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同步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同步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8.1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共同构成建设法治中国的三根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无法实现。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
本框内容
01
02
法治国家的内涵
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内涵
01
(1)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2)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法治国家的含义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2、法治国家的特征
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坚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原因解读:
法律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反映民众意愿,符合民众利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应得到全社会尊重遵从。
要求: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治国家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2)坚持良法之治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
①原因:
②良法标准(表现):
③良法制定要求: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2
建设法治国家
Your text here
思考:
未来应如何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有何意义?
1.总要求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
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具体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三、法治国家(怎么办)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1)推进宪法实施 P87-2
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P88第一段) 
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宪 法
法 律
行政 法规
地方 法规
法律体系
法律层级
2.具体措施:
二、建设法治国家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P88相关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P88第二段)
①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②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诸多环节组成的完整“链条”。
2.具体措施:
二、建设法治国家
课堂总结
8.1
法治
国家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特征★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内涵
二、建设法治
国家的措施★
三、建设法治
国家的意义
对国家机关:规范权力运行
对公民: 保障合法权益
对国家: 实现治理现代化
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只要走法治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实施法治,能够维护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③说明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④实施法治,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C【详解】①:并不是只要走法治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错误。②:实施法治,能够维护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这句话体现了“奉法者强则国强”,②正确。③:材料中“奉法者强则国强”体现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③正确。④:材料说的是法律对国家治理的作用,而非对公民的权利的保障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2.时至今日,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比近代以来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坚定而明晰的答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 )
①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促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D【详解】①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要求,而不是意义,①②排除。③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信息化时代和数字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之一。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为个人隐私上了一把“安全锁”。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贩卖,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这些百姓习以为常的违规行为在未来都将撞上法律的“枪口”。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
①弘扬了法治精神,回应了社会关切
②根治了信息侵害,提供了司法保障
③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
④加强了对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①③: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弘扬了法治精神,回应了社会关切,为个人隐私上了一把“安全锁”,①③符合题意。 ②: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利于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但不能根治信息侵害,为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不是司法保障,②错误。 ④:通过法律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公民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与题意不符。
B
4.古语有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良法之治。良法必须能够( )
①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更好地体现全社会共同意愿
③实现好维护好全体公民的利益 ④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良法之治。良法必须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地体现全社会共同意愿;③错误,实现好维护好全体人民的利益;④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
习题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