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在这张合影中,有四位学生——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邓世昌,参与了一场影响中、日两国国运的战争……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讲求军实,造就人才。
——1874年李鸿章上同治帝《筹议海防折》
1878年中国第一批赴英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师生合影
“定远号”
(铁甲舰)
刘步蟾
“镇远号”
(铁甲舰)
林泰曾
“致远号”
(巡洋舰)
邓世昌
“经远号”
(巡洋舰)
林永升
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在做什么?
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威胁下打开了国门,与中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人物扫描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中,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左宝贵(1837-1894)
同时,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战后,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突破清军构筑的鸭绿江防线,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渡海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湾、旅顺。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经常在军中激扬士气。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全舰将士奋勇作战,突见旗舰定远号危急,遂命开足轮机,驶出定远之前,迎战来敌。致远舰中炮甚多,受伤严重,邓世昌遂下令鼓轮怒驶,欲撞击日舰与其同归于尽。因敌炮丛集,未至而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机会,与全舰官兵一起沉海。有人为他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学史崇德
邓世昌(1849-1894)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材料研读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日军侵略罪行的认识。
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
——[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
旅顺屠城是日军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开展的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家家遭殃,条条街巷血流成河。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中日军的侵略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4年7月
1894年9月
1894年10月至1895年3月
1895年初
丰岛海战
丰岛海面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朝鲜平壤
黄海大东沟附近海面
辽东半岛
山东威海卫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平壤陷落。
清军重创日舰;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日军占领沿途地区,在旅顺野蛮进行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半岛战役
读地图
了解日军从水陆两路向中国进犯的主要路线。
找出清军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场。
(1)一路突破鸭绿江防线,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渡海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湾、旅顺。最后转进山东半岛,攻陷威海卫。
(2)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贫穷落后;军事上,清军总体装备落后,军队作战能力弱,李鸿章“避战求和”,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政治上,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军事上,日军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这首诗作于1896年,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这首诗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1895年
日本马关
李鸿章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哪一条?
这一条款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之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向国外销售商品。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在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此非台民无理倔强,实因未战而割全省,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变。台民欲尽弃其田里,内则渡后无家可依;欲隐忍偷生,实无颜以对天下。因此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
——1895年《台民布告》
不甘心台湾沦陷,不愿意当亡国奴,誓与台湾共存亡。
这则材料反映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态度?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这幅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黄遵宪
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直接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是什么?
俄国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英国
长江流域
德国
山东
法国
广东、广西、云南
日本
福建
美国
飞来分食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他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其他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关税率征税。
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某国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费。
对于美国的这一政策,其他列强会同意吗?
“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一方面其他列强认为美国不出力却占了便宜;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都不愿只满足于既得利益,而“门户开放”政策的利益均沾让他们各怀鬼胎,所以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虽使中国免于被瓜分,但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这进一步加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03年张謇建立的大生纱厂分厂
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他还创办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热心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苑等机构。其中,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相关史事
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安徽中考)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D
涉及“甲午战争”“资本输出”等关键词的题,一般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
《时局图》配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材料反映了( )
A.清朝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C
(广州期末)某杂志推出了一期纪念专题,包括“状元实业家张謇小传”“大生纱厂的兴衰”“福新面粉公司的崛起”等内容。据此判断,这期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
A.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近代政治的发展变化
B
材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之一,即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材料一是哪次战争后签订条约的内容?在材料一的条约中,日本取得的权益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作答范围
材料二 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本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均权之说昌,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甲午战争赔款增强了日本的国力,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
《马关条约》签订后,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条约所造成的影响。
赔款助长了日本的侵华实力,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加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