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学习目标1.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实验器具和药品。3.设计、实施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自主预习】知识点一:认识和使用光学显微镜1.认识光学显微镜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初中阶段最常用的显微镜是单筒式或双筒式光学显微镜。单筒式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如下图所示。2.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1)选择目镜和物镜:一般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和物镜。(2)对光:将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 ,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 (3)制作、放置装片。(4)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 ,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再通过 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5)细调节:调节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方法总结·显微镜使用的“三先三后”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降后升(镜筒先降后升);先粗后细(准焦螺旋先粗后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觉用一个眼睛观察很不方便也别扭,于是就诞生了双筒式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包括镜体、双目镜筒、灯源、目镜、物镜、载物台、滤色片。1.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光线适宜条件下为了让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的结构是 ( )A.遮光器 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2.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大幅度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 ( )A.目镜 B.反光镜C.物镜 D.镜筒知识点二:认识其他常用的实验器具1.观察器具: 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 、镊子、刀片等。 3.计量器具: 、托盘天平(含砝码)等。 4.加热器具: 、三脚架、陶土网等。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小明要在实验室里对氯化钠溶液进行加热,这个过程不需要用到的实验器具是 ( )A.烧杯 B.酒精灯C.天平 D.三脚架知识点三:开展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过程通常包括 、 、实验、得出结论和交流表达等。 下列研究光照对金鱼生活影响的实验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问题 ②得出结论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表达交流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C.①③②④⑤ D.⑤④③②①【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探究腐烂的肉上蛆的来源夏天到了,温度越来越高,肉容易出现腐烂的情况。在腐烂的肉上容易出现蛆。如果要对蛆的来源进行探究实验,需要进行哪些步骤呢 1.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第一步是根据观察现象提出疑惑。关于腐肉上蛆的来源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根据上述问题,你可以作出何种假设 3.实验过程包括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实验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除了自变量不同,其他因素应该如何设置 实验组和对照组应该如何设计 4.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若想得出准确的结论,还需进行什么操作 任务驱动二:尝试制作水滴显微镜课外实践课上,同学们开展“自制水滴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调试和改进四个环节。【设计】同学们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玻璃杯和可伸缩支架等材料设计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1)对于A处结构的选材,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看法,分别为玻璃片、木片、铁片。请结合装置功能,查阅资料,选择合适材料并说明选材依据。【制作】(2)根据设计,小组制作模型,其中“水滴”应对应显微镜的哪个结构 【调试】(3)实验小组将标本放置好后进行观察,看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接下来需要进行什么操作 【改进】(4)各小组展示“自制水滴显微镜”后,老师指出,该模型无法改变物像的放大倍数。请结合设计,提出改进措施。参考答案自主预习知识点一2.(2)反光镜 明亮的(4)物镜 目镜(5)细准焦螺旋对点自测1.D 2.C知识点二1.放大镜 2.剪刀 3.量筒 4.酒精灯对点自测C知识点三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对点自测B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1.腐烂的肉上的蛆来自哪儿 2.蛆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3.进行实验通常需要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设置单一变量的方法,设置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单一变量不同以外,其他因素都应该相同且适宜。例如,根据假设,设置对照实验:将两块大小相同的肉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碗中,一个碗口覆盖纱布(实验组),另一个碗口敞开(对照组),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均相同适宜。4.我们通常应该重复进行几次实验,以确认获得的证据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得出最终结论。任务驱动二(1)选择玻璃片,因为玻璃片能使光线透过,使被观察对象能更好地被观察到。(2)物镜。(3)调节可伸缩支架的上下位置,直至物像清晰。(4)可通过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换用不同大小的水滴,达到改变放大倍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