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社会生活 课件(共1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认识社会生活 课件(共1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Morality and Law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1 认识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问题导学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01
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02
03
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要求:阅读教材P2-5,在课本上标注问题要点。(3分钟)
情境一 周六早上6点30分,小志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情境二 上午8时20分,小志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探究新知
情境三 下午3时15分,小志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
情境四 晚上8时10分,小志和爸爸看完电影后交流看法。
思考:(1)结合以上的生活体验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
日常观察
购物
志愿服务
看电影
1.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动;
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食物
住房
读书
旅游
图片体现社会生活的什么特点
环卫工
警察
快递员
农民
视频通话
网上学习
抖音直播
网上购物
探究一
①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
探究二
在通信方式上,从烽火狼烟到飞鸽传书,从纸质信件到电报、电话,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人们的信息传递越来越高效。
在交通工具上,从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历史。
图片及材料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上述材料体现了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的变化?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变化?
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体现在衣食住行
1.公园共享绿荫等场景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什么特点?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公共空间?
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①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②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③我们只有共同维护公共空间、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才能为实现个人利益提供保障。
探究三:社会生活的特点:
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拓展:认识公共空间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镇、村庄,都在规划建设有品质、有温度、配套设施完备的公共空间。生活中,舒适方便、老幼皆宜的公园、绿地以及公共健身设施等随处可见,每个公共空间都反映出当地的生活和文化特色。
材料中的公共空间有?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场所属于公共空间?
室外:街道、广场、医院、火车站、景区、体育场
室内:政府机关、学校、商场、博物馆、图书馆、餐饮娱乐场所、酒店等....
(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2.社会生活的特点
笔记归纳
探究分享
小德同学说: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现在还是个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没必要关心和参与社会生活,社会也和我没有关系。”
小组讨论: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作为学生,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和参与社会生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社会生活对青少年的要求
笔记: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社会生活,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
②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1.感知社会生活
2.社会生活有何特点
3.社会生活对青少年的要求
方式
(1)丰富多彩
(2)不断变化发展
(3)公共性
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②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课时小结
1.1
认识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各种活动,有人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有人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有人从事精神生产活动……这说明( )
A.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中学生的生活最精彩
C.我们可以脱离社会而生活
D.我们不需要认识社会生活
课堂巩固
学习目标
2. 下列行为有利于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的是( )
①张大爷在公园健身休闲
②李大妈和姐妹们在酒店安静用餐
③一孩子脚踩滑板车冲进跳舞的人群
④学生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某班学生自发组织探究活动,利用暑假时间打卡博物馆、科技馆;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跟随父母去上班,进行职业体验。对该班的探究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
B.可以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C.参与社会活动比在校学习更重要
D.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必要参加这些社会活动
学习目标
4.今天的中国,生活中舒适方便、老幼皆宜的公共空间随处可见,但也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
1.举例说明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现象。(至少3方面)
2.为共同创造一个文明舒适的公共空间,请发出你的倡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