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专题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专题训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单选题
1.(2024·甘肃·高考真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 )
①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自主
②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这说明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自主,①正确切题;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正确切题;
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排除;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2022·辽宁·高考真题)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
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
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
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3.(2025·江西模拟预测)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孕育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人民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支援红军战略转移等作出巨大牺牲与贡献。这说明江西人民(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推动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发扬了不畏牺牲、团结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人民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与贡献,从江西人民在革命中的种种行动可以看出其对党的拥护,始终坚定不移地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①正确。
②: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
会,②不符合题意。
③:江西人民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支援红军战略转移等作出巨大牺牲与贡献,由此可见,江西人民发
扬了不畏牺牲、团结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③正确。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
题意。
故本题选A。
4.(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上述观点( )
①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②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做出了正确认识
③表明近代以后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④表明党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详解】①:该观点主要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分析,有利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正确指引1,但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①错误。
②③:毛泽东的这段话是对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准确总结和概括,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做出了正确认
识,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表明近代以后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②③正确。
④:党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2025·浙江·模拟预测)某央视家庭情感剧热播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甲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我的太爷爷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解放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
通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三大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详解】①: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后又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和改革,才有了今日盛世之中国。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①正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②表述错误。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
裕的伟大飞跃,③正确。
④: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5湖南·模拟预测) “天问”“嫦娥”叩问浩瀚苍穹,“奋斗者”号、“深海一号”突破极限海深,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铸就中国新名片。创新成果喷涌、创新活力奔涌、创新动能潮涌,展现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气象。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 )
①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②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③为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④为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材料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通过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可以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为提升我
国国际竞争力注入强大发展动力,①④正确。
②③:材料未体现制度保障和构建市场竞争环境,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2024·全国·模拟预测)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讲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将无法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也将无从谈起。”据此可感悟到(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奋斗,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将无法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也将无从谈起。”这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奋斗,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不是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2025·辽宁·模拟预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史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壮举;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飞跃;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局面。这些成就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①党始终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核心任务
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赢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③持续实施五年计划与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④党和国家各时期奋斗目标均服务于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大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详解】①: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主要任务,①排除。
②:伟大的抗战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凝聚了民族力量。在抗日战争这一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抗战精神激励着中国
人民浴血奋战,对中国人民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②正确。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连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五年规划。这些计划和规划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布局,明
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③正确。
④: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都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而不是都服从服务于全面改革开
放和依法治国,④排除。
故本题选C。
9.(2025·浙江·三模)1 . 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可见( )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是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①②表述正确。
③: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③表述错误。
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而不是西
方民主思想的传入,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10.(2025·河北·二模)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可见,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可见,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③正确。
②: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错误。
④:根据我国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即我国改革开放57年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2025·江西·模拟预测)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洞察时代大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经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阶段,中国人民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创造了人间奇迹。事实证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③新时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②③:材料强调过去的10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间奇迹,没有涉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新时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不全面,②③排除。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了人间奇迹,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故①符合题意。
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先后经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等四个阶段,说明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2025·吉林·模拟预测)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
①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要紧紧依靠人民
③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谋发展的出发点
④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错误。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利益作为谋发展的出发点,③错误。
②④:材料中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3.(2025·湖南·三模)某高三学生准备在2024年高考结束后进行一场研学之旅并撰写研学报告,他计划到江西井冈山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之光,再到河南林县体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那么,在他的研学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观点是( )
①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前辈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换来的
②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材料中指出某高三学生计划到江西井冈山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之光,在他的研学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观点是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前辈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换来的,在党的带领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故①入选。
②:“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在该学生研学的时间范围内,故②不选。
③:某高三学生计划到河南林县体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他的研学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观点是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故③正确。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时期,不在该学生研学的时间范围内,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4.(2025河北模拟预测) 2024年11月,39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等多个平台热播。全剧时空定位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52年天兰铁路全线通车,描绘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初四个历史阶段,展现中国共产党以燎原之势走向全国胜利的峥嵘岁月。下列选项中对这四个历史阶段认识正确的是( )
A.四个历史阶段的胜利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理论准备
B.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人民从此当家作主
C.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使中国社会发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逐步走向强大
【答案】 C
【详解】A:四个历史阶段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但未涉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
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A不选。
B: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不选。
C: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52年天兰铁路全线通车,描绘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初四个历史阶段,展现中国
共产党以燎原之势走向全国胜利的峥岁月,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C入选。
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不选。
故本题选C。
15.(2024·浙江宁波·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部改革开放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②改革开放是对数千年以来中国社会封闭保守历史常态的否定和变革
③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改革开放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新的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部改革开放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新的高度,①④正确。
②:数千年以来,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常态,社会封闭保守不是历史常态,②错误。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6.(2025·河南·三模)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列对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B.深化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C.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只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答案】A
【详解】A: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A表述正确。
B:深化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B排除。
C: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C排除。
D: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是重要举措,但不是唯一条件,"只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
化"说法太过绝对,D排除。
故本题选A。
二、主观题
17.(2025河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篇部分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历史成就是历史自信的客观基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得以自信、能够自信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不断开创未来的底气所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赶考者”的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中看清过去为什么我们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自信。
(2)结合材料,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总结两条历史结论。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党团结带领人民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
的物质条件。
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
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自信,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
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可联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关键词②: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伟大成就。
关键词③: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关键词④: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
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一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18.(2025·天津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备受外强欺侮。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100年里,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诗篇。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赶考者”的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三者关系如何?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书写壮丽诗篇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2)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③实践证明,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发展落后、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考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关系类问题,知识范围是近代中国的相关知识,要求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三者关系,需要从三者的相互联
系角度来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中国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欧洲诸国开始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统治者盲目自大,之后
中国发展落后,国际地位衰落,备受外强欺侮→可联系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有效信息②:中国发展落后,备受外强欺侮→可联系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有效信息③:中国备受外强欺侮,发展落后→可联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
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由此可知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要求分析中国共产党书写壮丽诗篇的历程所说明的道理,需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必然性、历史贡献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等角度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有效信息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有效信息③:1956年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单选题
1.(2024·甘肃·高考真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 )
①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自主
②展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辽宁·高考真题)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5·江西模拟预测)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孕育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人民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支援红军战略转移等作出巨大牺牲与贡献。这说明江西人民(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推动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发扬了不畏牺牲、团结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上述观点( )
①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②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做出了正确认识
③表明近代以后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④表明党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5·浙江·模拟预测)某央视家庭情感剧热播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甲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我的太爷爷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解放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
通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三大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5湖南·模拟预测) “天问”“嫦娥”叩问浩瀚苍穹,“奋斗者”号、“深海一号”突破极限海深,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铸就中国新名片。创新成果喷涌、创新活力奔涌、创新动能潮涌,展现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气象。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 )
①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②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③为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④为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全国·模拟预测)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讲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将无法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也将无从谈起。”据此可感悟到(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奋斗,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辽宁·模拟预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史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壮举;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飞跃;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局面。这些成就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①党始终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核心任务
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赢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③持续实施五年计划与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④党和国家各时期奋斗目标均服务于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大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5·浙江·三模)1 . 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可见( )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是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5·河北·二模)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可见,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②是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5·江西·模拟预测)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洞察时代大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经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阶段,中国人民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创造了人间奇迹。事实证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③新时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5·吉林·模拟预测)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
①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要紧紧依靠人民
③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谋发展的出发点
④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5·湖南·三模)某高三学生准备在2024年高考结束后进行一场研学之旅并撰写研学报告,他计划到江西井冈山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之光,再到河南林县体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那么,在他的研学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观点是( )
①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前辈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换来的
②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5河北模拟预测) 2024年11月,39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等多个平台热播。全剧时空定位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52年天兰铁路全线通车,描绘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初四个历史阶段,展现中国共产党以燎原之势走向全国胜利的峥嵘岁月。下列选项中对这四个历史阶段认识正确的是( )
A.四个历史阶段的胜利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理论准备
B.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人民从此当家作主
C.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使中国社会发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逐步走向强大
15.(2024·浙江宁波·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部改革开放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②改革开放是对数千年以来中国社会封闭保守历史常态的否定和变革
③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改革开放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达到新的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5·河南·三模)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列对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B.深化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C.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只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二、主观题
17.(2025河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篇部分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历史成就是历史自信的客观基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得以自信、能够自信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不断开创未来的底气所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赶考者”的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史中看清过去为什么我们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自信。
(2)结合材料,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总结两条历史结论。
18.(2025·天津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备受外强欺侮。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100年里,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诗篇。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赶考者”的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三者关系如何?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书写壮丽诗篇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