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影响耳的健康的各种因素及保护耳的措施。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二:听觉的形成与耳的保护
1.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传送声波)→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      (将振动放大)→     (含有相应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  
     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2.听觉感受器位于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3.导致耳聋的原因
①传导性耳聋:听小骨、鼓膜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
②神经性耳聋:听神经或耳蜗受到损伤。
4.保护耳朵和听觉
①减少和消除周围环境的噪声。
②避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      。
④减少耳机使用的时间。
⑤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
5.其他感觉器官
①鼻: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嗅细胞。
②舌: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    十分敏感的味细胞,能够感受      等刺激。
③皮肤:皮肤具有感受外界          等刺激的功能。
意义:这些感觉功能使人体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而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1.诗句“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中,“听流泉”的感受器是 ( )
               
A.耳蜗 B.鼓膜
C.听神经 D.大脑皮层
2.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时常并发中耳炎,其病菌传播的通道是 ( )
A.外耳道 B.半规管
C.鼓室 D.咽鼓管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图甲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1.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如何在同学们耳内传导并最终形成听觉的 请依次说明声音经外耳道后传导的结构(附带图中数字),以及后续传导过程涉及的结构和最终形成听觉的部位。
2.鼻咽部有炎症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菌会通过哪个结构(附带图中数字)传到中耳,进而引起中耳炎
3.图乙表示某校学生三年近视率调查结果,其变化趋势反映了什么问题 图丙是调查学生在嘈杂环境中是否提高耳机音量与听力损伤的情况统计图。据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在嘈杂环境中不建议提高耳机音量”的倡议,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任务驱动二:探究耳的卫生保健
人们根据人耳利用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制造出“入耳式耳机”和“骨传导耳机”。入耳式耳机的传声原理是直接将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递给鼓膜,而骨传导耳机的传声原理是声波直接带动颅骨产生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的传递,传导至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无论是利用空气传导还是骨传导制作的耳机,最后都要通过耳蜗中毛细胞的振动才能形成听觉。若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则会损伤毛细胞,进而损伤听力。
1.入耳式耳机和骨传导耳机分别佩戴在耳朵的什么部位
2.在骨传导过程中,声波是如何引起听觉的 请依次说明声波带动的结构、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最终传递并产生听觉的部位。
3.根据材料,毛细胞存在于人体哪个部位 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对毛细胞造成什么影响 从图丙来看,受损的毛细胞有怎样的表现 这种影响对听力有什么后果
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听力呢 请写出一条具体建议。
·学习小助手·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听小骨(将振动放大)→耳蜗(含有相应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的一定区域。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耳蜗
知识点二
1.外耳道 听小骨 耳蜗 大脑
2.耳蜗 大脑的一定区域
4.③中耳炎 ⑤闭嘴、堵耳(或张嘴)
5.②味道 酸、甜、苦、咸 ③冷、热、触、压
对点自测
1.A 2.D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1.答:老师的讲课声经同学们的外耳道传到[1]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图甲中[3]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然后声音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2.答:病菌会通过[5]咽鼓管传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3.答:图乙中数据说明近视率在逐年升高(相似结论即可)。不建议在嘈杂环境中提高耳机音量的依据:在嘈杂环境中提高耳机音量的人里,听力损伤人数占比高于未提高音量的(合理即可)。
任务驱动二
1.答:如图甲所示,入耳式耳机佩戴的部位是图乙中[①]外耳道的入口处。骨传导耳机佩戴的部位为耳朵外部。
2.答:在骨传导中,声波直接带动颅骨产生机械振动,图乙中[②]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将神经冲动最终传递至大脑的一定区域,并在此产生听觉。
3.答:由材料可知,毛细胞存在于耳蜗内。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会使毛细胞受损。由图丙可知,受损的毛细胞表现出数量减少的特点,这种损伤不可逆转,可能会影响听力。
4.答:尽量少使用耳机;使用耳机听音乐时间不宜过长;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要调太大;不用尖锐器具挖耳朵等(任写一条,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