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八) 法治中国建设
一、基础练
1.(2024·河南濮阳联考)浙江省在对全省1 360多个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开展集中清理、集中备案和集中审查的过程中,共清理存量规范性文件4 981件,备案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2 113件,审查纠正存在不适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40件。这有助于(   )
①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②保障宪法法律实施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④建设法律服务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国家的特征,下列关于良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只有良法才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 ②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③良法应体系完备,能够体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④良法的制定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辽宁鞍山联考)法治,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开辟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建设法治国家需要(  )
①法律的严格实施 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不断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让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广东茂名期中)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香港行政与立法良性互动,社会各界团结一心,凝聚起维护国安、爱国爱港的强大合力,依法高效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堵塞了漏洞、补齐了短板,聚精会神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的基础更加牢固。可见(  )
①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
②香港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③香港居民与内地居民在法律面前应一律平等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浙江嘉兴期末)浙江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打破部门“各自为战”的固有机制,补上了治理效能的短板,使执法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一次到位。此举有利于(  )
①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③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福建厦门期末)如图漫画《瞧!我已经上了很多锁》(作者:鲁楠)启示政府应(  )
①坚持法治思维,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②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质询权
③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廉洁诚信的政府
④规范行使权力,合理拓展政府职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某地政府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和主体工程来谋划、部署和推进,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维护,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这表明,建设法治政府可以(  )
①保障公民的各种利益诉求,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②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的沟通,形成互助互信的新型关系 ③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压缩执法自由裁量权 ④督促政府积极履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以来,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12 061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 260件,同比增长47.90%,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启示了法治社会建设要(  )
A.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B.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C.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D.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9.(2024·四川雅安期末)2024年,四川某区全面促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法律顾问为村(社区)开展审查合同,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协助法律援助申请,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及普法宣传等相关服务。这体现了该地区(  )
①提高基层政权依法治理能力,化解社会矛盾
②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让法治在基层扎根
③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基层群众法治观念
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建立“百姓说事点”、培养“法律明白人”、制定“权力清单”……近年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奋力谱写法治乡村建设新篇章。这样做有利于(  )
①更好地形成乡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②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③推动法治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④促进村民更好地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提升练
1.(2024·云南昆明联考)202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简称《国务院组织法》)。本次修订增加了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明确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增加规定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等新内容。修订《国务院组织法》(  )
①体现了国家主席可以依法制定和公布行政法规
②旨在理顺党和国务院的关系,更好地坚持依法执政 ③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江苏宿迁月考)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良法善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标准和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标,法治应当是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关于良法善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②制定良法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公民的立法权 ③善治要把制定良好的法律付诸实施,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 ④良法与善治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二者缺一不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24·广西钦州期末)工作人员上班期间玩手机,将办事群众“晾一边”;医保申报“定点办”,导致办事居民“满城跑”……此类作风问题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深恶痛绝。某市探索“线上评议、线下巡查”模式,实现作风好坏由群众扫码评价,作风问题巡查立行立改,4 900多个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这对建设法治政府的启示是(  )
①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增强政府的执行力
②科学配置政府机构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③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④增强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吉林长春联考)2023年12月8日,广东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系统正式上线“粤省事”客户端,与新生儿相关的7大事项实现“掌上即办、一网通办”。广东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系统有三个特点:资料填报少、办理零跑动、受理门槛低。办理时限由累计需要17个工作日变成只需要5个工作日。此做法(  )
①塑造了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全新模式,健全了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②优化革新了政府服务流程和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有利于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 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为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 ④是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有效保障了政府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近年来,某县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治文化为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110个村(社区)全部选聘法律顾问,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成功调解常见纠纷959件。该地建设法治社会的有益经验是(  )
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创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使法律服务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江西上饶月考)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全国“八五”普法规划4个专项工程之一。目前,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400万余名,基本实现“法律明白人”在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
名词解释 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居)民。
①体现党的自我革命,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②体现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助力党进行社会管理 ③促进法治乡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促进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湖南岳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提高立法质量、制定良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融入一部部具体法律当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公平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生命线,国家机关必须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发挥法治对国家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人民是实现现代化的主体,也是践行法治的最主要力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人民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营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国家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8.(2024·浙江温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3月,浙江省司法厅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实施省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经济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不受事项限制改革试点,推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努力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公民;要深入实施诉前调解改革,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这推动纠纷化解总体呈现“调处纠纷数、纠纷引调率、调解成功率上升,法院一审收案数、万人成讼率下降”的良好态势;要深入推进普法教育,部署实施“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压茬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涉亚运涉营商环境系列宣传活动;要深化基层治理,总结提炼乡村治理法治化经验,创新拓展现代民主法治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
(1)法治政府的建设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请作简要的评析。
(2)法治政府建设的年度报告出台对法治社会的建设有什么样的启发。
三、易错练
1.(2024·陕西延安月考)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关于法治国家的内涵表述错误的是(  )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 ②坚持良法之治,只有良法才能确保维护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在履行经济职能方面存在错位、越位等问题。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部分地方政府的做法违背了法治政府的要求
②政府应简政放权,取消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③要推进政务全部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④警示我们必须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政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湖南长沙一中校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法治中国建设都难以有效推进。下列关于法治中国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政府、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 ②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③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和依托 ④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是法治国家基本建成的主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2024·山东烟台月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党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向前迈出一大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关于国家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能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②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这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时跟踪检测(八) 法治中国建设
一、基础练
1.A 浙江省在对全省1 360多个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开展集中清理、集中备案和集中审查,此举旨在纠正违反宪法法律的规范性文件,这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也有利于坚持宪法法律至上,保障宪法法律实施,①②正确。材料未涉及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以及建设法律服务体系,③④排除。
2.C 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而不是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①错误。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②符合题意。良法应体系完备,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错误。良法的制定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因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④符合题意。
3.A 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是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①②正确。公民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③错误。我国的法律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说法错误,④排除。
4.B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堵塞了漏洞、补齐了短板,聚精会神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的基础更加牢固”表明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5.D 此举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②④符合题意。此举是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排除①。“确保”说法太绝对,③排除。
6.A 漫画中某些政府官员把自己关在法律制度的笼子之外,讽刺那些政府腐败、不作为等不良现象。启示政府应坚持法治思维,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廉洁诚信的政府,①③符合题意。公民没有质询权,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②说法错误。政府的职能是法定的,不能拓展职能,④说法错误。
7.C 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诉求,①错误。执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要依法、适度,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③错误。题意表明建设法治政府可以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的沟通,形成互助互信的新型关系,有利于督促政府积极履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②④正确。
8.B 材料强调的是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告诉我们,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9.C 村(社区)不属于基层政权,①说法错误。全面促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体现了该地区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让法治在基层扎根,有利于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基层群众法治观念,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帮助,未强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④不符合题意。
10.A 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奋力谱写法治乡村建设新篇章,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乡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①②符合题意。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③错误。村民没有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④错误。
二、提升练
1.D 修订《国务院组织法》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③正确。材料中提到《国务院组织法》修订的新内容体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不能制定行政法规,①错误。制定《国务院组织法》,其目的不在于理顺党和国务院的关系,而且政府坚持依法行政,②错误。
2.B 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①正确。公民可以参与立法,但没有立法权,②错误。善治侧重法律实施,要求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③正确。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良法的目标,两者不是互为前提的,④错误。
3.D 材料不涉及守信践诺机制,也不涉及政府机构职能配置,①②不符合题意。作风好坏由群众评价,启示我们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改进政府工作作风,③正确。对作风问题进行巡查,启示我们增强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④正确。
4.C 广东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系统,有利于为公民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没有涉及健全了依法行政制度体系,①不符合题意。此做法优化革新了政府服务流程和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有利于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为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②③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保障了政府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④不符合题意。
5.A 以法治文化为引导,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体现了该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②不符合题意。选聘法律顾问,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体现了该地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使法律服务更好惠及人民群众,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党建引领作用,④排除。
6.D 材料没有涉及党的自我革命和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且党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并不直接进行社会管理,①②排除。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可以促进法治乡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③④正确。
7.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②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执法,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发挥法治对国家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人民要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解析:结合材料应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等角度分析说明。
8.(1)法治政府建设的年度报告出台表明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建设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因此该观点是不准确的。
(2)①紧跟政府步伐,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启示要建设法治社会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要深化基层治理,总结提炼乡村治理法治化经验,创新拓展现代民主法治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启示建设法治社会应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年度报告中指出制定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计划,启示法治社会应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援助范围。 ④深入实施诉前调解改革,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启示建设法治社会应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解析:第(1)问,需要调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法治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第(2)问,可联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三、易错练
1.A 法律的效力要低于宪法,①错误但符合题意。我国的良法是反映统治阶级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可能维护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②错误但符合题意。
2.B “在履行经济职能方面存在错位、越位等问题”说明部分地方政府的做法违背了法治政府的要求,必须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政府,①④符合题意。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需要进行市场监管等,“取消”说法错误,②排除。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等于政务全部公开,③说法错误。
3.B 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因此法治政府、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①正确。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而不是法治社会建设,②表述错误。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依托,③表述错误。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是法治国家基本建成的主要标志,④正确。
4.B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能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①③符合题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根本保证,④说法错误。
5 / 6(共50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练
1. (2024·河南濮阳联考)浙江省在对全省1 360多个乡镇(街道)规
范性文件开展集中清理、集中备案和集中审查的过程中,共清理存
量规范性文件4 981件,备案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2 113件,审查纠
正存在不适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40件。这有助于(  )
①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②保障宪法法律实施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④建设法律服务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浙江省在对全省1 360多个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开展集
中清理、集中备案和集中审查,此举旨在纠正违反宪法法律的规范性
文件,这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也有利于坚持宪
法法律至上,保障宪法法律实施,①②正确。材料未涉及完善法律实
施机制,以及建设法律服务体系,③④排除。
2. 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国家的特征,下列关于良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只有良法才能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
②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③良法应体系完备,能够体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④良法的制定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而不是得到
每一个人的认同,①错误。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
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②符合题意。良法应体系完备,能
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错误。良法的制定应坚持科学立
法、民主立法,因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
定出良法,④符合题意。
3. (2024·辽宁鞍山联考)法治,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
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从前
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开辟
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建设法治国家需要(  )
①法律的严格实施
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不断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让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是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
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①②正确。公民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
意扩大,③错误。我国的法律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让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说法错误,④
排除。
4. (2024·广东茂名期中)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
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香港行政与立法良性互动,社会各
界团结一心,凝聚起维护国安、爱国爱港的强大合力,依法高效完
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堵塞了漏洞、补
齐了短板,聚精会神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的基础更加牢固。可
见(  )
①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
②香港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③香港居民与内地居民在法律面前应一律平等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堵塞了
漏洞、补齐了短板,聚精会神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的基础
更加牢固”表明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不符合题意。
5. (2024·浙江嘉兴期末)浙江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打破部门“各自为战”的固有机制,补上了治理效能的短板,使执
法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一次到位。此举有利于(  )
①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③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此举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②④符合题意。此举是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强化政府的管
理职能,排除①。“确保”说法太绝对,③排除。

6. (2024·福建厦门期末)如图漫画《瞧!我已经上了很多锁》(作
者:鲁楠)启示政府应(  )
①坚持法治思维,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②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质询权
③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廉洁诚信的政府
④规范行使权力,合理拓展政府职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漫画中某些政府官员把自己关在法律制度的笼子之
外,讽刺那些政府腐败、不作为等不良现象。启示政府应坚持
法治思维,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自觉接受监督,建
立廉洁诚信的政府,①③符合题意。公民没有质询权,质询权
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②说法错误。政府的职能是法定的,不能
拓展职能,④说法错误。
7. 某地政府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和主体工程来谋划、部
署和推进,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
进一步规范,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维护,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
效。这表明,建设法治政府可以(  )
①保障公民的各种利益诉求,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②更好地
促进政府和公民的沟通,形成互助互信的新型关系 ③转变政府职
能,简政放权,压缩执法自由裁量权 ④督促政府积极履职,提高
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诉求,①错误。执法自由裁量权的
使用要依法、适度,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③错误。题意表明建设
法治政府可以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的沟通,形成互助互信的新型
关系,有利于督促政府积极履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②④正确。
8. 2023年以来,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12 061人次,办
理法律援助案件6 260件,同比增长47.90%,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
有效的帮助。这启示了法治社会建设要(  )
A.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B.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C.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D.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办
理法律援助案件,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告诉我们,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B符合题意。A、
C、D不符合题意。
9. (2024·四川雅安期末)2024年,四川某区全面促进“一村(社
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法律服务向村
(社区)延伸。法律顾问为村(社区)开展审查合同,提供专业法
律咨询,协助法律援助申请,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定期举办法治讲
座及普法宣传等相关服务。这体现了该地区(  )
①提高基层政权依法治理能力,化解社会矛盾
②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让法治在基层扎根
③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基层群众法治观念
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村(社区)不属于基层政权,①说法错误。全面促进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法
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体现了该地区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
让法治在基层扎根,有利于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基层群众法治
观念,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帮助,未
强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④不符合题意。
10. 建立“百姓说事点”、培养“法律明白人”、制定“权力清
单”……近年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持续推进法治乡
村建设,奋力谱写法治乡村建设新篇章。这样做有利于(  )
①更好地形成乡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②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③推动法治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④促进村民更好地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
设,奋力谱写法治乡村建设新篇章,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乡村尊
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
会矛盾,①②符合题意。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
础性工程,③错误。村民没有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④错误。
二、提升练
1. (2024·云南昆明联考)202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
一号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简称《国务院组织
法》)。本次修订增加了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明确国务院工作
的指导思想、增加规定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
和评估等新内容。修订《国务院组织法》(  )
①体现了国家主席可以依法制定和公布行政法规
②旨在理顺党和国务院的关系,更好地坚持依法执政
③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修订《国务院组织法》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③正确。材料中提到
《国务院组织法》修订的新内容体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
政府自身建设,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不能制定行政法规,
①错误。制定《国务院组织法》,其目的不在于理顺党和国务院的
关系,而且政府坚持依法行政,②错误。
2. (2024·江苏宿迁月考)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良法
善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标准和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
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
治。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标,法治应当是良法与善
治的有机结合。关于良法善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
和人民的需要
②制定良法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公民的立法权
③善治要把制定良好的法律付诸实施,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
格依法办事
④良法与善治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二者缺一不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①正确。公民
可以参与立法,但没有立法权,②错误。善治侧重法律实施,要求
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③正确。良法是善治的前
提,善治是良法的目标,两者不是互为前提的,④错误。
3. (2024·广西钦州期末)工作人员上班期间玩手机,将办事群众
“晾一边”;医保申报“定点办”,导致办事居民“满城跑”……
此类作风问题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深恶痛绝。某市探索“线上评议、
线下巡查”模式,实现作风好坏由群众扫码评价,作风问题巡查立
行立改,4 900多个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这对
建设法治政府的启示是(  )
①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增强政府的执行力
②科学配置政府机构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③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④增强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材料不涉及守信践诺机制,也不涉及政府机构职能配
置,①②不符合题意。作风好坏由群众评价,启示我们发挥人民群
众监督作用,改进政府工作作风,③正确。对作风问题进行巡查,
启示我们增强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④正确。
4. (2024·吉林长春联考)2023年12月8日,广东省“出生一件事”集
成化办理系统正式上线“粤省事”客户端,与新生儿相关的7大事
项实现“掌上即办、一网通办”。广东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
理系统有三个特点:资料填报少、办理零跑动、受理门槛低。办理
时限由累计需要17个工作日变成只需要5个工作日。此做法(  )
①塑造了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全新模式,健全了依法行政制
度体系
②优化革新了政府服务流程和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有利于建
设智能高效的政府
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为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
便捷服务
④是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有效保障了政府行政执法的公平
公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广东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系统,有利于为公民
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没有涉及健全了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①不符合题意。此做法优化革新了政府服务流程和方式,提高政务
服务效能,有利于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的生动体现,为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②③说法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保障了政府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④不符合题意。
5. 近年来,某县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治
文化为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治文化阵地
全覆盖;110个村(社区)全部选聘法律顾问,建立法律服务微信
群,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成
功调解常见纠纷959件。该地建设法治社会的有益经验是(  )
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创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使法律服务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以法治文化为引导,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体
现了该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
意识,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的
创新,②不符合题意。选聘法律顾问,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
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体现了该地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
体系,使法律服务更好惠及人民群众,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
体现党建引领作用,④排除。
6. (2024·江西上饶月考)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全
国“八五”普法规划4个专项工程之一。目前,全国已培育“法律
明白人”400万余名,基本实现“法律明白人”在每个行政村的全
覆盖。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
名词解释
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
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居)民。
①体现党的自我革命,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②体现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助力党进行社会管理
③促进法治乡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促进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党的自我革命和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且
党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并不直接进行社会管理,①
②排除。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可以促进法治乡村文
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
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③④正确。
7. (2024·湖南岳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
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提高立法质量、制定良法提出了更
高要求,我们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融入一部部具体法律
当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公平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生命线,国家机关必须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
义之剑,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
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发挥
法治对国家现代化的保障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人民是实现现代化的主体,也是
践行法治的最主要力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人民尊
崇法治、敬畏法律,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
营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国家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在法治轨道上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答案: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要建立完备的法
律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②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执
法,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发
挥法治对国家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人民要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
权利、履行义务,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
会环境。
解析:结合材料应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等角
度分析说明。
8. (2024·浙江温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3月,浙江省司法厅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中指出,要
制定实施省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经济困难群众
申请法律援助不受事项限制改革试点,推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
全覆盖,努力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公民;要深入实施诉前调解改
革,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这推动纠纷化解总体
呈现“调处纠纷数、纠纷引调率、调解成功率上升,法院一审收案
数、万人成讼率下降”的良好态势;要深入推进普法教育,部署实
施“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压茬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开展涉亚运涉营商环境系列宣传活动;要深化基层治理,总结提炼乡村治理法治化经验,创新拓展现代民主法治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
(1)法治政府的建设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是构筑法
治国家的基础,请作简要的评析。
答案: 法治政府建设的年度报告出台表明建设法治政府
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
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
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
的新型关系。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
程,建设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因此该观点是不
准确的。
解析: 需要调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法治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
(2)法治政府建设的年度报告出台对法治社会的建设有什么样的
启发。
答案:①紧跟政府步伐,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启示要建设法治社会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要深化基层治理,总结提炼乡村治理法治化经验,创新拓展现代民主法治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启示建设法治社会应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年度报告中指出制定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计划,启示法治社会应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援助范围。 ④深入实施诉前调解改革,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启示建设法治社会应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解析:可联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三、易错练
1. (2024·陕西延安月考)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
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关于法治国家的内涵表述错误的
是(  )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 ②坚持良法
之治,只有良法才能确保维护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③尊重和保
障公民权利,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④规范国家
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 法律的效力要低于宪法,①错误但符合题意。我国的良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即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可能维护每个
公民的意志和利益,②错误但符合题意。
2.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在履行经济职能方面
存在错位、越位等问题。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部分地方政府的做法违背了法治政府的要求
②政府应简政放权,取消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③要推进政务全部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④警示我们必须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政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在履行经济职能方面存在错位、越位等问题”说明部
分地方政府的做法违背了法治政府的要求,必须建设职能科学、权
责法定的政府,①④符合题意。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需要进行市场
监管等,“取消”说法错误,②排除。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等于政
务全部公开,③说法错误。
3. (2024·湖南长沙一中校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
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三者本
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法治中国建设
都难以有效推进。下列关于法治中国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政府、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 ②法治社
会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③法治政府是法治
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和依托 ④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是法治
国家基本建成的主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因此
法治政府、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①正
确。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而
不是法治社会建设,②表述错误。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建设的基础和依托,③表述错误。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
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是法治国
家基本建成的主要标志,④正确。
4. (2024·山东烟台月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
复杂变化,我们党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
要作用,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
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开创了法治中国建
设新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向前迈出一大步,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关于国家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说法
正确的是(  )
①这能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②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这能够
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根本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
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能够使全
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能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①③符合题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
式,②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
特征和最根本保证,④说法错误。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