技术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①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定位导航系统可以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某地理小组在藏东南的古乡沟进行研学时发现,该区域上游有6条冰川,沟谷内有较厚的松散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图2示意古乡沟流域。据此回答3~4题。图23.该流域夏秋季节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 [B]泥石流[C]地震 [D]洪涝【答案】 B【解析】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多,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径流量大,且中游沟谷狭窄,堆积物较厚,容易形成泥石流,B正确。4.在此类灾害的防灾减灾中,可以( )[A]利用遥感技术模拟灾害的动态过程[B]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灾区卫星影像[C]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害的损失评估[D]通过遥感技术精确定位受灾人员【答案】 C【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模拟的技术系统。模拟灾害的形成过程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获取灾区影像信息需要用到遥感技术,B错误;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害损失评估,C正确;精确定位受灾人员需要用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错误。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同时具备的地方:①河道;②陡坡;③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表1)。据此回答 5~7 题。表15.图A、B、C、D中符合该市河流形态及流向的是( ) [A] [B] [C] [D]【答案】 A【解析】 结合表b河流分布与表c坡度分布,表c坡度分布中数值1表示高陡坡,故河流应从西南流向东北。表b中数字1的区域表示有河流分布,连接表b中数字1的区域即为河流干支流,符合该市河流形态及流向的是图A,A正确。6.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C]乙、丁 [D]戊、辛【答案】 D【解析】 因为泥石流易发生在三项条件同时具备的地方,河道、陡坡、土石充足且松散在表中用数字1表示,表d代表的各区域中,都是数字1的只有戊、辛两区域,D正确。7.在泥石流灾害监测及救援中,可以( )[A]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定灾情范围[B]借助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进行灾情预警[C]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定位导航开展救援[D]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情评估【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用遥感进行监测滑坡范围,A错误;遥感技术只能提供监测功能,灾害预警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评估等功能,B错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开展救援,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在遥感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进行灾情评估,D正确。能力提升 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开始融化,部分冰山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并向附近海域漂移。据此回答8~9题。8.监测冰山范围最适合利用( )[A]无人机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答案】 C【解析】 冰山范围一般较大,不适合利用无人机监测,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不适合用于监测冰山范围,B错误;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信息,适合用于监测冰山范围,C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适合用于监测冰山范围,D错误。9.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并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应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遥感技术 [D]电子地图【答案】 A【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可以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并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A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也不能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B错误;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不能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也不能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C错误;电子地图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不能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也不能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D错误。 图3为2024年我国某滑坡平面位移矢量图。据此回答10~11题。图310.该滑坡( )[A]整体自东北滑向西南[B]滑源区的位移量最大[C]流通区长度大于滑源区[D]堆积区堆积物呈扇形【答案】 D【解析】 由指向标可知,该滑坡整体自西南向东北,A错误;依据图例可知,堆积区的位移量最大,B错误;流通区长度小于滑源区,C错误;堆积区上窄下宽呈扇形堆积,D正确。11.在滑坡形成地理背景调查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制定救灾方案 [B]获取地震频率[C]定位救灾人群 [D]采集气象信息【答案】 D【解析】 遥感能够接收地表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采集各种气象信息,D正确;制定救灾方案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地震频率的监测通常需要专门的地震监测仪器和系统,遥感技术难以直接获取,B错误;定位救灾人群使用的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错误。1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南方某山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该山区是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区。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图4示意该山区重点监控区海拔、植被覆盖率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甲、乙为该地区的两个重点监控区。图4(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6分)(2)指出图示甲、乙两个重点监控区中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并提供理论依据。(6分)(3)列举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及救灾中的作用。(4分)【答案】 (1)降水多且集中,易出现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速度快;植被覆盖率低,植被固土能力弱;山坡岩石破碎,岩石结构不稳定;工程建设频繁。(6分)(2)甲区域。依据:甲区域周边地势较高,地势起伏大;甲区域四周山地植被覆盖条件差;甲区域人口密度大,受滑坡灾害的影响大。(6分)(3)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分层,找出区域滑坡灾害易发地;分析不同滑坡受灾区的受灾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解析】 第(1)题,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的活动角度分析。第(2)题,结合两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第(3)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叠加分层分析,找出区域滑坡易发地,确定滑坡地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不同滑坡受灾区的受灾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4张PPT)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选择、应用。(综合思维)2.学会认读和分析不同地理事物的地理信息技术图像。(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学会认读卫星影像图,并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预习导学一、遥感技术1.遥感技术利用装在 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遥感技术的优点探测范围 ,获取信息速度 、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 、动态监测。航空器远距离大快实时3.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 ,进行准确的 、预警。(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 ,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形成过程预报影响范围·拓展延伸·卫星遥感工作示意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系统。2.组成空间地面用户3.特点(1)提供精密的 、速度和 。(2)具有 、 、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4.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家或地区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 导航系统美国 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三维坐标时间全球性全天候北斗卫星5.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 、处理、存储、管理、查询、 、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精确定位输入分析2.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1)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 。(2)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 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预报预警灾害损失关键能力·情境导学学习任务一 遥感技术【情境·探究导学】2024年11月11日12时03分,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试验二十六号A、B、C星,吉林一号高分05B星、平台02A03星,云遥一号31星-36星,西光壹号04星、05星,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天雁24星共1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1)遥感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提示: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的调查和监测,环境和灾害的监测等。(2)遥感技术调查和监测植被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根据不同地物或者同种地物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通过分析不同电磁波,进而分析不同地物。(3)在防灾减灾过程中,遥感在获取信息方面有哪些优势 提示: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1.传统实地调查与遥感技术的比较【核心·归纳总结】2.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应用 举例灾前预测 遥感技术可及时观测到灾害发生前的异常和特殊现象,并发出警报,广泛应用于洪水等气象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灾、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灾害跟踪监测 如台风生成后可实时跟踪,并向受灾地区发出警报灾后救助 灾害发生后,陆地交通往往遭到破坏而影响救灾行动,遥感技术可帮助识别重灾区和能通往灾区的路线,从而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建立灾害模型 通过遥感技术建立灾害模型,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读某地区的雨后地质灾害现场图,回答 1~2题。【实践·学以致用】1.本次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是( )[A]冰雪融水 [B]降水异常[C]地形陡峭 [D]不合理开荒B【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某地区的雨后地质灾害现场图,说明是降水引起的地质灾害,所以本次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是降水异常。地形陡峭和不合理开荒属于较稳定因素,不是直接诱发因素。2.地质灾害调查人员想要快速地掌握此次滑坡面积的大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A【解析】 地质灾害调查人员想要快速地了解此次滑坡面积的大小,可以使用遥感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和评估。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均无法有效掌握信息。2024年9月6日16时20分前后,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台风造成严重灾害,大批用户电力和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塌。据此回答3~4题。3.为确定台风“摩羯”的地理位置和移动方向,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解析】 遥感技术可通过卫星云图来获取台风的位置和移动方向,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析处理功能,能够通过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移动方向及可能的登陆地点,C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需要安装相关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D错误。4.受台风影响,海南省可能产生的灾害有(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地震 ④沙尘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解析】 台风会导致狂风和暴雨,降水量较大,海南岛中部多山地和丘陵,故海南省可能产生的灾害有滑坡和泥石流,①②正确;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台风无关,③错误;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春季,④错误。故选A。【情境·探究导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发表《2022方向: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的北斗系统》一文,表示我国北斗系统正在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卫星定位导航功能用于服务全球,造福全人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信报文通信能力。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学习任务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特点。提示: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防灾减灾还需要哪些地理信息技术支持 提示:定位、导航。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你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将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精确定位、交通导航、紧急救援、联络监测等。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减灾的关系【核心·归纳总结】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下表示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据此回答1~2题。【实践·学以致用】步骤(完成时间) 系统名称 服务范围2000年 “北斗一号”系统 5°N~55°N,70°E~140°E2012年 “北斗二号”系统 55°S~55°N,55°E~180°2020年 北斗全球系统 全球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空间查询分析 ②高精度定位 ③获取高像素图片 ④导航和授时[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C【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②④正确;获取高像素图片属于遥感技术的功能,③错误;空间查询分析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①错误。故选C。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有( )①应急搜救 ②人口密度测算 ③物流查收 ④地理数据测量[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A【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可用于应急搜救,①正确;物流查收和地理数据测量需要准确定位,③④正确;人口密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与定位、导航和授时等内容无关,②错误。故选A。2020年6月17日,一场暴雨过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下图为此次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3~4题。3.该村落遭受的自然灾害为( )[A]地震 [B]滑坡[C]泥石流 [D]沙尘暴C【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山区,图示村落位于陡坡脚下,同时该自然灾害发生在暴雨之后,暴雨过后,坡体重量加大,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灾害过后,众多房屋被掩埋,且地表仍有大量水、泥浆分布,因此最可能是泥石流。沙尘暴发生在没有降水的天气,该灾害发生在6月,且是发生在暴雨过后,不是沙尘暴。由图中房屋形态可看出不是地震。A、B、D错误,C正确。4.应对上述自然灾害,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A]引导灾害救援[B]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C]管理灾情数据[D]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A【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可引导灾害救援;管理灾情数据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监测灾害影响范围的是遥感技术;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的是政府职能部门。B、C、D错误,A正确。【情境·探究导学】数字技术构建的数据空间在数字世界中,人、物、场景彼此交互,会在数字世界中形成新的事物,进而形成全新的数字世界体系。下图示意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图层、功能分区图层、地价图层。学习任务三 地理信息系统(1)结合现实情况,说出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优点。提示: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完备;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物流中心的是哪一地 提示:丁地。1.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核心·归纳总结】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应用2024年5月以来,半数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数据显示:河南省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甚至重度干旱、特旱等级。据此回答1~2题。1.河南省农业部门要研判此次气象干旱空间分布,主要借助(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践·学以致用】B【解析】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地理信息系统有查询、分析等功能,因此要分析、研判此次气象干旱的空间分布,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2.针对河南省此次农田干旱,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①加强农田监测预警 ②调度三峡水库水源 ③适时实施人工降雨 ④减少粮食种植面积[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A【解析】 由材料可知,河南省此次旱情特别严重,为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应加强农田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防旱抗旱的准备工作,①正确;三峡水库位于长江流域,距河南省较远,②错误;在农业急需用水时,适时实施人工降雨,可减少农业损失,③正确;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影响农民的收入,也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A。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回答3~5题。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① 5.3 24.3 537.2 15.7② 2.7 30.1 670.3 19.6③ 20.0 40.8 1 353.7 13.2④ 4.5 26.1 384.7 20.5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 [B]②[C]③ [D]④C【解析】 根据表中参数,四个地点中,③地的集水面积最大、平均坡度最大、流域落差最大、植被覆盖率最低,因此地表物质的稳定性最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4.泥石流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A【解析】 泥石流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叠加时,若泥石流淹没区主要是人口稀疏区,损失就会较小,若泥石流淹没区主要是人口密集区,损失就会较大,因此二者叠加可以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泥石流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不能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也不能计算湖泊水域面积,更不能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5.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解析】 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植被覆盖率都是泥石流的影响因素,但是一般情况下,泥石流是由降水引发的,因此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D图表判读【典图示例】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技巧【技法点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判读,较多的是通过叠图分析的方式进行考查。叠图分析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在判读这一类示意图时,一般把握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示意图是由哪些专题图层组成的。第二步:明确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第三步: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图层。常见的案例如下。叠加图层 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交通线路及规划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泥石流易发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 垃圾场深埋区选址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 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坡向分布、岩石倾斜、降水特点 滑坡易发区【对点练习】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据此回答(1)~(3)题。(1)图示的图层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分类,属于自然地理方面的有( )①水系 ②土地利用 ③居民点 ④地形 ⑤土壤[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D【解题思路】 第(1)题,图示的图层有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其中水系、地形、土壤属于自然地理方面;土地利用、居民点属于人文地理方面。(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则应增加下列图层中的(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D【解题思路】第(2)题,深埋垃圾场会影响地下水质和土壤质量,要远离居民区,因此要增加区域规划和水文地质图层,与大气污染,造纸厂、印刷厂分布关系不大,①③错误,②④正确。(3)若要对邮电通信点的布局进行规划,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B【解题思路】第(3)题,对邮电通信点的布局进行规划,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预测、规划。课堂小结·视野拓展课堂小结 地理视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梦想。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目标导航】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选择、应用。(综合思维) 2.学会认读和分析不同地理事物的地理信息技术图像。(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学会认读卫星影像图,并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地理实践力)一、遥感技术1.遥感技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遥感技术的优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3.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卫星遥感工作示意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系统。2.组成3.特点(1)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4.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家或地区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 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5.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精确定位、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1)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2)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学习任务一 遥感技术【情境·探究导学】 2024年11月11日12时03分,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试验二十六号A、B、C星,吉林一号高分05B星、平台02A03星,云遥一号31星36星,西光壹号04星、05星,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天雁24星共1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1)遥感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提示: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的调查和监测,环境和灾害的监测等。(2)遥感技术调查和监测植被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根据不同地物或者同种地物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通过分析不同电磁波,进而分析不同地物。(3)在防灾减灾过程中,遥感在获取信息方面有哪些优势 提示: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核心·归纳总结】1.传统实地调查与遥感技术的比较2.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应用 举例灾前 预测 遥感技术可及时观测到灾害发生前的异常和特殊现象,并发出警报,广泛应用于洪水等气象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灾、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灾害跟 踪监测 如台风生成后可实时跟踪,并向受灾地区发出警报灾后 救助 灾害发生后,陆地交通往往遭到破坏而影响救灾行动,遥感技术可帮助识别重灾区和能通往灾区的路线,从而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建立灾 害模型 通过遥感技术建立灾害模型,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实践·学以致用】 读某地区的雨后地质灾害现场图,回答 1~2题。1.本次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是( )[A]冰雪融水 [B]降水异常[C]地形陡峭 [D]不合理开荒【答案】 B【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某地区的雨后地质灾害现场图,说明是降水引起的地质灾害,所以本次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是降水异常。地形陡峭和不合理开荒属于较稳定因素,不是直接诱发因素。2.地质灾害调查人员想要快速地掌握此次滑坡面积的大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A【解析】 地质灾害调查人员想要快速地了解此次滑坡面积的大小,可以使用遥感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和评估。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均无法有效掌握信息。 2024年9月6日16时20分前后,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台风造成严重灾害,大批用户电力和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塌。据此回答3~4题。3.为确定台风“摩羯”的地理位置和移动方向,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答案】 B【解析】 遥感技术可通过卫星云图来获取台风的位置和移动方向,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析处理功能,能够通过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移动方向及可能的登陆地点,C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需要安装相关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D错误。4.受台风影响,海南省可能产生的灾害有(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地震 ④沙尘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台风会导致狂风和暴雨,降水量较大,海南岛中部多山地和丘陵,故海南省可能产生的灾害有滑坡和泥石流,①②正确;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台风无关,③错误;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春季,④错误。故选A。学习任务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情境·探究导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发表《2022方向: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的北斗系统》一文,表示我国北斗系统正在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卫星定位导航功能用于服务全球,造福全人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信报文通信能力。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1)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特点。提示: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防灾减灾还需要哪些地理信息技术支持 提示:定位、导航。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你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将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精确定位、交通导航、紧急救援、联络监测等。【核心·归纳总结】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减灾的关系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实践·学以致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下表示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据此回答1~2题。步骤(完 成时间) 系统名称 服务范围2000年 “北斗一号”系统 5°N~55°N,70°E~140°E2012年 “北斗二号”系统 55°S~55°N,55°E~180°2020年 北斗全球系统 全球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空间查询分析 ②高精度定位 ③获取高像素图片 ④导航和授时[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 C【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②④正确;获取高像素图片属于遥感技术的功能,③错误;空间查询分析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①错误。故选C。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有( )①应急搜救 ②人口密度测算 ③物流查收 ④地理数据测量[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可用于应急搜救,①正确;物流查收和地理数据测量需要准确定位,③④正确;人口密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与定位、导航和授时等内容无关,②错误。故选A。 2020年6月17日,一场暴雨过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下图为此次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3~4题。3.该村落遭受的自然灾害为( )[A]地震 [B]滑坡[C]泥石流 [D]沙尘暴【答案】 C【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山区,图示村落位于陡坡脚下,同时该自然灾害发生在暴雨之后,暴雨过后,坡体重量加大,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灾害过后,众多房屋被掩埋,且地表仍有大量水、泥浆分布,因此最可能是泥石流。沙尘暴发生在没有降水的天气,该灾害发生在6月,且是发生在暴雨过后,不是沙尘暴。由图中房屋形态可看出不是地震。A、B、D错误,C正确。4.应对上述自然灾害,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A]引导灾害救援[B]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C]管理灾情数据[D]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答案】 A【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可引导灾害救援;管理灾情数据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监测灾害影响范围的是遥感技术;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的是政府职能部门。B、C、D错误,A正确。学习任务三 地理信息系统【情境·探究导学】数字技术构建的数据空间 在数字世界中,人、物、场景彼此交互,会在数字世界中形成新的事物,进而形成全新的数字世界体系。下图示意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图层、功能分区图层、地价图层。(1)结合现实情况,说出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优点。提示: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完备;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物流中心的是哪一地 提示:丁地。【核心·归纳总结】1.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应用【实践·学以致用】 2024年5月以来,半数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数据显示:河南省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甚至重度干旱、特旱等级。据此回答1~2题。1.河南省农业部门要研判此次气象干旱空间分布,主要借助(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答案】 B【解析】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地理信息系统有查询、分析等功能,因此要分析、研判此次气象干旱的空间分布,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2.针对河南省此次农田干旱,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①加强农田监测预警 ②调度三峡水库水源 ③适时实施人工降雨 ④减少粮食种植面积[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可知,河南省此次旱情特别严重,为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应加强农田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防旱抗旱的准备工作,①正确;三峡水库位于长江流域,距河南省较远,②错误;在农业急需用水时,适时实施人工降雨,可减少农业损失,③正确;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影响农民的收入,也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A。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回答3~5题。沟谷 编号 集水面 积/km2 平均 坡度/° 流域 落差/m 植被覆盖 率/%① 5.3 24.3 537.2 15.7② 2.7 30.1 670.3 19.6③ 20.0 40.8 1 353.7 13.2④ 4.5 26.1 384.7 20.53.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 根据表中参数,四个地点中,③地的集水面积最大、平均坡度最大、流域落差最大、植被覆盖率最低,因此地表物质的稳定性最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4.泥石流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答案】 A【解析】 泥石流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叠加时,若泥石流淹没区主要是人口稀疏区,损失就会较小,若泥石流淹没区主要是人口密集区,损失就会较大,因此二者叠加可以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泥石流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不能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也不能计算湖泊水域面积,更不能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5.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答案】 D【解析】 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植被覆盖率都是泥石流的影响因素,但是一般情况下,泥石流是由降水引发的,因此为了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典图示例】【技法点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判读,较多的是通过叠图分析的方式进行考查。叠图分析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在判读这一类示意图时,一般把握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示意图是由哪些专题图层组成的。第二步:明确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第三步: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图层。常见的案例如下。叠加图层 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交通线路及规划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泥石流易发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 垃圾场深埋区选址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 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坡向分布、岩石倾斜、降水特点 滑坡易发区【对点练习】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据此回答(1)~(3)题。(1)图示的图层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分类,属于自然地理方面的有( )①水系 ②土地利用 ③居民点 ④地形 ⑤土壤[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则应增加下列图层中的(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若要对邮电通信点的布局进行规划,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答案】 (1)D (2)D (3)B【解题思路】 第(1)题,图示的图层有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其中水系、地形、土壤属于自然地理方面;土地利用、居民点属于人文地理方面。第(2)题,深埋垃圾场会影响地下水质和土壤质量,要远离居民区,因此要增加区域规划和水文地质图层,与大气污染,造纸厂、印刷厂分布关系不大,①③错误,②④正确。第(3)题,对邮电通信点的布局进行规划,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预测、规划。课堂小结 地理视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梦想。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时间:30分钟 满分:49分)基础达标 仁怀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5月27日通报,受强降雨影响,5月26日21时48分,仁怀市茅台镇岩滩村外环路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在事故发生前一小时,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便发出红色预警信息,撤离危险区所有人员,保证人员的“零伤亡”。图1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图11.下列有关滑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B]滑坡发生时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C]滑坡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D]滑坡是一种分布较广的气象灾害【答案】 C【解析】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会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属于地质灾害,短时间内不会有大量水流,C正确。2.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遥感技术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①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定位导航系统可以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某地理小组在藏东南的古乡沟进行研学时发现,该区域上游有6条冰川,沟谷内有较厚的松散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图2示意古乡沟流域。据此回答3~4题。图23.该流域夏秋季节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 [B]泥石流[C]地震 [D]洪涝【答案】 B【解析】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多,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径流量大,且中游沟谷狭窄,堆积物较厚,容易形成泥石流,B正确。4.在此类灾害的防灾减灾中,可以( )[A]利用遥感技术模拟灾害的动态过程[B]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灾区卫星影像[C]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害的损失评估[D]通过遥感技术精确定位受灾人员【答案】 C【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模拟的技术系统。模拟灾害的形成过程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获取灾区影像信息需要用到遥感技术,B错误;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害损失评估,C正确;精确定位受灾人员需要用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错误。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同时具备的地方:①河道;②陡坡;③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表1)。据此回答 5~7 题。表15.图A、B、C、D中符合该市河流形态及流向的是( ) [A] [B] [C] [D]【答案】 A【解析】 结合表b河流分布与表c坡度分布,表c坡度分布中数值1表示高陡坡,故河流应从西南流向东北。表b中数字1的区域表示有河流分布,连接表b中数字1的区域即为河流干支流,符合该市河流形态及流向的是图A,A正确。6.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C]乙、丁 [D]戊、辛【答案】 D【解析】 因为泥石流易发生在三项条件同时具备的地方,河道、陡坡、土石充足且松散在表中用数字1表示,表d代表的各区域中,都是数字1的只有戊、辛两区域,D正确。7.在泥石流灾害监测及救援中,可以( )[A]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定灾情范围[B]借助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进行灾情预警[C]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定位导航开展救援[D]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情评估【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用遥感进行监测滑坡范围,A错误;遥感技术只能提供监测功能,灾害预警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评估等功能,B错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开展救援,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在遥感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进行灾情评估,D正确。能力提升 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开始融化,部分冰山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并向附近海域漂移。据此回答8~9题。8.监测冰山范围最适合利用( )[A]无人机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答案】 C【解析】 冰山范围一般较大,不适合利用无人机监测,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不适合用于监测冰山范围,B错误;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信息,适合用于监测冰山范围,C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适合用于监测冰山范围,D错误。9.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并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应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遥感技术 [D]电子地图【答案】 A【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可以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并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A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也不能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B错误;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不能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也不能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C错误;电子地图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不能对冰山移动方向进行预测,也不能对冰山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D错误。 图3为2024年我国某滑坡平面位移矢量图。据此回答10~11题。图310.该滑坡( )[A]整体自东北滑向西南[B]滑源区的位移量最大[C]流通区长度大于滑源区[D]堆积区堆积物呈扇形【答案】 D【解析】 由指向标可知,该滑坡整体自西南向东北,A错误;依据图例可知,堆积区的位移量最大,B错误;流通区长度小于滑源区,C错误;堆积区上窄下宽呈扇形堆积,D正确。11.在滑坡形成地理背景调查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制定救灾方案 [B]获取地震频率[C]定位救灾人群 [D]采集气象信息【答案】 D【解析】 遥感能够接收地表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采集各种气象信息,D正确;制定救灾方案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地震频率的监测通常需要专门的地震监测仪器和系统,遥感技术难以直接获取,B错误;定位救灾人群使用的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错误。1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南方某山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该山区是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区。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图4示意该山区重点监控区海拔、植被覆盖率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甲、乙为该地区的两个重点监控区。图4(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6分)(2)指出图示甲、乙两个重点监控区中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并提供理论依据。(6分)(3)列举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及救灾中的作用。(4分)【答案】 (1)降水多且集中,易出现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速度快;植被覆盖率低,植被固土能力弱;山坡岩石破碎,岩石结构不稳定;工程建设频繁。(6分)(2)甲区域。依据:甲区域周边地势较高,地势起伏大;甲区域四周山地植被覆盖条件差;甲区域人口密度大,受滑坡灾害的影响大。(6分)(3)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分层,找出区域滑坡灾害易发地;分析不同滑坡受灾区的受灾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解析】 第(1)题,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的活动角度分析。第(2)题,结合两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第(3)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叠加分层分析,找出区域滑坡易发地,确定滑坡地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不同滑坡受灾区的受灾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答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