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孔雀东南飞》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孔雀东南飞》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知识总结和教材挖空
《陈情表》文言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①九岁不行(古义: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今义:不可以)
②至于成立(古义:一直到……。今义:副词,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到达)
③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④举臣秀才(古义: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⑤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皇帝的恩遇)。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⑥臣欲奉诏奔驰[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⑦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⑧臣之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二、一词多义
1.见
①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对于自己怎么样)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现,出现)(《战国策·燕策三》)
2.薄
①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③厚古薄今(动词,轻视,看不起)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烛之武退秦师》)
3.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悯)
②不矜名节(动词,看重、推崇)
③不矜其能,不伐其劳(动词,夸耀) (《后汉书·胡广传》)
4.除
①除臣洗马(动词,授官)
②攘除奸凶(动词,清除)(《出师表》)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在家外)
③内无五尺应门之僮(在家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2.名词作动词
①且臣少仕伪朝(做官)
3.形容词作名词
①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4.形容词作动词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今臣亡国贱俘(无标志词的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被动句
①而刘夙婴疾病
②则告诉不许
4.固定句式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②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东西、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表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陈情表》挖空训练
臣密言:臣以(因为)险衅,夙(早年)遭闵凶(忧患凶丧之事)。生孩六月,慈父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背;行年(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生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零丁(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直到)成立(成人自立)。既无伯叔,终鲜(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兄弟;门衰祚(福分)薄,晚有儿息(子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在外面没有什么勉强亲近的亲人),内(在家里)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刘夙(早早地)婴(被缠绕)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清化(受到晋朝清明教化的润泽。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臣以(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寻(不久)蒙国恩,除(授官)臣洗马。猥以微贱(我凭借低微、卑贱的身份),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向上报答)。臣具以(把)表闻(使动用法,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逃避)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一天比一天)笃(病重);欲苟(暂且)顺私情,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臣之(主谓,取独)进退,实为(是)狼狈。
伏惟(俯伏思量)圣朝以(根据)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怜悯)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何况我孤独困苦尤其严重)。且臣少仕(做官)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希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俘虏,最是渺小鄙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以刘日薄西山(只因为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不能)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因此)区区不能废远(自己的私情不能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她)。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这样)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长官明明白白知道的),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听(任从)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保卒(终)余年。臣生(活着)当陨首,死当结草(结草衔环报恩)。臣不胜(尽)犬马(做状语)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上表章)以闻(使动用法,使上闻,报告)。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2.三五之夜(三五,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
3.墙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 4.余自束发(束发,古:少年,15岁)
二、 一词多义
1.归
(1)吾妻来归(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 (2)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指回娘家)
(3)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 (动词,返回,回去)
2.置
(1)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安放 ) (2)内外多置小门墙(动词,设置)
3.始
(1)室始洞然(副词,才) (2)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副词,起初,起先)
4.然
(1)室始洞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然余居于此(连词,然而,但是)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垣墙周庭(砌上围墙) (2)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2.名词用作状语
(1)雨泽下注;下,朝下 (2)前辟四窗:在前面,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3)内外多置小门:在内外(4)东犬西吠:向西面
(5)时至轩中:不时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自
四、重点实词
1.案:几案,桌子 2.顾视:环看四周
3.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4.栏楯: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5.迨:及,等到 6.凡:总共。
7.再:两次 8.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9.竟日:一天到晚 10.扃牖:关着窗户。
11.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12.几:小或矮的桌子。
13.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14.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五、文言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5)鸡栖于厅 (6)其制稍异于前
(7)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挖空训练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判断句)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shèn lù),雨泽下(往下)注;每移案,顾(环视)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照到阳光),日过午已昏(光线不明)。余稍为修葺(qì)(修理,修补),使不上(名词作状语,从上方)漏。前辟(开)四窗,垣(yuán)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周庭,(句式:状语后置句)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副词,才)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句式:状语后置句)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美)。借书满架,偃(yǎn)仰啸(xiào)歌,冥(míng)然兀(wù)坐(端坐),万籁(lài)(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时常)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农历每月十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但是)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在此以前)庭中通南北为一(名词,整体)。迨(dài)(等到)诸父异爨(cuàn)(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到处)而是。东(东家的)犬西(对着西家)吠,客逾(yú)(越过)庖(páo)(厨房)而宴,鸡栖于厅。(句式:状语后置句)庭中始(副词,起初,开始)为篱,已(不久后)为墙,凡(总共)再变矣。家有老妪,尝(曾经)居于此。(句式:状语后置句)妪,先(去世的)大母婢也,(句式:判断句)乳(喂奶、哺育)二世,先妣(去世的母亲)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多次)谓(对……说,告诉)余曰:“某所,而(你的)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偏义复词,指先母)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曰:“吾儿,久不见若(第二人称代词,你)影,何竟(从头到尾)日默默在此,大类(像)女郎也?”比(等到)去,以(介词,用)手阖(hé)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一会儿),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连词,表承接,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zhān)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忍耐)。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关闭)牖(yǒu)(窗户)而(连词,表修饰)居,久之,能以(介词,凭借,根据)足音辨人。轩凡(总共)四遭火,得不焚,殆(dài)(恐怕,可能)有神护者。
余既(已经)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指嫁到我家来),时(有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jī)学书(写字)。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形制,规制)稍异于前。然(但是)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所”与其后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可译为“……的”)手(名词作状语,亲手)植也,(句式:判断句)今已亭亭如盖(伞盖)矣。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列坐其次 古: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次第较后,次要的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文雅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抱在怀里,胸襟等
4.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把……作为。 今: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表凭借,用来。 今:关联词
6.俯仰一世 古:形容时间短暂。   今: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品种、类型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 年龄小的人和年龄大的人
2.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 寿命长短
3.引以为流觞曲水:使动用法 使觞流动
4.齐彭殇为妄作:意动,把……看作相等
5.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 环绕 
6.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 喝酒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把……看作一样。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3.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4.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5.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6.虽无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解释下列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2.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3.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高大的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这里指寿命长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修守战之具 整治
4.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以此 用来
5.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 表定语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 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 往 到达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 的
《兰亭集序》挖空训练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全,都)至,少长咸(全,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景物互相衬托)左右,引以为流觞(酒杯)曲水,列坐其次(旁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况),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酣畅地抒发)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低首)察品类(自然界的万物)之盛(众多),所以游目骋(开畅、舒展)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确实)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互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一世。或取诸(相当于“之于”)怀抱(心怀),悟(同“晤” 面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之外。虽趣(趣,同“取”)舍万殊,静躁(动)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自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老之(主谓之间,取独)将至;及其所之(求得)既倦(厌倦),情随事迁(变化),感慨系(连接)之矣。向(从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尚且)不能不以(因)之兴(发生、引起)怀,况修(长)短随化(指自然),终期(归结)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看到)昔人兴感之由(原因),若合一契,未尝不临(对着)文嗟悼(悲伤),不能喻(明白)之于怀。固(乃)知一(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齐(把……看作相等)彭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为妄作(虚妄之谈)。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的原因)兴怀,其致(意态,情趣)一也。后之览(阅读)者,亦将有感于斯(这)文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指战乱。今: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指做官。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
古: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4.悦亲戚之情话
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5.于是怅然慷慨
古:感慨。今:指大方的行为。
6.策扶老以流憩
古:拐杖;今:扶着老人。
7.既窈窕以寻壑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女子文静而美好。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用桨划)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当敛裳宵逝(宵: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儿童、小孩)
④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安适)
⑤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⑥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富贵非吾愿
2.宾语前置
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去哪里)
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疑惑什么)
3.省略句
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足以为酒(省略宾语,足以“之”为酒)
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4.被动句
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5.状语后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
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
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
《归去来兮辞并序》挖空训练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没有办法解决)。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有怀,求之靡(没有)途。会(恰逢)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表被动)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何则(为什么呢)?质性(本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违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尝从(从事)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失意的样子)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连夜)逝。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使)心为形(形体)役(役使),奚(为什么)惆怅(失意)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船缓缓前进),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怨)晨光之熹微。
乃(于是)瞻衡宇,载欣载奔(高兴地奔跑)。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代指隐士住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看)庭柯以怡(使动用法,使……愉快)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园日涉(游玩、游览)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拄着)扶老以流憩,时矫(举)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峰峦),鸟倦飞而知还。景(日光)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徘徊)。
归去来兮,请息(断绝)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不合),复驾言(助词,无意义)兮焉求?悦亲戚(亲人和朋友)之情话,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或命巾车,或棹(划着)孤舟。既窈窕(幽深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已矣乎!寓(寄托)形宇内复几时?曷(为什么)不委(顺从)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惊恐匆忙、心神不定)欲何之(到……去)?(句式:宾语前置)富贵非吾愿,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仙境)不可期(期求)。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除草)耔(培土)。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病偻,隆然伏行(病,患……病)
②名我固当(名,称呼)
③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用指甲划破)
2.名词作状语
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互文,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3.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4.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
二、古今异义
1.其实
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地位低下的人,百姓。 今义:人格卑下的人)
三、一词多义
1、害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动词 妨害;妨碍 )
(2)(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 嫉妒)
2、病
(1)故病且怠(形容词,困苦)
(2)君之病在肌肤(名词,重病)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名词,缺点;毛病)
(4)今日病矣,吾助苗长矣!(疲倦;劳累)
3.本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根)
(2)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树干)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推究)
(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
4.如
(1)莫能如 (动词,及,赶得上,比得上)
(2)沛公起如厕 (动词,到……去)
5.当
(1)甚善。名我固当 (适当,恰当)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如果)
(4)木兰当户织(面对,对着)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任,充当)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
6.尔
(1)官命促尔耕 (代词,你们)
(2)君尔妾亦然(代词,这样)
(3)无他,但手熟尔(语气词,罢了)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官理,非吾业也。
2.省略句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3.宾语前置
不知始何名(“何名”,名何,叫什么)
故不我若也(“我若”,若我,如我)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以何,用什么)
4.定语后置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者豪富人”)
5.固定句式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文: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2.嘻,不亦善夫!(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吗”)
译文:不也很好吗?
《种树郭橐驼传》挖空训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患了脊背弯曲的病),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伏行,有类(像,似)橐驼者,故乡人号(名词活用为动词,起外号、称呼)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称呼)我固(确实)当(适当,恰当)。”因(于是)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业,把……作为职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用、使)。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高大)茂,早实(名词活用为动词,结果实)以(连词,表并列)蕃(多)。他植者虽(即使)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殖)也,能顺木之天,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致(使达到)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已经)然(这样)已,勿动勿虑,去(离开)不复顾(照看)。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保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妨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果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表示转折,却)不然(这样)。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假使)有能反是[这,这种(做法)]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殷勤、这里指次数多),旦视而暮抚(互文,早晚去看去摸),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名词活用味动词,用指甲抠、掐)其肤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背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不如我,比不上我)也(句式:宾语前置)。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方法、道理),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统治、治理)人(民)者好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繁多)其令,若甚怜焉(代词,指代百姓),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督尔获,早缫而(通“尔”,你们)绪,早织而缕,字(养育)而幼孩,遂(成、养好)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停止)飧饔以劳(慰劳)吏者,且(尚且)不得暇(空闲),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困苦)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副词,表示估计、推测,译为“大概”)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为……作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同“含糊”,重浊模糊
二、古今异义
①自以为得其实(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②余方心动欲还(古义:内心惊恐;今义:内心有所触动;动心,产生做某事的欲望)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微风鼓浪(鼓:名词作动词,激荡,掀动)
②而此独以钟名(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名词作状语
①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坐船)
③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作状语,在旁边)
④事不目见耳闻(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
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在晚上) 
3.使动用法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
4.形容词作名词
①不知其浅深(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浅度;深度)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标志词:……者……也)
②或曰此鹳鹤也(标志词:也)
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标志词:……者……也)
④此世所以不传也(标志词:也)
2.省略句
①(余)独与迈乘小舟(省略主语“余”)
②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省略介词“于”)
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省略介词“于”)
④磔磔(于)云霄间(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欺”,欺余,欺骗我)
②余是以记之(“是以”,以是,因此)
(2)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是修饰“石”的定语)
状语后置
①得双石于潭上(状语后置,即“于潭上得双石”)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状语后置,即“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者”)
③而大声发于水上(状语后置,即“而大声于水上发”)
五、一词多义
1.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动词,到……去)
(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享有)
(3)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
(4)适冬之望日前后(副词,恰好,恰恰)
(5)处分适兄意(动词,顺从、依照)
(6)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
《石钟山记》挖空训练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语气助词)。”郦元以为下临(靠近)深潭,微风鼓(振动、吹起,名词作动词)浪,水石相搏(撞击),声如洪(大)钟。是(这)说也,人常疑之。今以(把)钟磬置(放)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才)访(寻访)其遗(遗留,动词)踪,得(找到)双石于潭上,(状语后置)扣(敲打)而(表承接)聆(仔细听)之,南声函胡(通“含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扬),枹(鼓槌)止响腾(传播),余韵徐(慢)歇。自以为得之(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的原因)矣。然(但是)是(这)说也,余尤(更加)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而此独(惟独)以(用)钟名(命名,名作动),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从)齐安舟(用船,名为状)行适(到……去)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因而,于是)得(能够)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派)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其中的)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仍旧,还是)笑而(连词表修饰)不信也。至暮(晚上)夜月明,独(单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倾斜)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扑)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被动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状语后置)余方(正)心动(内心惊恐)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这里形容钟声洪亮)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裂缝),不知其浅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微波入焉(兼词,“于是”即“到那里”),涵淡(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阻挡)中流(江河水流中央),可坐百人,空中(中间是空的)而多窍(窟窿),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之声,与向(刚才)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于是)笑谓迈曰:“汝识(通“志”,记住)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窽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事不目(亲眼,名词作状语)见耳(亲耳,名词作状语)闻,而臆断(主观猜测去推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大概)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终究)不肯以小舟夜(名作状,在夜里)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记载)。此世所以(……的原因)不传也。而陋者(浅陋的人)乃(竟,竟然)以斧斤考(敲击)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它的真相)。余是以(因此)记之,盖(表原因、目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何意致不厚(招致、招来)
2.吾意久怀忿(怒)
3.于今无会因(机会)
4.事事四五通(遍)
5.却与小姑别(退回来)
6.好自相扶将(扶持)
7.逆以煎我怀(预料、想到将来)
8.阿母大拊掌(拍手)
9.便言多令才(便:言辞敏捷。令:美好。)
10.恐此事非奇(不宜)
11.阿母白媒人(告诉)
12.幸可广问讯(希望)
13.虽与府吏要(相约)
14.赍钱三百万(赠送)
二、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迎娶。)
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镜匣。)
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韧性。)
4.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腑脏。)
5.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三、古今异义
1.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2.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
3.本自无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4.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安排 。今义:对犯罪分子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决定。)
5.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6.汝是大家子 (古义:大户人家。 今义: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著名专家;世家望族。)
7.叶叶相交通 (古义: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
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自名秦罗敷(名:取名,叫做。)
交广市鲑珍(市:购买。)
千万不复全(全:保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逆以煎我怀(熬:使……像受煎熬一样。)
足以荣汝身(荣:使……受到荣耀。)
五、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勤心养公姥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六、“相”字的用法
(1)及时相遣归(代“兰芝”译为“我”) 会不相从许(代“仲卿”译为“你”)
蹑履相逢迎(代“仲卿”译为“他”)
(2)①相见常日稀 ②叶叶相交通 (互相,彼此)
(3)①儿已薄禄相 (相貌)
(4)①伯乐相马 (审察,仔细看,帮助)
七、文言句式
A.宾语前置句 1.何言复来还 2.誓天不相负
B.介词结构后置句 1.亦自缢于庭树 2.仕宦于台阁
C.被动句 1.为仲卿母所遣 2.渐见愁煎迫
D.省略句 1.生小出(于)野里 2.合葬(于)华山傍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知识总结和教材挖空
《陈情表》文言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①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 )
②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 )
③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 )
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 )
⑤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今义: )
⑥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今义: )
⑦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 )
⑧臣之辛苦( 古义: 今义: )
二、一词多义
1.见
①慈父见背(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③图穷而匕首见( )
2.薄
①门衰祚薄( )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
③厚古薄今( )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
3.矜
①犹蒙矜育( )
②不矜名节( )
③不矜其能,不伐其劳( )
4.除
①除臣洗马( )
②攘除奸凶( )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则刘病日笃( )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③内无五尺应门之僮( )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2.名词作动词
①且臣少仕伪朝( )
3.形容词作名词
①猥以微贱( )
4.形容词作动词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四、文言句式
1.
①今臣亡国贱俘
2.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
①而刘夙婴疾病
②则告诉不许
4.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②有所希冀
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陈情表》挖空训练
臣密言:臣以( )险衅,夙( )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行年( )四岁,舅夺( )母志。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 )孤苦,至于( )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 )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 )婴(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臣以(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寻( )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 )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 )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 );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 )圣朝以( )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 )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 )伪朝,历职郎署,本图( )宦达,不矜( )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 )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
臣密今年四十有( )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 )愚诚,听( )臣微志,庶( )刘侥幸,保卒( )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 )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项脊轩志》文言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1.室仅方丈(方丈,古: 今: )
2.三五之夜(三五,古: 今义: )
3.墙往往而是(往往,古: 今: )
4.余自束发(束发,古: 今: )
二、 一词多义
1.归
(1)吾妻来归(动词, )
(2)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 (动词, )
2.置
(1)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 )
(2)内外多置小门墙 (动词, )
3.始
(1)室始洞然 (副词, )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副词, )
4.然
(1)室始洞然( )
(2)然余居于此( )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垣墙周庭( )
(2)乳二世 ( )
2.名词用作状语
(1)雨泽下注; (2)前辟四窗:
(3)内外多置小门: (4)东犬西吠:
(5)时至轩中: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四、重点实词
1.案: 2.顾视: 3.修葺:
4.栏楯: 5.迨: 6.凡:
7.再: 8.束发: 9.竟日:
10.扃牖: 11.来归: 12.几:
13.归宁: 14.制:
五、文言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
(5)鸡栖于厅 ( (6)其制稍异于前( )
(7)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
《项脊轩志》挖空训练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 )注;每移案,顾( )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 ),使不上( )漏。前辟( )四窗,垣墙( )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 )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句式: )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万籁( )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 )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 )庭中通南北为一。迨( )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 )而是。东犬西( )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句式: )庭中始( )为篱,已( )为墙,凡( )再变矣。家有老妪,尝( )居于此。妪,先( )大母婢也,(句式: )乳( )二世,先妣( )抚( )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 )谓( )余曰:“某所,而( )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 )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 )日默默在此,大类( )女郎也?”比( )去,以( )手阖(hé)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 ),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 ),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 )牖( )而居,久之,能以( )足音辨人。轩凡( )四遭火,得不焚,殆( )有神护者。
余既( )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 )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 )手( )植也,(句式: )今已亭亭如盖( )矣。
《兰亭集序》知识点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 )
古今异义词
列坐其次 ( )
2.亦将有感于斯文 ( )
3.或取诸怀抱 ( )
4.引以为流觞曲水 ( )
5.所以游目骋怀 ( )
6.俯仰一世 ( )
7.俯察品类之盛 ( )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2.况修短随化( )
3.引以为流觞曲水( )
4.齐彭殇为妄作( )
5.映带左右( )
6.一觞一咏( )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四、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 )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3.不能喻之于怀( )
4.将有感于斯文( )
5.当其欣于所遇( )
6.虽无管弦之盛( )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一词多义
1.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2.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
3.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修守战之具 ( )
4.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
5.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
曾不知老之将至 ( )
及其所之既倦 (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兰亭集序》挖空训练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 )。
是( )日也,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 )之盛( ),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 )一世。或取诸( )怀抱( ),悟(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虽趣( )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 )于己,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 )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 )之矣。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 )不能不以( )之兴( )怀,况修( )短随化( ),终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 )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 )文嗟悼( ),不能喻( )之于怀。固( )知一( )死生为虚诞( ),齐( )彭殇( )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 )一也。后之览( )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曷不委心任去留( )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 ;今: 。
2.尝从人事 古: ;今: 。
3.悦亲戚之情话 古: ;今: 。
4.悦亲戚之情话 古: ;今: 。
5.于是怅然慷慨 古: ;今: 。
6.策扶老以流憩 古: ;今: 。
7.既窈窕以寻壑 古: ;今: 。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
或棹孤舟( )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
当敛裳宵逝( )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 )
携幼入室( )
④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 )
审容膝之易安( )
⑤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 )
悦亲戚之情话( )
⑥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 )
四、文言句式
1.
(1)皆口腹自役 (2)富贵非吾愿
2.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1)寓形宇内复几时 (2)稚子候门
(3)足以为酒 (4)云无心以出岫
(1)遂见用于小邑 (2)既自以心为形役
(1)农人告余以春及 (2)将有事于西畴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问征夫以前路
《归去来兮辞并序》挖空训练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有怀,求之靡( )途。会( )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 )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 )远役,彭泽去( )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 )有“归欤”之情。何则( )?质性( )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尝从( )人事( ),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 )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 )逝。寻(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 )不归?既自以( )心为形( )役( ),奚( )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 )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 )晨光之熹微。
乃( )瞻衡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 )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 )庭柯以怡( )颜。倚南窗以寄傲,审( )容膝( )之易安( )。园日涉( )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 )扶老以流憩,时矫( )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 )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归去来兮,请息( )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 )之情话,乐( )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 )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 )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休( )。
已矣乎!寓( )形宇内复几时?曷( )不委( )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句式: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病偻,隆然伏行( )
②名我固当( )
③早实以蕃( )
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2.名词作状语
①旦视而暮抚( )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3.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 )
4.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 )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③鸣鼓而聚之( )
二、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今义: )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 今义: )
三、一词多义
1.害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
(2)(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 )
2.病
(1)故病且怠( )
(2)君之病在肌肤( )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4)今日病矣,吾助苗长矣!( )
3.本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 )
(2)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4.如
(1)莫能如 ( )
(2)沛公起如厕 ( )
5.当
(1)甚善。名我固当 ( )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4)木兰当户织( )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6.尔
(1)官命促尔耕 ( )
(2)君尔妾亦然( )
(3)无他,但手熟尔( )
四、特殊句式
1.
官理,非吾业也。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不知始何名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嘻,不亦善夫!
《种树郭橐驼传》挖空训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 ),隆然( )伏行,有类( )橐驼者,故乡人号( )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 )我固( )当( )。”因( )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 )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 )茂,早实( )以蕃( )。他植者虽( )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 )也,能顺木之天,以致( )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 )然( )已,勿动勿虑,去( )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 )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 )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 )不然( )。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 )有能反是( )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 )其肤以( )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 )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 )也(句式: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 )人( )者好烦( )其令,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 )尔植,督尔获,早缫而( )绪,早织而缕,字( )而幼孩,遂( )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 )飧饔以劳( )吏者,且( )不得暇(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 )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 )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 )其事以为官戒也。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二、古今异义
①自以为得其实(古义: 今义: )
②余方心动欲还(古义: 今义: )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微风鼓浪( )
②而此独以钟名( )
2.名词作状语
①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③大石侧立千尺( )
④事不目见耳闻( )
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
3.使动用法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4.形容词作名词
①不知其浅深( )
四、特殊句式
1.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标志词:……者……也)
②或曰此鹳鹤也(标志词:也)
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标志词:……者……也)
④此世所以不传也(标志词:也)
2.
①(余)独与迈乘小舟
②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④磔磔(于)云霄间
3.倒装句
(1)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余是以记之
(2)
石之铿然有声者
①得双石于潭上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③而大声发于水上
五、一词多义
1.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始适还家门
(4)适冬之望日前后
(5)处分适兄意
(6)适得府君书
《石钟山记》挖空训练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 )浪,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是( )说也,人常疑之。今以( )钟磬置( )水中,虽( )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 )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句式: )扣( )而聆( )之,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 )是( )说也,余尤( )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式: )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齐安舟( )行适( )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 )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句式: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 )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 )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 )而多窍( ),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 )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句式: )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 )”
事不目( )见耳( )闻,而臆断( )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 )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 )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 )不传也。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 )记之,盖( )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何意致不厚( )
2.吾意久怀忿( )
3.于今无会因( )
4.事事四五通( )
5.却与小姑别( )
6.好自相扶将( )
7.逆以煎我怀( )
8.阿母大拊掌( )
9.便言多令才( )
10.恐此事非奇( )
11.阿母白媒人( )
12.幸可广问讯( )
13.虽与府吏要( )
14.赍钱三百万( )
二、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 )
2.箱帘六七十( )
3.蒲苇纫如丝( )
4.摧藏马悲哀( )
5.合葬华山傍( )
三、古今异义
1.汝岂得自由 ( )
2.可怜体无比 ( )
3.本自无教训 ( )
4.处分适兄意 ( )
5.蹑履相逢迎 ( )
6.汝是大家子 ( )
7.叶叶相交通 ( )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孔雀东南飞( )
手巾掩口啼( )
卿当日胜贵( )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自名秦罗敷( )
交广市鲑珍( )
千万不复全( )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逆以煎我怀( )
足以荣汝身( )
五、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勤心养公姥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马嘶
六、“相”字的用法
(1) ①及时相遣归( )
②会不相从许( )
③蹑履相逢迎( )
①相见常日稀( )
②叶叶相交通( )
(3)儿已薄禄相( )
(4)伯乐相马 ( )
七、文言句式
A. 1.何言复来还 2.誓天不相负
B. 1.亦自缢于庭树 2.仕宦于台阁
C. 1.为仲卿母所遣 2.渐见愁煎迫
D. 1.生小出(于)野里 2.合葬(于)华山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