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阶段综合提升(一) (含解析)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1 阶段综合提升(一) (含解析)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练习

资源简介

必修1 模块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最佳答案,请选出来,每题3分,共48分)
1.(2025·湖南邵阳期中)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形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①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②他们除了人身自由外一无所有——以自己的劳动为统治阶级创造收入 ③劳动对象仅限于石头、树木、野兽等有限范围——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5·河南郑州期中)2024年10月1日起,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码头工人开始了近50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罢工,在新劳动合同谈判因工资问题破裂后,美国全国约一半的远洋运输被迫中断,涵盖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30多个港口。上述罢工(   )
①表明工人想要通过罢工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决心 ②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仍然存在阶级对立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一种表现 ④表明劳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25·陕西渭南期中)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是《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建立起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同志也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领导干部精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中的代表性篇目,其中首篇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结合工人运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④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是照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明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河南郑州期中)“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就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时,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它像一缕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了暗夜中国的前程。这表明十月革命(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通过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5·安徽合肥阶段练习)7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   )
①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25·河南郑州期中)2024年暑假,《井冈山》实景演出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演出以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为主线,通过舞台灯光、音效、舞美等多种元素的完美融合,再现了井冈山时期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展现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下列对井冈山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党结合新的革命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海南模拟)审好题才能答好卷,行进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时常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启示我们(   )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比较别人的路,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进程渐趋统一 ③远眺前行的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坚定自己的路,立足科学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5·河北沧州期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随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社会变革
③是在总路线指引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的
④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历史必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河南南阳期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划部署。从党的这一历程可见(   )
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逻辑 ④不同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不同,但其具体的目标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5·福建漳州期中)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开展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   )
①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欣欣向荣,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④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三十载北斗追梦,看今朝领航苍穹。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2024年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 ③坚定理论自信,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④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时间表,为今后的改革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完成时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相比,多了“继续”两个字。由此可知(   )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实践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成了对当代中国各领域新情况的探索 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的贺信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河北模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该文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对此,下列论证合理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性的统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并推动其不断向纵深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下列关于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 ③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成为我国最大的制度优势 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5·辽宁鞍山期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③“十个明确”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该理论的“四梁八柱” ④“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2025·山东济宁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民族复兴前行
以大历史观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以大时代观之,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里的千古吟唱,在新时代变成现实。“千里共婵娟”的望月怀想,“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终成“嫦娥”揽月的科技硕果。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今天,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超越先辈设想。新时代的中国,每一天都在书写奇迹、创造历史。
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奋斗征程。明天的中国,是梦想继续实现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希望寄予青年。历史在砥砺中前行,时代在奋斗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我们通过奋斗,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为题写一篇短评。(9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国科技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国情出发,艰辛探索,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庄子·秋水》中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历史充分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一些后发国家付出丧失独立性的代价谋求依附性发展,结果却陷入各种发展“陷阱”。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1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来,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中宣部联合推出的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中有这样一句话: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书写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篇章,铺展开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
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航天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傲人的成绩。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始终贯穿于航天事业发展全过程。中国航天始终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载人航天精神也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相关知识分析“风景这边独好”的原因。(14分)
20.(2025·陕西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如何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15分)必修1 模块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最佳答案,请选出来,每题3分,共48分)
1.答案:C 
解析: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状况,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状况,①对应错误。他们除了人身自由外一无所有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工人一无所有,但是有人身自由,以自己的劳动为统治阶级创造收入,②对应正确。劳动对象仅限于石头、树木、野兽等有限范围描述的是原始社会的状况,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对应正确。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描述的是封建社会的状况,被统治阶级完全没有人身自由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状况,④对应错误。
2.答案:C 
解析: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罢工只是争取自身权利的途径之一,①排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存在阶级对立,必然引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而出现罢工,②正确。 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反映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一种表现,③正确。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错误。
3.答案:D
解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说法错误。不同历史时期的党的领导人都重视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因为《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是照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明灯,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③④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③正确。《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与题意不符。
5.答案:D
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①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④正确。
6.答案:A
解析:井冈山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①③正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不是井冈山革命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②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
7.答案:B
解析:只有时常回看走过的路,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启示我们回看走过的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远眺前行的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③正确。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进程不能渐趋统一,②错误。要立足实践,不是立足科学理论,④错误。
8.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社会变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历史必然性,②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排除。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意义,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总路线指引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的,③排除。
9.答案:A
解析: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党不断深化改革,提出新的规划部署,这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升,①说法正确。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说法错误。从材料中党的三次三中全会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深化的,这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逻辑,③说法正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具体目标在不断变化和调整,“其具体的目标一致”的说法错误,④不选。
10.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①正确。 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改革开放,②错误。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让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正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不是改革开放明确的,④错误。
11.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强国发展之路;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①②正确。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属于文化自信,③错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属于理论自信,④错误。
12.答案:A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知,改革实践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②正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没有完成对当代中国各领域新情况的探索,③错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明确了努力方面,并不是提供了具体方案,④错误。
13.答案:A
解析:通过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②符合题意。我们要在实践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而不是固化,③错误。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④错误。
14.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④错误。
15.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排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些成果和经验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②正确。我国最大的制度优势是党的领导,而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③排除。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正确。
16.答案:D 
解析:“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见,“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②正确。“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③错误。党的十九大提出并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
答案: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是梦想接连实现的热土。从《诗经》的小康吟唱到“嫦娥”揽月的科技壮举,从孙中山的现代化蓝图到现实超越,中国以实干精神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新时代的中国,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
明天的中国,是中国梦继续延伸的未来。青年是时代的希望,奋斗是创造奇迹的钥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征程上,中国将继续秉持实干精神,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为实现伟大梦想砥砺前行。青年一代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总之,今天的中国是梦想的起点,明天的中国是希望的延续。在奋斗与实干中,坚持党的领导,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将不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9分)
解析: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里的千古吟唱,在新时代变成现实→可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奋斗征程→可联系党的领导相关知识。明天的中国,是梦想继续实现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希望寄予青年→可联系抓住历史机遇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可联系四个伟大。(言之有理即可)
18.
答案: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3分)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分)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分)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4分)
解析:历史充分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一些后发国家付出丧失独立性的代价谋求依附性发展,结果却陷入各种发展“陷阱”和“邯郸学步,失其故行”,启示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国情出发,艰辛探索,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9.
答案: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改革开放铺展了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3分)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分)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航天始终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助力国家的发展。(4分)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分)
解析: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书写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篇章,铺展开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可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改革开放铺展了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航天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傲人的成绩。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始终贯穿于航天事业发展全过程,可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航天始终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航天始终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助力国家的发展。载人航天精神也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可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0.
答案: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分)②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勇于追梦,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4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4分)④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3分)
解析: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说明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按照党中央部署,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说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