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关于本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等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生能够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与结果,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明确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意义。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本单元起,学生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教材以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 为逻辑主线,串联起鸦片战争的完整历史链条。前承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末期危机,后启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近代列强侵华史,是理解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转变的关键起点。
学 情 分 析 优势:初二学生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了解,基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清朝鼎盛外表之下隐藏的危机,在闭关政策下,清朝逐渐落后于西方而不自知。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为本课了解中西方的实力差距做了铺垫。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本课时,将通过图片分析、史料研读等方式,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不足:抽象思维能力仍待提升,对 “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历史影响的多维度分析” 等深层问题,易出现理解偏差(如将鸦片战争爆发简单归因于虎门销烟)。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史料、图表材料的分析,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知道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基本概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以鸦片战争形势图概述鸦片战争的进程,在清军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事迹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在对不同类型史料的解读中掌握一定的史料分析法,归纳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认识其战败后仍沉迷于天朝上国迷梦中(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通过对《南京条约》内容的梳理、对《天朝的崩溃》的史料分析以及表格梳理,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点 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课堂导入(5 分钟):情境设问,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播放 3 分钟 “虎门销烟” 纪录片片段(聚焦林则徐下令销毁鸦片的场景、民众的反应),结束后提问:“视频中这场声势浩大的销烟运动,为何会引发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衔接旧知:回顾七年级所学 “明清闭关锁国政策”,补充:“正是在闭关锁国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逐渐脱节,而此时的英国却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工业革命)。两国的碰撞,注定会改变中国的历史轨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 —— 鸦片战争。” 由视频入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趣味性。
新课讲述(30 分钟):分层推进,突破重难点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0 分钟) 1.探究中英形势差异 呈现 “鸦片战争前中英形势对比表”(政治、经济、外交、贸易),结合 “中英卖货小剧场”,提问:“英国的呢绒、布匹在中国滞销,而中国的茶叶、生丝却在英国畅销,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斥外国商品”)
补充英国工业革命后的需求:“工业革命使英国生产力极大提高,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当正常贸易无法打开中国市场时,英国选择了一种罪恶的方式 —— 走私鸦片。” 2.分析鸦片走私危害 展示史料: 材料一: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 《梦厂杂著》 材料三: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林则徐给道光帝的上书 小组讨论:“结合史料,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角度,总结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预设答案: 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②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虎门销烟史实 自主阅读教材第 5-6 页,完成 “虎门销烟信息卡”(时间、人物、地点、概况、意义),请学生代表分享。 强调关键细节:“销烟并非‘烧烟’,而是用石灰、盐水浸泡鸦片后冲入大海,避免鸦片残留污染;林则徐的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人一日不回’,体现了他禁烟的决心。” 情感升华:“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为纪念这一壮举,联合国将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我们也应坚决抵制毒品。”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0 分钟) 1、分析战争原因 呈现材料: 材料一:“(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和首相巴麦尊在议会的讲话 材料二: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嚣:“中国方面的无礼举动给了我们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我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只有表现充分的武力,才能有希望得到。”……实际上,是要用侵略战争把中国变成英国资产积极掠夺原料的基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 ——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问题引导:“英国声称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合法贸易’,真的是这样吗?结合材料,说说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2.战争进程 展示 “鸦片战争形势图”,指导学生运用 “看图名 — 看图例 — 看图注” 的方法阅读地图。 分段讲解: 第一阶段(1840.6-1841.5):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林则徐被革职,琦善谈判→英军强占香港岛; 第二阶段(1841.1-1842.8):中国宣战→虎门炮台之战(关天培殉国)→厦门、定海、宁波失守(葛云飞等殉国)→吴淞口之战(陈化成牺牲)→镇江之战→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补充人民抗争:“除了清军将领的抵抗,三元里民众自发组织抗英斗争,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 3.战败原因 呈现 “鸦片战争中英损失对比表” 提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清军损失远大于英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组讨论:“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角度,分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预设答案: 政治上封建专制腐朽,官员妥协; 经济上自然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军事上军备废弛,武器落后; 外交上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 总结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0 分钟) 1.《南京条约》内容与危害 自主阅读教材,完成 “《南京条约》内容与危害对照表”,小组内互相订正。 重点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关税是保护本国经济的重要手段,协定关税使中国无法抵制外国廉价商品。 2.鸦片战争的影响 呈现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化对比表” 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说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签下的一系列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概念:“半殖民地” 指中国形式上独立,但主权被破坏(如协定关税、割地);“半封建” 指自然经济仍占主体,但商品经济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如五口通商后,沿海地区出现外资企业)。 总结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拓展 :“开眼看世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理清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以及向中国倾销鸦片的真正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逻辑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了解英国扭转不利局面的措施,以及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通过表格梳理,归纳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概况,并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实践能力。 分析史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 听三元里抗英、清军将领抗英的故事,体会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 通过史料阅读和浅显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清军失败的原因。 分析图片史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 通过《南京条约》的内容,梳理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根据对其对中国的影响,得出《南京条约》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表格,梳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其他条约,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危机在一步步加深。 通过材料分析,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进而理解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程小结 【结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但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探索救国道路的起点。从林则徐的禁烟到三元里的抗英,从魏源的‘师夷长技’到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巩固所学知识,结合现实,培养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