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香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数据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A. 一般教室的高度约为6mB. 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C. 即将出锅的饺子的温度为60℃D. 演奏完整的中国国歌的时间约为50s2. 最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 钱学森 D. 爱迪生3.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如图为“神舟十八号”对接空间站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八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 空间站 B. 月球 C. 太阳 D. 地球4. 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速度为45m/s B. 乙车的速度为20m/sC.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 D. t=3s时, 甲、乙两车相遇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6. 小米自研机器狗“铁蛋二代”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和接收反射波来探测周围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还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B. 该机器狗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该机器狗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D. 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7.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深受诗人的喜爱,图中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热 B. 露从今夜白——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吸热C. 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D. 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需要吸热8.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9. 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铜 铝 碘熔点/℃ -38.8 -117 1083 660 113.5沸点/℃ 357 78 2595 2327 184A. 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B. 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C. 碘升华实验用水浴法加热更为科学,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D. 南极内陆的冬季气温一般为-70℃,测量这样的气温应该使用水银温度计10. 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 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 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C. 将新鲜的蔬菜冷藏保存 D. 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11. 关于如图中所示的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亭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图乙中,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 图丙中,急转弯处的“拐弯镜”(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 小明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 C. D.13.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合作制作了一个望远镜,用它来观察夜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夜空中的月亮是光源B. 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C. 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D. 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14.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B. 影视剧中用塑料泡沫作场景中的“落石”是因为其密度小C.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物体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D. 石蜡的密度是,表示石蜡的质量为15.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 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C. 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 不能确定16. 如图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B. 测量BC段平均速度,可由B点静止释放C. 实验中斜面应该陡一些D. 小车下滑过程匀速直线运动17. 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课程有关内容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B. 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理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科学推理法C. 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理想模型法D. 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转换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8. 如图,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小明跑400米所用时间为______s,他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19.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及温度并绘制出了水沸腾图像,由图像可以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______;此时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若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选填“b”、“c”或“d”)。20. 某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3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0cm、18.51cm,对同一本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根据该同学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约为________cm;只要认真操作,误差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21. 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的遥控,调节音量是改变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2. 如图是小刚用小药瓶、细玻璃管和酒精制作的简易温度计。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会升高,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甲图中______(选填“A”或“B”)自制温度计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3.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6°,则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_________移动。24.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25cm左右。如图是小军写字时的情景,与正确的姿势相比,此时眼睛的晶状体会变_________(填“薄”或“厚”),此姿势长时间书写容易患上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30分)25. 小丽用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器材组装顺序为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__;(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________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蜡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6.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次数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1 3.00 3.002 5.00 5003 8.00 8.00…实验步骤: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跟A的像完全重合,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③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表中。④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蜡烛B跟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的__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_________。(3)要求多做几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4)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6)如图丙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并补全光路________。27.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A、B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光斑,他应该选择______(选填“A”或“B”)透镜来进行实验;(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3)当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该实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______cm刻度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5)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时,一只飞虫落到了凸透镜表面上,则光屏上出现______:A. 飞虫的像B. 飞虫的影子C. 仍是原来的像,略变暗(6)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在交流时发现使用蜡烛进行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小华提出利用LED发光字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你认为在“甲”“旧”“上”“王”几个汉字中,最适合做成LED光源的字是“________”。28. 小敏同学利用天平、细线、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一石块(不吸水)的密度。(1)将天平放置在_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小敏测量石块的质量过程中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操作,其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纠正错误后,将石块放入托盘天平的左盘,使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g;(3)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如图丁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密度为______;(4)小敏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小华说:只用天平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a、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b、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c、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d、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共13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29.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下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从踩下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处有障碍物。若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下刹车需要的反应时间为,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才能停下。求:(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如果是平时的3倍,请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30. 小静家有一个质量为150g、容积为350cm3的茶杯,如图所示,她想知道制作这种茶杯的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杯盖的质量为58g。再把杯盖侧向缓慢放入装满水的大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23.2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1)制作这种茶杯的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该茶杯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3)若此茶杯装满水,茶杯与水的总质量是多少?香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8题答案】【答案】 ①. 1.74(1.72-1.76) ②. 100 ③. 4【19题答案】【答案】 ①. 温度保持不变 ②. 低于 ③. c【20题答案】【答案】 ①. 减小误差 ②. 18.51 ③. 不可以【21题答案】【答案】 ①. 红外线 ②. 响度 ③. 绿【22题答案】【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A ③.【23题答案】【答案】 ①. 44 ②. 左【24题答案】【答案】 ①. 厚 ②. 近视 ③. 凹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30分)【25题答案】【答案】(1)自下而上(2)受热均匀 (3) ①. 吸收 ②. 不变 ③. 固液共存(4) ①. 升高 ②. 非晶体【26题答案】【答案】(1)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见解析(4)虚像 (5)5(6)【27题答案】【答案】(1)B (2)同一高度(3) ①. 缩小 ②. 照相机(4)23.0 (5)C(6)上【28题答案】【答案】 ①. 水平 ②. 右 ③. 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④. 58 ⑤. 20 ⑥. ⑦. 装满水 ⑧.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共13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29题答案】【答案】(1)15m/s;(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30题答案】【答案】(1)2.5g/cm3(2)60cm3 (3)500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