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爸妈有没有说过,他们小时候家里可能有哪些家用电器?现在我们家里又有哪些家用电器?课堂导入家庭“家电”的变化思考:这种变化得益于我国的哪些举措?这种变化不是只有咱们家有,很多家庭都这样。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让更多人能用得上、用得起好东西,一起过上好日子,这就是走向共同富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如何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实现共同富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走向共同富裕》。是否我国所有地区所有家庭都用上了现代会的家用电器?为什么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生活还存在差异?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1.2 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所有人同时、同等富裕,否则就是不公平。”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全体人民通过努力,逐步实现普遍富裕的过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后富。概念辨析共同富裕同步、同时、同等富裕(补充笔记)≠提醒:什么是“共同富裕”?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9-P13,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3.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4.党和政府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自主学习结合第一课时内容,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发展成就。(提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人民的生活等角度思考。)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政治稳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人民由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美好生活目标迈进文化中国“软实力”受全球关注经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民生改善显著改善思考: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此完成了 未来发展需要依靠谁?看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两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下面两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 改革开放过去了40多年,已经发展成熟,我们无须再进行改革开放。中国过去的发展靠改革,未来的发展仍然要坚持改革。辩一辩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升级成就经验: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P9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名词释义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连接P9)改革什么?涉及哪些方面?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7月15日-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中国将继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习声嘹亮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应对之策成就经验: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P9时代特色: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11①全社会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P11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课堂笔记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人民群众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人民群众是否还有更多的期盼呢?我对学校生活中哪些方面不满意教室楼层太高没有电梯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化,反应慢操场运动设施太少......吐槽大会思考:1.为什么你不吐槽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风扇、操场、黑板等这些最基本的满足问题,而更多的去思考幸福感 2.以学校目前的发展能否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③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9怎么办?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我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矛盾那么我们,如何破局?应对之策③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9②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P9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课堂笔记数”看我国近些年GDP增速思考:(1)观察我国近些年的GDP增速,你有何发现?(2)增速减缓是否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我国GDP增速大致呈现出缓中趋稳、逐渐回落的态势,不过始终保持在正增长区间。增速减缓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非单纯追求速度,增速的适度放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体现。尽管增速有所减缓,但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诸多领域仍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是在更高水平上的稳定发展,并非衰退。那么我们,如何破局?④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P9结合视频和教材,理解高质量发展,思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视频春天里丨共促高质量发展④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P9③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P9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课堂笔记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转向创新驱动)优化经济结构(新技术、新能源、低污染)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应对之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挑战城市农村西部东部沿海内陆思考:这几组图片和数据的对比反映了什么问题?年份 中国城镇 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 54188元 23119元⑤现实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P10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凭借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东部地区比值逐渐缩小。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一些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河北转移。同时,北京的一些高校、医院也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结合图片谈谈:我国如何应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P10乡村振兴⑤现实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P10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P10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课堂笔记应对之策竹产业:湖南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发展现代养殖产业: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发展现代肉羊产业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P9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P9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P10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P11成就经验: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P9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9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P9现实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P10时代特色: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P11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2.怎么样全面深化改革?小结全面深化改革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经 济蛋糕做大经 济蛋糕分好与谁共享?part2共享发展成果满足需求,把成果与人民共享思考: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采取和落实各种措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2025贺词里的中国视频3.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11③发展的根本目就是增进民生福祉。P13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P12课堂笔记结合刚才的视频和生活经验说说,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幼有所育2025年8月5日,国务院宣布将在全国范围逐步推行幼儿园免费政策学有所教2024年全国新建改扩建优质中小学1.8万所,新增优质学位875万个劳有所得国家持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病有所医“十四五”以来,全国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老有所养20多年来养老金连续上涨,确保退休人员保障生活、共享发展成果住有所居2025年全国各地高效推进保交房、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弱有所扶国家坚持贯彻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思想上)②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措施: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行动上)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怎样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课堂笔记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体现的发展理念:_______________;发展思想:_______________。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理念知识拓展2.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三农、全面脱贫等事关人民利益的相关事情,说明了什么 (补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知识拓展国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人民: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知识拓展3.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三农、全面脱贫等事关人民利益的相关事情,有何意义 (补充)课堂总结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把成果与人民共享课堂练习1.(2025·北京·中考真题)在“行万里路”中开阔眼界,在感悟“诗与远方”中收获成长,文旅活动持续火热;在户外空间里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骑行、越野、冰雪运动等广受追捧;在购物时关注商品提供的情绪体验,消费风向从“物质满足”扩展到“心灵抚慰”……从人们越来越“有滋有味”的生活里,可以看出( )①情绪决定人们的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②丰富的生活体验让我们的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情绪会影响健康和行为,“决定”一词过于绝对,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③表述正确,但题干未涉及身份问题,与题意无关课堂练习2.(2025·湖南·中考真题) 2025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花卉产业前景广阔,要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这启示我们,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要(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积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③把提升经济发展速度摆在首位④建成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体现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说明需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③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摆在首位④“清洁美丽的世界”属于生态环保目标,题干未涉及相关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课堂练习3.(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 2024 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彰显了党中央( )A.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B.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C.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念D.实现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心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于2020年实现,与2024年会议内容无关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故C错误民族独立是新中国成立时的目标,与题于无关课堂练习4.(2025·广西·中考真题)脱贫攻坚,近1亿人脱贫书写奇迹;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绘就希望画卷;教育改革,更多孩子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养老体系完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以实现。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切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C.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国梦D.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B这些成就均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课堂练习5.(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该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是因为( )①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②能够消除城乡差距③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尤为突出④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乡村振兴旨在缩小城乡差距而非完全消除课堂练习6.(2025·福建·中考真题) 时事点评。时事一: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公布,医保码上线5年来,全国医保码用户已超12亿人,接入93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码的普及让医保事项“指尖”可办、“无卡就医”成为现实,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时事二:2025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以国家标准为“好房子”建设划定底线。运用时事知识,对上述两则时事共同体现的主旨作出点评。这两则时事共同体现的主旨是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①两则时事共同体现了国家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②医疗和住房都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③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有利于增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推动民生保障工作不断迈向高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 走向共同富裕.pptx 2025贺词里的中国丨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mp4 春天里丨共促高质量发展.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