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素养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3.知道近视的原因及其预防的方法。4.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眼球 若把眼球比作照相机,那么脉络膜相当于暗箱; 相当于镜头, 相当于光圈; 相当于胶卷。 下图是眼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A.①B.② C.③ D.④知识点二:视觉的形成过程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 →瞳孔→ →玻璃体→ →视神经→大脑的 。 2.视觉成像的部位是 ,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 3.瞳孔的调节:环境中光线较强时,瞳孔 ,环境中光线较弱时,瞳孔 。 非遗传承人熬糖、绘制、着色,以勺为笔,制造出精美的糖画。糖画反射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清晰的物像会落在眼球的哪个部位 ( )A.角膜 B.脉络膜C.视网膜 D.巩膜知识点三:近视的形成与矫正原理1.近视:眼球前后径 ,或者角膜、晶状体的曲度 且不易恢复原状,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 。近视可以通过戴 加以矫正。 2.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①三要:要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要端正读写 ;要读写30~40分钟后,适当休息、 。②四不要: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 看书。 ICL晶体植入术是现代眼科领域矫治近视的创新科技成果,其原理是在人眼晶状体前安全区安装一个“隐形眼镜”,以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植入的ICL晶体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C.玻璃体 D.视网膜【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探究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角膜厚度约1毫米,因外伤或者疾病损坏角膜会导致失明,对于这些患者,角膜移植手术往往是最有效的康复方式,我国有大约400万名角膜盲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首份《世界视力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有22亿人口面临视力受损或失明问题,各类致盲眼病中,角膜病仅次于白内障,位列第二。大部分角膜盲患者都可通过供体角膜移植重见光明。1.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什么 2.眼睛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原因是什么 3.目前治疗角膜盲患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4.人工角膜研制成功有什么意义 任务驱动二:探究近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专家介绍,青少年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视神经紧张,眨眼频率降低,从而造成近视。另外,现在的孩子课外活动都相对比较少,很多孩子长期在室内,缺少户外运动,缺少阳光对体内的神经递质的刺激,也会导致近视。学习压力的增大,睡眠的减少,也会导致近视。1.青少年形成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普遍采用的矫正近视的方法是什么 2.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看清什么 3.近视的同学戴上眼镜后就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黑板反射的一部分光线经过镜片折射,能在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那么光刺激引起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产生兴奋后,兴奋会沿着什么神经传导,最终在大脑的哪个部位形成视觉 4.请你就“爱护眼睛,防治近视”给大家提出合理建议。·学习小助手·近视的形成与矫正原理 角膜、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或者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通过戴凹透镜矫正近视。参考答案自主预习知识点一角膜 巩膜 虹膜 瞳孔 睫状体 脉络膜 视网膜 晶状体 折射 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对点自测D知识点二1.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特定区域2.视网膜 大脑的特定区域3.变小(或缩小) 变大(或扩大)对点自测C知识点三1.过长 过大 前方 凹透镜2.姿势 远眺 躺卧对点自测B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1.答: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感受光的部位是视网膜。2.答:眼睛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原因是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3.答:目前治疗角膜盲患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角膜捐献数量远远不够。4.答:可用于角膜移植手术难以成功的双眼角膜盲患者,帮助更多的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任务驱动二1.答:形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目前普遍采用的矫正近视的方法是戴凹透镜。2.答: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帮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3.答:黑板反射的一部分光线经过镜片的折射,能在眼球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光刺激能够引起其上对光敏感的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4.答: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左右;读写30~40分钟后要适当休息、远眺;不要在直射强光下、光线暗的地方和走路时看书;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要躺卧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