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3.2探究乐音的特征 学案 及 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教科版3.2探究乐音的特征 学案 及 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理解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重点:理解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难点: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自主学习】
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
2.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声源振动快,_______高,音调高,听起来声音尖细。反之,声源振动慢,________低,音调低,听起来,声音低沉。
二、响度
1.声音的___________叫响度。
2.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大,响度就大;____________小,响度就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__________也越小。
三、音色
1.不同发声体的_____和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也就不同。
2.“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辨别的。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音调跟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振动越____,音调越____。
设计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数据:
表一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实验次数 长度 横截面积 张紧程度 振动快慢 音调高低
1
2
上表请根据实验现象自行填写。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与声源振幅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声源距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与声源振幅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声源距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都不正确
2.放声歌唱的男低音和为他轻声伴唱的女高音相比(  )
A.男低音音调较高,响度较大 B.男低音音调较低,响度较小
C.男低音音调较低,响度较大 D.男低音音调较高,响度较小
3.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4.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5.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考点1:音调与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
1.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另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图(a)是儿歌“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图(b)是一组音阶及其频率。小艾同学正确演唱“跑得快”这三个字时,关于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3.如图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水琴,他吹奏图中的A瓶,确定A瓶发mi(3)音,则吹奏中可能发同一音阶do(1)音的瓶子是( )
A.丙或丁 B.乙或丙 C.甲或乙 D.甲或丁
考点2: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1.太原社火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2024年“龙腾盛世”元宵节社火展演现场,气势磅礴的锣鼓铿锵震天,声如滚滚春雷、万马奔腾,寓意着太平盛世,五谷丰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
B.锣敲的越快,锣声响度越大
C.锣和鼓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锣鼓震天说明锣鼓声可在真空中传播
2.在公共场所,用手机接听电话时,需要适当降低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3.野外郊游,当我们喊远处的同学时,往往用手做成喇叭形放在嘴前喊,这样做减少了 ,可以使远处的同学听到声音的 大一些。
考点3:如何辨别乐音三要素
1.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琴、瑟是中国古代乐器,《诗经》中记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奏乐时听众能分辨出琴和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3.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诗中诗中的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它的意思是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人耳几乎没有听见点声音,说明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小。诗的第二句“树阴照水爱晴柔”,是指在晴朗的日子里,因为担心泉水蒸发而干涸,树木用它的阴凉盖住了小池。树的阴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
1.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月琴是凉山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如图)。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弹奏,琴声清脆悦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琴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演奏时右手拨弦的力越大,琴声传播得越快
D.演奏时改变左手按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3.如图所示为在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编钟、石磐和骨笛,演奏时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时,用力越大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敲击石磐时,用力越大石磬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吹奏骨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能分辨三种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是音调不同
4.周末,小明去音乐厅参加上海之春音乐节。(均选填)
(1)音乐厅的墙上贴有“静”的宣传画,这是提醒观众要控制声音的 ;
(2)舞台上两个女高音演员唱着《唱支山歌给党听》,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5.在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图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6.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声音,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会发生改变;如果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其它条件不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7.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粤剧表演时,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并通过 传播到观众处。观众可根据声音的 分辨不同的乐器。
8.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体现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极高水平。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是编钟 产生的;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
10.如图,陶笛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是为了改变它发出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11.物理制作课上,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材料制作的风铃。如图,风铃的坠饰相互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铃声是由坠饰振动产生的
B.坠饰振动越快,铃声的响度越大
C.不同材质的坠饰发出铃声的音色相同
D.坠饰振动幅度越大,铃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音调
1.高低
2.频率;频率;频率
二、响度
1.强弱(或大小)
2.振幅;振幅;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距离;响度
三、音色
1.材料;结构;音色
2.音色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快;高(或慢;低)
2.设计实验:
设计思路:控制橡皮筋的横截面积、张紧程度相同,改变其长度,通过拨动橡皮筋,观察振动快慢和听音调高低,探究两者关系
所需器材:橡皮筋、木板(或桌面)、钉子(或夹子)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①用钉子将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保持橡皮筋张紧程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使橡皮筋伸出木板的长度为5cm,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观察其振动快慢,听音调高低并记录
②保持橡皮筋张紧程度、横截面积不变,改变其伸出木板的长度为10cm,用相同的力拨动橡皮筋,观察振动快慢,听音调高低并记录
4.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探究点二:探究响度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声音的响度可能与声源振动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声音的聚散程度有关
2.所需器材:鼓、鼓槌、纸屑、卷尺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与声源振幅的关系:将纸屑放在鼓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跳起的高度和听到声音的强弱
与声源距离的关系:用相同的力敲击鼓面,人分别站在距离鼓面1m、3m、5m的位置,听声音的强弱
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用相同的力敲击鼓面,分别用喇叭形纸筒和不用纸筒对着人,人站在相同距离处听声音的强弱
4.实验结论:
与声源振幅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与声源距离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声音越集中(如用喇叭形纸筒),响度越大;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课堂练习】
1.B 2.C 3.A 4.A 5.C
【基础练习】案
考点1:音调与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
1.A
2.A
3.A
考点2: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1.A
2.A
3.声音的分散;响度
考点3:如何辨别乐音三要素
1.B
2.C
3.响度;直线传播
【能力提升】
1.B
2.C
3.A
4.(1)B;(2)A;C
5.C;C
6.音调;响度;变大
7.振动;空气;音色
8.变低;不变
9.振动;音调
10.C
11.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