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科普月主题班会-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学强国基础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全国科普月主题班会-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学强国基础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夯实科学强国基础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2025年全国科普月
目录
01
2025全国
科普月
02
全国科普月活动内容
03
全国科普月工作要求
04
提升全民
科学素质
05
夯实科技
强国基础
01
01
2025全国科普月
2025全国科普月
主题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时间
2025年9月
起源与背景
全国科普日起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该法律于2002年6月29日正式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为纪念这一里程碑式的日子,中国科协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普日活动。
2025全国科普月
2025全国科普月
从2004年起,中国科协决定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
2005年活动日期由原来的6月份改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活动时间,持续一周。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13年起,中国科协决定联合教育部及与主题相关的部委共同主办全国科普日活动。2016年5月30日,领导人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7年北京主场活动创下两个“首次”。
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首钢园开启。
02
02
全国科普月活动内容
全国科普月活动内容
宣传阐释领导人系列重要论述
深入宣传贯彻领导人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科普法》深入实施,围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读国家重大科技政策和战略部署,引领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投身科技强国建设。
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
采用公众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方式,多方位展示“十四五”时期我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激发创新自信,引导公众及时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
全国科普月活动内容
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讲好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爱国奋斗的故事,展现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
深入挖掘展示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凝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
围绕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民生水利、低碳生活、防灾避险、安全生产、乡风文明等公众关注热点,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推动科普资源和服务下沉基层一线,深入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全国科普月活动内容
1
系列主场活动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突出优势,打造主场活动,突出本区域或行业特色,示范带动本地区本系统重视科普、参与科普,掀起科普活动热潮。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统筹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群众性的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
2
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加强系统动员,围绕相关领域、特定主题,组织开展品牌性科普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增进公众对行业科技的理解和认识。
3
科普报告话前沿
动员科技工作者、行业专家,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大学生、企业家、公务员等群体,开展前沿科普报告,解读新技术、新成果,搭建小规模、高频度、互动性、多学科的科普交流平台,共话科技和产业发展未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4
科普阵地探未来
动员科技企业、高校、园区、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改进科技成果的科普化展陈方式,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课堂、生产线等,打造更具场景感的科普“星火馆”。鼓励各类场馆开展联合行动,设计主题体验路线,开展打卡、探馆等活动,让公众感知科技魅力。
全国科普月活动内容
千万IP创
科普
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优秀网络科普作品、原创科普图书、科普微视频创作、征集和展示活动,动员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工作者等参与科普创作和传播,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热爱科学的生动局面。发布科普内容和相关活动时添加“#千万IP创科普#”话题标签。
科学文化进基层
广泛动员学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基层组织、科技科普志愿队伍等各类科普主体,推动科普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用好线上线下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展览、讲堂、演出、科普市集、科普阅读、科幻电影展映、互动游戏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大型网络展播活动
科普中国平台联动各大网站平台,动员各省级科协与当地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聚焦全国科普月主题和地方特色,做好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集中宣传展示各地科普成效、科技特色、人物故事、产业风貌,展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密切协同的生动实践。
03
03
全国科普月工作要求
全国科普月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全国科普月作为贯彻落实《科普法》的重要举措,强化科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以实际行动落实领导人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科协要发挥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协调机制作用,密切配合、开放协同,用好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手段,为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开展科普、参与科普搭建平台,增强活动的引领力、服务力、影响力。
积极创新 务求实效
要创新科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促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增强科普活动的科学性、互动性、科技感、体验感,引领科普新风尚。坚持“谁主办、谁负责”,强化举办单位、举办地主体责任,强化内容审核、符合保密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注重为基层减负,高效节约、安全有序举办活动。
全国科普月工作要求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媒体作用,把握宣传节奏,推出宣传精品,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活动宣传中,请规范使用全国科普月、科普中国等标识,突出活动品牌。
8月10日起,各活动举办单位可通过全国科普月平台或科普中国网站获取宣传资源,发布重点活动信息,供公众了解参与。
请纲要办成员单位相关司局、各省级科协、全国学会认真梳理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和意见建议,并于10月10日前将活动总结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活动结束后,将共同开展总结,并对组织动员有力、亮点特色突出、服务基层有效的单位和影响大、反映好的活动予以表扬推广。
联动宣传 营造氛围
做好总结 示范推广
04
04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
2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3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
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发挥企业家提升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施智慧助老行动;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实施银龄科普行动
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
05
05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重点工程。
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创新现代科技馆体系;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
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
丰富国际合作内容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促进“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
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丰富交流合作内容,增进文明互鉴,推动价值认同,提升开放交流水平,参与全球治理。
夯实科学强国基础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