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章《光现象》基础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章《光现象》基础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章《光现象》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朝阳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闪亮的宝石 B.人的眼睛 C.发光的电灯 D.自行车尾灯
【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闪亮的宝石,自身不能发光,靠反射外界光“闪亮”,不是光源。
B、人的眼睛,不能自行发光,是接收光的器官,不是光源。
C、发光的电灯,自身可以发光,符合光源定义,是光源。
D、自行车尾灯,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光线起警示作用,不是光源。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源的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判断物体是否为光源,关键看“自身能否发光”,而非“是否被看到发光”。
2、光的反射与发光的区别:像宝石、自行车尾灯,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才被看到“亮”,自身不产生光;而发光的电灯是自身主动发光,体现了“发光”(自身产生光)和“反光”(反射其他光)的本质差异。
2.(2025八上·凉州期末)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是真实存在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用实线表示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光源不是发射出光线,故A错误;
BCD.人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光线,光线实际不存在,用实线表示光线,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分析】1、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研究和学习物理、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所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运用了物理模型法。
2、光源:能自身发出光线,如太阳、手电筒、萤火虫。
3.(2023八上·柳江期中)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耀眼的太阳 B.刺眼的镜子 C.点燃的蜡烛 D.明亮的电灯
【答案】B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CD.太阳,点燃的蜡烛,电灯,都能自行发光,属于光源,故ACD不符合题意;
B.刺眼的镜子,光在镜子上发生镜面反射的光,不是镜子本身在发光,不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常见的有:太阳、烛火、灯、萤火虫等。
4.(2024八上·盐都月考)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光线是为直观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人为构建的带箭头直线(模型);而光属于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物质,能传递能量、信息等 。所以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模型、非真实存在,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真实存在,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及介质中传播,能产生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像日常看到的阳光、灯光,都是光真实存在的体现 。
2、光线就是典型模型,用带箭头直线直观呈现光传播路径和方向。
5.(2025八上·龙岗期末)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如图所示),古人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判断节气。与圭表判断节气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镜花水月 C.海市蜃楼 D.杯弓蛇影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古人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判断节气 ,而影子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原理一致,A正确;
B、 镜花水月 属于光的反射,B错误;
C、 海市蜃楼 属于光的折射,C错误;
D、杯弓蛇影属于幻觉,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6.(2024八上·凉州期中)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  )
A.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像
B.阳光透过树叶上的水珠折射后形成的像
C.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上的光斑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沿直线传播,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小孔成像现象,圆形光斑是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光线经过小孔,直线传播,形成小孔成像现象。
7.(2024八上·徐州月考)下列有关声和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声音和光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速远大于声速,故A正确;
B.光年是通过1年的路程,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2024八上·乌鲁木齐期末)某人手持边长为5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5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10.0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
A.4.0m B.4.5m C.5.0m D.5.5m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相似原理,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连列解得树高=4m,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根据相似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判识选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等大、成虚像;
2、相似原理:
9.(2024八上·安陆期末)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0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蔡航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蔡航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甲 乙
A.ab B.bc C.cd D.de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人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电铃在镜中的像,是因为来自电铃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眼.由图可知,来自电铃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到达的范围是走廊上的bc区间,故小强同学在bc区间通过仪容镜可看到电铃的像0',所以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判识选项
在平面镜成像时,站在镜前的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在镜子中的像,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看到了物体在镜中的虚像.
10.(2024八上·蓝山期末)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水平移动平面镜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平面镜靠近物体,物距改变,像距改变,像的位置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的位置不变;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与观察者的位置无关。
11.(2024八上·南京期中)如图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的眼睛,则人偶B通过平面镜(  )
A.可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C.一定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D.无法确定,与所处位置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光反射的可逆性
【解析】【解答】人偶A通过平面镜能看到人偶B的眼睛,人偶B也一定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人偶A的眼睛,是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2.(2024八上·顺德期中)下列现象中,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日晷计时
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D.月食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足够小的小孔,会聚成倒立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装置,是基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照在日晷的指针上,在日晷盘上形成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指示时间。故B不符合题意;
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不同的是发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射向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由于这些物体能反射光。
13.(2024八上·丹巴期中)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光只要在同种介质中就能沿直线传播
D.阳光下树荫下的光斑是树叶的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是因为水面像镜面一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我们眼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正确;
B、光与镜面成角入射,此时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应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60°,不是,B错误;
C、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若介质不均匀(如不均匀的空气、水),光会发生折射、弯曲,并非只要在同种介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C错误;
D、阳光下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的实像,不是树叶的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的反射现象:理解生活中镜面反射(如河面波光粼粼,类似平面镜反射)的应用,区分反射现象与其他光学现象(折射、直线传播)的不同。
2、光的反射定律:明确入射角、反射角的定义(与法线的夹角),以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核心规律,掌握入射角度量的易错点(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入射角,需转换为与法线夹角)。
3、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强调“同种均匀介质”,纠正“同种介质就沿直线传播”的错误认知,理解介质均匀性对光传播路径的影响,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介质变化或不均匀时的传播改变)做铺垫。
4、小孔成像原理:认识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明确成像的本质是光源(太阳)的像,区分“光斑”与“物体(树叶)像”的不同,深化对光直线传播应用的理解。
14.(2024八上·南京月考)如图所示,“七桥风月”是济南大明湖扩建后的新八景之一,由鹊华、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秋柳七座景观桥构成。以下能正确反映人看见桥的倒影上M点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线照射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射入眼睛,当人的视线逆着反射光线,在水中看到桥上M点在水中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水中的景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5.(2023八上·献县期末)如图所示,某日午后太阳发出的一条光线AO,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东侧的墙面形成一个光点P。光线AO与OB的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B.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C.若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过,反射角会减小
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B据图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入射角为,所以反射角为60°,由于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60°=30°,AB错误;
C.若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过,则反射角减小10°,所以反射角会减小10°,故C错误;
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光线AO向西移动,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和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互余,同理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互余。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延边期末)小明身高1.7m,距离平面镜3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   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7;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小明身高1.7m,平面镜中的像高是1.7m;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由于本人身高不变,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7.(2025八上·潮州期中)如甲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的“天眼”。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其外形相当于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其成像与图   (选填“乙”或“丙”)一样。
【答案】凹面镜;会聚;丙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
【解析】【解答】天眼”外形相当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在中心之外时,成倒立的倒立的实像,所以和丙相同。
综上 第1空、 凹面镜; 第2空、会聚; 第3空、丙。
【分析】 凹面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凹面镜的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焦点和中心之间时,成像为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中心之外时,成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18.(2025八上·潮州期中)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烛焰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像(选填“实”或“虚”),其成像原理是光的   。
【答案】倒立;实;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成的倒立的实像,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
综上 第1空、倒立; 第2空、实; 第3空、直线传播。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19.(2025八上·潮州期中)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其中红、   、蓝被称作光的三原色。
【答案】3.0×108;色散;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 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0×108m/s,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该现象为光的色散,红绿蓝属于光的三原色。
综上 第1空、3.0×108; 第2空、色散; 第3空、绿。
【分析】1、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为:红蓝绿。
20.(2023八上·惠阳月考)雨过天晴,地面上会出现建筑物的影子,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通过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如图所示,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    。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强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会发生    反射,造成“光污染”。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相等;镜面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光线被挡住,物体背后有不被照亮的区域,形成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看到建筑物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相等;光线在玻璃幕墙上被平行反射,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光污染是镜面反射现象。
21.(2024八上·柳州期中)如图所示,学校车库的出口位置是一处交通拐点,设立有一块镜子——街道拐角镜,通过镜子可以扩大视野,加强校园交通安全。这种镜面,物理学上称之为   镜,它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者“发散”)作用。
【答案】凸面;发散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
【解析】【解答】图中,街道拐角镜只能反光,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扩大视野,可加强交通安全。故第1空填:凸面;第2空填:发散。【分析】凸出面为反射面,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2.(2024八上·南宁月考)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m/s;晴天,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小亮斑,这是太阳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3.0×108;实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差不多,约为3×108m/s。 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地面上的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 3×108 ;实像。
【分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3.(2024八上·茂南期中)如图,小明通过玻璃窗看见了房间里电灯的像,这是光的   现象,小明距玻璃0.5米,他的像与他相距   m;当他将玻璃窗左右推动时,通过玻璃窗看到灯的像   (选填“左右移动”或“不动”)。
【答案】反射;1;不动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小明通过玻璃窗看见了房间里电灯的像,玻璃起到了平面镜的作用,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小明距玻璃0.5m,像距玻璃也为0.5m,则像到小明的距离为:
0.5m+0.5m=1m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物体的位置不动,则像的位置也不动。
故答案为:反射;1;不动。
【分析】(1)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据此分析解答。
阅卷人 三、作图题
得分
24.(2023八上·惠东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到水平面镜上,AO是入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OB。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过确定镜面和入射点,过入射点O做垂线,即为法线,再从O点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OB,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这些定律,我们可以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
25.(2024八上·怀化期末)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看到镜子中物体的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像和人眼在同一直线上,连接S'P和平面镜相交于O,连接SO是入射光线,如图 。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人看到平面镜中的像和人眼在同一直线上。
26.(2024八上·长春期中)(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AB点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然后连接A'B',则A'B'是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图中,光在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平面镜夹角30°,入射角为90°-30°=60°,在法线右侧量出60°的角,作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由点A向平面镜作垂线,然后延长至点A',使A'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A到平面镜的距离,点A'就是点A的虚像;同理作出点B的像B',然后连接A'B',则A'B'就是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入射角为60°,以法线为一边,在法线右侧量出60°的角,即为反射角,另一边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27.(2024八上·菏泽期末)如图所示,在路灯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为BD,A点表示路灯的位置,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竖立在地面上的竹竿BC。(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照射到竹竿BC上时,光线被遮挡,在竹竿的右边形成影子BD;连接AD,从B点垂直地面向上画直线交AD于C,可得竹竿BC,如图所示:
【点睛】光沿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影子;结合影子和灯的位置,画出物体。
阅卷人 四、实验探究题
得分
28.(2025八上·潮州期中)五代时期的《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小明利用方格纸、玻璃板、相同的棋子A和B等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把与棋子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应用手电筒对着棋子   (选填“A”或“B”)照射。
(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按照图甲中   (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若光屏上看不到棋子A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改变棋子A的位置,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得到了三组物、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若将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丙),则棋子A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
(6) 小华与其他同学交流评估时,小明提出用发光的字母灯来进行实验会更好,理由是   。若字母灯有“F”“O”“T”三种形状,则选择“   ”形状的字母灯进行实验最好。
【答案】(1)像的位置
(2)A
(3)②
(4)相等
(5)上
(6)成像更清晰;F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综上 第1空、 像的位置;
(2) 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 需要将物体反射光更多,所以应该将手电筒对着A照射;
综上 第1空、 A;
(3) 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为了观察像和物的相对关系,所以需要按照图甲中②看像;
综上 第1空、 A;
(4)据图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综上 第1空、 相等;
(5) 将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丙) ,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A的像向上移;
综上 第1空、 上;
(6) 用发光的字母灯来进行实验会更好 ,原因为成像稳定,更加清晰;选择不对称的物体进行发光得到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综上 第1空、成像更清晰; 第2空、F.
【分析】1、平面镜成像试验:实验仪器有白纸、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A蜡烛点燃,B蜡烛熄灭(使用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判断像物大小关系),光线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方便观察像的位置;
2、实验步骤:将玻璃垂直于白纸,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蜡烛B一侧放置光屏,光屏上无法成像;
3、试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9.(2025八上·潮州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实验次数 1 2 3 4
∠AON 20° 30° 40° 50°
∠BON 20° 30° 40° 50°
(1)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是否在   。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5)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答案】(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OA;可逆
(3)不能;同一平面
(4)漫反射
(5)得到普遍规律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据表格数据可知, ∠AON = ∠BON ,所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综上 第1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AO方向射出,所以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的;
综上 第1空、OA, 第2空、可逆;
(3) 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目的为探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是否在 同一平面;
综上 第1空、 不能; 第2空、同一平面;
(4) 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 漫反射;
综上 第1空、 漫反射;
(5) 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 为得到普遍规律。
综上 第1空、 得到普遍规律。
【分析】1、探究反射定律试验:实验仪器由纸板(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平面镜,量角器(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
2、实验步骤: 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两张在同一平面内的硬纸板 E 和 F 竖直放在平面 镜上 ;2) 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 AO 方向入射,可观察到反射光线出现在 纸板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阅卷人 五、计算题
得分
30.(2016八上·南宁月考)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2.6s,求:
(1)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如果用声音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可行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3×108m/s;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t= ×2.6s=1.3s,
因为v= ,
所以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s=vt=3×108m/s×1.3s=3.9×108m.答: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3.9×108m;
(2)解: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不用声音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不行,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1)首先计算出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真空不能传声.
31.(2017八上·福建期中)作图:要求:用直尺规范作图.
(1)一条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O点,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位置及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下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1)解: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60°,如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章《光现象》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朝阳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闪亮的宝石 B.人的眼睛 C.发光的电灯 D.自行车尾灯
2.(2025八上·凉州期末)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是真实存在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用实线表示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3.(2023八上·柳江期中)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耀眼的太阳 B.刺眼的镜子 C.点燃的蜡烛 D.明亮的电灯
4.(2024八上·盐都月考)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5.(2025八上·龙岗期末)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如图所示),古人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判断节气。与圭表判断节气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镜花水月 C.海市蜃楼 D.杯弓蛇影
6.(2024八上·凉州期中)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可以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  )
A.树叶间许多小孔的像
B.阳光透过树叶上的水珠折射后形成的像
C.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上的光斑
7.(2024八上·徐州月考)下列有关声和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声音和光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2024八上·乌鲁木齐期末)某人手持边长为5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5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10.0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
A.4.0m B.4.5m C.5.0m D.5.5m
9.(2024八上·安陆期末)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0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蔡航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蔡航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甲 乙
A.ab B.bc C.cd D.de
10.(2024八上·蓝山期末)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水平移动平面镜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11.(2024八上·南京期中)如图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的眼睛,则人偶B通过平面镜(  )
A.可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C.一定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 D.无法确定,与所处位置有关
12.(2024八上·顺德期中)下列现象中,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日晷计时
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D.月食现象
13.(2024八上·丹巴期中)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光只要在同种介质中就能沿直线传播
D.阳光下树荫下的光斑是树叶的像
14.(2024八上·南京月考)如图所示,“七桥风月”是济南大明湖扩建后的新八景之一,由鹊华、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秋柳七座景观桥构成。以下能正确反映人看见桥的倒影上M点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5.(2023八上·献县期末)如图所示,某日午后太阳发出的一条光线AO,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东侧的墙面形成一个光点P。光线AO与OB的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B.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C.若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过,反射角会减小
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延边期末)小明身高1.7m,距离平面镜3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   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2025八上·潮州期中)如甲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的“天眼”。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其外形相当于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其成像与图   (选填“乙”或“丙”)一样。
18.(2025八上·潮州期中)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烛焰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像(选填“实”或“虚”),其成像原理是光的   。
19.(2025八上·潮州期中)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其中红、   、蓝被称作光的三原色。
20.(2023八上·惠阳月考)雨过天晴,地面上会出现建筑物的影子,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通过地面上一层薄薄的积水还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像,如图所示,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    。一些建筑物外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强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会发生    反射,造成“光污染”。
21.(2024八上·柳州期中)如图所示,学校车库的出口位置是一处交通拐点,设立有一块镜子——街道拐角镜,通过镜子可以扩大视野,加强校园交通安全。这种镜面,物理学上称之为   镜,它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者“发散”)作用。
22.(2024八上·南宁月考)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m/s;晴天,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小亮斑,这是太阳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3.(2024八上·茂南期中)如图,小明通过玻璃窗看见了房间里电灯的像,这是光的   现象,小明距玻璃0.5米,他的像与他相距   m;当他将玻璃窗左右推动时,通过玻璃窗看到灯的像   (选填“左右移动”或“不动”)。
阅卷人 三、作图题
得分
24.(2023八上·惠东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到水平面镜上,AO是入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OB。
25.(2024八上·怀化期末)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26.(2024八上·长春期中)(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7.(2024八上·菏泽期末)如图所示,在路灯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为BD,A点表示路灯的位置,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竖立在地面上的竹竿BC。(保留作图痕迹)
阅卷人 四、实验探究题
得分
28.(2025八上·潮州期中)五代时期的《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小明利用方格纸、玻璃板、相同的棋子A和B等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把与棋子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应用手电筒对着棋子   (选填“A”或“B”)照射。
(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按照图甲中   (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若光屏上看不到棋子A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改变棋子A的位置,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得到了三组物、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若将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丙),则棋子A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
(6) 小华与其他同学交流评估时,小明提出用发光的字母灯来进行实验会更好,理由是   。若字母灯有“F”“O”“T”三种形状,则选择“   ”形状的字母灯进行实验最好。
29.(2025八上·潮州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实验次数 1 2 3 4
∠AON 20° 30° 40° 50°
∠BON 20° 30° 40° 50°
(1)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是否在   。
(4)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5)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阅卷人 五、计算题
得分
30.(2016八上·南宁月考)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2.6s,求:
(1)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如果用声音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可行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1.(2017八上·福建期中)作图:要求:用直尺规范作图.
(1)一条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O点,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位置及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下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闪亮的宝石,自身不能发光,靠反射外界光“闪亮”,不是光源。
B、人的眼睛,不能自行发光,是接收光的器官,不是光源。
C、发光的电灯,自身可以发光,符合光源定义,是光源。
D、自行车尾灯,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光线起警示作用,不是光源。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源的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判断物体是否为光源,关键看“自身能否发光”,而非“是否被看到发光”。
2、光的反射与发光的区别:像宝石、自行车尾灯,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才被看到“亮”,自身不产生光;而发光的电灯是自身主动发光,体现了“发光”(自身产生光)和“反光”(反射其他光)的本质差异。
2.【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光源不是发射出光线,故A错误;
BCD.人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光线,光线实际不存在,用实线表示光线,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分析】1、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研究和学习物理、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所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运用了物理模型法。
2、光源:能自身发出光线,如太阳、手电筒、萤火虫。
3.【答案】B
【知识点】光与光源
【解析】【解答】ACD.太阳,点燃的蜡烛,电灯,都能自行发光,属于光源,故ACD不符合题意;
B.刺眼的镜子,光在镜子上发生镜面反射的光,不是镜子本身在发光,不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常见的有:太阳、烛火、灯、萤火虫等。
4.【答案】C
【知识点】光与光源;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光线是为直观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人为构建的带箭头直线(模型);而光属于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物质,能传递能量、信息等 。所以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模型、非真实存在,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真实存在,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及介质中传播,能产生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像日常看到的阳光、灯光,都是光真实存在的体现 。
2、光线就是典型模型,用带箭头直线直观呈现光传播路径和方向。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古人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判断节气 ,而影子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原理一致,A正确;
B、 镜花水月 属于光的反射,B错误;
C、 海市蜃楼 属于光的折射,C错误;
D、杯弓蛇影属于幻觉,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沿直线传播,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小孔成像现象,圆形光斑是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光线经过小孔,直线传播,形成小孔成像现象。
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速远大于声速,故A正确;
B.光年是通过1年的路程,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相似原理,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连列解得树高=4m,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根据相似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判识选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等大、成虚像;
2、相似原理:
9.【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人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电铃在镜中的像,是因为来自电铃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眼.由图可知,来自电铃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到达的范围是走廊上的bc区间,故小强同学在bc区间通过仪容镜可看到电铃的像0',所以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判识选项
在平面镜成像时,站在镜前的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在镜子中的像,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看到了物体在镜中的虚像.
10.【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平面镜靠近物体,物距改变,像距改变,像的位置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的位置不变;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与观察者的位置无关。
11.【答案】C
【知识点】光反射的可逆性
【解析】【解答】人偶A通过平面镜能看到人偶B的眼睛,人偶B也一定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人偶A的眼睛,是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2.【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足够小的小孔,会聚成倒立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装置,是基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照在日晷的指针上,在日晷盘上形成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指示时间。故B不符合题意;
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不同的是发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射向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由于这些物体能反射光。
13.【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是因为水面像镜面一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我们眼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正确;
B、光与镜面成角入射,此时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应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60°,不是,B错误;
C、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若介质不均匀(如不均匀的空气、水),光会发生折射、弯曲,并非只要在同种介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C错误;
D、阳光下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的实像,不是树叶的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的反射现象:理解生活中镜面反射(如河面波光粼粼,类似平面镜反射)的应用,区分反射现象与其他光学现象(折射、直线传播)的不同。
2、光的反射定律:明确入射角、反射角的定义(与法线的夹角),以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核心规律,掌握入射角度量的易错点(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入射角,需转换为与法线夹角)。
3、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强调“同种均匀介质”,纠正“同种介质就沿直线传播”的错误认知,理解介质均匀性对光传播路径的影响,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介质变化或不均匀时的传播改变)做铺垫。
4、小孔成像原理:认识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明确成像的本质是光源(太阳)的像,区分“光斑”与“物体(树叶)像”的不同,深化对光直线传播应用的理解。
14.【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线照射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射入眼睛,当人的视线逆着反射光线,在水中看到桥上M点在水中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水中的景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5.【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B据图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入射角为,所以反射角为60°,由于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60°=30°,AB错误;
C.若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过,则反射角减小10°,所以反射角会减小10°,故C错误;
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光线AO向西移动,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和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互余,同理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互余。
16.【答案】1.7;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小明身高1.7m,平面镜中的像高是1.7m;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由于本人身高不变,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7.【答案】凹面镜;会聚;丙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
【解析】【解答】天眼”外形相当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在中心之外时,成倒立的倒立的实像,所以和丙相同。
综上 第1空、 凹面镜; 第2空、会聚; 第3空、丙。
【分析】 凹面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凹面镜的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焦点和中心之间时,成像为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中心之外时,成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18.【答案】倒立;实;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成的倒立的实像,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
综上 第1空、倒立; 第2空、实; 第3空、直线传播。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19.【答案】3.0×108;色散;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 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0×108m/s,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该现象为光的色散,红绿蓝属于光的三原色。
综上 第1空、3.0×108; 第2空、色散; 第3空、绿。
【分析】1、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为:红蓝绿。
20.【答案】光的直线传播;相等;镜面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光线被挡住,物体背后有不被照亮的区域,形成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看到建筑物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像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大小相等;光线在玻璃幕墙上被平行反射,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光污染是镜面反射现象。
21.【答案】凸面;发散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
【解析】【解答】图中,街道拐角镜只能反光,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扩大视野,可加强交通安全。故第1空填:凸面;第2空填:发散。【分析】凸出面为反射面,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2.【答案】3.0×108;实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差不多,约为3×108m/s。 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地面上的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 3×108 ;实像。
【分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3.【答案】反射;1;不动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小明通过玻璃窗看见了房间里电灯的像,玻璃起到了平面镜的作用,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小明距玻璃0.5m,像距玻璃也为0.5m,则像到小明的距离为:
0.5m+0.5m=1m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物体的位置不动,则像的位置也不动。
故答案为:反射;1;不动。
【分析】(1)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据此分析解答。
24.【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过确定镜面和入射点,过入射点O做垂线,即为法线,再从O点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OB,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这些定律,我们可以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
25.【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看到镜子中物体的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像和人眼在同一直线上,连接S'P和平面镜相交于O,连接SO是入射光线,如图 。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人看到平面镜中的像和人眼在同一直线上。
26.【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AB点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然后连接A'B',则A'B'是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图中,光在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平面镜夹角30°,入射角为90°-30°=60°,在法线右侧量出60°的角,作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由点A向平面镜作垂线,然后延长至点A',使A'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A到平面镜的距离,点A'就是点A的虚像;同理作出点B的像B',然后连接A'B',则A'B'就是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入射角为60°,以法线为一边,在法线右侧量出60°的角,即为反射角,另一边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27.【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照射到竹竿BC上时,光线被遮挡,在竹竿的右边形成影子BD;连接AD,从B点垂直地面向上画直线交AD于C,可得竹竿BC,如图所示:
【点睛】光沿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影子;结合影子和灯的位置,画出物体。
28.【答案】(1)像的位置
(2)A
(3)②
(4)相等
(5)上
(6)成像更清晰;F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综上 第1空、 像的位置;
(2) 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 需要将物体反射光更多,所以应该将手电筒对着A照射;
综上 第1空、 A;
(3) 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为了观察像和物的相对关系,所以需要按照图甲中②看像;
综上 第1空、 A;
(4)据图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综上 第1空、 相等;
(5) 将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丙) ,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A的像向上移;
综上 第1空、 上;
(6) 用发光的字母灯来进行实验会更好 ,原因为成像稳定,更加清晰;选择不对称的物体进行发光得到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综上 第1空、成像更清晰; 第2空、F.
【分析】1、平面镜成像试验:实验仪器有白纸、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A蜡烛点燃,B蜡烛熄灭(使用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判断像物大小关系),光线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方便观察像的位置;
2、实验步骤:将玻璃垂直于白纸,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蜡烛B一侧放置光屏,光屏上无法成像;
3、试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9.【答案】(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OA;可逆
(3)不能;同一平面
(4)漫反射
(5)得到普遍规律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据表格数据可知, ∠AON = ∠BON ,所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综上 第1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AO方向射出,所以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的;
综上 第1空、OA, 第2空、可逆;
(3) 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目的为探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是否在 同一平面;
综上 第1空、 不能; 第2空、同一平面;
(4) 实验中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路,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 漫反射;
综上 第1空、 漫反射;
(5) 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 为得到普遍规律。
综上 第1空、 得到普遍规律。
【分析】1、探究反射定律试验:实验仪器由纸板(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平面镜,量角器(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
2、实验步骤: 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两张在同一平面内的硬纸板 E 和 F 竖直放在平面 镜上 ;2) 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 AO 方向入射,可观察到反射光线出现在 纸板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0.【答案】(1)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3×108m/s;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t= ×2.6s=1.3s,
因为v= ,
所以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s=vt=3×108m/s×1.3s=3.9×108m.答: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3.9×108m;
(2)解: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不用声音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不行,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1)首先计算出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真空不能传声.
31.【答案】(1)解: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60°,如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