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2张PPT)简洁实用高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十九课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2课时 推动认识发展政治内容索引夯基础 探究考向第一部分命题点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命题点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0102创情境 整合思维第二部分课时作业第四部分设类题 提炼通法第三部分夯基础 探究考向第分部一筑基础·辨易错·明考向命题点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核心知识整合项目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义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项目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对立 关系 (1)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2)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项目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统一 关系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1)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2)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项目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要求 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不同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这两对范畴的含义不同。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在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这两对范畴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范畴,研究它们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事物内部这两个相反方面的对立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对基本范畴,研究二者的目的在于揭示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中,每一个矛盾中双方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2.辩证的否定观含义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发展的 环节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这样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联系的 环节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的容纳实质是 “扬弃”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从肯定、否定方面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 )改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2.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实现自身的否定。( )改正: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3.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改正: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否定阶段来说,肯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改正: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5.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不合理因素的否定。( )改正: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6.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整体肯定与保留。( )改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整体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考向1 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典例1】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炮火硝烟的洗礼、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改革开放的考验、脱贫攻坚的挑战等重大历史进程,依然朝气蓬勃、保持生机活力,靠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善于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之所以成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是因为“自我革命”( )命题方向探究B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自我否定②在肯定旧事物基础上开拓创新、永续发展③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保持生机活力④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这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自我否定,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①④正确。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对旧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②排除。事物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中保持生机活力,而不是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保持生机活力,③错误。考向2 辩证否定【典例2】 (2024·黑吉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冰车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将多个冰车串联起来加以装饰,就成为冰上龙舟的雏形。受此启发,东北人在传统龙舟的底部安装两组冰刀,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和工艺,创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龙舟。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随着多级别、多场次赛事的举办,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冰上龙舟运动发展历程中所反映出的辩证否定观。(9分)试答:①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3分)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在冰上龙舟与现代冰雪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实现了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分)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冰上龙舟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3分)解析:关键信息①: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可联系辩证否定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关键信息②: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可联系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断克服自身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实现了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关键信息③: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可联系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2025·江西赣州开学考试)2024年4月,木偶剧《东方白鹳》上演。该剧是一部以某市杖头木偶表演为基础,结合流行音乐、当地小调、戏曲表演,融合了多媒体等舞台表现手段的艺术作品。该剧的创作者通过以杖头木偶为主体的表演,描绘东方白鹳从候鸟转变为留鸟的生动过程,抒发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赞美。通过该剧,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都是客观的②该剧经历了先否定后肯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④世界观会直接影响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活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综合创新演练D解析:该剧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表现方式,体现了对传统木偶戏的辩证否定,这种辩证的否定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③正确。该剧的创作者通过作品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赞美,这体现了创作者的世界观对其创作活动的直接影响,④正确。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但艺术创作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错误。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②错误。2.(2025·浙江嘉兴开学考试)天气预报是国际科学前沿问题。过去几十年,传统的NWP方法使用偏微分方程,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天气,但存在精度提升慢、算力消耗大的问题。近期,华为云研究团队经过反复实验,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温度、湿度等要素的预报精度上超越了传统方法,且推理效率提高了上万倍。这一超越( )A.体现了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和确定性B.把握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C.实现了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上升与飞跃D.坚持了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推动认识发展D解析: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确定性”表述错误,A排除。材料体现了把握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而不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B排除。认识需要经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与飞跃,而不是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C排除。华为云研究团队构建的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温度、湿度等要素的预报精度上超越了传统方法,体现了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推动认识发展,D正确。命题点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1.认识发展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核心知识整合原因 ①感性具体的含义: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②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环节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果 思维抽象: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零散、片面的本质)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2)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原因 思维抽象: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环节 ①起点: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②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③终点:对事物多样性及其统一性的认识,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结果 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全面把握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联系(1)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科学的思维抽象和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环节,认识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实践→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实践。(2)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确,也可能都错误。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掌握辩证思维 目的、意义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 掌握分析与综合方法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 认清事物质与量的规定性,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掌握适度原则肯定与否定辩证统一 不作简单否定与肯定,在辩证否定的“扬弃”中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具体与抽象辩证统一 实现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和飞跃1.(2023·重庆卷T13D)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改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2.提纯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改正: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3.(2023·北京卷T6B)植物博物画的创作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改正: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4.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过程,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改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命题方向探究考向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典例1】 (2024·安徽卷)某机构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认识过程(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②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④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解析】 该机构是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这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而非完全归纳推理,①错误。这一认识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未涉及辩证否定,且辩证否定应该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②错误。该认识过程随着时间推移,根据消费数据的变化得出结论,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③正确。先是对居民饮食消费有具体的了解,然后得出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结论,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了理性认识,④正确。①链接教材选必3 P62—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②链接教材选必3 P75—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③链接教材选必3 P87—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④链接教材选必3 P88—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考向2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典例2】 (2022·辽宁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创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挑战》的理解。(6分)试答: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需要思维抽象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的思维具体,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中国雕塑家俞畅凭借自己的观察,捕捉到残疾人掷铁饼的瞬间,再通过分离、提纯、简略化等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完成了呈现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的雕塑作品,揭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6分)解析:关键信息①: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简洁有力的手法→可联系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关键信息②:呈现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可联系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综合创新演练1.(2025·山东烟台开学考试)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 )D①抓住了理想化这一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关键节点 ②找到了“红色精神”这一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 ③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 ④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①错误。认识要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说法错误,②排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坚持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辩证统一,③当选。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红色精神,各种红色精神又指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形成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当选。2.某班学生在学习有关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时,搜集的材料内容如下: 材料体现的科学思维抽象重要环节是( )A.分离 B.类比C.简略化 D.理想化当我们要研究的客体运动,需要涉及它自身的转动时,质点模型便不适用了,于是又抽象出刚体模型。真实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多少会发生形状的变化,当这种形变可以忽略不计时,便可近似地看作是刚体。D解析:分离即在思想上暂时把认识对象从整体的历史联系中剥离出来,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进行考察;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理想化是指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材料中将这种形变忽略不计是理想化模型,D符合题意,A、C均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类比,B不选。3.(选必3教材P88示例评析)下例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级抽象 第二级抽象 第三级抽象1+2=2+1 4+5=5+4 8×6=6×8 9×7=7×9 A+B=B+A A×B=B×A ARB=BRAC注: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得到自然数之间相加或相乘的“第一级抽象”;以A、B表示任一自然数,得到A与B之间相加或相乘的“第二级抽象”;以R表示相加或相乘关系,得到A与B关系的“第三级抽象”。①感性具体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②感性具体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③思维抽象是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④积累更多感性具体就可以上升到思维抽象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感性具体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①排除。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所以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②正确。材料中从“第一级抽象”到“第二级抽象”,再到“第三级抽象”的过程,可以看出思维抽象是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③正确。感性具体是思维抽象的前提,但并不是积累更多感性具体就可以上升到思维抽象,④排除。创情境 整合思维第分部二解大题·悟通法·拓思维青蒿素的发现[情境] 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几千年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消灭疟疾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疟疾再度肆虐。1967年,中国启动了一项研发抗疟新药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屠呦呦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回顾。“我们用小鼠模型评估了从大约200种中药里获得的380种提取物。然而,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一份青蒿提取物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转机。青蒿提取物很好地抑制了寄生虫的生长。然而,这个发现并没有在之后的实验中重复出来,并且与此前文献中记载的有冲突。”“为了找到合理的解释,我们翻阅了大量的文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我灵感。我们传统的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可能有助于保持抗疟活性。果然,在使用较低温提取方法之后,提取物的活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在1971年10月,我们获得了中性无毒的提取物。这份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100%的疗效。这个结果标志着青蒿素发现上的突破。”“1972年,我们得到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分子式是C15H22O5,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我们临床试验的第一种药物剂型是片剂。病人服用之后产生了不适感。在随后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是因为旧压缩机器上生产出来的药片很难分解。我们转而使用新的剂型——纯青蒿素胶囊,临床效果令人满意……197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一个科研团队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是一种倍半萜内酯。”[探究] (1)运用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联系材料,简要说明屠呦呦团队是如何正确认识青蒿素的。(8分)试答:①根据实践的需要,实施国家制定的研发抗疟新药项目,确定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2分)②结合科学实验,认识到了青蒿素的价值,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感性具体。(2分)③通过较低温提取方法,实现了青蒿素发现上的突破,认识了其分子式,研究团队的认识由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2分)④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各种矛盾不断出现并得到解决,青蒿素的立体结构被发现,研究团队正确认识了其本质,思维抽象也发展到了思维具体。(2分)(2)屠呦呦团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请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名义向屠呦呦团队拟定一份感谢发言。(符合主题,200字左右)(6分)试答:中国的消除疟疾之旅离不开青蒿素以及它的发现者屠呦呦,曾经人们谈“疟”色变,但屠呦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积极践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健康贡献了中国的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青蒿素用于疟疾的治疗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对此我们要向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及其团队致敬!(6分)设类题 提炼通法第分部三解大题·悟通法·拓思维关于辩证思维的命题(2024·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南坡村地处太行山区,曾经依靠挖煤而富,又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陷入贫困。2019年成功脱贫后,该村开始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在上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该村引进建筑、设计、美学、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对村里的建筑和环境加以美学改造和重新利用。村大队部、大舞台、供销社等闲置老旧公共建筑设施,被改造成为大南坡艺术中心、书店、游乐景观装置等,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展销文创产品;举办大南坡艺术团演出、南坡村民讲堂、民谣音乐会等充满乡风乡情的文化活动,给游客和村民带来美的享受;开展“艺同生长”美育系列活动,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①……如今,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文化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大南坡村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②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大南坡村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体现的辩证思维特征。(10分)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角度:辩证思维特征 考查类型:分析说明 设问 分解 ①乡村振兴发展之路②辩证思维特征的体现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获取信息 对接教材信息①:大南坡村全面看待建筑、环境、教育、文化活动、经济各方面发展的联系 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信息②:从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陷入贫困到“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把握美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实现文化、旅游、美育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辩证思维多层次、多视角综合全面思考问题的整体性特征。(5分)探索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老旧建筑设施打造文化和旅游景观,将资源枯竭村转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体现了辩证思维用变化发展、矛盾运动观点看问题的动态性特征。(5分)有关“辩证思维”部分非选择题的考查方式有两个:一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分析问题,二是单独运用某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辩证思维的知识总结(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我们要坚持整体性、动态性思维。(2)把握辩证分合,在辩证地分析与综合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二者对立统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5)辩证思维是一个从感性具体经过思维抽象而达到思维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构成“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二、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1.辩证思维的知识(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思维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基本特征①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②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3)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质量互变规律(1)质及质变: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变即质的变化,表现为飞跃性、间断性。(2)量及量变: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变即量的变化,表现为渐进性、连续性。(3)质量互变: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4)坚持适度原则: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3.不作简单肯定与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坚持辩证法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们照搬到新事物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4.认识发展的历程(1)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需要科学的思维抽象环节。(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5)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2025·江西南昌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此次再提“先立后破”,包含着针对性的新内涵,这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先立后破”的提及表明经济规律指导边界进一步拓宽,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得到高度重视。“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2025年经济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体现的思维方法。(9分)试答: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新旧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一刀切,不能“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3分)②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3分)③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先立后破”抓住了我国经济不同领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作出了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科学研判,形成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3分)解析:关键信息①:“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关键信息②: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可联系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关键信息③:“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可联系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课时作业51第分部四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4·山东滨州模拟)2024年5月17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强化5G-A、6G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对5G的再演进,强化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攻关,使信息通信领域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这表明( )①6G技术的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通信技术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实现发展 ③6G技术的发展是先有肯定后有否定,先保留后克服 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通信技术整体的肯定与保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A解析:强化5G- A、6G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对5G的再演进,表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和斗争,促使事物进行自我否定及自我更新实现发展。①②正确。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二者不是先后关系,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③错误。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整体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④错误。2.“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聚力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通过“内培、外引+扶持”的方式,一举扭转了“洋种子”主导市场的局面,国产种子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选择。目前,寿光自主研发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蔬菜品种超过170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超过18亿株,占全省的1/4。实现蔬菜品种的国产化( )①是对“洋种子”主导市场的统一体的否定②说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与否定具有绝对对立性 ③不是对“洋种子”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 ④说明辩证否定是先前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解析: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①正确。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错误。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不能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实现蔬菜品种的国产化不是对“洋种子”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③正确。辩证否定既是先前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又是后续事物与先前事物连续的环节,④错误。3.中国画不仅要求有形,更追求有意。“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立象尽意”,象只是写实的,而追求“不似之似似之”。这种变形意在抒情和表现人生,目的是“得似”“神似”“得意”“传情”,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也,太似则媚俗”。这说明( )①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②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是认识发展的桥梁③艺术创造体现了形象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④否定包含肯定,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解析:追求“不似之似似之”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①错误。认识发展的桥梁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矛盾,而不是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②错误。中国画不仅要求有形,更追求有意,说明艺术创造具有形象思维表达的情感性,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也,太似则媚俗”,是辩证的否定,强调否定包含肯定,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③④正确。4.一只虫卵逐渐长成一只笨拙的毛毛虫,毛毛虫慢慢变硬,成为不会动的蛹;成虫成熟后,从蛹中破壳而出,当展开翅膀时,它终于可以自由地飞了。从蝴蝶成长所要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①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通过自我否定彻底脱离原有的自我 ②肯定中所包含的否定就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全盘否定 ③事物内部肯定性与否定性斗争的结果是产生新的规定性 ④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解析:辩证的思维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肯定中所包含的否定就是对旧矛盾统一体整体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①②说法错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最后成长为蝴蝶,说明了事物内部肯定性与否定性斗争的结果是产生新的规定性,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③④符合题意。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改革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C解析: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①排除。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提炼,是更高层次的认识,②正确。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③排除。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只有通过感性认识,人们才能进一步进行理性认识,④正确。6.(2024·河南安阳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关注和解放人”的价值追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传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民思想,深邃思考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百年实践,完整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 )①就是从分离到提纯到简略化直至理想化的完整过程 ②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④是在实践基础上用科学思维方法推动认识发展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解析: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非简单提纯过程,而是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①错误。思维发展路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②错误,③正确。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实践基础上,用科学思维方法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深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④正确。7.(2025·安徽芜湖开学考试)当元宇宙概念刚出现时,人们首先感受到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地行走、与他人互动、参加各种虚拟活动等场景。接着,人们开始思考,认识到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依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融合。经过对元宇宙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探索,人们能够综合地看待元宇宙的发展,既看到它的潜力和机遇,也意识到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能综合看待元宇宙的发展,实现了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②人们认识到元宇宙的技术支撑要素,体现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③人们对虚拟世界令人震撼的场景的全面感受,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 ④人们对元宇宙的认识过程以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为客观依据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解析:人们能够综合地看待元宇宙的发展,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①错误。人们认识到元宇宙的技术支撑要素,应是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②错误。人们对场景的全面感受是直观的,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③正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以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为客观依据,因为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正确。8.“大田柿花品质远近闻名,最重要的因素是其加工工艺以手工为主,在制作中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注重柿饼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制作出的柿花色泽橙红,肉厚质软,有蜂蜜香味,深受广大食客喜爱。”从思维抽象角度看,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质高进行分析指向的是( )A.提纯环节 B.分离环节C.简略化环节 D.理想化环节B解析: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质高进行分析,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指向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B符合题意,A、C、D排除。9.(2024·山东聊城期末)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B☆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①提纯便于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②简略化通过对认识环节的省略,实现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③“‘点’没有大小”属于关系判断,不可以进行换质位推理 ④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从中可以看出,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于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①④符合题意。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而不是对认识环节的省略,②表述错误。“‘点’没有大小”属于性质判断,③表述错误。10.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1946年,他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这一科学理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由此可见( )①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 ②感性具体为物理力学概念这一思维抽象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物理力学理论的创立是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的 ④物理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B解析:钱学森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体现了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物理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①④正确。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并不能为思维抽象提供理论支撑,②错误。物理力学理论的创立是从感性具体开始的,③错误。11.(2024·山东临沂期末)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磁铁可以吸引铁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通过实验,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又进一步完善了电磁理论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设计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等,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上述材料说明( )①全面感知各种现象,就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②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理论实现了对电磁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③按照电磁理论制造出电动机需要经过分离、提纯等思维环节 ④认识的发展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解析:全面感知各种现象可以更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理性认识还需要依赖于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抽象、分析和综合的过程,①排除。通过实验,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又进一步完善了电磁理论系统,说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理论实现了对电磁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②符合题意。材料表明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分离、提纯等思维环节,是思维抽象的环节,不是利用电磁理论指导制造电动机的环节,③排除。观察一系列的电磁现象,通过实验,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又进一步完善了电磁理论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设计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这个过程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符合题意。12.(2025·辽宁营口开学考试)人们眼里的菠菜是一种健康美味的蔬菜,但我国一研究团队成功从菠菜中提取出类囊体组分,并递送到哺乳动物衰老病变的细胞内,敲开逆转细胞衰老的“时光之门”。科学家不断寻求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了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此项技术对人体重要脏器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对于菠菜的研究( )①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 ②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的思维抽象 ③再现了菠菜多样性的统一是思维上升的关键环节 ④人们对菠菜的直观的整体表象是对其认识的起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B解析:我国研究团队从菠菜中提取出类囊体组分,敲开逆转细胞衰老的“时光之门”,实现了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①符合题意。从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属于思维具体,而不是思维抽象,②错误。再现菠菜多样性的统一有利于思维上升,但不是关键环节,③排除。人们对菠菜的直观的整体表象是感性认识,是对其认识的起点,④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14分)13.(2025·江西上饶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正是这种彼此契合为“结合”奠定了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理论创新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要守好魂脉和根脉,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结合材料,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谈谈在“两个结合”中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4分)答案: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要求我们坚持辩证否定观。(4分)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否定中包含着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是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5分)③在“两个结合”中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要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5分)解析: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联系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中包含着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理论创新根深叶茂→可联系肯定中包含否定。第2课时 推动认识发展命题点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项目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义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对立 关系 (1)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2)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统一 关系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1)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2)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要求 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不同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这两对范畴的含义不同。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在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这两对范畴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范畴,研究它们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事物内部这两个相反方面的对立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对基本范畴,研究二者的目的在于揭示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中,每一个矛盾中双方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2.辩证的否定观含义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发展的 环节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这样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联系的 环节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的容纳实质是 “扬弃”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从肯定、否定方面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 × )改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2.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实现自身的否定。( × )改正: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3.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 )改正: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否定阶段来说,肯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 )改正: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5.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不合理因素的否定。( × )改正: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6.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整体肯定与保留。( × )改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整体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考向1 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典例1】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炮火硝烟的洗礼、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改革开放的考验、脱贫攻坚的挑战等重大历史进程,依然朝气蓬勃、保持生机活力,靠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善于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之所以成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是因为“自我革命”( B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自我否定②在肯定旧事物基础上开拓创新、永续发展③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保持生机活力④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这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自我否定,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斗争中破旧立新,①④正确。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对旧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②排除。事物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中保持生机活力,而不是在肯定与否定的循环往复中保持生机活力,③错误。考向2 辩证否定【典例2】 (2024·黑吉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冰车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将多个冰车串联起来加以装饰,就成为冰上龙舟的雏形。受此启发,东北人在传统龙舟的底部安装两组冰刀,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和工艺,创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龙舟。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随着多级别、多场次赛事的举办,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冰上龙舟运动发展历程中所反映出的辩证否定观。(9分)试答:①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3分)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在冰上龙舟与现代冰雪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实现了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分)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冰上龙舟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3分)解析:关键信息①: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可联系辩证否定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关键信息②: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可联系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断克服自身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实现了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关键信息③: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可联系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2025·江西赣州开学考试)2024年4月,木偶剧《东方白鹳》上演。该剧是一部以某市杖头木偶表演为基础,结合流行音乐、当地小调、戏曲表演,融合了多媒体等舞台表现手段的艺术作品。该剧的创作者通过以杖头木偶为主体的表演,描绘东方白鹳从候鸟转变为留鸟的生动过程,抒发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赞美。通过该剧,我们可以认识到( D )①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都是客观的②该剧经历了先否定后肯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④世界观会直接影响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活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该剧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表现方式,体现了对传统木偶戏的辩证否定,这种辩证的否定促进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③正确。该剧的创作者通过作品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赞美,这体现了创作者的世界观对其创作活动的直接影响,④正确。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但艺术创作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错误。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②错误。2.(2025·浙江嘉兴开学考试)天气预报是国际科学前沿问题。过去几十年,传统的NWP方法使用偏微分方程,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天气,但存在精度提升慢、算力消耗大的问题。近期,华为云研究团队经过反复实验,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温度、湿度等要素的预报精度上超越了传统方法,且推理效率提高了上万倍。这一超越( D )A.体现了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和确定性B.把握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C.实现了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上升与飞跃D.坚持了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推动认识发展解析: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确定性”表述错误,A排除。材料体现了把握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而不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B排除。认识需要经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与飞跃,而不是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C排除。华为云研究团队构建的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温度、湿度等要素的预报精度上超越了传统方法,体现了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推动认识发展,D正确。命题点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1.认识发展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原因 ①感性具体的含义: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②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环节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果 思维抽象: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零散、片面的本质)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2)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原因 思维抽象: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环节 ①起点: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②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③终点:对事物多样性及其统一性的认识,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结果 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全面把握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联系(1)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科学的思维抽象和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环节,认识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实践→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实践。(2)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确,也可能都错误。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掌握辩证思维 目的、意义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 掌握分析与综合方法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 认清事物质与量的规定性,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掌握适度原则肯定与否定辩证统一 不作简单否定与肯定,在辩证否定的“扬弃”中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具体与抽象辩证统一 实现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和飞跃1.(2023·重庆卷T13D)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 )改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2.提纯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 )改正: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3.(2023·北京卷T6B)植物博物画的创作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 )改正: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4.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过程,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改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考向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典例1】 (2024·安徽卷)某机构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认识过程( D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②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④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该机构是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这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而非完全归纳推理,①错误。这一认识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未涉及辩证否定,且辩证否定应该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②错误。该认识过程随着时间推移,根据消费数据的变化得出结论,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③正确。先是对居民饮食消费有具体的了解,然后得出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结论,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了理性认识,④正确。①链接教材选必3 P62—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②链接教材选必3 P75—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③链接教材选必3 P87—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④链接教材选必3 P88—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考向2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典例2】 (2022·辽宁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创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挑战》的理解。(6分)试答: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需要思维抽象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的思维具体,实现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中国雕塑家俞畅凭借自己的观察,捕捉到残疾人掷铁饼的瞬间,再通过分离、提纯、简略化等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完成了呈现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的雕塑作品,揭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6分)解析:关键信息①: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简洁有力的手法→可联系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关键信息②:呈现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可联系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1.(2025·山东烟台开学考试)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 D )①抓住了理想化这一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关键节点 ②找到了“红色精神”这一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 ③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 ④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①错误。认识要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说法错误,②排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坚持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辩证统一,③当选。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红色精神,各种红色精神又指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形成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当选。2.某班学生在学习有关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时,搜集的材料内容如下: 当我们要研究的客体运动,需要涉及它自身的转动时,质点模型便不适用了,于是又抽象出刚体模型。真实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多少会发生形状的变化,当这种形变可以忽略不计时,便可近似地看作是刚体。材料体现的科学思维抽象重要环节是( D )A.分离 B.类比C.简略化 D.理想化解析:分离即在思想上暂时把认识对象从整体的历史联系中剥离出来,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进行考察;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理想化是指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材料中将这种形变忽略不计是理想化模型,D符合题意,A、C均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类比,B不选。3.(选必3教材P88示例评析)下例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C )第一级抽象 第二级抽象 第三级抽象1+2=2+1 4+5=5+4 8×6=6×8 9×7=7×9 A+B=B+A A×B=B×A ARB=BRA注: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得到自然数之间相加或相乘的“第一级抽象”;以A、B表示任一自然数,得到A与B之间相加或相乘的“第二级抽象”;以R表示相加或相乘关系,得到A与B关系的“第三级抽象”。①感性具体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②感性具体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③思维抽象是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④积累更多感性具体就可以上升到思维抽象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感性具体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①排除。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所以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②正确。材料中从“第一级抽象”到“第二级抽象”,再到“第三级抽象”的过程,可以看出思维抽象是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③正确。感性具体是思维抽象的前提,但并不是积累更多感性具体就可以上升到思维抽象,④排除。青蒿素的发现[情境] 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几千年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消灭疟疾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疟疾再度肆虐。1967年,中国启动了一项研发抗疟新药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屠呦呦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回顾。“我们用小鼠模型评估了从大约200种中药里获得的380种提取物。然而,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一份青蒿提取物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转机。青蒿提取物很好地抑制了寄生虫的生长。然而,这个发现并没有在之后的实验中重复出来,并且与此前文献中记载的有冲突。”“为了找到合理的解释,我们翻阅了大量的文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我灵感。我们传统的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可能有助于保持抗疟活性。果然,在使用较低温提取方法之后,提取物的活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在1971年10月,我们获得了中性无毒的提取物。这份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100%的疗效。这个结果标志着青蒿素发现上的突破。”“1972年,我们得到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分子式是C15H22O5,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我们临床试验的第一种药物剂型是片剂。病人服用之后产生了不适感。在随后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是因为旧压缩机器上生产出来的药片很难分解。我们转而使用新的剂型——纯青蒿素胶囊,临床效果令人满意……1975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一个科研团队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是一种倍半萜内酯。”[探究] (1)运用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联系材料,简要说明屠呦呦团队是如何正确认识青蒿素的。(8分)试答:①根据实践的需要,实施国家制定的研发抗疟新药项目,确定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2分)②结合科学实验,认识到了青蒿素的价值,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感性具体。(2分)③通过较低温提取方法,实现了青蒿素发现上的突破,认识了其分子式,研究团队的认识由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2分)④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各种矛盾不断出现并得到解决,青蒿素的立体结构被发现,研究团队正确认识了其本质,思维抽象也发展到了思维具体。(2分)(2)屠呦呦团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请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名义向屠呦呦团队拟定一份感谢发言。(符合主题,200字左右)(6分)试答:中国的消除疟疾之旅离不开青蒿素以及它的发现者屠呦呦,曾经人们谈“疟”色变,但屠呦呦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积极践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健康贡献了中国的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青蒿素用于疟疾的治疗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对此我们要向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及其团队致敬!(6分)关于辩证思维的命题(2024·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南坡村地处太行山区,曾经依靠挖煤而富,又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陷入贫困。2019年成功脱贫后,该村开始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在上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该村引进建筑、设计、美学、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对村里的建筑和环境加以美学改造和重新利用。村大队部、大舞台、供销社等闲置老旧公共建筑设施,被改造成为大南坡艺术中心、书店、游乐景观装置等,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展销文创产品;举办大南坡艺术团演出、南坡村民讲堂、民谣音乐会等充满乡风乡情的文化活动,给游客和村民带来美的享受;开展“艺同生长”美育系列活动,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①……如今,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文化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大南坡村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②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大南坡村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体现的辩证思维特征。(10分)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角度:辩证思维特征考查类型:分析说明设问 分解 ①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②辩证思维特征的体现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获取信息 对接教材信息①:大南坡村全面看待建筑、环境、教育、文化活动、经济各方面发展的联系 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信息②:从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陷入贫困到“留住乡愁 传承文脉 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把握美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实现文化、旅游、美育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辩证思维多层次、多视角综合全面思考问题的整体性特征。(5分)探索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老旧建筑设施打造文化和旅游景观,将资源枯竭村转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体现了辩证思维用变化发展、矛盾运动观点看问题的动态性特征。(5分)有关“辩证思维”部分非选择题的考查方式有两个:一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分析问题,二是单独运用某一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辩证思维的知识总结(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我们要坚持整体性、动态性思维。(2)把握辩证分合,在辩证地分析与综合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二者对立统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5)辩证思维是一个从感性具体经过思维抽象而达到思维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构成“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二、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1.辩证思维的知识(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思维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基本特征①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②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3)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质量互变规律(1)质及质变: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变即质的变化,表现为飞跃性、间断性。(2)量及量变: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变即量的变化,表现为渐进性、连续性。(3)质量互变: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4)坚持适度原则: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3.不作简单肯定与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坚持辩证法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们照搬到新事物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4.认识发展的历程(1)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需要科学的思维抽象环节。(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5)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2025·江西南昌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此次再提“先立后破”,包含着针对性的新内涵,这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先立后破”的提及表明经济规律指导边界进一步拓宽,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得到高度重视。“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2025年经济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体现的思维方法。(9分)试答: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新旧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一刀切,不能“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3分)②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3分)③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先立后破”抓住了我国经济不同领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作出了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科学研判,形成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3分)解析:关键信息①:“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关键信息②: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可联系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关键信息③:“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可联系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课时作业5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4·山东滨州模拟)2024年5月17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强化5GA、6G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对5G的再演进,强化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攻关,使信息通信领域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这表明( A )①6G技术的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通信技术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实现发展 ③6G技术的发展是先有肯定后有否定,先保留后克服 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通信技术整体的肯定与保留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强化5G A、6G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对5G的再演进,表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和斗争,促使事物进行自我否定及自我更新实现发展。①②正确。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二者不是先后关系,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③错误。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整体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④错误。2.“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聚力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通过“内培、外引+扶持”的方式,一举扭转了“洋种子”主导市场的局面,国产种子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选择。目前,寿光自主研发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蔬菜品种超过170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超过18亿株,占全省的1/4。实现蔬菜品种的国产化( B )①是对“洋种子”主导市场的统一体的否定②说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与否定具有绝对对立性 ③不是对“洋种子”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 ④说明辩证否定是先前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①正确。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错误。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不能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实现蔬菜品种的国产化不是对“洋种子”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③正确。辩证否定既是先前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又是后续事物与先前事物连续的环节,④错误。3.中国画不仅要求有形,更追求有意。“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立象尽意”,象只是写实的,而追求“不似之似似之”。这种变形意在抒情和表现人生,目的是“得似”“神似”“得意”“传情”,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也,太似则媚俗”。这说明( D )①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②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是认识发展的桥梁③艺术创造体现了形象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④否定包含肯定,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追求“不似之似似之”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①错误。认识发展的桥梁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矛盾,而不是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②错误。中国画不仅要求有形,更追求有意,说明艺术创造具有形象思维表达的情感性,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也,太似则媚俗”,是辩证的否定,强调否定包含肯定,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③④正确。4.一只虫卵逐渐长成一只笨拙的毛毛虫,毛毛虫慢慢变硬,成为不会动的蛹;成虫成熟后,从蛹中破壳而出,当展开翅膀时,它终于可以自由地飞了。从蝴蝶成长所要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D )①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通过自我否定彻底脱离原有的自我 ②肯定中所包含的否定就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全盘否定 ③事物内部肯定性与否定性斗争的结果是产生新的规定性 ④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辩证的思维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肯定中所包含的否定就是对旧矛盾统一体整体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①②说法错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最后成长为蝴蝶,说明了事物内部肯定性与否定性斗争的结果是产生新的规定性,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③④符合题意。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改革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材料体现了( C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①排除。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提炼,是更高层次的认识,②正确。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③排除。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只有通过感性认识,人们才能进一步进行理性认识,④正确。6.(2024·河南安阳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关注和解放人”的价值追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传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民思想,深邃思考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百年实践,完整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 D )①就是从分离到提纯到简略化直至理想化的完整过程 ②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④是在实践基础上用科学思维方法推动认识发展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非简单提纯过程,而是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①错误。思维发展路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②错误,③正确。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实践基础上,用科学思维方法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深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④正确。7.(2025·安徽芜湖开学考试)当元宇宙概念刚出现时,人们首先感受到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地行走、与他人互动、参加各种虚拟活动等场景。接着,人们开始思考,认识到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依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融合。经过对元宇宙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探索,人们能够综合地看待元宇宙的发展,既看到它的潜力和机遇,也意识到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人们能综合看待元宇宙的发展,实现了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②人们认识到元宇宙的技术支撑要素,体现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③人们对虚拟世界令人震撼的场景的全面感受,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 ④人们对元宇宙的认识过程以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为客观依据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人们能够综合地看待元宇宙的发展,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①错误。人们认识到元宇宙的技术支撑要素,应是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②错误。人们对场景的全面感受是直观的,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③正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以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为客观依据,因为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正确。8.“大田柿花品质远近闻名,最重要的因素是其加工工艺以手工为主,在制作中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注重柿饼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制作出的柿花色泽橙红,肉厚质软,有蜂蜜香味,深受广大食客喜爱。”从思维抽象角度看,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质高进行分析指向的是( B )A.提纯环节 B.分离环节C.简略化环节 D.理想化环节解析: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质高进行分析,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指向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B符合题意,A、C、D排除。9.(2024·山东聊城期末)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B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①提纯便于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②简略化通过对认识环节的省略,实现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③“‘点’没有大小”属于关系判断,不可以进行换质位推理 ④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从中可以看出,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于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①④符合题意。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而不是对认识环节的省略,②表述错误。“‘点’没有大小”属于性质判断,③表述错误。10.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1946年,他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这一科学理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由此可见( B )①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 ②感性具体为物理力学概念这一思维抽象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物理力学理论的创立是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的 ④物理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钱学森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体现了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物理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①④正确。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并不能为思维抽象提供理论支撑,②错误。物理力学理论的创立是从感性具体开始的,③错误。11.(2024·山东临沂期末)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磁铁可以吸引铁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通过实验,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又进一步完善了电磁理论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设计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等,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上述材料说明( D )①全面感知各种现象,就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②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理论实现了对电磁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③按照电磁理论制造出电动机需要经过分离、提纯等思维环节 ④认识的发展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全面感知各种现象可以更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理性认识还需要依赖于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抽象、分析和综合的过程,①排除。通过实验,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又进一步完善了电磁理论系统,说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理论实现了对电磁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②符合题意。材料表明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分离、提纯等思维环节,是思维抽象的环节,不是利用电磁理论指导制造电动机的环节,③排除。观察一系列的电磁现象,通过实验,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又进一步完善了电磁理论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设计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这个过程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符合题意。12.(2025·辽宁营口开学考试)人们眼里的菠菜是一种健康美味的蔬菜,但我国一研究团队成功从菠菜中提取出类囊体组分,并递送到哺乳动物衰老病变的细胞内,敲开逆转细胞衰老的“时光之门”。科学家不断寻求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了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此项技术对人体重要脏器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对于菠菜的研究( B )①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 ②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的思维抽象 ③再现了菠菜多样性的统一是思维上升的关键环节 ④人们对菠菜的直观的整体表象是对其认识的起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我国研究团队从菠菜中提取出类囊体组分,敲开逆转细胞衰老的“时光之门”,实现了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①符合题意。从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属于思维具体,而不是思维抽象,②错误。再现菠菜多样性的统一有利于思维上升,但不是关键环节,③排除。人们对菠菜的直观的整体表象是感性认识,是对其认识的起点,④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14分)13.(2025·江西上饶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正是这种彼此契合为“结合”奠定了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理论创新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要守好魂脉和根脉,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结合材料,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谈谈在“两个结合”中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4分)答案: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要求我们坚持辩证否定观。(4分)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否定中包含着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是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5分)③在“两个结合”中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要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5分)解析: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联系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中包含着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理论创新根深叶茂→可联系肯定中包含否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九课 第2课时 推动认识发展.pptx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十九课 第2课时 推动认识发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