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简洁实用高效题型训练10.主观题———原因类政治1.(2025·安徽芜湖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中国对外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大,开放自信的中国让世界更亲近。随着便利人员往来措施不断优化,“中国游”持续火热,“China Travel”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称赞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当香港在外部势力怂恿下发生暴乱,警察依法果断打击犯罪活动;当中印边界发生危机,我们稳妥处置,捍卫领土主权;当黎以冲突升级,中国政府率先撤侨;当广西发生洪灾,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投身防汛一线;当军港被暗中拍摄,市民拨打12339举报电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平安中国建设获得越来越多人称赞的原因。(12分)答案: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3分)②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国家坚持人民至上,依法行使对内对外职能,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稳妥处置涉外事件,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3分)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对平安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3分)④法治中国建设稳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履行法定职能;建设法治社会,公民法治意识增强,自觉履行义务,共同建设平安中国。(3分)解析: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可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特点分析。当中印边界发生危机,我们稳妥处置,捍卫领土主权;当黎以冲突升级,中国政府率先撤侨→可联系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投身防汛一线→可联系党的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黎以冲突升级,中国政府率先撤侨,当军港被暗中拍摄,市民拨打12339举报电话→可联系政府依法行政,履行法定职能,建设法治社会,公民法治意识增强,自觉履行义务。2.(2024·河北衡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和延安精神的发祥地。2024年9月,“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展览依托丰富的史料文物,全面回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基因与精神图谱打开了一扇窗口。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凝聚了团结的主体力量。在理论探索方面,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阐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现实路径,从而为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延安孕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希望。(10分)答案: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5分)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5分)解析: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凝聚了团结的主体力量→可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角度,说明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理论探索方面,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阐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现实路径,从而为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汪某于2023年12月入职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一职。因父亲患重病,汪某于2024年8月多次请假,其中,2024年8月15日至19日的请假申请未获得该公司同意,但汪某仍前往老家陪护父亲并线上办公。该公司认为汪某在此期间属于旷工,依据公司规章制度于2024年8月25日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汪某认为:因父亲病重需要照顾而请假,属于合理事由;请假期间本人仍在线上办公,并未影响工作,公司据此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公司应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公司辩称: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汪某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所以,公司有权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指出该公司解除与汪某的合同是否违法,并说明理由。(9分)答案:该公司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1分)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4分)汪某的请假事由合理正当,公司应当批准,但该公司未批准,致使汪某旷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符,属于违法解除。(4分)解析:因父亲患重病,汪某多次请假,其中几日的请假申请未获得该公司同意,但汪某仍前往老家陪护父亲并线上办公。该公司认为汪某在此期间属于旷工,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可调用的法理依据: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运用《逻辑与思维》中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的知识,指出材料中公司辩称的结论是否真实,为什么?(9分)答案:不真实。(1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4分)公司辩称的前提不是真实的判断,汪某的行为不能归结为旷工,所以,由该前提推出的结论不能保证真实。(4分)解析: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汪某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所以,公司有权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可联系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公司辩称的前提不是真实的判断,因此结论不能保真。4.(2024·云南昆明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倾向于以连续观点看待文明发展,实现文明的生生不息、代代永续,这与中国哲学对于“生生”的重视和理解高度契合。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追求在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和谐变奏中促进各民族、各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自我认同的突破与更新。中华文明还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具有“胸怀天下”“近悦远来”“协和万邦”的文明情怀,内蕴开放包容、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文明特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塑造了我们对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深厚的文明观意涵。中华文明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使得中华文明始终以“生生不息”的眼光看待文明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从本体上肯定事物与文明变易流转、运行不殆的必然性与应然性。就必然性而言,“生生”意味着事物始终处在变易流转之中,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周行而不殆”。就应然性而言,“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一方面,既有的、现存的“生”是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以“生生”的实现为存在根据的存在者,即既有的、现存在的“生”的活动与存在,是为了“生生”的顺畅流行。另一方面,新生的“生”既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也是对其所包含的实在内容的发展与实现,因而既有的、现存的“生”与作为“生生”之下一环节的新生之“生”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的消灭与敌对,而是相互成全的发展与实现。因此,以“生生”的眼光看待文明发展的中华文明,既不会盲目守旧,将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诉诸某种制度或精神的安排,走向“历史的终结”;也不会全面否定,乃至敌视、丑化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既有文明形态,认为当代文明的发展必须与传统文明相决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简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10分)答案: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既有的、现存的“生”是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5分)②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5分)解析:既有的、现存的“生”是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可联系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10.主观题——原因类(总分:50分)1.(2025·安徽芜湖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中国对外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大,开放自信的中国让世界更亲近。随着便利人员往来措施不断优化,“中国游”持续火热,“China Travel”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称赞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当香港在外部势力怂恿下发生暴乱,警察依法果断打击犯罪活动;当中印边界发生危机,我们稳妥处置,捍卫领土主权;当黎以冲突升级,中国政府率先撤侨;当广西发生洪灾,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投身防汛一线;当军港被暗中拍摄,市民拨打12339举报电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平安中国建设获得越来越多人称赞的原因。(12分)答案: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3分)②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国家坚持人民至上,依法行使对内对外职能,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稳妥处置涉外事件,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3分)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对平安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3分)④法治中国建设稳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履行法定职能;建设法治社会,公民法治意识增强,自觉履行义务,共同建设平安中国。(3分)解析: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可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特点分析。当中印边界发生危机,我们稳妥处置,捍卫领土主权;当黎以冲突升级,中国政府率先撤侨→可联系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投身防汛一线→可联系党的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黎以冲突升级,中国政府率先撤侨,当军港被暗中拍摄,市民拨打12339举报电话→可联系政府依法行政,履行法定职能,建设法治社会,公民法治意识增强,自觉履行义务。2.(2024·河北衡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和延安精神的发祥地。2024年9月,“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展览依托丰富的史料文物,全面回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基因与精神图谱打开了一扇窗口。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凝聚了团结的主体力量。在理论探索方面,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阐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现实路径,从而为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延安孕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希望。(10分)答案: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5分)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5分)解析: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凝聚了团结的主体力量→可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角度,说明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理论探索方面,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阐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现实路径,从而为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汪某于2023年12月入职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一职。因父亲患重病,汪某于2024年8月多次请假,其中,2024年8月15日至19日的请假申请未获得该公司同意,但汪某仍前往老家陪护父亲并线上办公。该公司认为汪某在此期间属于旷工,依据公司规章制度于2024年8月25日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汪某认为:因父亲病重需要照顾而请假,属于合理事由;请假期间本人仍在线上办公,并未影响工作,公司据此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公司应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公司辩称: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汪某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所以,公司有权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指出该公司解除与汪某的合同是否违法,并说明理由。(9分)(2)运用《逻辑与思维》中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的知识,指出材料中公司辩称的结论是否真实,为什么?(9分)答案:(1)该公司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1分)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4分)汪某的请假事由合理正当,公司应当批准,但该公司未批准,致使汪某旷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符,属于违法解除。(4分)(2)不真实。(1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4分)公司辩称的前提不是真实的判断,汪某的行为不能归结为旷工,所以,由该前提推出的结论不能保证真实。(4分)解析:(1)因父亲患重病,汪某多次请假,其中几日的请假申请未获得该公司同意,但汪某仍前往老家陪护父亲并线上办公。该公司认为汪某在此期间属于旷工,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可调用的法理依据: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汪某连续旷工3天及以上,所以,公司有权解除与汪某的劳动合同→可联系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公司辩称的前提不是真实的判断,因此结论不能保真。4.(2024·云南昆明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倾向于以连续观点看待文明发展,实现文明的生生不息、代代永续,这与中国哲学对于“生生”的重视和理解高度契合。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追求在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和谐变奏中促进各民族、各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自我认同的突破与更新。中华文明还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具有“胸怀天下”“近悦远来”“协和万邦”的文明情怀,内蕴开放包容、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文明特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塑造了我们对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深厚的文明观意涵。中华文明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使得中华文明始终以“生生不息”的眼光看待文明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从本体上肯定事物与文明变易流转、运行不殆的必然性与应然性。就必然性而言,“生生”意味着事物始终处在变易流转之中,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周行而不殆”。就应然性而言,“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一方面,既有的、现存的“生”是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以“生生”的实现为存在根据的存在者,即既有的、现存在的“生”的活动与存在,是为了“生生”的顺畅流行。另一方面,新生的“生”既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也是对其所包含的实在内容的发展与实现,因而既有的、现存的“生”与作为“生生”之下一环节的新生之“生”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的消灭与敌对,而是相互成全的发展与实现。因此,以“生生”的眼光看待文明发展的中华文明,既不会盲目守旧,将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诉诸某种制度或精神的安排,走向“历史的终结”;也不会全面否定,乃至敌视、丑化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既有文明形态,认为当代文明的发展必须与传统文明相决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简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10分)答案: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既有的、现存的“生”是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5分)②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5分)解析:既有的、现存的“生”是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可联系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题型训练 10.主观题———原因类.pptx 题型训练 10.主观题——原因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