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园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从矿山到青山,一个村庄的绿色逆袭授课人:XXX时间:2025年7月生命筑家共目录从矿山到青山,一个村庄的绿色逆袭为什么关矿反而更赚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壹贰风景怎么变成"印钞机"的?——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为什么关矿反而更赚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壹余村的前世今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余村,冷水洞、罗子坞、卫山3个矿山同时开采,最多时年开采量达到24万吨,约等于12万辆汽车的重量!“石头经济”红红火火,全村200多户村民中,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溪水被重金属污染到‘连鸭子都不愿下水’;进进出出的村里人都成了“白毛怪”;还有人把命都丢在了矿山上。如果你们是当时的村民,会继续挖矿赚钱,还是选择关停?一味索取自然会导致什么后果?余村的前世今生2003年,余村陆续关停石矿和水泥厂。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调研,了解到村里正在关停矿山,认为这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此,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因矿山开采而满目疮痍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生机,毛竹产量从 25 万公斤大幅提升到了 40 万公斤。按照每 50 公斤 27 元的价格计算,村民们能多赚 8 万多元,村民兴奋的说 “毛竹管得好,固碳效果也更好。空气卖钱!人均年增收有上千元!”议学任务议学任务①余村前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反差,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②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哪些滋养和必要条件?议学成果议学成果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余村的前世今生当地农民广泛采用有机种植和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生产出优质的绿茶和红茶。在传统的茶叶生产过程中,农民们注重自然生态,尽量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影响,保持茶叶的纯正和口感。这种有机茶叶不仅香气四溢,口感鲜爽,而且安全无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余村通过建设“村咖”、民宿、露营公园等举措,将生态观光与休闲项目紧密结合,吸引游客,推动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考:(1)如果过度开发茶园,会有什么后果?(2)余村在规划茶园时考虑的是什么?笔记: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余村把茶叶玩出了新花样笔记: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茶香冰淇淋茶叶扎染甚至茶多酚面膜议学成果议学成果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P84)怎么选?某工业城市为追求 GDP 增长,引进高污染企业,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但河流变黑、雾霾频发。 某山区小镇限制工业开发,坚持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旅游,初期经济增速缓慢,但后来旅游收入大幅提升,环境优美成为金字招牌。思考:如果你是当地决策者,面对这两种发展路径,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塞罕坝塞罕坝从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通过三代人植树造林,成为百万亩林海。 如今塞罕坝森林旅游、苗木产业年产值超 10 亿元,同时为京津地区挡住风沙、涵养水源。思考:塞罕坝人用 55 年时间,把荒漠变成绿洲,这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智慧?议学成果议学成果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5风景怎么变成"印钞机"的?贰——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余村的前世今生20世纪末,余村凭借丰富的石灰矿资源迅速发展起来。石灰矿的开采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集体年收入一度达到200万元。采矿收入每年200万元(集体收入)医疗支出每年180万元(村民个人负担)完蛋,根本划不来,采矿带来的短期收益远不及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造成的长期损失,这可怎么办?余村的前世今生关闭矿山后,余村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他们利用国家提供的矿山修复补贴(每亩3000元),填平了矿坑,并在原址上种植了毛竹和雷竹。林业局还为村庄提供了免费的竹苗和技术支持。恢复了200亩竹林空气优良率从原来的35%提升到了89%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户,村集体年收入也达到了50万。思考:空气变好、钱包变鼓”,这说明环境改善带来了什么?笔记: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的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笔记: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4年,浙江开始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年间,先后12次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累计发放补偿资金220余亿元,惠及千家万户,让全省4445万亩公益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森林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指导受益地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生态效益补偿。”笔记:④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议学成果议学成果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被雾霾笼罩的城市垃圾堆积的河流荒漠中的村庄青山环抱的美丽乡村清澈见底的溪流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市看到这两组图片,哪一种环境更让你心生向往?为什么?你心中理想的中国是什么模样?什么是“美丽中国”?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议学成果议学成果内涵: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5、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 P87思维导图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5、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 课堂练习1.“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④错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对立,而是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兼顾。课堂练习2.《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将园区景观风貌、生态保护、湿地建设、地方文化特色等列入发展规划之中。这一规划( )A.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B.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C.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D.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答案:C。规划将 “景观风貌、生态保护、湿地建设” 纳入,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地方文化特色” 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文化传承与发展)。课堂练习3.“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 25000多座小水电站中,共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坏境的电站3500多座,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16座。这表明( )A.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环境问题无法改变B.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经解决C.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实现可持续发展D.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答案:D。长江经济带退出破坏生态的小水电站、创建绿色示范电站,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练习4.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废旧物品再利用成为新时尚。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废旧物品再利用( )A.是别出心裁的好点子,是以追求时尚为目的的匠心之作B.体现了错误的消费观,花盆、台灯很便宜,直接买就行C.表明创新无处不在,创意与环保结合会焕发出新的活力D.是浪费时间,把宝贵的光阴花在要丢弃的物品上不值得答案:C。废旧物品通过创意转化为实用物品,体现了 “创新无处不在,环保与创意结合的活力”。部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 正视发展挑战 单元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教材 分析 《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内容。本框题共有两目内容,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先阐述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到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应有的选择,点明遵循自然规律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生态与文明兴衰的紧密联系;接着讲解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给出具体的原则、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然后探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两者的相互促进;再进一步说明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涵盖多方面的举措;最后介绍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让学生对未来发展有清晰认知。学情 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资源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解决方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认知。 学生每天都接触自然环境,像校园周边的绿化、家乡的山水等,也能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不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环保行为的践行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绿色生活理念和习惯,也不太清楚自己在共筑生命家园过程中能发挥怎样的具体作用。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认同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白这些政策和理念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的理念内化于心,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人类对自然应承担的责任,明白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有义务避免对自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并进行补偿和修复。法治观念:帮助学生了解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法律意义,知道违反相关规定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重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难点 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导入 新课 今天余村召开了特别版的'村民吐槽大会'! 矿工老王:俺老王挖了20年矿石,以前月入8000觉得挺美。现在?啥?民宿淡季都赚3万?!最气人的是——(咳嗽两声)这肺病补贴还没花完,体检医生说俺指标正常了! 张大妈:以前天天扫灰,现在天天扫这个二维码。上周有个上海游客,就为拍我家腌菜坛子,扫码给了200元。 李大叔:卖石头时天天抡大锤,现在?得学构图、练微笑,最离谱的是村里的歪脖子树成了网红打卡点! 1.为什么关矿反而更赚钱? 2.风景怎么变成"印钞机"的?接下来,我们将从余村案例中寻找共筑生命家园的答案! 讲授 新课 总议题:从矿山到青山,一个村庄的绿色逆袭 分议题1:为什么关矿反而更赚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分议题2:风景怎么变成"印钞机"的?——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分议题1:为什么关矿反而更赚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余村,冷水洞、罗子坞、卫山3个矿山同时开采,最多时年开采量达到24万吨,约等于12万辆汽车的重量!“石头经济”红红火火,全村200多户村民中,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溪水被重金属污染到‘连鸭子都不愿下水’;进进出出的村里人都成了“白毛怪”;还有人把命都丢在了矿山上。 思考:如果你们是当时的村民,会继续挖矿赚钱,还是选择关停?一味索取自然会导致什么后果? 2003年,余村陆续关停石矿和水泥厂。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调研,了解到村里正在关停矿山,认为这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此,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因矿山开采而满目疮痍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生机,毛竹产量从 25 万公斤大幅提升到了 40 万公斤。按照每 50 公斤 27 元的价格计算,村民们能多赚 8 万多元,村民兴奋的说 “毛竹管得好,固碳效果也更好。空气卖钱!人均年增收有上千元!” 议学活动:①余村前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反差,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②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哪些滋养和必要条件? 笔记: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当地农民广泛采用有机种植和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生产出优质的绿茶和红茶。在传统的茶叶生产过程中,农民们注重自然生态,尽量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影响,保持茶叶的纯正和口感。这种有机茶叶不仅香气四溢,口感鲜爽,而且安全无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余村通过建设“村咖”、民宿、露营公园等举措,将生态观光与休闲项目紧密结合,吸引游客,推动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思考:如果过度开发茶园,会有什么后果?(水土流失、生态失衡) 余村在规划茶园时考虑的是什么? 小笔记: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师过渡:余村把茶叶玩出了新花样 茶香冰淇淋、茶叶扎染、甚至茶多酚面膜! 思考:这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提示:创新,把传统茶叶变成时尚产品。 小笔记: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笔记: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P84)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情境1:某工业城市为追求 GDP 增长,引进高污染企业,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但河流变黑、雾霾频发。 情境2:某山区小镇限制工业开发,坚持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旅游,初期经济增速缓慢,但后来旅游收入大幅提升,环境优美成为金字招牌。 思考:如果你是当地决策者,面对这两种发展路径,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塞罕坝从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通过三代人植树造林,成为百万亩林海。 如今塞罕坝森林旅游、苗木产业年产值超 10 亿元,同时为京津地区挡住风沙、涵养水源。 思考:塞罕坝人用 55 年时间,把荒漠变成绿洲,这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智慧? 笔记: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5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分议题2:风景怎么变成"印钞机"的?——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0世纪末,余村凭借丰富的石灰矿资源迅速发展起来。石灰矿的开采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集体年收入一度达到200万元。 采矿收入:每年200万元(集体收入) 医疗支出:每年180万元(村民个人负担) ——通过对比,村民们逐渐意识到,采矿带来的短期收益远不及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造成的长期损失。这可怎么办? 关闭矿山后,余村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他们利用国家提供的矿山修复补贴(每亩3000元),填平了矿坑,并在原址上种植了毛竹和雷竹。林业局还为村庄提供了免费的竹苗和技术支持。 恢复了200亩竹林 空气优良率从原来的35%提升到了89% 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户,村集体年收入也达到了50万元。 思考:空气变好、钱包变鼓”,这说明环境改善带来了什么? 小笔记: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的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提示: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2004年,浙江开始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年间,先后12次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累计发放补偿资金220余亿元,惠及千家万户,让全省4445万亩公益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什么? 《森林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指导受益地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生态效益补偿。” 提示:④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笔记: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图片: ①被雾霾笼罩的城市、垃圾堆积的河流、荒漠中的村庄; ②青山环抱的美丽乡村、清澈见底的溪流、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市,搭配悠扬的田园音乐。 思考:看到这两组图片,哪一种环境更让你心生向往?为什么? 你心中理想的中国是什么模样?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笔记:5.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 P87 内涵: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课堂 小结课堂 练习 1.“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④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④错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对立,而是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兼顾。 2.《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将园区景观风貌、生态保护、湿地建设、地方文化特色等列入发展规划之中。这一规划( ) A.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B.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C.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高速发展 答案:C。规划将 “景观风貌、生态保护、湿地建设” 纳入,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地方文化特色” 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文化传承与发展)。 3.“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 25000多座小水电站中,共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坏境的电站3500多座,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16座。这表明( ) A.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环境问题无法改变 B.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经解决 C.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实现可持续发展 D.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答案:D。长江经济带退出破坏生态的小水电站、创建绿色示范电站,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废旧物品再利用成为新时尚。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废旧物品再利用( ) A.是别出心裁的好点子,是以追求时尚为目的的匠心之作 B.体现了错误的消费观,花盆、台灯很便宜,直接买就行 C.表明创新无处不在,创意与环保结合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D.是浪费时间,把宝贵的光阴花在要丢弃的物品上不值得 答案:C。废旧物品通过创意转化为实用物品,体现了 “创新无处不在,环保与创意结合的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共筑生命家园》.pptx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