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八课 第1课时 概念与判断(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梳理(一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八课 第1课时 概念与判断(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梳理(一轮)

资源简介

(共135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十八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1课时 概念与判断
政治
内容索引
明纲领 科学备考
夯基础 探究考向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命题点1 准确把握概念
命题点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01
02
命题点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03
创情境 整合思维
第三部分
课时作业
第四部分
明纲领 科学备考




明课标·研考情·建体系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3.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考点 考题 考情
概念 2024·湖北卷T11;2023·海南卷T19;2023·天津卷T10 高考命题常以具体的生活场景、饱含智慧的小故事、漫画以及我国的政策法规等为命题情境,通过考查外延之间的关系、定义与划分、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等知识,提升学生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等能力。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命题重点是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判断 2024·浙江6月选考T23;2024·甘肃卷T15;2024·北京卷T6;2024·浙江1月选考T24;2023·重庆卷T3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2024·江苏卷T15;2024·广东卷T16;2024·黑吉辽卷T15、T16;2024·安徽卷T15;2023·湖北卷T12、T13;2023·海南卷T21;2023·湖南卷T15;2023·山东卷T12、T13;2023·福建卷T17(1);2022·辽宁卷T16;2022·北京卷T9;2022·天津卷T13 考点 考题 考情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2024·湖北卷T12;2024·甘肃卷T15;2024·新课标卷T23;2024·山东卷T12;2023·海南卷T20;2023·湖南卷T16;2023·辽宁卷T15;2023·福建卷T10;2023·河北卷T15;2023·新课标卷T23;2023·江苏卷T20(2);2022·山东卷T18(1) 高考命题常以具体的生活场景、饱含智慧的小故事、漫画以及我国的政策法规等为命题情境,通过考查外延之间的关系、定义与划分、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等知识,提升学生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等能力。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命题重点是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归纳推理 2024·北京卷T7;2023·海南卷T22;2023·江苏卷T12;2022·海南卷T22;2024浙江6月选考T28(1);2023浙江6月选考T32 类比推理 2024·甘肃卷T16;2024·湖南卷T15;2023·福建卷T13;2023·北京卷T18(3);2023·浙江1月选考T29
本质属性
范围
断定
认识对象
关系
同时存在
可能情况
条件

位置
共同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一般性
夯基础 探究考向




筑基础·辨易错·明考向
命题点1 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核心知识整合
含义 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一词多义)
基本 特征 内 涵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外 延 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2.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1)相容关系
种类 含义 图示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种属关系 或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种类 含义 图示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2)不相容关系
项目 图示 特殊情况 含义 图示
不相容关系 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3.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含义 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结构 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方法 种差加属概念
要求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4)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正确理解“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
(1)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错误称为“同语反复”,如“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在定义项“麻醉剂所起的作用”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麻醉”。
(2)定义项也不能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把偶数定义为“奇数加一所得的数”,再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一所得的数”。
4.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含义 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方法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构成 母项、子项
要求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区别“划分”和“分解”
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而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区别划分和分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看分出来的概念是不是原有概念的种概念。例如,“方桌”或“圆桌”是“桌子”的种概念,因而“桌子可以分为方桌、圆桌等”是划分。“桌子腿”或“桌子面”不是“桌子”的种概念,因而“桌子可以分为桌子腿、桌子面”不是划分,而是分解。
1.同一个语词在同一场合应该表达不同的概念。(   )
改正: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2.男同学与学习优秀的同学存在种属关系。(   )
改正:男同学与学习优秀的同学存在交叉关系。
3.(2024·北京卷T5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
改正:“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长城”的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
×
×
×
4.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
改正: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5.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
改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
×
考向1 概念的内涵
【典例1】 (2023·天津卷)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
A.是“汽车”的种概念
B.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C.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D.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命题方向探究
A
【解析】 新能源汽车概念与汽车概念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种概念,A正确。新能源汽车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B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D错误。
考向2 概念的外延
【典例2】 (2024·湖北卷)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作“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D
【解析】 “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B错误。“冻雨”与“下冰凌”是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是全同关系,C错误。“雨凇”与“下冰凌”是两个概念,其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
考向3 明确外延的方法
【典例3】 (2023·海南卷)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A
【解析】 在“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中,“邮件”为划分的母项,“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是划分的子项,“邮件是否具有电子属性”是划分的标准,正确运用了划分的方法,A正确。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标准不一,不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B排除。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C排除。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D排除。
1.(2025·浙江开学考试)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只有促进未来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迭代升级。据此可推断(   )
①“未来产业”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 ②在对“未来产业”的定义中“前瞻性新兴产业”是定义项 ③“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④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未来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综合创新演练
B
解析: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故“未来产业”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①正确。在对“未来产业”的定义中“前瞻性新兴产业”是属概念而不是定义项,②错误。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③错误。只有促进未来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迭代升级,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为: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未来产业”运用了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④正确。
2.(2025·贵州六盘水开学考试)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根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违背相同划分规则的是(   )
①食肉目分为猫属、豹属、犬科
②十字花科分为芸薹属、芥菜、萝卜
③动物界分为脊索动物门、被子植物门
④生物系统分为界、门、纲、科、属、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因为猫属和豹属是属级分类,而犬科是科级分类,它们不属于同一层级。正确的分类应该是将猫属、豹属归为猫科,然后与犬科一同作为食肉目的下级分类,①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芸薹属是属级分类,而芥菜和萝卜通常是作为种级分类,它们不应与属级分类并列,②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①②违背相同划分规则,符合题意。脊索动物门属于动物界,被子植物门属于植物界,③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排除。生物分类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④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排除。
3.(2025·广东阶段练习)“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存在的具有冷中心的低气压系统,通常形成于西风带高空槽中。“冷涡”作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闭合环流,其后部的偏北风会携带一股股冷空气,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抑制云层的形成,从而呈现出清澈的蓝天,这种蓝天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冷涡蓝”。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冷涡”是出现“冷涡蓝”的必要条件
②只要有“冷涡”,就会出现“冷涡蓝”
③“冷涡”是“低气压系统”的种概念
④“冷涡”的外延与“冷涡蓝”的外延是全同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由材料可知,“冷涡蓝”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冷涡”带来的冷空气和晴朗天气,所以“冷涡”是出现“冷涡蓝”的必要条件,①符合题意。②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意思是“冷涡”是出现“冷涡蓝”的充分条件,而“冷涡蓝”的出现,还需要其他条件,②错误。“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存在的具有冷中心的低气压系统,据此可知,“冷涡”是“低气压系统”的种概念,③符合题意。“冷涡”的外延与“冷涡蓝”的外延是全异关系,④错误。
4.(选必3教材P23探究与分享)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下列对于“白马”与“马”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二者是属种关系
B.“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二者是种属关系
C.“白马”的内涵不同于“马”的内涵,二者是矛盾关系
D.“白马”的外延不同于“马”的外延,二者是反对关系
B
解析:“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白马”与“马”二者是种属关系,B说法正确。属种关系反映的是外延的关系,而不是反映内涵的关系,且“白马”与“马”二者是种属关系,A说法错误。矛盾关系反映的是外延的关系,而不是反映内涵的关系,且“白马”与“马”二者是种属关系,C说法错误。“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二者是种属关系,不是反对关系,D说法错误。
命题点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判断的概述
核心知识整合
含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基本 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类型 (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概念和判断的关系
概念和判断都是思维形式。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构成判断的基本要素,给概念下定义用的也是判断。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
结构 (1)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2)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3)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4)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分类 (1)依据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2)依据判断的量: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3)依据质与量的结合: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逻辑 规则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4)避免误用多重否定
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
(1)主谓失合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作“主谓失合”。
(2)断定过量
例如,“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项,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如常温下的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主项中的所有对象是否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例如,某个人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的时候,用了“有些金属是导体”这样一个特称判断,尽管客观上每种金属都是导体,这个特称判断也没有错。
(3)误用多重否定
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使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大概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分类:依据“关系的性质”
对称 性关 系 对称 关系 “同学”“同事”“朋友”“两者的距离”“相同”“相等”“交叉”等
对称 性关 系 反对称 关系 “大于”“小于”“重于”“少于”“侵略”“剥削”“在……之上”“在……之下”“在……之前”等
非对称 关系 “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帮助”等
传递 性关 系 传递 关系 “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等
传 递 性 关 系 反传递 关系 “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
非传递 关系 “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
4.恰当运用简单判断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分析。(   )
改正:对认识对象有所分析未必形成判断,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   )
改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   )
改正: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
×
×
4.弄清对象的性质,就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
改正: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5.关系判断就是判断对象之间传递性关系的判断。(   )
改正:就对象传递性关系进行判断是关系判断的一种。关系判断还可能就对象间的对称性进行判断。
6.断定认识对象之间有无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
改正: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
×
×
命题方向探究
考向1 性质判断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古代逻辑学家墨子曾讨论过有效推理中的词项周延规则。他说:“乘马,不待周(周:全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该规则的是(   )
A.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
C.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须骑一切马才算骑马,只要骑过马,就可以说骑马了。但是必须不骑一切马,才算不骑马。这里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周延),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热爱登山”表达的是对登山这项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知“他不吃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他必须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B符合题意。只要他训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过烈马,也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按照题干规则,“他不尊重长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
考向2 关系判断
【典例2】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对下表中各类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① 小杨认识小张 反对称关系
② 中国和法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对称关系
③ 中国人口多于美国,美国人口多于韩国 反传递关系
④ 小雷和小梅是同学,小梅和小芳是同学 非传递关系
【解析】 小杨认识小张,此“认识”关系为非对称关系,因为小张可能认识小杨,也有可能不认识小杨,①说法错误。中国人口多于美国,美国人口多于韩国,此为传递关系,因为中国人口多于韩国,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综合创新演练
1.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关系判断。对于关系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关系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②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③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不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④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者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①②符合题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③说法错误。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④说法错误。
2.(选必3教材P33探究与分享)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来的没来”会让人理解为所有该来的都没来
②“不该走的走了”是省略了量项的全称否定判断
③“该来的没来”应改成“有的该来的没来”
④启示我们使用性质判断时要注意主谓项正确搭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该来的没来”容易理解成“所有该来的人都没有来”,①入选。“不该走的走了”是省略了量项的肯定判断,②不选。③是正确的修改,表达了此翁的意思,入选。此翁说话之所以引起误解是因为误用了量项,排除④。
命题点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核心知识整合
含义 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含义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构成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
联结项 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
真假 (1)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2)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选言判断概述
含义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构成 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选言支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
联结项 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
种类 ①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在日常语言中,“要么……要么……”可以用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
(2)相容选言判断的规则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3)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规则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注意事项
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假言判断概述
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构成 假言判断由前件、后件和联结项构成
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 要义 设有事物情况p和事物情况q,如果p存在,q就必然存在;而p不存在,q不一定不存在(即可能有q,也可能没有q)。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充分条件。例如:如果他是盗窃犯,那么他到过作案现场
联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
真假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 要义 设有事物情况p和事物情况q,如果没有p,q就必然不存在;而有p,却未必有q(即可能有q,也可能没有q)。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必要条件。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联项 “只有……才……”“除非……才……”
真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逻辑 要义 设有事物情况p和事物情况q,如果有p,就必然有q,而没有p,则必然没有q。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联项 “……当且仅当……”
真假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值表
p q p并 且q p或 者q 要么p, 要么q 如果p, 那么q 只有p, 才q 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1.复合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
改正: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在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
改正: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3.在选言判断中,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揭示一两种可能情况即可。(   )
改正:在选言判断中,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
×
×
4.假言判断即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改正: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改正: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
×
命题方向探究
考向1 联言判断
【典例1】 (2023·重庆卷)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D
【解析】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材料中的这副对联其实是说“风声入耳,雨声入耳,读书声入耳;关心家事,关心国事,关心天下事”,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A、B、C不选。
考向2 选言判断
【典例2】 (2024·北京卷)“你劳动的样子真美。”某中学开设了植物栽培、面点制作、陶瓷修复、三维打印等劳动课程。就课程参与情况,下列说法合乎逻辑的是(   )
①由“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为假,能推出“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 ②由“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 ③由“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为假,能推出“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 ④关于植物栽培课的学生能否在“劳动最美丽”展示活动中获奖,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当且仅当它的所有选言支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即“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时,它才为假,①正确。“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不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陶瓷修复课的学生”在换位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②排除。“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属于联言判断,其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时,它就为假,即“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时,它就为假,③正确。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④不选。
考向3 假言判断
【典例3】 (2024·新课标卷)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
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
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
B
【解析】 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题干只能表述出前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是后件“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而选项A把题干中的前件断定为后件的必要条件,因此该判断不一定为假,A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C排除。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D排除。
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强调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综合创新演练
1.(2025·四川绵阳期末)2024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他指出,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这一论断(   )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②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③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④若该论断是真的,要求其所有的支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该判断同时断定了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①③入选。该判断属于联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②不选。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若该论断为真,要求其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④不选。
2.(2024·重庆模拟)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生?(a)他是一中的学生;(b)他既是一中的学生,也是二中的学生;(c)他要么是一中的学生,要么是二中的学生;(d)他以前是一中的学生,现在是二中的学生。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d判断为假,因为它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②如果a判断为假,那么b判断及其后一个联言支可真 ③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c的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 ④如果a判断为真,那么“他不是非一中学生”则保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形式逻辑只研究“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判断,同一律、矛盾律并不适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d判断不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①排除。联言支都真,联言判断才真,由于b判断的两个联言支不相容、不能同真,b判断必假,②不选。c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选言支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③正确。“一中的学生”与“非一中的学生”是矛盾关系,“他是一中的学生”为真,根据换质推理,“他不是非一中的学生”必真,④入选。
3.(2025·四川成都开学考试)2024年6月25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美国布朗大学学者詹姆斯·黑德说,如果没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就无法彻底了解月球作为一个完整天体的情况,“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将使相关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才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
B.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也无法彻底了解月球情况
C.没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也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
D.科学家们彻底了解了月球情况,一定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是“科学家彻底了解月球情况”的必要条件,A必定为真,不符合题意。把“如果……就……”当作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该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否定了前件,不能得出必然肯定后件,因此B不一定为假,不符合题意。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没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肯定了前件,必然得出肯定后件“科学家们不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而C中“科学家们也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必然为假,符合题意。“科学家们彻底了解了月球情况”否定了后件,必然否定前件,得出“一定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D为真判断,不符合题意。
4.(2025·江苏淮安开学考试)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A.只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学生就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
B.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要么立大志向,要么做奋斗者
C.只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
D.只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就能立大志向、
做奋斗者
C
解析:材料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说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不是选项中的充分条件,A错误。“要么立大志向,要么做奋斗者”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其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根据材料可知“立大志向”和“做奋斗者”可以同时存在,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是“青少年学生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正确,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是“青少年学生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而“只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就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D错误。
5.(选必3教材P40探究与分享)《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墨子曰:“籍设而(尔)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驽)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墨子曰:“焉在矣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假言判断的真假由前件的真假情况所决定 ②假言判断的真假由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所决定 ③墨子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类比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 ④墨子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归纳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解析: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①排除,②正确。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墨子提出,如果你在一天内赶到,那么双亲就会生存下来。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由此进行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因此,彭轻生子必须保证自己在一日之内赶到才能保证双亲的平安,所以他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也即是一天内赶到,双亲就会生存)。由此墨子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可见,这是墨子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类比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③正确,④错误。
创情境 整合思维




解大题·悟通法·拓思维
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情境] 2022年7月,被告欧某入职原告A公司,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23年6月,双方发生争议,欧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仲裁部门作出仲裁裁决:A公司向欧某一次性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2.92万元。A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人民法院。
庭审时,A公司向人民法院提交欧某的入职登记表扫描件,主张该登记表记载了劳动关系当事人、工作内容、工资标准、岗位职责等内容,已达到书面劳动合同所需的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且该登记表由欧某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可,所以无须承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赔偿责任。欧某不认可该证据的真实性。经核对,A公司提交的入职登记表扫描件与补交的“原件”存在明显不一致,属于伪造证据。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A公司的行为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扰乱了司法秩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其作出罚款5万元的决定。同时,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2.92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探究]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A公司和欧某的行为进行分析说明。(8分)
试答:①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公司没有和欧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应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2分)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欧某与A公司发生争议,申请的是劳动仲裁。(2分)③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人民法院。(2分)④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在诉讼中要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A公司伪造证据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司法秩序,侵害了欧某的合法权益,故人民法院依法对其作出罚款的决定。(2分)
(2)本案中,判断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仅依据文书中是否包含“劳动合同”字样,亦可依据用人单位是否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直接载明于入职登记表中。据此,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原因。(6分)
试答:“判断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仅依据文书中是否包含‘劳动合同’字样,亦可依据用人单位是否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直接载明于入职登记表中”,这属于相容选言判断。(2分)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分)A公司与欧某没有签订包含“劳动合同”字样的文书,也没有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直接载明于入职登记表中,这两个选言支都是假的,据此可断定A公司未与欧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以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2分)
课时作业47




B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人们经常用图来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甲可以用来描述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②图乙中,如果S是股份有限公司,那么P就应该是合伙企业 ③图丙中,Q是法律体系,S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P是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 ④图丁中,Q是唯物主义,S、P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图乙中S和P的关系是交叉关系,但是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是全异关系,②不选。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除了人大立法,还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等,所以图丙中如果Q是法律体系,S、P的关系应该是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③不选。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核电站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管道安全排出。而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是经过核电站熔化堆芯的水,其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海洋,就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概念的表达看,不同的语词必然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从概念的外延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是全异关系 ③从概念的外延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是交叉关系 ④从概念的内涵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的本质属性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从概念的表达看,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的概念,①错误。从概念的外延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是全异关系,②入选,③错误。核电站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这些水不会接触到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以通过管道排出。核污染水是指被核燃料污染的水,这些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强度和危险性。所以从概念的内涵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的本质属性不同,④正确。
3.(2025·江西南昌开学考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指出,中央厨房,是指由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具有独立场所和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者半成品加工制作并配送给本单位连锁门店,供其进一步加工制作后提供给消费者的经营主体。对“中央厨房”这一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央厨房”的外延与“经营主体”的外延属于矛盾关系 ②“中央厨房”的外延与“经营主体”的外延属于相容关系 ③使用了“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中央厨房”的内涵 ④概念中“中央厨房”是被定义项,“经营主体”是定义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从中央厨房的定义可以看出,“中央厨房”的外延与“经营主体”的外延属于相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中央厨房,是指由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具有独立场所和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者半成品加工制作并配送给本单位连锁门店,供其进一步加工制作后提供给消费者的经营主体。“中央厨房”这一概念使用了“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中央厨房”的内涵,③说法正确。定义项应包括种差和属概念,④说法错误。
4.(2025·湖南长沙开学考试)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应用场景区分,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场景。关于这一定义,以下正确的是(   )
①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反对关系 ②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 ③犯了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的错误 ④低空经济的属概念是综合性经济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二者是矛盾关系,这一划分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①错误,②正确。对低空经济的定义是个正确的定义,不存在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的错误,③排除。在本定义中,综合性经济形态是低空经济的属概念,④正确。
5.(2024·内蒙古通辽一模)明确概念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划分必须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下列划分中,逻辑错误完全相同的是(   )
①诉讼可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经济诉讼 ②自然人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③合同可分为书面合同、口头合同、有效合同、无效合同 ④民事权利中的财产权可以划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案件的性质及其所依据的法律,诉讼可分为三种,即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①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自然人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③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民事权利中的财产权可以划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④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②④逻辑错误完全相同。
6.(2025·福建漳州开学考试)某学习小组学习了《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之后,对相关法律概念作了如下划分。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序号 外延关系 示例
① 全同关系 我国的人民法院与我国的审判机关
② 矛盾关系 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
③ 属种关系 用益物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
④ 反对关系 动产与不动产
解析: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①说法正确。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属于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②说法错误。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因此用益物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属种关系,③说法正确。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因此动产与不动产是矛盾关系,不是反对关系,④说法错误。
7.(2024·北京西城区二模)鲁迅在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   )
①“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②“中国人”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③“自信力”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④“自信力”前面加上“全部”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鲁迅在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①正确。“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②正确。“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是中国人,不是自信力,③④错误。
8.(2024·江苏宿迁模拟)2024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习近平主席指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对此,从逻辑思维规则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当对手”“恶性竞争”都是不周延的
B.这个联言判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指引
C.伙伴和对手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反对关系
D.中美两国是伙伴,属于非对称关系的判断
B
解析:两国不是当对手,不是恶性竞争,都是否定判断的谓项,“当对手”“恶性竞争”都是周延的,A错误。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个联言判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指引,B符合题意。概念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又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两种特殊情况。内涵是反对关系表述错误,C排除。中美两国是伙伴,属于对称关系的判断,D说法错误。
9.(2025·河南南阳开学考试)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小张: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小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小周: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小王: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对以上发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张的发言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不属于判断
②小李对现代化的理解属于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 ③小周的发言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超越”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④小王的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小张的发言虽然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没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不属于判断,①正确。小李对现代化的表达断定了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该联言判断也是真的,②错误。小周的发言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这里的“超越”关系是反对称关系,③正确。小王的发言“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错误。
10.(2025·湖南常德阶段练习)2024年10月,临澧县第一中学迎来了建校220周年华诞。为确保本次活动圆满举行,一中全体师生上下联动、积极推进,全力筹备校庆活动。据悉,一中共有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教师,如果是高三教师,就不用参与排练;新入职教师或者参与了诗朗诵节目,或者参与了合唱节目。若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有关断定也必定为真(   )
A.没有既参加诗朗诵又参加合唱的教师
B.所有高一高二的教师都参加了节目排练
C.有的新入职教师在高三任教
D.只有高一高二的教师参与排练
D
解析:材料中“或者参与了诗朗诵节目,或者参与了合唱节目”是相容选言判断,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不能推出“没有既参加诗朗诵又参加合唱的教师”,A错误。“所有高一高二的教师都参加了节目排练”是全称肯定判断,与“如果是高三教师,就不用参与排练”相矛盾,因为有可能有些教高三的老师也可以教高一高二,故不能必然断定“所有高一高二的教师都参加了节目排练”,B错误。材料中只是提到“新入职教师或者参与了诗朗诵节目,或者参与了合唱节目”,并不能必然推出“有的新入职教师在高三任教”,C错误。“只有高一高二的教师参与排练”与“如果是高三教师,就不用参与排练”相一致,D正确。
11.墨子是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关于《墨经》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①“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正确揭示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②“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正确揭示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③“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正确揭示了白马与马的属种关系 ④“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正确揭示了思维的间接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意为有了它无所谓,没有它就不行,正确揭示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②正确。“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是说,如果谋虑不到,那么就根据过去推知未来(主要强调凭借经验),根据明显的事推知隐微的事,正确揭示了思维的间接性特征,④符合题意。“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揭示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①说法错误。白马与马是种属关系,③说法错误。
12.(2024·山东潍坊开学考试)某单位要给职工发书报费,其过程如下。
单位通知 凡大专毕业与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领取书报费
员工 舆论 有人说:我是今年来的大专生,就不能领
有人说:我都工作5年了,就因为不是大专毕业,就不能领
领导 解释 误会了!误会了!大专毕业的可以领,不是大专毕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也可以领
之所以会有误解,是因为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与领导解释的区别在于(   )
①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领导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②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领导解释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领导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 ④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领导解释要求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以都存在,因此领导的解释是相容选言判断。①正确,②错误。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是真的。③正确,④错误。
13.(2025·云南大理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如果攥紧了中国种子,则端稳了中国饭碗
②如果端稳了中国饭碗,则攥紧了中国种子
③如果不能攥紧中国种子,则不能端稳中国饭碗
④如果不能端稳中国饭碗,则不能攥紧中国种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该判断作为前提的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有效式: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②结论的推出使用了肯定后件式,肯定了后件“端稳中国饭碗”,一定能够肯定前件“攥紧中国种子”,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推理结构有效,结论正确,符合题意。③结论的推出使用了否定前件式,否定了前件“攥紧中国种子”,一定能够否定后件“端稳中国饭碗”,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推理结构有效,结论正确,符合题意。①中,肯定了前件“攥紧中国种子”,不能必然肯定后件“端稳中国饭碗”,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推理结构错误,排除。④中,否定了后件“端稳中国饭碗”,不能必然否定前件“攥紧中国种子”,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推理结构错误,排除。
14.(2025·海南海口开学考试)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它不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较2022年增长2.1%。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特称肯定判断 ②“中国数字经济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是反对称关系 ③“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对数字经济下定义 ④“数字经济不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是联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是特称肯定判断,①说法错误。“中国数字经济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也就说明中国数字经济2022年肯定不比2023年增长快,所以,“中国数字经济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是反对称关系,②符合题意。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中,并未出现种差,因此并非对数字经济下定义,③说法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常用的联结项是“不仅……而且……”等。“数字经济不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是联言判断,④符合题意。
15.(2024·四川巴中一模)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新时代政治建军取得历史性成就。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下列表述中与画线部分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
①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③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④倘若南风知我意,莫将晚霞落黄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是“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的必要条件。“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和“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属于联言判断,③排除。“倘若南风知我意,莫将晚霞落黄昏”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2024·河北沧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年初,小刘、小王夫妻二人到售楼处看房,通过销售人员介绍及翻阅户型宣传册,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后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随后分批次支付了全部房款。2023年10月,小刘二人在验收房屋的过程中发现,该房屋仅一层有卫生间,而二层卫生间凭空“消失”,居然变为储物间,与房屋户型宣传图中一、二楼均有卫生间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房屋二层的使用功能和居住体验,故要求退房。开发商则认为,其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未违反合同约定,有无卫生间也不属于改变房屋结构形式,不同意退房。双方协商未果,小刘二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结合材料,运用“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的知识,分析原告诉求能否得到支持,并说明理由。(9分)
答案:能得到支持。(1分)理由:①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有无卫生间的功能设计对于购房合同的订立和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开发商的户型宣传册构成要约,属于合同约定的一部分。(4分)②原被告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所签购房合同有效。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开发商交付的房屋不符合合同约定,违背诚信、全面履行原则,构成违约,应承担返还购房款、支付违约金的责任。(4分)
解析:通过销售人员介绍及翻阅户型宣传册,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可联系要约的含义和效力,说明开发商的户型宣传册构成要约,属于合同约定的一部分。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后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随后分批次支付了全部房款→可联系有效合同的含义,说明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开发商则认为,其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未违反合同约定,有无卫生间也不属于改变房屋结构形式,不同意退房→可联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说明开发商应承担返还购房款、支付违约金的责任。
(2)运用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分析“有无卫生间的功能设计”与“购房合同的订立”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正确的判断形式并阐述其逻辑性质。(6分)
答案:二者是必要条件关系,有卫生间的功能设计是订立购房合同的必要条件。(2分)①该判断为:只有有卫生间的功能设计,才会订立购房合同,或者没有卫生间的功能设计,就不会订立购房合同。(2分)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规定的逻辑性质是,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2分)
解析: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后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可联系假言判断的知识,说明“有无卫生间的功能设计”与“购房合同的订立”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并说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规定的逻辑性质。
17.(2025·安徽六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2023年7月10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来源,《办法》规定,要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有序开放,扩展高质量的公共训练数据资源,鼓励采用安全可信的芯片、软件、工具、算力和数据资源。
数据来源合法性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合规的必要条件,若数据来源不合法不合规,该产品将无法进入市场应用阶段。但是,如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阶段就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会限制大数据的广泛采集,阻碍研发进程,影响高品质、高智能产品的诞生。所以,《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有人认为,只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阶段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能促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该判断进行评析。(10分)
答案: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研发阶段,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是促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3分)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是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但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只是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不一定能促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在研发阶段就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会限制大数据的广泛采集,阻碍研发进程,影响高品质、高智能产品的诞生,影响其发展。(3分)③所以,在研发阶段,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不
能一味地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3分)
解析:数据来源合法性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合规的必要条件→从合理性角度分析: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这表明该观点有合理之处。如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阶段就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会限制大数据的广泛采集→从不合理性角度分析: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是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但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这表明该观点有不合理之处。《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可联系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不能一味地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第三十八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课标要求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3.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考情追踪
考点 考题 考情
概念 2024·湖北卷T11;2023·海南卷T19;2023·天津卷T10 高考命题常以具体的生活场景、饱含智慧的小故事、漫画以及我国的政策法规等为命题情境,通过考查外延之间的关系、定义与划分、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等知识,提升学生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等能力。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命题重点是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判断 2024·浙江6月选考T23;2024·甘肃卷T15;2024·北京卷T6;2024·浙江1月选考T24;2023·重庆卷T3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2024·江苏卷T15;2024·广东卷T16;2024·黑吉辽卷T15、T16;2024·安徽卷T15;2023·湖北卷T12、T13;2023·海南卷T21;2023·湖南卷T15;2023·山东卷T12、T13;2023·福建卷T17(1);2022·辽宁卷T16;2022·北京卷T9;2022·天津卷T1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2024·湖北卷T12;2024·甘肃卷T15;2024·新课标卷T23;2024·山东卷T12;2023·海南卷T20;2023·湖南卷T16;2023·辽宁卷T15;2023·福建卷T10;2023·河北卷T15;2023·新课标卷T23;2023·江苏卷T20(2);2022·山东卷T18(1)
归纳推理 2024·北京卷T7;2023·海南卷T22;2023·江苏卷T12;2022·海南卷T22;2024浙江6月选考T28(1);2023浙江6月选考T32
类比推理 2024·甘肃卷T16;2024·湖南卷T15;2023·福建卷T13;2023·北京卷T18(3);2023·浙江1月选考T29
思维导图
第1课时 概念与判断
命题点1 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含义 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一词多义)
基本 特征 内 涵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外 延 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2.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1)相容关系
种类 含义 图示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种属关系 或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2)不相容关系
项 目 图示 特殊 情况 含义 图示
不相容关系 矛盾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 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3.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含义 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结构 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方法 种差加属概念
要求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4)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正确理解“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
(1)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错误称为“同语反复”,如“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在定义项“麻醉剂所起的作用”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麻醉”。
(2)定义项也不能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把偶数定义为“奇数加一所得的数”,再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一所得的数”。
4.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含义 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方法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构成 母项、子项
要求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区别“划分”和“分解”
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而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区别划分和分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看分出来的概念是不是原有概念的种概念。例如,“方桌”或“圆桌”是“桌子”的种概念,因而“桌子可以分为方桌、圆桌等”是划分。“桌子腿”或“桌子面”不是“桌子”的种概念,因而“桌子可以分为桌子腿、桌子面”不是划分,而是分解。
1.同一个语词在同一场合应该表达不同的概念。( × )
改正: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2.男同学与学习优秀的同学存在种属关系。( × )
改正:男同学与学习优秀的同学存在交叉关系。
3.(2024·北京卷T5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 )
改正:“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长城”的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
4.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 )
改正: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5.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 )
改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考向1 概念的内涵
【典例1】 (2023·天津卷)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A )
A.是“汽车”的种概念
B.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C.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D.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解析】 新能源汽车概念与汽车概念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种概念,A正确。新能源汽车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B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D错误。
考向2 概念的外延
【典例2】 (2024·湖北卷)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作“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解析】 “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B错误。“冻雨”与“下冰凌”是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是全同关系,C错误。“雨凇”与“下冰凌”是两个概念,其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
考向3 明确外延的方法
【典例3】 (2023·海南卷)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A )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解析】 在“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中,“邮件”为划分的母项,“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是划分的子项,“邮件是否具有电子属性”是划分的标准,正确运用了划分的方法,A正确。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料,三者标准不一,不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B排除。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C排除。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选票应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三种。将“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D排除。
1.(2025·浙江开学考试)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只有促进未来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迭代升级。据此可推断( B )
①“未来产业”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 ②在对“未来产业”的定义中“前瞻性新兴产业”是定义项 ③“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④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未来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故“未来产业”的定义揭示了其本质属性,①正确。在对“未来产业”的定义中“前瞻性新兴产业”是属概念而不是定义项,②错误。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③错误。只有促进未来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迭代升级,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为: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未来产业”运用了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④正确。
2.(2025·贵州六盘水开学考试)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根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违背相同划分规则的是( A )
①食肉目分为猫属、豹属、犬科
②十字花科分为芸薹属、芥菜、萝卜
③动物界分为脊索动物门、被子植物门
④生物系统分为界、门、纲、科、属、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因为猫属和豹属是属级分类,而犬科是科级分类,它们不属于同一层级。正确的分类应该是将猫属、豹属归为猫科,然后与犬科一同作为食肉目的下级分类,①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芸薹属是属级分类,而芥菜和萝卜通常是作为种级分类,它们不应与属级分类并列,②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①②违背相同划分规则,符合题意。脊索动物门属于动物界,被子植物门属于植物界,③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排除。生物分类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④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排除。
3.(2025·广东阶段练习)“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存在的具有冷中心的低气压系统,通常形成于西风带高空槽中。“冷涡”作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闭合环流,其后部的偏北风会携带一股股冷空气,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抑制云层的形成,从而呈现出清澈的蓝天,这种蓝天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冷涡蓝”。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①“冷涡”是出现“冷涡蓝”的必要条件
②只要有“冷涡”,就会出现“冷涡蓝”
③“冷涡”是“低气压系统”的种概念
④“冷涡”的外延与“冷涡蓝”的外延是全同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冷涡蓝”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冷涡”带来的冷空气和晴朗天气,所以“冷涡”是出现“冷涡蓝”的必要条件,①符合题意。②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意思是“冷涡”是出现“冷涡蓝”的充分条件,而“冷涡蓝”的出现,还需要其他条件,②错误。“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存在的具有冷中心的低气压系统,据此可知,“冷涡”是“低气压系统”的种概念,③符合题意。“冷涡”的外延与“冷涡蓝”的外延是全异关系,④错误。
4.(选必3教材P23探究与分享)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下列对于“白马”与“马”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B )
A.“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二者是属种关系
B.“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二者是种属关系
C.“白马”的内涵不同于“马”的内涵,二者是矛盾关系
D.“白马”的外延不同于“马”的外延,二者是反对关系
解析:“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白马”与“马”二者是种属关系,B说法正确。属种关系反映的是外延的关系,而不是反映内涵的关系,且“白马”与“马”二者是种属关系,A说法错误。矛盾关系反映的是外延的关系,而不是反映内涵的关系,且“白马”与“马”二者是种属关系,C说法错误。“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二者是种属关系,不是反对关系,D说法错误。
命题点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判断的概述
含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基本 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表达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类型 (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概念和判断的关系
 概念和判断都是思维形式。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构成判断的基本要素,给概念下定义用的也是判断。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
结构 (1)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2)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3)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4)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分类 (1)依据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2)依据判断的量: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3)依据质与量的结合: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逻辑 规则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4)避免误用多重否定
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
(1)主谓失合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是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这样的错误叫作“主谓失合”。
(2)断定过量
例如,“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项,是全称判断。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如常温下的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主项中的所有对象是否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例如,某个人并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的时候,用了“有些金属是导体”这样一个特称判断,尽管客观上每种金属都是导体,这个特称判断也没有错。
(3)误用多重否定
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使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大概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分类:依据“关系的性质”
对 称 性 关 系 对称 关系 “同学”“同事”“朋友”“两者的距离”“相同”“相等”“交叉”等
反对称 关系 “大于”“小于”“重于”“少于”“侵略”“剥削”“在……之上”“在……之下”“在……之前”等
非对称 关系 “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帮助”等
传 递 性 关 系 传递 关系 “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等
反传递 关系 “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
非传递 关系 “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
4.恰当运用简单判断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分析。( × )
改正:对认识对象有所分析未必形成判断,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 × )
改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 × )
改正: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弄清对象的性质,就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 )
改正: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5.关系判断就是判断对象之间传递性关系的判断。( × )
改正:就对象传递性关系进行判断是关系判断的一种。关系判断还可能就对象间的对称性进行判断。
6.断定认识对象之间有无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 )
改正: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考向1 性质判断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古代逻辑学家墨子曾讨论过有效推理中的词项周延规则。他说:“乘马,不待周(周:全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该规则的是( B )
A.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
C.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须骑一切马才算骑马,只要骑过马,就可以说骑马了。但是必须不骑一切马,才算不骑马。这里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周延),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热爱登山”表达的是对登山这项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知“他不吃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他必须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B符合题意。只要他训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过烈马,也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按照题干规则,“他不尊重长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
考向2 关系判断
【典例2】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对下表中各类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① 小杨认识小张 反对称关系
② 中国和法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对称关系
③ 中国人口多于美国,美国人口多于韩国 反传递关系
④ 小雷和小梅是同学,小梅和小芳是同学 非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小杨认识小张,此“认识”关系为非对称关系,因为小张可能认识小杨,也有可能不认识小杨,①说法错误。中国人口多于美国,美国人口多于韩国,此为传递关系,因为中国人口多于韩国,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关系判断。对于关系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
①关系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②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③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不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④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者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①②符合题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③说法错误。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④说法错误。
2.(选必3教材P33探究与分享)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该来的没来”会让人理解为所有该来的都没来
②“不该走的走了”是省略了量项的全称否定判断
③“该来的没来”应改成“有的该来的没来”
④启示我们使用性质判断时要注意主谓项正确搭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该来的没来”容易理解成“所有该来的人都没有来”,①入选。“不该走的走了”是省略了量项的肯定判断,②不选。③是正确的修改,表达了此翁的意思,入选。此翁说话之所以引起误解是因为误用了量项,排除④。
命题点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含义 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含义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构成 联言判断由联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
联结项 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
真假 (1)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2)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选言判断概述
含义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构成 选言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选言支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
联结项 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
种类 ①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在日常语言中,“要么……要么……”可以用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
(2)相容选言判断的规则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3)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规则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注意事项
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假言判断概述
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构成 假言判断由前件、后件和联结项构成
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 要义 设有事物情况p和事物情况q,如果p存在,q就必然存在;而p不存在,q不一定不存在(即可能有q,也可能没有q)。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充分条件。例如:如果他是盗窃犯,那么他到过作案现场
联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
真假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逻辑 要义 设有事物情况p和事物情况q,如果没有p,q就必然不存在;而有p,却未必有q(即可能有q,也可能没有q)。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必要条件。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联项 “只有……才……”“除非……才……”
真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逻辑 要义 设有事物情况p和事物情况q,如果有p,就必然有q,而没有p,则必然没有q。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联项 “……当且仅当……”
真假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六种复合判断的真值表
p q p并 且q p或 者q 要么p, 要么q 如果p, 那么q 只有p, 才q 当且仅当 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1.复合判断由选言支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 )
改正: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在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 )
改正: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3.在选言判断中,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揭示一两种可能情况即可。( × )
改正:在选言判断中,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假言判断即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
改正: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5.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
改正: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考向1 联言判断
【典例1】 (2023·重庆卷)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D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解析】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材料中的这副对联其实是说“风声入耳,雨声入耳,读书声入耳;关心家事,关心国事,关心天下事”,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A、B、C不选。
考向2 选言判断
【典例2】 (2024·北京卷)“你劳动的样子真美。”某中学开设了植物栽培、面点制作、陶瓷修复、三维打印等劳动课程。就课程参与情况,下列说法合乎逻辑的是( A )
①由“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为假,能推出“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 ②由“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 ③由“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为假,能推出“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 ④关于植物栽培课的学生能否在“劳动最美丽”展示活动中获奖,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当且仅当它的所有选言支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即“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时,它才为假,①正确。“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不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陶瓷修复课的学生”在换位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②排除。“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属于联言判断,其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时,它就为假,即“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时,它就为假,③正确。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④不选。
考向3 假言判断
【典例3】 (2024·新课标卷)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B )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
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
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
【解析】 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题干只能表述出前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是后件“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而选项A把题干中的前件断定为后件的必要条件,因此该判断不一定为假,A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C排除。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D排除。
三种复合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联言判断强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选言判断强调不确定的几种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强调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1.(2025·四川绵阳期末)2024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他指出,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这一论断( A )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②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③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④若该论断是真的,要求其所有的支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该判断同时断定了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若有一个支判断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①③入选。该判断属于联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②不选。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若该论断为真,要求其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④不选。
2.(2024·重庆模拟)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生?(a)他是一中的学生;(b)他既是一中的学生,也是二中的学生;(c)他要么是一中的学生,要么是二中的学生;(d)他以前是一中的学生,现在是二中的学生。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①d判断为假,因为它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②如果a判断为假,那么b判断及其后一个联言支可真 ③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c的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 ④如果a判断为真,那么“他不是非一中学生”则保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形式逻辑只研究“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判断,同一律、矛盾律并不适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d判断不违背思维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①排除。联言支都真,联言判断才真,由于b判断的两个联言支不相容、不能同真,b判断必假,②不选。c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选言支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如果c判断为真,那么两个选言支必有一真一假,③正确。“一中的学生”与“非一中的学生”是矛盾关系,“他是一中的学生”为真,根据换质推理,“他不是非一中的学生”必真,④入选。
3.(2025·四川成都开学考试)2024年6月25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美国布朗大学学者詹姆斯·黑德说,如果没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就无法彻底了解月球作为一个完整天体的情况,“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将使相关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C )
A.只有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才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
B.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也无法彻底了解月球情况
C.没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也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
D.科学家们彻底了解了月球情况,一定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是“科学家彻底了解月球情况”的必要条件,A必定为真,不符合题意。把“如果……就……”当作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该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否定了前件,不能得出必然肯定后件,因此B不一定为假,不符合题意。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没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肯定了前件,必然得出肯定后件“科学家们不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而C中“科学家们也能彻底了解月球情况”必然为假,符合题意。“科学家们彻底了解了月球情况”否定了后件,必然否定前件,得出“一定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D为真判断,不符合题意。
4.(2025·江苏淮安开学考试)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C )
A.只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学生就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
B.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要么立大志向,要么做奋斗者
C.只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
D.只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就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
解析:材料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说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不是选项中的充分条件,A错误。“要么立大志向,要么做奋斗者”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其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根据材料可知“立大志向”和“做奋斗者”可以同时存在,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是“青少年学生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正确,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是“青少年学生立大志向、做奋斗者”的必要条件,而“只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就能立大志向、做奋斗者”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D错误。
5.(选必3教材P40探究与分享)《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墨子曰:“籍设而(尔)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驽)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墨子曰:“焉在矣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假言判断的真假由前件的真假情况所决定 ②假言判断的真假由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所决定 ③墨子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类比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 ④墨子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归纳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①排除,②正确。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墨子提出,如果你在一天内赶到,那么双亲就会生存下来。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由此进行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因此,彭轻生子必须保证自己在一日之内赶到才能保证双亲的平安,所以他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也即是一天内赶到,双亲就会生存)。由此墨子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可见,这是墨子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类比得出未来可知的结论,③正确,④错误。
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情境] 2022年7月,被告欧某入职原告A公司,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23年6月,双方发生争议,欧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仲裁部门作出仲裁裁决:A公司向欧某一次性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2.92万元。A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人民法院。
庭审时,A公司向人民法院提交欧某的入职登记表扫描件,主张该登记表记载了劳动关系当事人、工作内容、工资标准、岗位职责等内容,已达到书面劳动合同所需的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且该登记表由欧某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可,所以无须承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赔偿责任。欧某不认可该证据的真实性。经核对,A公司提交的入职登记表扫描件与补交的“原件”存在明显不一致,属于伪造证据。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A公司的行为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扰乱了司法秩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其作出罚款5万元的决定。同时,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2.92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探究]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A公司和欧某的行为进行分析说明。(8分)
试答:①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公司没有和欧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应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2分)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欧某与A公司发生争议,申请的是劳动仲裁。(2分)③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人民法院。(2分)④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在诉讼中要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A公司伪造证据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司法秩序,侵害了欧某的合法权益,故人民法院依法对其作出罚款的决定。(2分)
(2)本案中,判断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仅依据文书中是否包含“劳动合同”字样,亦可依据用人单位是否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直接载明于入职登记表中。据此,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原因。(6分)
试答:“判断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仅依据文书中是否包含‘劳动合同’字样,亦可依据用人单位是否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直接载明于入职登记表中”,这属于相容选言判断。(2分)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分)A公司与欧某没有签订包含“劳动合同”字样的文书,也没有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直接载明于入职登记表中,这两个选言支都是假的,据此可断定A公司未与欧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以人民法院判决A公司向欧某支付双倍工资差额。(2分)
课时作业4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人们经常用图来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图甲可以用来描述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②图乙中,如果S是股份有限公司,那么P就应该是合伙企业 ③图丙中,Q是法律体系,S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P是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 ④图丁中,Q是唯物主义,S、P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图乙中S和P的关系是交叉关系,但是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是全异关系,②不选。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除了人大立法,还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等,所以图丙中如果Q是法律体系,S、P的关系应该是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③不选。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核电站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管道安全排出。而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是经过核电站熔化堆芯的水,其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海洋,就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C )
①从概念的表达看,不同的语词必然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从概念的外延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是全异关系 ③从概念的外延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是交叉关系 ④从概念的内涵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的本质属性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概念的表达看,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的概念,①错误。从概念的外延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是全异关系,②入选,③错误。核电站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这些水不会接触到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以通过管道排出。核污染水是指被核燃料污染的水,这些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强度和危险性。所以从概念的内涵看,核电站废水与核污染水的本质属性不同,④正确。
3.(2025·江西南昌开学考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指出,中央厨房,是指由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具有独立场所和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者半成品加工制作并配送给本单位连锁门店,供其进一步加工制作后提供给消费者的经营主体。对“中央厨房”这一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中央厨房”的外延与“经营主体”的外延属于矛盾关系 ②“中央厨房”的外延与“经营主体”的外延属于相容关系 ③使用了“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中央厨房”的内涵 ④概念中“中央厨房”是被定义项,“经营主体”是定义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从中央厨房的定义可以看出,“中央厨房”的外延与“经营主体”的外延属于相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中央厨房,是指由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具有独立场所和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者半成品加工制作并配送给本单位连锁门店,供其进一步加工制作后提供给消费者的经营主体。“中央厨房”这一概念使用了“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中央厨房”的内涵,③说法正确。定义项应包括种差和属概念,④说法错误。
4.(2025·湖南长沙开学考试)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应用场景区分,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场景。关于这一定义,以下正确的是( D )
①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反对关系 ②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 ③犯了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的错误 ④低空经济的属概念是综合性经济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和非城市场景,二者是矛盾关系,这一划分是从外延上进行的划分,①错误,②正确。对低空经济的定义是个正确的定义,不存在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的错误,③排除。在本定义中,综合性经济形态是低空经济的属概念,④正确。
5.(2024·内蒙古通辽一模)明确概念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划分必须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下列划分中,逻辑错误完全相同的是( D )
①诉讼可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经济诉讼 ②自然人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③合同可分为书面合同、口头合同、有效合同、无效合同 ④民事权利中的财产权可以划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案件的性质及其所依据的法律,诉讼可分为三种,即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①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自然人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②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③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民事权利中的财产权可以划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④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②④逻辑错误完全相同。
6.(2025·福建漳州开学考试)某学习小组学习了《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之后,对相关法律概念作了如下划分。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B )
序号 外延关系 示例
① 全同关系 我国的人民法院与我国的审判机关
② 矛盾关系 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
③ 属种关系 用益物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
④ 反对关系 动产与不动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①说法正确。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属于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②说法错误。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因此用益物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属种关系,③说法正确。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因此动产与不动产是矛盾关系,不是反对关系,④说法错误。
7.(2024·北京西城区二模)鲁迅在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 A )
①“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②“中国人”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③“自信力”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④“自信力”前面加上“全部”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鲁迅在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①正确。“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中国人”前面加上“全体”成为全称判断,那是对中国人的诬蔑,②正确。“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是中国人,不是自信力,③④错误。
8.(2024·江苏宿迁模拟)2024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习近平主席指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对此,从逻辑思维规则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B )
A.“当对手”“恶性竞争”都是不周延的
B.这个联言判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指引
C.伙伴和对手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反对关系
D.中美两国是伙伴,属于非对称关系的判断
解析:两国不是当对手,不是恶性竞争,都是否定判断的谓项,“当对手”“恶性竞争”都是周延的,A错误。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个联言判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指引,B符合题意。概念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又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两种特殊情况。内涵是反对关系表述错误,C排除。中美两国是伙伴,属于对称关系的判断,D说法错误。
9.(2025·河南南阳开学考试)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小张: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小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小周: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小王: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以上发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小张的发言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不属于判断 ②小李对现代化的理解属于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 ③小周的发言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超越”关系是反对称关系 ④小王的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小张的发言虽然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但没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不属于判断,①正确。小李对现代化的表达断定了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该联言判断也是真的,②错误。小周的发言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这里的“超越”关系是反对称关系,③正确。小王的发言“只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错误。
10.(2025·湖南常德阶段练习)2024年10月,临澧县第一中学迎来了建校220周年华诞。为确保本次活动圆满举行,一中全体师生上下联动、积极推进,全力筹备校庆活动。据悉,一中共有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教师,如果是高三教师,就不用参与排练;新入职教师或者参与了诗朗诵节目,或者参与了合唱节目。若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有关断定也必定为真( D )
A.没有既参加诗朗诵又参加合唱的教师
B.所有高一高二的教师都参加了节目排练
C.有的新入职教师在高三任教
D.只有高一高二的教师参与排练
解析:材料中“或者参与了诗朗诵节目,或者参与了合唱节目”是相容选言判断,两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不能推出“没有既参加诗朗诵又参加合唱的教师”,A错误。“所有高一高二的教师都参加了节目排练”是全称肯定判断,与“如果是高三教师,就不用参与排练”相矛盾,因为有可能有些教高三的老师也可以教高一高二,故不能必然断定“所有高一高二的教师都参加了节目排练”,B错误。材料中只是提到“新入职教师或者参与了诗朗诵节目,或者参与了合唱节目”,并不能必然推出“有的新入职教师在高三任教”,C错误。“只有高一高二的教师参与排练”与“如果是高三教师,就不用参与排练”相一致,D正确。
11.墨子是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关于《墨经》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正确揭示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②“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正确揭示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③“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正确揭示了白马与马的属种关系 ④“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正确揭示了思维的间接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意为有了它无所谓,没有它就不行,正确揭示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②正确。“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是说,如果谋虑不到,那么就根据过去推知未来(主要强调凭借经验),根据明显的事推知隐微的事,正确揭示了思维的间接性特征,④符合题意。“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揭示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①说法错误。白马与马是种属关系,③说法错误。
12.(2024·山东潍坊开学考试)某单位要给职工发书报费,其过程如下。
单位 通知 凡大专毕业与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领取书报费
员工 舆论 有人说:我是今年来的大专生,就不能领 有人说:我都工作5年了,就因为不是大专毕业,就不能领
领导 解释 误会了!误会了!大专毕业的可以领,不是大专毕业,工作两年以上的也可以领
之所以会有误解,是因为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与领导解释的区别在于( A )
①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领导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②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领导解释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领导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 ④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领导解释要求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以都存在,因此领导的解释是相容选言判断。①正确,②错误。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是真的。③正确,④错误。
13.(2025·云南大理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C )
①如果攥紧了中国种子,则端稳了中国饭碗
②如果端稳了中国饭碗,则攥紧了中国种子
③如果不能攥紧中国种子,则不能端稳中国饭碗
④如果不能端稳中国饭碗,则不能攥紧中国种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该判断作为前提的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有效式: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②结论的推出使用了肯定后件式,肯定了后件“端稳中国饭碗”,一定能够肯定前件“攥紧中国种子”,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推理结构有效,结论正确,符合题意。③结论的推出使用了否定前件式,否定了前件“攥紧中国种子”,一定能够否定后件“端稳中国饭碗”,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推理结构有效,结论正确,符合题意。①中,肯定了前件“攥紧中国种子”,不能必然肯定后件“端稳中国饭碗”,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推理结构错误,排除。④中,否定了后件“端稳中国饭碗”,不能必然否定前件“攥紧中国种子”,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推理结构错误,排除。
14.(2025·海南海口开学考试)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它不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较2022年增长2.1%。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特称肯定判断 ②“中国数字经济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是反对称关系 ③“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对数字经济下定义 ④“数字经济不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是联言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是特称肯定判断,①说法错误。“中国数字经济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也就说明中国数字经济2022年肯定不比2023年增长快,所以,“中国数字经济2023年比2022年增长快”是反对称关系,②符合题意。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中,并未出现种差,因此并非对数字经济下定义,③说法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常用的联结项是“不仅……而且……”等。“数字经济不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是联言判断,④符合题意。
15.(2024·四川巴中一模)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新时代政治建军取得历史性成就。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下列表述中与画线部分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A )
①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③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④倘若南风知我意,莫将晚霞落黄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是“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的必要条件。“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和“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属于联言判断,③排除。“倘若南风知我意,莫将晚霞落黄昏”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2024·河北沧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年初,小刘、小王夫妻二人到售楼处看房,通过销售人员介绍及翻阅户型宣传册,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后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随后分批次支付了全部房款。2023年10月,小刘二人在验收房屋的过程中发现,该房屋仅一层有卫生间,而二层卫生间凭空“消失”,居然变为储物间,与房屋户型宣传图中一、二楼均有卫生间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房屋二层的使用功能和居住体验,故要求退房。开发商则认为,其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未违反合同约定,有无卫生间也不属于改变房屋结构形式,不同意退房。双方协商未果,小刘二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结合材料,运用“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的知识,分析原告诉求能否得到支持,并说明理由。(9分)
(2)运用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分析“有无卫生间的功能设计”与“购房合同的订立”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正确的判断形式并阐述其逻辑性质。(6分)
答案:(1)能得到支持。(1分)理由:①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有无卫生间的功能设计对于购房合同的订立和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开发商的户型宣传册构成要约,属于合同约定的一部分。(4分)②原被告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所签购房合同有效。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开发商交付的房屋不符合合同约定,违背诚信、全面履行原则,构成违约,应承担返还购房款、支付违约金的责任。(4分)
(2)二者是必要条件关系,有卫生间的功能设计是订立购房合同的必要条件。(2分)①该判断为:只有有卫生间的功能设计,才会订立购房合同,或者没有卫生间的功能设计,就不会订立购房合同。(2分)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规定的逻辑性质是,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2分)
解析:(1)通过销售人员介绍及翻阅户型宣传册,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可联系要约的含义和效力,说明开发商的户型宣传册构成要约,属于合同约定的一部分。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后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随后分批次支付了全部房款→可联系有效合同的含义,说明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开发商则认为,其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未违反合同约定,有无卫生间也不属于改变房屋结构形式,不同意退房→可联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说明开发商应承担返还购房款、支付违约金的责任。(2)小刘二人选中了一套223平方米且楼上楼下均有卫生间的复式楼,后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可联系假言判断的知识,说明“有无卫生间的功能设计”与“购房合同的订立”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并说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规定的逻辑性质。
17.(2025·安徽六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2023年7月10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来源,《办法》规定,要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有序开放,扩展高质量的公共训练数据资源,鼓励采用安全可信的芯片、软件、工具、算力和数据资源。
数据来源合法性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合规的必要条件,若数据来源不合法不合规,该产品将无法进入市场应用阶段。但是,如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阶段就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会限制大数据的广泛采集,阻碍研发进程,影响高品质、高智能产品的诞生。所以,《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有人认为,只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阶段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能促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该判断进行评析。(10分)
答案: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研发阶段,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是促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3分)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是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但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只是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不一定能促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在研发阶段就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会限制大数据的广泛采集,阻碍研发进程,影响高品质、高智能产品的诞生,影响其发展。(3分)③所以,在研发阶段,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不能一味地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3分)
解析:数据来源合法性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合规的必要条件→从合理性角度分析: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这表明该观点有合理之处。如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阶段就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就会限制大数据的广泛采集→从不合理性角度分析: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是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但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这表明该观点有不合理之处。《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可联系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不能一味地严格执行合法性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