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1 血液、血管和心脏 第1课时 血液 导学案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3.1 血液、血管和心脏 第1课时 血液 导学案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5.13.1 血液、血管和心脏 第1课时 血液
素养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等。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中的主要数据。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
1.人的血液是由 和 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
2.将一定量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会发生 现象。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中间层很薄的白色物质是 ;下层呈红色、不透明的部分是 。
人体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其组成部分是(  )
A.血红蛋白和血细胞
B.红细胞和血浆
C.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D.血浆和血细胞
知识点二:血液组成部分的成分及功能
1.血浆约占血液体积的 。血浆中,水约占91.5%,其余为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等。
2.血液中 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 的蛋白质,在氧气含量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氧气含量较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因此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人就会患 。
3.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通常比红细胞 ,但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有些白细胞能吞噬 ,保护人体健康。当人体的某些部位有 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4.正常情况下,人体小血管受损造成的出血会很快自行停止,这与 有关。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加速 ,促进止血。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淡黄色液体是 。
1.患感冒发烧时,静脉注射的药物主要是通过血液的哪种成分来运输的 (  )
A.红细胞 B.血浆
C.血小板 D.白细胞
2.在医院抽血后,留下的小针孔经过短暂按压可自行止血,这是因为血液中哪种细胞发挥了凝血功能 (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3.小花在切菜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她开始没有进行包扎处理,第二天伤口发红溃脓。她上网查资料获知,血液中有一种细胞聚集在伤口处将入侵的病菌包围、吞噬,这种细胞是 (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探究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人体内有一条“红色的河流”,它时时刻刻都奔腾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人体各器官、组织输送着各种营养物质,同时也带走这些器官、组织产生的“垃圾”,保证了人体生命系统的稳定,这条“红色的河流”也是生命之河。
1.血液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上所列的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分别位于右图(加抗凝剂后)的哪一层
2.如何在显微镜下分辨出红细胞和白细胞
3.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数目明显高出正常值,原因可能是什么
4.人在严重腹泻时,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什么 要想快速补充丢失的这些成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5.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初进入高原地区通常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反),原因是什么 在高原上生活一段时间后,高反症状通常会有缓解的原因是什么 这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1.血细胞 血浆
2.抗凝剂 分层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对点自测
D
知识点二
1.55% 运载血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2.红细胞 细胞核 铁 结合 分离 运输氧气 贫血
3.大 侵入体内的细菌 炎症
4.血小板 血液凝固 血清
对点自测
1.B 2.C 3.A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位于试管上层,图中①处;红细胞为红色,数量多,位于试管下层,图中③处;试管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位于图中②处。
2.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呈现红色;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3.白细胞具有吞噬入侵病菌的功能。该病人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增多,很可能是身体某部位有炎症。
4.出汗丢失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部分无机盐。通常简单又快速的方法就是饮用一定量的淡盐水。严重腹泻时人体丢失的不仅主要是水和部分无机盐,还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方法可以是饮用一定量的淡盐水和糖水或葡萄糖液,也可以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来快速补充丢失的成分。
5.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初进入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供氧量不足,通常出现高原反应(高反)。在高原上生活一段时间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逐渐增多,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增强,高反症状通常会有缓解。人体的这种反应极大地增强了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