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下列关于这些行政区域的描述准确的是( )①各行政区域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②海南省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④我国的国家主权是由各行政区域共同行使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24·贵州遵义期末)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充分赋予少数民族人民更多的自治权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知识点二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3.(2024·江苏扬州期中)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建设好广西等民族自治地方,需要( )A.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B.加快构建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落实国家宗教政策,鼓励支持民族地区宗教信仰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逐步地消除民族差别4.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汉、土家、苗、瑶、侗、白、回等55个民族,而湘江新区就有53个民族。近年来,湘江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载体方式,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朵璀璨的民族团结之花正在湘江西岸绚丽绽放。开展这项工作的原因在于(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②有利于确立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民族的大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2024·浙江嘉兴期末)位于丽水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唯一的民族自治地方。在景宁,县自治机关( )①由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法院组成②同时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自治权③可依法自主设立民族乡实行区域自治④可依法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2024·浙江金华期末)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 )①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 ②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③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7.(2024·安徽安庆期中)白族的霸王鞭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云南省扎实推进霸王鞭的传承保护工作。云南省的做法( )①行使了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自治权②切实保护了白族的文化发展权利③拓展省内白族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知识点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8.(2024·黑龙江哈尔滨期中)中国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 )A.坚持我国宗教自由化方向B.支持所有公民信教C.鼓励公民信仰宗教D.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9.(2024·山东菏泽期中)2024年3月,江苏省某市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宗教界人士一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听取新中国解放战争等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先进事迹,更加坚定了宗教界人士铭记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该市建设发展贡献宗教界力量的决心。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我国坚持宗教事业发展的中国化方向③宗教本质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④我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10.(2024·河北张家口期中)2024年2月21日,深圳召开全市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新春茶话会,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作发言交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表示,全市民族宗教界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凝心聚力,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材料表明我国(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群众信教的权利 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④通过提高宗教界的自我管理能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2024·江苏宿迁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月30日,新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19 125.91亿元,较2022年增长6.8%,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区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5 648.25亿元,比2022年增长6.5%,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近7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与关怀下,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同心协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照搬其他地区发展经验,而是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与人才工作进展迅速、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多举措扩大消费旅游业迅速发展等;另外,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在发展基础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各族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推进……短短七十载,新疆已巨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说明“短短七十载,新疆已巨变”的密码。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B 我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各行政区域都要接受中央政府统辖,①正确。目前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②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③正确。我国的国家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④错误。2.B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指出,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这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享有自治权,而不是少数民族人民享有自治权,③错误。3.A 建设好广西等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A符合题意。我国早已建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且共同繁荣也不属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B错误。在我国,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励支持民族地区宗教信仰,C错误。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D错误。4.D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①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宪法和法律就确立和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不是开展这项工作才确立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错误。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④说法正确。5.D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仅包括县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①错误。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同时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自治权,②正确。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不能进行区域自治,③错误。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依法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④正确。6.D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①④正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排除。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③错误。7.C 材料中强调云南省扎实推进霸王鞭的传承保护工作,未涉及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自治权,①排除。云南省扎实推进白族霸王鞭的传承保护工作,推动白族文化发展,切实保护了白族的文化发展权利,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④正确。保护白族传统文化和白族走向现代化没有必然联系,“拓展省内白族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表述不正确,③排除。8.D 材料强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没有涉及坚持我国宗教自由化方向,A不符合题意。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B、C错误。在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D正确。9.D 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表明我国坚持宗教事业发展的中国化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传承爱国主义精神,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强调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宗教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③错误。10.C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群众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且材料没有体现,①排除。全市民族宗教界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凝心聚力,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说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正确。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作发言交流,说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积极作用,③正确。材料措施不是为了提高宗教界的自我管理能力,④错误。11.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新疆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②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新疆各族人民建设发展新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同心协力,所以“新疆巨变”。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的实施,使新疆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为新疆发展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新疆巨变”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析: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回答。3 / 3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3)我们必须以铸牢 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微提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 。3.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中国的 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2)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 、一个中央政府。(3)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 统辖。微点拨 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自治,特别行政区是“高度”自治。但是,无论是“一定”自治,还是“高度”自治,都不是“完全”自治。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 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1)是什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2)民族平等的内涵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 之分。②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 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③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 ,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微提醒 民族平等不等于民族无差别,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由于多种原因,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之间的差别,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衡。坚持民族平等,就是要消除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上的不平衡、不和谐状况,而不是消除民族差异。民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3)民族团结①民族团结的局面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 的基础。(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然性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 的必然要求。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 、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3)内容①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 三级。②自治机关及其职权: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③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④地位和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 ,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 ,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微提醒注意民族区域自治的易错易混点(1)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变通执行权,但不享有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立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更不是设立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3)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4)自治机关,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拥有自治权,其他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如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不拥有自治权。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1)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2)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 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3)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 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①公民有 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求①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②宗教活动必须在 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 和司法。④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⑤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 、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的要求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 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 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 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微提醒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核心要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防止“去中国化”“伪中国化”“逆本土化”倾向的发生和扩散。②要求第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 、法规和方针政策。第二,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 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第三,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 要求的阐释。第四,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 的非法活动,为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想一想(1)在我国,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全国人大统辖吗?提示: (2)在我国,自治乡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吗?提示: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的就是我国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吗?提示: (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违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吗?提示: 判一判 (1)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互助和谐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5)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 )(6)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选一选(1)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西藏这片热土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把党中央的关怀、全国人民的支援厚植在雪域高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与荣光。我国开展援藏工作(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②有利于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泉州市宗教界坚持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优良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说明我国(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④信教群众是一股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 )①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 ②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刑事案件 ③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牧民评选本地的“优秀牧民” ④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3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增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关内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①构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自治权 ②巩固民族团结成果,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③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④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教材P59“探究与分享”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述的理解。提示: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在我国,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十分重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小村寨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表现。中法文化交流的事例反映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多元”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绚丽多姿。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我国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今天,中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更趋成熟,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统称和归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教材P62“探究与分享”查阅资料,说说有哪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对口支援形式。提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对口支援形式包括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3.教材P63“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提示:我国结合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汲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走出了一条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积极作用的成功道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议题一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境】 1983年成立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40载栉风沐雨,恩施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支持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把握各地对恩施的帮扶机遇,感恩奋进,团结奋斗,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天的恩施,民族文化产业、富硒绿色产业、生态文旅产业、清凉宜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富民强州之路越走越宽广,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恩施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6%。40多年来,恩施州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今天的恩施,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探究 应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全面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意义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2.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2)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仅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相当于一般行政地方的省、市、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不是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区别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1.(2024·山东菏泽月考)2023年江苏省安排对口支援西藏资金5.1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55个,覆盖援藏“五大领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承载两地人民期盼,重点向基层和民生倾斜,涵盖智力支援、产业支援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教育支援等多个方面。江苏省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创造了条件 ②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4·浙江温州期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于2024年3月18日至20日先后走访乌鲁木齐市、喀什市等地区,调研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成就经验,详细了解各民族共同经营、各族群众就业工作情况,并强调要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由此可见,新疆地区的发展( )①印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说明少数民族特殊利益能够与国家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③体现了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统一 ④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2024·山东济宁期中)2024年1月23日召开全国民委主任会议,248个地方和单位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国家民委还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推出一批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文艺精品、文创产品、文博展品等。这有利于(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 ②促进民族平等,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分歧 ③坚持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议题二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情境1】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妥善处理好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开创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探究1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情境2】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多宗教并存的省份。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该州境内有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统计在册的寺观教堂及固定宗教活动场所150个,教职人员2 740多人,全州信教民众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探究2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公民信仰宗教。”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澄清对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识的误区(1)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2)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而是强调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4)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然是唯心的。(5)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的,这不是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否定。2.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1)宗教不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因为宗教坚持有神论,社会主义坚持无神论,二者在根本上是对立的。(2)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仍然有存在的条件,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宗教团体拥护党的领导,已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在我国,要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宗教不得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即宗教界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发展,让宗教发展成为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宗教。1.(2024·湖南湘潭联考)西藏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出台《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重要文件,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这表明( )①西藏推动藏传佛教的中国化方向②西藏正在依法改变藏传佛教的本质③西藏宗教坚持不与外界交往的原则④西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4·广西百色期中)2024年4月23日,省政协副主席在西安走访看望部分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时指出,长期以来,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坚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促进陕西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界别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为此需要( )A.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推动宗教中国化方向B.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C.鼓励和扶持本土宗教发展,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D.引导宗教团体学习科学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3.(2024·江苏徐州月考)公益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海市崇明区当地统战系统、民宗部门以“瀛洲同心惠民生”为主题,推动宗教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不断促进宗教界人士为崇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体现了(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国家鼓励宗教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C.我国的宗教本质发生了变化D.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1)多元一体 (3)中华民族共同体 2.特别行政区 自治权 3.(1)主权统一 (2)宪法 (3)中央政府(二)1.根本利益 互助 2.(1)民族团结 (2)①高低优劣 ②文明 ③权利 (3)②综合国力 国家统一 (4)伟大复兴3.(1)小聚居 (2)聚居 自治机关 (3)①自治县②人民代表大会 ③国家统一 ④团结统一 领土完整4.(1)自治权 合法权益 (2)国家尊严 民族问题(3)中华民族共同体(三)2.(1)宗教信仰自由 独立自主自办 (2)①信仰宗教 (3)①公民 义务 ②宪法 ③行政 ④相分离 ⑤合法 (4)①外国势力 ③平等友好 (5)①中国化 中华优秀文化②法律 最高利益 社会进步 人民利益 民族团结想一想 (1)提示:在我国,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2)提示: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3)提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包括我国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包括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4)提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恰恰是为了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保证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所以恰恰是体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判一判 (1)× (2)× (3)× (4)× (5)× (6)×选一选 (1)A 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西藏这片热土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竭力奉献,我国开展该工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③入选。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早已建立,②不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是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动员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④不选。(2)C 材料体现的是宗教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不体现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不符合题意。宗教界坚持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优良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说明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信教群众是一股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②④符合题意。宗教的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没有发生变化,③表述错误。(3)B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范围,①④正确。自治区人民法院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②错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属于党的地方组织,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③错误。(4)C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巩固民族团结成果,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④符合题意。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形成,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①说法错误。 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早已形成,③错误。【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一情境探究探究 提示: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③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跟踪训练1.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早已经实现,①排除。江苏对口支援西藏,重点向基层和民生倾斜,涵盖智力支援、产业支援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教育支援等,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繁荣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④符合题意。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早已实现,并非江苏省此举才实现的,③排除。2.A 材料中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调研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成就经验,详细了解各民族共同经营、各族群众就业工作情况,并强调要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表明新疆地区的发展印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说明少数民族特殊利益能够与国家整体利益协调起来,故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故③不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确立,故④错误。3.D 我国早已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因为国家民委的一系列做法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错误。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国家民委的一系列做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交融,但不能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分歧,②错误。国家民委的一系列做法有利于坚持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④符合题意。议题二情境探究探究1 提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探究2 提示: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云南多宗教并存,信教群众有固定宗教活动场所正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体现。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自由又保护不信教自由。所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国家鼓励公民信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跟踪训练1.B 西藏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贯彻落实并出台重要文件,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表明西藏推动藏传佛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④符合题意。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没有改变,②说法错误。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非不与外界交往,而是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③说法错误。2.B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错误。要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界别群众不断增强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B正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鼓励宗教发展,C错误。引导宗教团体学习科学理论,并不是让信教群众放弃有神论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D错误。3.D 材料强调我国宗教界在维护社会和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不强调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与题意不符。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鼓励宗教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B错误。我国宗教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D符合题意。(共96张PPT)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 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3)我们必须以铸牢 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微提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 。3. 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中国的 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2)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 、一个中央政府。(3)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 统辖。特别行政区 自治权 主权统一 宪法 中央政府 微点拨 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自治,特别行政区是“高度”自治。但是,无论是“一定”自治,还是“高度”自治,都不是“完全”自治。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 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1)是什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根本利益 互助 民族团结 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 之分。②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 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③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 ,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高低优劣 文明 权利 (2)民族平等的内涵微提醒 民族平等不等于民族无差别,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由于多种原因,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之间的差别,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衡。坚持民族平等,就是要消除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上的不平衡、不和谐状况,而不是消除民族差异。民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3)民族团结①民族团结的局面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 的基础。综合国力 国家统一 (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然性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 的必然要求。伟大复兴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 、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小聚居 聚居 自治机关 ①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 三级。②自治机关及其职权: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③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自治县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统一 (3)内容④地位和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 ,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 ,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团结统一 领土完整 微提醒注意民族区域自治的易错易混点(1)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变通执行权,但不享有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是设立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更不是设立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3)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4)自治机关,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拥有自治权,其他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如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不拥有自治权。4.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1)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自治权 合法权益 (3)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 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国家尊严 民族问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 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 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信仰自由 独立自主自办 ①公民有 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信仰宗教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求①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②宗教活动必须在 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 和司法。④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⑤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 、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公民 义务 宪法 行政 相分离 合法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的要求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 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外国势力 平等友好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 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 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中国化 中华优秀文化 微提醒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核心要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防止“去中国化”“伪中国化”“逆本土化”倾向的发生和扩散。②要求第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 、法规和方针政策。第二,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 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第三,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 要求的阐释。第四,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 的非法活动,为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法律 最高利益 社会进步 人民利益 民族团结 想一想(1)在我国,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全国人大统辖吗?提示:在我国,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2)在我国,自治乡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吗?提示: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的就是我国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吗?提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包括我国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包括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违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吗?提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恰恰是为了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保证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所以恰恰是体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判一判(1)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 ×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互助和谐的方针。 (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 ×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 )××××(5)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 ( × )(6)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 × )××选一选 (1)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西藏这片热土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把党中央的关怀、全国人民的支援厚植在雪域高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与荣光。我国开展援藏工作(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②有利于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西藏这片热土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竭力奉献,我国开展该工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③入选。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早已建立,②不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是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动员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④不选。(2)泉州市宗教界坚持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优良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说明我国(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④信教群众是一股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A. ①③ B. ①④C. ②④ D. ②③√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宗教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不体现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不符合题意。宗教界坚持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优良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说明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信教群众是一股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②④符合题意。宗教的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没有发生变化,③表述错误。(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是( )①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 ②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刑事案件 ③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牧民评选本地的“优秀牧民”④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解析: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云南大理自治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制定和完善自治条例”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范围,①④正确。自治区人民法院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②错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属于党的地方组织,不是自治机关,不行使自治权,③错误。(4)2023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增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相关内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①构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自治权 ②巩固民族团结成果,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③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④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巩固民族团结成果,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④符合题意。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形成,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①说法错误。 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早已形成,③错误。1. 教材P59“探究与分享”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述的理解。提示: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在我国,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十分重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小村寨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表现。中法文化交流的事例反映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多元”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绚丽多姿。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我国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今天,中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更趋成熟,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统称和归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 教材P62“探究与分享”查阅资料,说说有哪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对口支援形式。提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对口支援形式包括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3. 教材P63“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提示:我国结合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汲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走出了一条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积极作用的成功道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一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境】 1983年成立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40载栉风沐雨,恩施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支持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把握各地对恩施的帮扶机遇,感恩奋进,团结奋斗,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天的恩施,民族文化产业、富硒绿色产业、生态文旅产业、清凉宜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富民强州之路越走越宽广,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恩施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6%。40多年来,恩施州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今天的恩施,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探究 应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提示: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③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1. 全面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意义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2.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2)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机关仅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相当于一般行政地方的省、市、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不是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区别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1. (2024·山东菏泽月考)2023年江苏省安排对口支援西藏资金5.1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55个,覆盖援藏“五大领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承载两地人民期盼,重点向基层和民生倾斜,涵盖智力支援、产业支援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教育支援等多个方面。江苏省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创造了条件②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③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早已经实现,①排除。江苏对口支援西藏,重点向基层和民生倾斜,涵盖智力支援、产业支援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教育支援等,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繁荣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④符合题意。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早已实现,并非江苏省此举才实现的,③排除。2. (2024·浙江温州期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于2024年3月18日至20日先后走访乌鲁木齐市、喀什市等地区,调研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成就经验,详细了解各民族共同经营、各族群众就业工作情况,并强调要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由此可见,新疆地区的发展( )①印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说明少数民族特殊利益能够与国家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③体现了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统一 ④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材料中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调研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成就经验,详细了解各民族共同经营、各族群众就业工作情况,并强调要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表明新疆地区的发展印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说明少数民族特殊利益能够与国家整体利益协调起来,故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故③不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确立,故④错误。3. (2024·山东济宁期中)2024年1月23日召开全国民委主任会议,248个地方和单位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国家民委还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推出一批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文艺精品、文创产品、文博展品等。这有利于(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 ②促进民族平等,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分歧 ③坚持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我国早已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因为国家民委的一系列做法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错误。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国家民委的一系列做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交融,但不能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分歧,②错误。国家民委的一系列做法有利于坚持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④符合题意。议题二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情境1】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妥善处理好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开创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探究1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提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情境2】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多宗教并存的省份。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该州境内有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统计在册的寺观教堂及固定宗教活动场所150个,教职人员2 740多人,全州信教民众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探究2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公民信仰宗教。”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提示: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云南多宗教并存,信教群众有固定宗教活动场所正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体现。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自由又保护不信教自由。所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国家鼓励公民信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澄清对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识的误区(1)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2)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而是强调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4)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然是唯心的。(5)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的,这不是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否定。2. 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1)宗教不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因为宗教坚持有神论,社会主义坚持无神论,二者在根本上是对立的。(2)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仍然有存在的条件,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宗教团体拥护党的领导,已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在我国,要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宗教不得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即宗教界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发展,让宗教发展成为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宗教。1. (2024·湖南湘潭联考)西藏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出台《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重要文件,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这表明( )①西藏推动藏传佛教的中国化方向 ②西藏正在依法改变藏传佛教的本质 ③西藏宗教坚持不与外界交往的原则 ④西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西藏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贯彻落实并出台重要文件,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表明西藏推动藏传佛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④符合题意。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没有改变,②说法错误。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非不与外界交往,而是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③说法错误。2. (2024·广西百色期中)2024年4月23日,省政协副主席在西安走访看望部分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时指出,长期以来,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坚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促进陕西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界别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为此需要( )A.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推动宗教中国化方向B. 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C. 鼓励和扶持本土宗教发展,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D. 引导宗教团体学习科学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解析: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错误。要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界别群众不断增强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B正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鼓励宗教发展,C错误。引导宗教团体学习科学理论,并不是让信教群众放弃有神论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D错误。3. (2024·江苏徐州月考)公益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海市崇明区当地统战系统、民宗部门以“瀛洲同心惠民生”为主题,推动宗教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不断促进宗教界人士为崇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体现了( )A.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 国家鼓励宗教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C. 我国的宗教本质发生了变化D.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解析: 材料强调我国宗教界在维护社会和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不强调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与题意不符。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鼓励宗教事业自我完善和发展,B错误。我国宗教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D符合题意。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下列关于这些行政区域的描述准确的是( )①各行政区域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②海南省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 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④我国的国家主权是由各行政区域共同行使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我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各行政区域都要接受中央政府统辖,①正确。目前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②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③正确。我国的国家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④错误。12345678910112. (2024·贵州遵义期末)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充分赋予少数民族人民更多的自治权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指出,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这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享有自治权,而不是少数民族人民享有自治权,③错误。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3. (2024·江苏扬州期中)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建设好广西等民族自治地方,需要( )A.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B. 加快构建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 落实国家宗教政策,鼓励支持民族地区宗教信仰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逐步地消除民族差别√1234567891011解析: 建设好广西等民族自治地方,需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A符合题意。我国早已建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且共同繁荣也不属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B错误。在我国,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励支持民族地区宗教信仰,C错误。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D错误。12345678910114.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汉、土家、苗、瑶、侗、白、回等55个民族,而湘江新区就有53个民族。近年来,湘江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载体方式,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朵璀璨的民族团结之花正在湘江西岸绚丽绽放。开展这项工作的原因在于(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②有利于确立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民族的大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①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宪法和法律就确立和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不是开展这项工作才确立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错误。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③④说法正确。12345678910115. (2024·浙江嘉兴期末)位于丽水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唯一的民族自治地方。在景宁,县自治机关( )①由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法院组成 ②同时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自治权 ③可依法自主设立民族乡实行区域自治 ④可依法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仅包括县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①错误。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同时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自治权,②正确。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不能进行区域自治,③错误。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依法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④正确。12345678910116. (2024·浙江金华期末)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 )①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 ②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③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1234567891011解析: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①④正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排除。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③错误。12345678910117. (2024·安徽安庆期中)白族的霸王鞭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云南省扎实推进霸王鞭的传承保护工作。云南省的做法( )①行使了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自治权 ②切实保护了白族的文化发展权利 ③拓展省内白族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中强调云南省扎实推进霸王鞭的传承保护工作,未涉及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自治权,①排除。云南省扎实推进白族霸王鞭的传承保护工作,推动白族文化发展,切实保护了白族的文化发展权利,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④正确。保护白族传统文化和白族走向现代化没有必然联系,“拓展省内白族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表述不正确,③排除。1234567891011知识点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8. (2024·黑龙江哈尔滨期中)中国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 )A. 坚持我国宗教自由化方向B. 支持所有公民信教C. 鼓励公民信仰宗教D.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强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没有涉及坚持我国宗教自由化方向,A不符合题意。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B、C错误。在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D正确。12345678910119. (2024·山东菏泽期中)2024年3月,江苏省某市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宗教界人士一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听取新中国解放战争等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先进事迹,更加坚定了宗教界人士铭记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该市建设发展贡献宗教界力量的决心。这一活动的开展表明(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我国坚持宗教事业发展的中国化方向 ③宗教本质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④我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市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历史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表明我国坚持宗教事业发展的中国化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传承爱国主义精神,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强调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宗教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③错误。123456789101110. (2024·河北张家口期中)2024年2月21日,深圳召开全市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新春茶话会,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作发言交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表示,全市民族宗教界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凝心聚力,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材料表明我国(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群众信教的权利 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积极作用 ④通过提高宗教界的自我管理能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群众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且材料没有体现,①排除。全市民族宗教界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凝心聚力,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说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正确。各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围绕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作发言交流,说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积极作用,③正确。材料措施不是为了提高宗教界的自我管理能力,④错误。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4·江苏宿迁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月30日,新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19 125.91亿元,较2022年增长6.8%,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区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5 648.25亿元,比2022年增长6.5%,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1234567891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近7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与关怀下,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同心协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1234567891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照搬其他地区发展经验,而是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与人才工作进展迅速、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多举措扩大消费旅游业迅速发展等;另外,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在发展基础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各族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推进……短短七十载,新疆已巨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说明“短短七十载,新疆已巨变”的密码。1234567891011答案: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新疆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②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新疆各族人民建设发展新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同心协力,所以“新疆巨变”。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的实施,使新疆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为新疆发展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新疆巨变”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析: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回答。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ocx 第六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x 第六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