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八课 第3课时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梳理(一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八课 第3课时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梳理(一轮)

资源简介

(共93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十八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3课时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政治
内容索引
夯基础 探究考向
第一部分
命题点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命题点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01
02
创情境 整合思维
第二部分
课时作业
第四部分
设类题 提炼通法
第三部分
夯基础 探究考向




筑基础·辨易错·明考向
命题点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归纳推理概述
核心知识整合
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分类 (1)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②特点: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分类 (2)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
②特点: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方法 (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它根据事物的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谚语基本都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瑞雪兆丰年”等。
(2)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1)求同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特点 异中求同
逻辑 结构 a现象出现在A、B、C、D场合
a现象出现在A、F、G、H场合
a现象出现在A、O、P、Q场合
A是a现象的原因
(2)求异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特点 同中求异
逻辑 结构 场合1:A、B、C、D——出现a现象
场合2:B、C、D——不出现a现象
A是a现象的原因
(3)共变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特点 变化引起变化
逻辑 结构 场合1:A1、B、C——a1
场合2:A2、B、C——a2
场合3:A3、B、C——a3
A是a现象的原因
(4)求同求异并用法
含义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特点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逻辑 结构 场合1:A、B、C——出现a现象
场合2:A、D、E——出现a现象
场合3:A、F、G——出现a现象
场合4:B、C——不出现a现象
场合5:D、E——不出现a现象
场合6:F、G——不出现a现象
A是a现象的原因
(5)剩余法
含义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特点 已知部分原因,剩余的是未知原因
逻辑 结构 A、B、C、D——a、b、c、d
B是b现象的原因
C是c现象的原因
D是d现象的原因
A是a现象的原因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项目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区 别 思维进 程不同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结论所断 定的知识 范围不同 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项目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区 别 前提与 结论间 的联系 程度不同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必然真实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也未必能推出真实的结论
项目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联系 (1)演绎推理如果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则通常以归纳推理来提供一般性知识 (2)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其一,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归纳推理要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1.归纳推理中,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
改正:完全归纳推理中,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改正: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
×
3.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
改正: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4.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寻求改变事物的因果联系。(   )
改正: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
×
考向1 归纳推理类型
【典例1】 (2024·北京卷)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命题方向探究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
选择哪 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
如何采价 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
B
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因此前提不必然推出结论,是或然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①正确。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这是类比推理的规则,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②错误。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③错误。该采价方案从地点、场次、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④正确。
考向2 归纳推理的方法
【典例2】 (2023·江苏卷)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植物病毒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这一相同条件下,与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携带较少病毒情况相比,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病毒较多是被考察的现象,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是差异因素,从而得出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与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存在因果联系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信息是根据“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这一差异因素进行的推断,运用了求异法而不是求同法,A不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信息不涉及类比推理,C不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某研究团队是根据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比草原上的花朵携带更多病毒进行推断,得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的一般性结论,这属于归纳推理,D不符合题意。
1.(2025·广东清远开学考试)鲁迅先生在讲述“经验”的作用时,曾说道:“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要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在鲁迅先生看来,《本草纲目》(   )
①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②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草药的药用价值
③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④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综合创新演练
B
解析: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叫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为不完全归纳推理。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这说明《本草纲目》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是一种或然推理,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具有保真性,不是稳定的,③错误。
2.(2024·贵州六盘水模拟)观察下图(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速度)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商品零售额的变化,餐饮收入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此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   )
A.共变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剩余法
A
解析:共变法表明,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3.(选必3教材P62探究与分享)英国一家农场曾有近10万只鸡和鸭,由于吃了发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这种饲料喂养的羊、猫、鸽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患了肝病。科学家发现,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科学家运用的推理方法是(   )
A.共变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
B
解析:科学家运用的推理方法是求同法,被考察现象“动物患病”出现在多个场所,而在这些场所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发霉的花生”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发霉的花生”与考察现象“动物患病”有因果联系,B正确,A、C、D排除。
命题点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1.类比推理的含义及依据
核心知识整合
含义 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依据 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特点 类比推理的前提由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构成,结论是或然的
2.类比、比较和比喻的关系
项目 类比 比较 比喻
区 别 基础 是在比较的基础上 — 是在比较的基础上
性质 它是一种推理 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
目的 得出新知识 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联系 类比和比喻都以比较为基础。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类比推理不同于演绎推理
项目 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思维方向不同 由一般到个别 由个别到个别或由一般到一般
断定的范围不同 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前提蕴涵结论 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前提不蕴涵结论
前提和结论联系的 性质不同 演绎推理是必然的 类比推理是或然的
3.类比推理的方法
标准 类型
从思维方法 的角度看 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从思维的 角度看 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
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
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4.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的要求
要求 内容
类比的根据 越多越好 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类比根据 尽量接近 本质属性 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前提与 结论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由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们不能只靠它认识事物。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它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5.类比推理的作用
(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2)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1.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和结构而进行的推理。(   )
改正: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2.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
改正: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
×
3.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
改正: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4.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必然推理。(   )
改正: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5.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
改正: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可能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
×
×
命题方向探究
考向1 类比推理的依据
【典例1】 (2024·甘肃卷)中车集团为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其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对于这一设计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④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材料强调的是类比推理,而不是“比较”,①排除。类比不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材料反映的不是“比喻”,②排除。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而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运用的是类比推理,依据的是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结论、新知识,③④符合题意。
考向2 类比推理的方法
【典例2】 (2024·湖南卷)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 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 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 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是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制作出会飞的竹蜻蜓,这一过程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功能,运用了模拟的方法,①正确。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这一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是必然推理,③正确,④错误。
综合创新演练
1.(2025·贵州六盘水开学考试)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与同伴沟通,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寻食路径。科学家受此启发,开发了蚁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资源调度等领域。该科学研究(   )
①是力求从真前提保证能推出真结论的必然推理
②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③遵循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④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类比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是必然推理,①错误。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与同伴沟通,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寻食路径。科学家受此启发,开发了蚁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资源调度等领域。该科学研究运用了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③错误。
2.(2024·广东广州二模)北极熊毛是中空结构,里面封装了大量静止空气,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层壳。受此启发,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轻薄、耐用、超保暖的新型“壳”结构人造纤维,制作成“仿北极熊毛衣”。为验证其保暖效果,科研团队在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冷库中,试穿了初始温度相同的羽绒衣、羊毛衣、棉毛衫和“仿北极熊毛衣”。结果证实,仿北极熊毛衣保暖性最好。上述过程(   )
A.根据北极熊毛和纤维之间的相似属性,进行结构类比
B.对试穿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前提和结果之间有必然性
C.运用下定义法,对北极熊毛的本质属性进行合理探求
D.运用迁移法,在保暖性能实验中获取解决问题新思路
A
解析:我国科研团队根据北极熊毛和纤维之间的相似属性,进行结构类比,运用类比的推理方式,A正确。对试穿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和结果之间不具有必然性,B错误。材料未体现下定义法,C不符合题意。保暖性能实验中通过试穿不同保暖材料的衣服,探究保暖效果,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迁移法,D错误。
3.《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上述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相同的推理方法,下列对这一推理方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②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③推理前提与结论两者之间的联系具有或然性
④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不完全归纳推理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材料运用的是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
4.(选必3教材P65探究与分享)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人们根据蝙蝠具有发射和回收超声波的功能,发明了能够测定、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雷达。这说明(   )
①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具有自身的价值 ②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③类比推理只有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一起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 ④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有前锋作用,有利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①错误。“电子蛙眼”、雷达的发明运用的是模拟方法,属于类比推理方法,这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有前锋作用,有利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②④正确。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离开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就不能发挥作用,③错误。
创情境 整合思维




解大题·悟通法·拓思维
饮食与寿命的关系
[情境] 研究发现,限制饮食可延长寿命。因此,研究团队想知道促使人们寻找食物的大脑变化是否可能是影响长寿的背后原因。为此,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诱导果蝇产生饥饿感。首先是改变了果蝇饮食中支链氨基酸(BCAA)的含量,然后让果蝇自由进食酵母或含糖食物。在此过程中,与进食高BCAA含量的果蝇相比,进食低BCAA含量的果蝇消耗的酵母多于糖。这种对酵母的偏好超过了对糖的偏好,意味着减少食物中的BCAA,会让果蝇有饥饿感。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在果蝇身上不断地制造饥饿感,果蝇的寿命得到了延长。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将饥饿的分子结构映射到相关神经元的表观基因组的变化,并确定神经元对饮食中特定氨基酸的存在或缺失所作的反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果蝇大脑中表达特定基因的数量,从而影响它们的摄食行为和衰老。
研究人员指出,在将这些发现应用于人类之前,应该谨慎行事,但“有充分的理由预计,所发现的机制也可能会调节其他物种的饥饿感”。
[探究] (1)结合材料,运用“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思维方法。(4分)
试答:①科研人员运用了共变法,探求了果蝇的饥饿程度变化与其寿命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2分)②科研人员运用了类比推理,依据果蝇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性,从对果蝇的实验中推理出结论。(2分)
(2)根据该研究,有人认为:只有限制饮食,才可延长寿命。于是,他开始限制饮食,并认为自己延长了寿命。运用推理结构的知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
试答:①该结论不具有保真性。(1分)②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与后件的关系: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因此肯定前件无法得知后件的真假。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4分)③因此,设问中肯定了他开始限制饮食,不能得出延长寿命的正确结论。(1分)
设类题 提炼通法




解大题·悟通法·拓思维
关于推理的命题
(2023·江苏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遗址是认识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做好保护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建设古遗址公园是较好的选项。在某古遗址公园建设讨论会上,围绕保护利用中村民是否应该搬迁的问题,与会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甲方:建设古遗址公园可将村民及其房屋纳入规划设计,村民房屋适当改造后可作为基础设施并提供必要服务,村民也可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现村民及其房屋与古遗址公园的融合共生,村民不必搬迁。
乙方:一处古遗址就是这个地区物质文化历史的数据库,是中华文明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①对当地村民进行搬迁,该处古遗址将得到很好保护。②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乙方推理的逻辑谬误。③(5分)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角度:演绎推理 考查类型:分析说明 设问 分解 ①乙方推理的内容
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乙方的逻辑错误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获取信息 对接教材
信息①②: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对当地村民进行搬迁,该处古遗址将得到很好保护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信息③:分析乙方推理的逻辑谬误 推理结构
的错误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①演绎推理是力求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2分)②乙方推理的前提是“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但村民留在公园里不一定会造成遗址被破坏,因此乙方的推理前提是错误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但乙方采用了“否定前件式”推理结构,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乙方推理是错误的。(3分)
关于推理的答题术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假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4)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假时前件会怎样,因此,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2025·湖北襄阳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种子是农业的基石(甲)。在全球粮食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种子的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也关乎全人类的粮食安全(乙)。当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但我国种业发展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丙)。有关专家指出,只有提高科学育种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丁)。
基于专家观点,A同学认为:粮食危机的根本性解决,不一定意味着科学育种水平的提高。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从材料中找出两个相同复合判断的语句(用甲乙丙丁表示),并指出该类型判断为真的条件。(4分)
解析:“在全球粮食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种子的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也关乎全人类的粮食安全(乙)”“当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但我国种业发展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丙)”→可联系联言判断的含义及真假值。
试答:乙丙判断均为联言判断。(2分)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2分)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A同学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只有提高科学育种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试答:A同学的推理是错误的。(1分)“只有提高科学育种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如果前提中肯定了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前件,而材料中“粮食危机的根本性解决”是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但结论却否定了其前件,故A同学的推理是错误的。(5分)
课时作业49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5·浙江宁波开学考试)中国科学家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发明了“北极熊毛衣”。科研人员试穿几种不同材质的毛衣后发现,“北极熊毛衣”的表面温度上升最少,热量损失最少,从而得出“北极熊毛衣”保温能力最强的结论。由此可知(   )
①该结论属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②该毛衣的研发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模仿生物的构造 ③该结论的得出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果,不完全可靠 ④该毛衣的研发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成功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中国科学家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发明“北极熊毛衣”,是类比推理,①错误,②正确。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完全可靠,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超前思维,④错误。
2.(2025·江苏南通开学考试)新入大学后,小张和小李分在同一个宿舍,小李是山东人,性格豪爽,非常健谈,小张心里感叹:“山东人果真豪爽!”第二天,宿舍新增加了一名室友小顾,也很健谈。小张见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跟小李性格很像,一定也是山东人!”两次思维过程中小张所犯逻辑错误分别是(   )
A.定义过宽、前提错误 B.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C.不当扩大、偷换概念 D.轻率概括、机械类比
D
解析: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小李是山东人,性格豪爽,非常健谈,由此推出“山东人果真豪爽”,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小李是山东人,性格豪爽。小张性格豪爽,由此推出小张也是山东人,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3.(2024·广东汕头二模)回顾历史,资本主导的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英、法、德、日、美等国伴随着国力的强大,相继走上妄图称霸的道路。所以,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一定会称霸”。对于这些西方人的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①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属于必然推理,其推理结论真实可靠 ②“国强必霸”的结论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其推理结论不一定真实可靠 ③他们采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的结构正确,但因前提不真实,故结论不正确 ④他们运用了三段论进行推理,因中项在前提中不周延,推理结构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①不选。通过研究部分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得出“国强必霸”的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其推理结论不一定真实可靠,②正确。“‘国强必霸’,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一定会称霸”,此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结构正确,但“国强必霸”前提不真实,其推理结论不正确,③正确。三段论推理是以两个已知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该推理不是三段论推理,④不选。
4.(2025·山东烟台开学考试)有研究显示,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度效应”。在德国,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啤酒则会每天多销售230万瓶,这就是德国“啤酒指数”;在日本,夏天气温每变化1℃,空调销量可上下浮动数万台。“一度效应”(   )
①体现了运用共变法探求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随气温变化类比的商品数量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不属于推理中的必然推理 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一度效应”体现了运用共变法探求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但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属于或然推理,①③符合题意。根据商品销量随气温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得出“一度效应”的结论,属于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一度效应”仅表明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
5.(2025·广东清远开学考试)文物修复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文物各部位之间会有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可循。他们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文物的完好部分,再结合完好部分的信息,“倒推”或“猜测”缺损部分的状态,再用软件自动化重建出缺损部分。这表明文物修复工作者(   )
①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推断文物缺损部分的状态 ②运用归纳推理寻找文物各部位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③通过思维发散揭示文物各部位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 ④根据有意想象重建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文物各部位间会有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物修复工作者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文物的完好部分,再结合完好部分的信息,“倒推”或者“猜测”缺损部分状态,再用软件自动化重建出缺损部分,这是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推断文物缺损部分的状态,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文物修复工作者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在运用归纳推理寻找文物各部位之间的规律性关系,②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文物修复工作者根据文物各部位间固有的联系,用软件自动化重建出缺损部位,而不是通过思维发散揭示文物各部分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的联系是客观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是根据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之间的固有联系重建出缺损部分,而不是根据有意想象重建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6.(2024·江苏南京阶段练习)树木有年轮,从它的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生长的年数。动物也有年轮,较为引人注意的是乌龟的年轮,从龟甲环数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牛马也有年轮,从它们的牙齿就可以知道牛马的年龄。最近,有科学家发现人的年轮在脑中。这些事实表明,所有生物都有记录自己寿命的年轮。对上述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由个别推出一般
B.根据两类以上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C.以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客观依据,该推理属于演绎推理,是保真的或然推理
D.推理的前提没有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该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
理,是一种必然推理
A
解析:通过观察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由树木、乌龟、牛马、人的年轮推出“所有生物都有记录自己寿命的年轮”,这是由个别推出一般的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A正确。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且材料反映的是归纳推理,B不选。类比推理以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客观依据,材料推理属于归纳推理,而不是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且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C错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D错误。
7.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每毫升5微克,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如果维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每毫升25微克,果蝇的寿命反而缩短了。为此,科学家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科学服用维生素E。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启示我们要善于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B.该实验启示我们重视量的变化和事物的连续变化
C.科学家对维生素E的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向思考
D.科学家运用类比推理提醒消费者科学服用维生素E,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D
解析:材料体现了推理,但没有运用想象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该实验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而非强调注重量变,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正向思考,没有涉及反向思考,C不符合题意。通过果蝇的实验发现,科学家提醒消费者科学服用维生素E。科学家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运用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D符合题意。
8.(2024·河北邯郸一模)仿生鱼鳞式书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鱼鳞,小架子的排列分布结构呈鱼鳞状,为用户提供了放书的空间。这一设计(   )
①采用模拟的方法便利了人们生活
②利用了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③运用了求同法和共变法进行归纳 
④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仿生鱼鳞式书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鱼鳞,小架子的排列分布结构呈鱼鳞状,为用户提供了放书的空间,这运用了类比推理,通过模拟鱼鳞创造出来的书架,利用的就是书架和鱼鳞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①②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没有体现运用了求同法和共变法进行归纳,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到一般,个别到个别的推理,④排除。
9.(2024·广东广州模拟)为更好了解健康和患病状态下的二尖瓣,研究团队以猪心脏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仿生机器心脏。他们用一个由硅树脂制成的空气驱动软机器泵系统取代了左心室的心肌。当充气时,该系统会像真正的心脏肌肉一样扭曲和挤压心脏,通过一个模拟循环系统泵送人造血液,从而模拟一颗生物心脏的跳动。该科学实验(   )
①运用共变法探究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了结论的可靠性 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进行推理 ④能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类比推理。运用共变法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属于归纳推理,①不符合题意。②阐释的也是归纳推理,与题意不符,而且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排除。研究团队以猪心脏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仿生机器心脏,以更好了解健康和患病状态下的二尖瓣,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说明该科学实验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进行推理,能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思想上的困惑,③④正确。
10.(2025·江苏南通阶段练习)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一般归类为害虫,可是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大大提高了印刷制版和复制微小电路等方面的效率和质量。该科学发明所运用的推理(   )
①以个别性的知识为前提可以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②能够帮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启思路,实现发明和创造 ③需要人们对认识对象中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④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类比推理,而以个别性的知识为前提可以推出一般性的结论是归纳推理,①不选。材料中人们模仿苍蝇的复眼,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体现了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能够帮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启思路,实现发明和创造,②④正确。完全归纳推理需要人们对认识对象中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材料中强调的是类比推理,③不选。
11.(2025·山东枣庄开学考试)自然界中,沙塔蠕虫可通过分泌同时含有正电性蛋白与负电性蛋白的黏液黏结沙粒构筑坚固的巢穴。受此过程启发,科研人员将由正电性季铵化壳聚糖与负电性海藻酸钠形成的仿生天然黏结剂,用于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的黏结,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出高强度的仿生新型低碳建筑材料。仿生新型低碳建筑材料研制成功得益于(   )
①提高联想思维能力建构由此及彼的新路径
②善用演绎推理技巧寻求科技发展的新方向
③掌握类比推理方法开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④培养超前思维意识把握事物发展的新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科研人员根据沙塔蠕虫可通过分泌同时含有正电性蛋白与负电性蛋白的黏液黏结沙粒构筑坚固的巢穴,成功研制出由正电性季铵化壳聚糖与负电性海藻酸钠形成的仿生天然黏结剂,这是仿生学的成功应用,这得益于提高联想思维能力建构由此及彼的新路径,掌握类比推理方法开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善用演绎推理技巧寻求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和培养超前思维意识把握事物发展的新趋势,②④不符合题意。
12.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实施月球背面的样品采集任务。专家表示,月球南极和地球南极类似,如果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不仅可用其制造氧气,而且还可以制备火箭所需的氢燃料,有助于人类更有效地进行天体探测。据此可知(   )
①根据月球南极与地球南极相似属性可进行或然推理 ②除非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否则人们不能用其制氧 ③材料中的“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联言判断 ④“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根据材料“月球南极和地球南极类似”可以得知专家是根据两个事物的相似属性进行类比推理的,属于或然推理,①符合题意。“如果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那么就可用其制造氧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效推理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除非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否则人们不能用其制氧”可以改成“如果月球南极没有存在大量水冰,那么人们不能用其制氧”,属于否定前件,那么不能得出必然结论,②说法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不仅可用其制造氧气,而且还可以制备火箭所需的氢燃料”是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联言判断,③说法正确。“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属于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④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3.(2025·福建龙岩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你能想象吗?在你头顶优雅翱翔的,可能不是小鸟,而是高科技产品——扑翼飞行机器人!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包括翼型、关节布局和驱动方式。扑翼机器人使用轻质且强度高的材料来制作翅膀和机身,实现高效飞行。专家介绍说:“扑翼机器人如果翅膀的威力发挥得好,比旋翼机有更多的飞行姿态,包括低空飞行、高空急速转弯扭转,还有翻身动作。”
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思考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体现了哪种推理方式,并说一说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推理在扑翼飞行机器人设计过程中的作用。(14分)
答案:①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应该提高其可靠程度。(3分)②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在设计中,应该让扑翼飞行机器人与它模仿的鸟类有更多相似之处。(3分)③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在设计中,不仅要模仿外形构造,还要模仿鸟类的肌肉运动和飞行方式等,使扑翼飞行机器人的飞行更好。(4分)④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应该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调整扑翼飞行机器人设计理念,完善结构、材料、动能等各方面设计,更好飞行。(4分)
解析: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可联系类比推理。扑翼机器人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可联系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扑翼机器人使用轻质且强度高的材料来制作翅膀和机身,实现高效飞行→可联系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第3课时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命题点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归纳推理概述
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分类 (1)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②特点: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 ②特点: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方法 (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它根据事物的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谚语基本都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瑞雪兆丰年”等。
(2)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1)求同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特点 异中求同
逻辑 结构 a现象出现在A、B、C、D场合 a现象出现在A、F、G、H场合 a现象出现在A、O、P、Q场合 A是a现象的原因
(2)求异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特点 同中求异
逻辑 结构 场合1:A、B、C、D——出现a现象 场合2:B、C、D——不出现a现象 A是a现象的原因
(3)共变法
含义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特点 变化引起变化
逻辑 结构 场合1:A1、B、C——a1 场合2:A2、B、C——a2 场合3:A3、B、C——a3 A是a现象的原因
(4)求同求异并用法
含义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特点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逻辑 结构 场合1:A、B、C——出现a现象 场合2:A、D、E——出现a现象 场合3:A、F、G——出现a现象 场合4:B、C——不出现a现象 场合5:D、E——不出现a现象 场合6:F、G——不出现a现象 A是a现象的原因
(5)剩余法
含义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特点 已知部分原因,剩余的是未知原因
逻辑 结构 A、B、C、D——a、b、c、d B是b现象的原因 C是c现象的原因 D是d现象的原因 A是a现象的原因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项目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区 别 思维进 程不同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结论所断 定的知识 范围不同 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前提与 结论间 的联系 程度不同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必然真实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也未必能推出真实的结论
联系 (1)演绎推理如果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则通常以归纳推理来提供一般性知识 (2)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其一,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归纳推理要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1.归纳推理中,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 )
改正:完全归纳推理中,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
改正: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3.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 )
改正: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4.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寻求改变事物的因果联系。( × )
改正: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考向1 归纳推理类型
【典例1】 (2024·北京卷)消费价格调查,俗称采价,是获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源头数据的基础,直接关系数据质量。关于电影票的采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在哪儿采 电影院、购票网站等可购买电影票的场所或平台
选择哪 些场次 选择当月排片场次多、观影人数多的热门电影,至少选择1部3D电影、1部2D电影,如当期无3D电影,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D电影代替
如何采价 及计算 每旬采集1次,每月共采集3次(其中至少包括两次周末)。尽量选择黄金时间段的场次,每月3次价格采集结束后,计算均价
①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②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采价分析了观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演绎推理,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④科学设计CPI采价方案,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因此前提不必然推出结论,是或然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①正确。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这是类比推理的规则,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②错误。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材料中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③错误。该采价方案从地点、场次、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④正确。
考向2 归纳推理的方法
【典例2】 (2023·江苏卷)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B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植物病毒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这一相同条件下,与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携带较少病毒情况相比,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病毒较多是被考察的现象,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是差异因素,从而得出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与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存在因果联系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信息是根据“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这一差异因素进行的推断,运用了求异法而不是求同法,A不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信息不涉及类比推理,C不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某研究团队是根据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比草原上的花朵携带更多病毒进行推断,得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的一般性结论,这属于归纳推理,D不符合题意。
1.(2025·广东清远开学考试)鲁迅先生在讲述“经验”的作用时,曾说道:“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要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在鲁迅先生看来,《本草纲目》( B )
①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②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草药的药用价值
③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④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叫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为不完全归纳推理。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这说明《本草纲目》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是一种或然推理,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具有保真性,不是稳定的,③错误。
2.(2024·贵州六盘水模拟)观察下图(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速度)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商品零售额的变化,餐饮收入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此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 A )
A.共变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剩余法
解析:共变法表明,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3.(选必3教材P62探究与分享)英国一家农场曾有近10万只鸡和鸭,由于吃了发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这种饲料喂养的羊、猫、鸽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患了肝病。科学家发现,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科学家运用的推理方法是( B )
A.共变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
解析:科学家运用的推理方法是求同法,被考察现象“动物患病”出现在多个场所,而在这些场所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发霉的花生”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发霉的花生”与考察现象“动物患病”有因果联系,B正确,A、C、D排除。
命题点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1.类比推理的含义及依据
含义 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依据 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特点 类比推理的前提由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构成,结论是或然的
2.类比、比较和比喻的关系
项目 类比 比较 比喻
区 别 基础 是在比较的基础上 — 是在比较的基础上
性质 它是一种推理 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
目的 得出新知识 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联系 类比和比喻都以比较为基础。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类比推理不同于演绎推理
项目 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思维方 向不同 由一般到个别 由个别到个别或由一般到一般
断定的 范围不同 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前提蕴涵结论 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前提不蕴涵结论
前提和结 论联系的 性质不同 演绎推理是必然的 类比推理是或然的
3.类比推理的方法
标准 类型
从思维方法 的角度看 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从思维的 角度看 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
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
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4.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的要求
要求 内容
类比的根据 越多越好 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类比根据 尽量接近 本质属性 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前提与 结论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由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们不能只靠它认识事物。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它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5.类比推理的作用
(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2)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1.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和结构而进行的推理。( × )
改正: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2.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 )
改正: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3.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 )
改正: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4.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必然推理。( × )
改正: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5.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 )
改正: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可能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考向1 类比推理的依据
【典例1】 (2024·甘肃卷)中车集团为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其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对于这一设计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④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材料强调的是类比推理,而不是“比较”,①排除。类比不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材料反映的不是“比喻”,②排除。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而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运用的是类比推理,依据的是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结论、新知识,③④符合题意。
考向2 类比推理的方法
【典例2】 (2024·湖南卷)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制作了会飞的竹蜻蜓,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竹蜻蜓,提出了关于旋翼的制造原理,后来苏州巧匠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飞车,通过脚踩踏板驱动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让飞车离地一尺多高,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由此可见( A )
①从蝙蝠到竹蜻蜓运用了模拟方法 ②从竹蜻蜓到飞车运用了比较推理 ③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了类比推理 ④从竹蜻蜓到直升机运用的推理是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受蝙蝠飞翔的启发,中国人制作出会飞的竹蜻蜓,这一过程模仿了生物的构造及功能,运用了模拟的方法,①正确。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②说法错误。竹蜻蜓传入欧洲后,为研制现代螺旋桨、直升机提供了灵感,这一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是必然推理,③正确,④错误。
1.(2025·贵州六盘水开学考试)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与同伴沟通,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寻食路径。科学家受此启发,开发了蚁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资源调度等领域。该科学研究( C )
①是力求从真前提保证能推出真结论的必然推理
②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③遵循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④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类比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是必然推理,①错误。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与同伴沟通,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寻食路径。科学家受此启发,开发了蚁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资源调度等领域。该科学研究运用了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③错误。
2.(2024·广东广州二模)北极熊毛是中空结构,里面封装了大量静止空气,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层壳。受此启发,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轻薄、耐用、超保暖的新型“壳”结构人造纤维,制作成“仿北极熊毛衣”。为验证其保暖效果,科研团队在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冷库中,试穿了初始温度相同的羽绒衣、羊毛衣、棉毛衫和“仿北极熊毛衣”。结果证实,仿北极熊毛衣保暖性最好。上述过程( A )
A.根据北极熊毛和纤维之间的相似属性,进行结构类比
B.对试穿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前提和结果之间有必然性
C.运用下定义法,对北极熊毛的本质属性进行合理探求
D.运用迁移法,在保暖性能实验中获取解决问题新思路
解析:我国科研团队根据北极熊毛和纤维之间的相似属性,进行结构类比,运用类比的推理方式,A正确。对试穿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和结果之间不具有必然性,B错误。材料未体现下定义法,C不符合题意。保暖性能实验中通过试穿不同保暖材料的衣服,探究保暖效果,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迁移法,D错误。
3.《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上述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相同的推理方法,下列对这一推理方法认识正确的是( A )
①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
②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③推理前提与结论两者之间的联系具有或然性
④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不完全归纳推理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材料运用的是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④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
4.(选必3教材P65探究与分享)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人们根据蝙蝠具有发射和回收超声波的功能,发明了能够测定、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雷达。这说明( C )
①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具有自身的价值 ②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③类比推理只有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一起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 ④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有前锋作用,有利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①错误。“电子蛙眼”、雷达的发明运用的是模拟方法,属于类比推理方法,这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有前锋作用,有利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②④正确。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离开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就不能发挥作用,③错误。
饮食与寿命的关系
  [情境] 研究发现,限制饮食可延长寿命。因此,研究团队想知道促使人们寻找食物的大脑变化是否可能是影响长寿的背后原因。为此,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诱导果蝇产生饥饿感。首先是改变了果蝇饮食中支链氨基酸(BCAA)的含量,然后让果蝇自由进食酵母或含糖食物。在此过程中,与进食高BCAA含量的果蝇相比,进食低BCAA含量的果蝇消耗的酵母多于糖。这种对酵母的偏好超过了对糖的偏好,意味着减少食物中的BCAA,会让果蝇有饥饿感。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在果蝇身上不断地制造饥饿感,果蝇的寿命得到了延长。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将饥饿的分子结构映射到相关神经元的表观基因组的变化,并确定神经元对饮食中特定氨基酸的存在或缺失所作的反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果蝇大脑中表达特定基因的数量,从而影响它们的摄食行为和衰老。
研究人员指出,在将这些发现应用于人类之前,应该谨慎行事,但“有充分的理由预计,所发现的机制也可能会调节其他物种的饥饿感”。
[探究] (1)结合材料,运用“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思维方法。(4分)
试答:①科研人员运用了共变法,探求了果蝇的饥饿程度变化与其寿命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2分)②科研人员运用了类比推理,依据果蝇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性,从对果蝇的实验中推理出结论。(2分)
(2)根据该研究,有人认为:只有限制饮食,才可延长寿命。于是,他开始限制饮食,并认为自己延长了寿命。运用推理结构的知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
试答:①该结论不具有保真性。(1分)②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与后件的关系: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因此肯定前件无法得知后件的真假。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4分)③因此,设问中肯定了他开始限制饮食,不能得出延长寿命的正确结论。(1分)
关于推理的命题
(2023·江苏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遗址是认识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做好保护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建设古遗址公园是较好的选项。在某古遗址公园建设讨论会上,围绕保护利用中村民是否应该搬迁的问题,与会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甲方:建设古遗址公园可将村民及其房屋纳入规划设计,村民房屋适当改造后可作为基础设施并提供必要服务,村民也可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现村民及其房屋与古遗址公园的融合共生,村民不必搬迁。
乙方:一处古遗址就是这个地区物质文化历史的数据库,是中华文明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①对当地村民进行搬迁,该处古遗址将得到很好保护。②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乙方推理的逻辑谬误。③(5分)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角度:演绎推理
考查类型:分析说明
设问 分解 ①乙方推理的内容 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乙方的逻辑错误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获取信息 对接教材
信息①②: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对当地村民进行搬迁,该处古遗址将得到很好保护 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信息③:分析乙方推理的逻辑谬误 推理结构 的错误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①演绎推理是力求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2分)②乙方推理的前提是“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但村民留在公园里不一定会造成遗址被破坏,因此乙方的推理前提是错误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但乙方采用了“否定前件式”推理结构,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乙方推理是错误的。(3分)
关于推理的答题术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假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4)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假时前件会怎样,因此,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2025·湖北襄阳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种子是农业的基石(甲)。在全球粮食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种子的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也关乎全人类的粮食安全(乙)。当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但我国种业发展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丙)。有关专家指出,只有提高科学育种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丁)。
基于专家观点,A同学认为:粮食危机的根本性解决,不一定意味着科学育种水平的提高。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从材料中找出两个相同复合判断的语句(用甲乙丙丁表示),并指出该类型判断为真的条件。(4分)
试答:乙丙判断均为联言判断。(2分)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2分)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A同学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
试答:A同学的推理是错误的。(1分)“只有提高科学育种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如果前提中肯定了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前件,而材料中“粮食危机的根本性解决”是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但结论却否定了其前件,故A同学的推理是错误的。(5分)
解析:(1)“在全球粮食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种子的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也关乎全人类的粮食安全(乙)”“当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但我国种业发展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丙)”→可联系联言判断的含义及真假值。(2)“只有提高科学育种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课时作业49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5·浙江宁波开学考试)中国科学家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发明了“北极熊毛衣”。科研人员试穿几种不同材质的毛衣后发现,“北极熊毛衣”的表面温度上升最少,热量损失最少,从而得出“北极熊毛衣”保温能力最强的结论。由此可知( C )
①该结论属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②该毛衣的研发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模仿生物的构造 ③该结论的得出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果,不完全可靠 ④该毛衣的研发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成功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中国科学家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核壳”结构,发明“北极熊毛衣”,是类比推理,①错误,②正确。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完全可靠,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超前思维,④错误。
2.(2025·江苏南通开学考试)新入大学后,小张和小李分在同一个宿舍,小李是山东人,性格豪爽,非常健谈,小张心里感叹:“山东人果真豪爽!”第二天,宿舍新增加了一名室友小顾,也很健谈。小张见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跟小李性格很像,一定也是山东人!”两次思维过程中小张所犯逻辑错误分别是( D )
A.定义过宽、前提错误 B.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C.不当扩大、偷换概念 D.轻率概括、机械类比
解析: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小李是山东人,性格豪爽,非常健谈,由此推出“山东人果真豪爽”,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小李是山东人,性格豪爽。小张性格豪爽,由此推出小张也是山东人,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3.(2024·广东汕头二模)回顾历史,资本主导的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英、法、德、日、美等国伴随着国力的强大,相继走上妄图称霸的道路。所以,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一定会称霸”。对于这些西方人的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属于必然推理,其推理结论真实可靠 ②“国强必霸”的结论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其推理结论不一定真实可靠 ③他们采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的结构正确,但因前提不真实,故结论不正确 ④他们运用了三段论进行推理,因中项在前提中不周延,推理结构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①不选。通过研究部分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得出“国强必霸”的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其推理结论不一定真实可靠,②正确。“‘国强必霸’,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一定会称霸”,此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结构正确,但“国强必霸”前提不真实,其推理结论不正确,③正确。三段论推理是以两个已知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该推理不是三段论推理,④不选。
4.(2025·山东烟台开学考试)有研究显示,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度效应”。在德国,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啤酒则会每天多销售230万瓶,这就是德国“啤酒指数”;在日本,夏天气温每变化1℃,空调销量可上下浮动数万台。“一度效应”( A )
①体现了运用共变法探求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随气温变化类比的商品数量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不属于推理中的必然推理 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一度效应”体现了运用共变法探求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但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属于或然推理,①③符合题意。根据商品销量随气温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得出“一度效应”的结论,属于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一度效应”仅表明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
5.(2025·广东清远开学考试)文物修复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文物各部位之间会有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可循。他们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文物的完好部分,再结合完好部分的信息,“倒推”或“猜测”缺损部分的状态,再用软件自动化重建出缺损部分。这表明文物修复工作者( A )
①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推断文物缺损部分的状态 ②运用归纳推理寻找文物各部位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③通过思维发散揭示文物各部位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 ④根据有意想象重建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物各部位间会有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物修复工作者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文物的完好部分,再结合完好部分的信息,“倒推”或者“猜测”缺损部分状态,再用软件自动化重建出缺损部分,这是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推断文物缺损部分的状态,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文物修复工作者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在运用归纳推理寻找文物各部位之间的规律性关系,②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文物修复工作者根据文物各部位间固有的联系,用软件自动化重建出缺损部位,而不是通过思维发散揭示文物各部分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的联系是客观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是根据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之间的固有联系重建出缺损部分,而不是根据有意想象重建文物完好部分与缺损部分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6.(2024·江苏南京阶段练习)树木有年轮,从它的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生长的年数。动物也有年轮,较为引人注意的是乌龟的年轮,从龟甲环数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牛马也有年轮,从它们的牙齿就可以知道牛马的年龄。最近,有科学家发现人的年轮在脑中。这些事实表明,所有生物都有记录自己寿命的年轮。对上述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A )
A.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由个别推出一般
B.根据两类以上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C.以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客观依据,该推理属于演绎推理,是保真的或然推理
D.推理的前提没有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该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必然推理
解析:通过观察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由树木、乌龟、牛马、人的年轮推出“所有生物都有记录自己寿命的年轮”,这是由个别推出一般的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A正确。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且材料反映的是归纳推理,B不选。类比推理以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客观依据,材料推理属于归纳推理,而不是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且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C错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D错误。
7.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每毫升5微克,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如果维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每毫升25微克,果蝇的寿命反而缩短了。为此,科学家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科学服用维生素E。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启示我们要善于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B.该实验启示我们重视量的变化和事物的连续变化
C.科学家对维生素E的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向思考
D.科学家运用类比推理提醒消费者科学服用维生素E,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解析:材料体现了推理,但没有运用想象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该实验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而非强调注重量变,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正向思考,没有涉及反向思考,C不符合题意。通过果蝇的实验发现,科学家提醒消费者科学服用维生素E。科学家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运用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D符合题意。
8.(2024·河北邯郸一模)仿生鱼鳞式书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鱼鳞,小架子的排列分布结构呈鱼鳞状,为用户提供了放书的空间。这一设计( A )
①采用模拟的方法便利了人们生活
②利用了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③运用了求同法和共变法进行归纳 
④运用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仿生鱼鳞式书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鱼鳞,小架子的排列分布结构呈鱼鳞状,为用户提供了放书的空间,这运用了类比推理,通过模拟鱼鳞创造出来的书架,利用的就是书架和鱼鳞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①②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没有体现运用了求同法和共变法进行归纳,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到一般,个别到个别的推理,④排除。
9.(2024·广东广州模拟)为更好了解健康和患病状态下的二尖瓣,研究团队以猪心脏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仿生机器心脏。他们用一个由硅树脂制成的空气驱动软机器泵系统取代了左心室的心肌。当充气时,该系统会像真正的心脏肌肉一样扭曲和挤压心脏,通过一个模拟循环系统泵送人造血液,从而模拟一颗生物心脏的跳动。该科学实验( D )
①运用共变法探究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了结论的可靠性 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进行推理 ④能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类比推理。运用共变法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属于归纳推理,①不符合题意。②阐释的也是归纳推理,与题意不符,而且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具有保真性,排除。研究团队以猪心脏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仿生机器心脏,以更好了解健康和患病状态下的二尖瓣,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说明该科学实验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属性进行推理,能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思想上的困惑,③④正确。
10.(2025·江苏南通阶段练习)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一般归类为害虫,可是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大大提高了印刷制版和复制微小电路等方面的效率和质量。该科学发明所运用的推理( C )
①以个别性的知识为前提可以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②能够帮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启思路,实现发明和创造 ③需要人们对认识对象中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④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类比推理,而以个别性的知识为前提可以推出一般性的结论是归纳推理,①不选。材料中人们模仿苍蝇的复眼,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体现了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能够帮助科学技术人员开启思路,实现发明和创造,②④正确。完全归纳推理需要人们对认识对象中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材料中强调的是类比推理,③不选。
11.(2025·山东枣庄开学考试)自然界中,沙塔蠕虫可通过分泌同时含有正电性蛋白与负电性蛋白的黏液黏结沙粒构筑坚固的巢穴。受此过程启发,科研人员将由正电性季铵化壳聚糖与负电性海藻酸钠形成的仿生天然黏结剂,用于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的黏结,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出高强度的仿生新型低碳建筑材料。仿生新型低碳建筑材料研制成功得益于( A )
①提高联想思维能力建构由此及彼的新路径
②善用演绎推理技巧寻求科技发展的新方向
③掌握类比推理方法开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④培养超前思维意识把握事物发展的新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科研人员根据沙塔蠕虫可通过分泌同时含有正电性蛋白与负电性蛋白的黏液黏结沙粒构筑坚固的巢穴,成功研制出由正电性季铵化壳聚糖与负电性海藻酸钠形成的仿生天然黏结剂,这是仿生学的成功应用,这得益于提高联想思维能力建构由此及彼的新路径,掌握类比推理方法开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善用演绎推理技巧寻求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和培养超前思维意识把握事物发展的新趋势,②④不符合题意。
12.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实施月球背面的样品采集任务。专家表示,月球南极和地球南极类似,如果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不仅可用其制造氧气,而且还可以制备火箭所需的氢燃料,有助于人类更有效地进行天体探测。据此可知( A )
①根据月球南极与地球南极相似属性可进行或然推理 ②除非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否则人们不能用其制氧 ③材料中的“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联言判断 ④“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根据材料“月球南极和地球南极类似”可以得知专家是根据两个事物的相似属性进行类比推理的,属于或然推理,①符合题意。“如果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那么就可用其制造氧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效推理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除非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否则人们不能用其制氧”可以改成“如果月球南极没有存在大量水冰,那么人们不能用其制氧”,属于否定前件,那么不能得出必然结论,②说法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不仅可用其制造氧气,而且还可以制备火箭所需的氢燃料”是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联言判断,③说法正确。“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属于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④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3.(2025·福建龙岩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你能想象吗?在你头顶优雅翱翔的,可能不是小鸟,而是高科技产品——扑翼飞行机器人!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包括翼型、关节布局和驱动方式。扑翼机器人使用轻质且强度高的材料来制作翅膀和机身,实现高效飞行。专家介绍说:“扑翼机器人如果翅膀的威力发挥得好,比旋翼机有更多的飞行姿态,包括低空飞行、高空急速转弯扭转,还有翻身动作。”
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思考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体现了哪种推理方式,并说一说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推理在扑翼飞行机器人设计过程中的作用。(14分)
答案:①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运用了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应该提高其可靠程度。(3分)②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在设计中,应该让扑翼飞行机器人与它模仿的鸟类有更多相似之处。(3分)③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在设计中,不仅要模仿外形构造,还要模仿鸟类的肌肉运动和飞行方式等,使扑翼飞行机器人的飞行更好。(4分)④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应该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调整扑翼飞行机器人设计理念,完善结构、材料、动能等各方面设计,更好飞行。(4分)
解析: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可联系类比推理。扑翼机器人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可联系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扑翼机器人使用轻质且强度高的材料来制作翅膀和机身,实现高效飞行→可联系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