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框 科学立法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科学立法的内涵1.(2024·福建泉州期末)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该法突出强化学位质量保障,加强关键主体、关键环节把关。这表明我国的教育立法(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社会公平正义②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③立足当前教育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④发扬民主,拓宽公民行使立法权的途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24·河南南阳期末)为应对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新的风险挑战和严峻形势,2024年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密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由此可见( )①我国立法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 ②我国国家机关在立法工作实践中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③党加强对国家保密工作的领导,在保密法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保守国家秘密法治防线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4·江苏宿迁月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的标准和要求是( )①全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 ②依据宪法立法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④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2024·山东济宁期中)仓廪实,天下安。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义深远。根据材料,正确的是( )①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 ③坚持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提高立法质效 ④该法施行有利于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2024·浙江衢温5+1联盟联考)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施行40余年的《国务院组织法》完成首次修改。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材料表明(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②全国人大代表享有决定权 ③国家法律实施机制不断完善④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知识点二 推进科学立法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9月28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条例》强化了企业主体地位,要求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做到了依法立法 ②坚持民主立法 ③明确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④根据实际立法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7.(2024·福建南平期末)我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结合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经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提交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过程说明立法要( )①立足实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②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③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④注重立法技术,增加地方的立法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四川广元联考)为从法律制度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用硬实措施落下来,2024年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这表明( )①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②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③坚持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提高经济立法质效④扩大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促进科学民主决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9.“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八二宪法”完成第五次修改,开启依宪治国新征程;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民法典重磅问世,为中国人民量身定制“权利宝典”;以反食品浪费法为代表的“小快灵”立法,让法律立得住、真管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良法内容应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广泛集中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③科学立法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④科学立法要做到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2024·江西抚州期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公职人员、村居民、港澳台同胞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把人民意志转化为党的意志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2024·北京市房山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河流是城市的“血脉”,是一座城市的灵气、活力和精神之源。芜湖市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93.9公里,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开发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保护以及行洪排涝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芜湖市2012年的《地表水域管理保护办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河道管理工作的需求。芜湖市人大起草《市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主动做好与长江保护法的制度衔接,注重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芜湖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征求了市“一委两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市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法律咨询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条例》制定过程中,共收到相关意见建议150条,吸收采纳60余条。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条例》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完善,芜湖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该《条例》。为有效解决河道管理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条例》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河道管理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工作保障。《条例》于2024年5月1日施行,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全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环节,体现地方特色,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系统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芜湖市是如何以立法守护城市“血脉”的。第一框 科学立法1.B 材料表明我国的教育立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立足当前教育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①③符合题意。 教育立法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但不是先决条件,②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④错误。2.B 为应对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新的风险挑战和严峻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此可见我国立法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也表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保守国家秘密法治防线,①④符合题意。并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有立法权。应为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立法质量,②表述错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密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表明党加强对国家保密工作的领导,但认为党“在保密法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说法错误,③排除。3.B 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这都是科学立法的标准和要求,③④正确。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不是科学立法的唯一主体,①排除。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排除。4.A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义深远,说明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①符合题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②符合题意。坚持党领导立法,而不是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③错误。该法施行有利于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而不是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④排除。5.B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表明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①正确。人大享有决定权,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修订法律,不是国家法律实施机制不断完善,③不符合题意。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表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④正确。6.C 题干说明浙江省人大做到了依法立法,根据实际立法,未涉及坚持民主立法,①④符合题意,排除②。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早已明确,③排除。7.B 结合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说明立法要立足实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①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②不符合题意。经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及广泛征求意见,说明立法要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③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注重立法技术,增加地方的立法权,④不符合题意。8.A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这表明科学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①②正确。在我国,党是领导一切的,党领导立法,③说法错误。立法权属于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公民可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立法,但没有立法的权利,且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④说法错误。9.B 材料反映了我国法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更好满足了人民需求、呼应了社会关切,进一步佐证了科学立法才能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良法内容应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科学立法要广泛集中民智以及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②④排除。10.C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①错误。材料说明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使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②④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③表述错误。11.①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开发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保护以及行洪排涝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芜湖市为解决这些问题,起草《市河道管理条例》,以更好满足新形势下河道管理工作的需求。②芜湖市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芜湖市征求了市“一委两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市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法律咨询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③芜湖市坚持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理有效的规范性文件,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芜湖市人大主动做好与长江保护法的制度衔接,注重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为有效解决河道管理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条例》规定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系统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解析:解答时需要调用科学立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3 / 3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1.政治认同:认同和支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内涵、措施和意义。 3.法治意识:积极参与依法治国的实践,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第一框 科学立法(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含义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 ,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原则角度 原则 具体要求立法的方 向上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 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 立法的实 效上 科学立法符合 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 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立法的方 法上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 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 ,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微提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程序(1)法律议案的提出——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关于制订、修改、废止法律的议案。(2)法律议案的审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议案进行审查讨论。(3)法律议案的表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表决来决定法律草案能否成为正式法律。(4)法律的公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二)推进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1)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 的法律依据。(2)要求①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②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 、依据法定 开展立法工作。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1)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 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 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1)做到权利与义务统一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 、相对应。 (2)明确权力边界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 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微提醒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区别 权利 权力概念类型 法律概念 政治概念行使主体 一般主体(公民)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分方式 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 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推定规则 “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 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社会功能 一般体现私人利益 一般体现公共利益想一想(1)实现科学立法只需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吗?提示: (2)在我国,宪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吗?提示: 判一判(1)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法律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 )选一选(1)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营造了和谐友善的网络氛围,促进了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可见,国家( )A.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立良善之法以造福人民C.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提升治理水平D.维护公民言论自由权利(2)(2024·贵州六盘水期末)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已有雏形,但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责任边界不明晰,存在服务设施、机 构、人员和资金要素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对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这表明科学立法( )①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现实需要 ②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③需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必须严格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教材P97“探究与分享”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提示: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实现科学立法,就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使法律规范既有规范性又有合理性,更有协调性和系统性,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从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可以看到,要实现科学立法,就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实际,充分征求公众意见,采取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对社会实际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使所立法律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体现法治精神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2.教材P99“探究与分享”结合上述法律条文,谈谈如何提高立法质量。提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立法,核心在于符合国情和实际,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增强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坚持民主立法,核心在于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拓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使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依法立法,核心在于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立法权,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继续做好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健全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发挥各联系点在听取基层意见、解决立法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健全立法论证、听证机制,做好法律案通过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开展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工作,对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三方评估等,使立法更加科学缜密,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利益和需求。议题一 如何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情境1】 探究1 结合图片,说说什么是科学立法?【情境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探究2 科学立法要遵循哪些原则?1.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国家机关 权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国家监察委员会 制定监察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 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正确认识科学立法的标准一是对规律认识、把握的程度;二是对规律尊重和反映的程度。在对待规律和法律的关系上,既不能过分夸大立法者的创造作用,以为创制法律可以不顾规律,也不能否认立法者的创造作用,以为规律可以直接地生出法律来。立法在反映和体现客观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规律。1.(2024·安徽铜陵期中)2024年2月21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三部门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据此可知( )①发展协商民主,聚合多方意见可以创新立法方式②开门立法可以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提高立法质效③司法部等三部门行使国家立法权营造法治化市场环境④科学立法要回应相关主体关切,发挥法治保障社会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我国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修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多部生态环保法律……“1+N+4”(1:1部基础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N:若干部专门法律,4: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4部特殊区域法律)的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认可的社会规范 ②法律是国家实现政治职能的工具 ③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④科学立法应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立法工作的重点由过去“数量型、粗放型立法”逐步向“质量型、精细化立法”转变,提高立法质量、遵循立法规律成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主要表明( )①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②科学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③立法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 ④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议题二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情境】 党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将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上日程。2023年相关部门按照程序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送审稿)》,并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企业的意见,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6月1日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健全了粮食安全保障责任机制,明确国家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地方政府承担具体责任。探究 结合上述情境,说明全国人大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上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1.区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类别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核 心 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法律自身特点 立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严格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行使立法权措 施 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关系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如何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要提高立法质量,必须做到(1)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2)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3)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3.我国立法工作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立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2)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立法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3)立法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能够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2024·浙江台州期中)这十年来,我国一共有217 件次的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常态化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得以健全。这表明( )A.人民积极行使立法权 B.遵循法律内在逻辑C.我国坚持民主立法 D.我国坚持法律至上2.(2024·湖北咸宁月考)2024年4月29日,东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东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通过( )①有助于规范立法活动,进一步完善东莞市的法治体系②有助于推动良法善治,为执法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③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主动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④表明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市人大执行机关,行使立法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将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实施网络攻击等行为明确为间谍行为。在“调查处置”一章中,增加查阅调取数据、传唤、查询财产信息、不准出入境等行政执法职权。反间谍法的修订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把人民意志转化为党的意志③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第一框 科学立法【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客观规律 2.时代发展 良法 国情 国家机关内在逻辑 立法程序(二)1.(1)最基本 (2)①合法有效 ②职权 程序2.(2)社会公众 有序参与 3.(1)相统一 (2)国家治理想一想 (1)提示: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此外,还需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等。(2)提示: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判一判 (1)× (2)×选一选 (1)B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营造了和谐友善的网络氛围,说明要立良善之法以造福人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2)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这表明科学立法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现实需要,①符合题意。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已有雏形,但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责任边界不明晰,这表明科学立法需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充分发扬民主和注重立法技术等,②④不符合题意。【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一情境探究探究1 提示: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探究2 提示: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③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跟踪训练1.C 材料未涉及创新立法方式,①不选;倾听多方声音有助于扩大共识面,提升立法质量,发挥法治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②④正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司法部等三部门没有国家立法权,③不选。2.D 材料强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不是强调是由国家认可的社会规范,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政治职能,②不符合题意。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我国制定多部生态环保法律……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也说明科学立法应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③④符合题意。3.B “立法工作的重点由过去‘数量型、粗放型立法’逐步向‘质量型、精细化立法’转变”“遵循立法规律”表明科学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立法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排除。议题二情境探究探究 提示: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国人大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政治保证。②遵循立法工作规律,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法治保障。③通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坚持民主立法,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良法善治。④该法着眼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设定了粮食安全的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为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的权责划分依据。跟踪训练1.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A不符合题意。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健全意见采纳反馈机制说明我国坚持民主立法,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遵循法律内在逻辑以及我国坚持法律至上,B、D不符合题意。2.A 《决定》通过有助于规范立法活动,进一步完善东莞市的法治体系,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主动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①③正确。《决定》不能为执法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②排除。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不是市人大执行机关,而是常设机关,④排除。3.D 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①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②错误。反间谍法的修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调查处置”一章中,增加查阅调取数据、传唤、查询财产信息、不准出入境等行政执法职权,合理设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④符合题意。(共75张PPT)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1.政治认同:认同和支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内涵、措施和意义。3.法治意识:积极参与依法治国的实践,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第一框 科学立法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 含义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 ,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客观规律 2. 原则角度 原则 具体要求立法的方向上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 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 权利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 时代发展 良法 角度 原则 具体要求立法的实效上 科学立法符合 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 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国情 国家机关 角度 原则 具体要求立法的方法上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 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 ,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内在逻辑 立法程序 微提醒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程序(1)法律议案的提出——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关于制订、修改、废止法律的议案。(2)法律议案的审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议案进行审查讨论。(3)法律议案的表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表决来决定法律草案能否成为正式法律。(4)法律的公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二)推进科学立法1. 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1)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 的法律依据。(2)要求①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②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 、依据法定 开展立法工作。最基本 合法有效 职权 程序 2. 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1)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 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 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社会公众 有序参与 3. 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1)做到权利与义务统一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 、相对应。(2)明确权力边界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 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统一 国家治理 微提醒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区别 权利 权力概念类型 法律概念 政治概念行使主体 一般主体(公民)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分方式 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 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推定规则 “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 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社会功能 一般体现私人利益 一般体现公共利益想一想(1)实现科学立法只需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吗?提示: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此外,还需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等。(2)在我国,宪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吗?提示: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判一判(1)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法律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 ( × )××选一选(1)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营造了和谐友善的网络氛围,促进了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可见,国家( )A.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 立良善之法以造福人民C.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提升治理水平D. 维护公民言论自由权利√解析: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营造了和谐友善的网络氛围,说明要立良善之法以造福人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2)(2024·贵州六盘水期末)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已有雏形,但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责任边界不明晰,存在服务设施、机构、人员和资金要素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对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这表明科学立法( )①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现实需要 ②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③需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必须严格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这表明科学立法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现实需要,①符合题意。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已有雏形,但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责任边界不明晰,这表明科学立法需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充分发扬民主和注重立法技术等,②④不符合题意。1. 教材P97“探究与分享”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提示: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实现科学立法,就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使法律规范既有规范性又有合理性,更有协调性和系统性,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从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可以看到,要实现科学立法,就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实际,充分征求公众意见,采取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对社会实际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使所立法律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体现法治精神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2. 教材P99“探究与分享”结合上述法律条文,谈谈如何提高立法质量。提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立法,核心在于符合国情和实际,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增强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坚持民主立法,核心在于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拓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使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依法立法,核心在于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立法权,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继续做好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健全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发挥各联系点在听取基层意见、解决立法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健全立法论证、听证机制,做好法律案通过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开展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工作,对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三方评估等,使立法更加科学缜密,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利益和需求。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一 如何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情境1】 探究1 结合图片,说说什么是科学立法?提示: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情境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探究2 科学立法要遵循哪些原则?提示: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③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1.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国家机关 权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国家监察委员会 制定监察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 制定部门规章国家机关 权限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 正确认识科学立法的标准一是对规律认识、把握的程度;二是对规律尊重和反映的程度。在对待规律和法律的关系上,既不能过分夸大立法者的创造作用,以为创制法律可以不顾规律,也不能否认立法者的创造作用,以为规律可以直接地生出法律来。立法在反映和体现客观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法律体系自身的内在规律。1. (2024·安徽铜陵期中)2024年2月21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三部门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据此可知( )①发展协商民主,聚合多方意见可以创新立法方式②开门立法可以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提高立法质效 ③司法部等三部门行使国家立法权营造法治化市场环境 ④科学立法要回应相关主体关切,发挥法治保障社会稳定作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材料未涉及创新立法方式,①不选;倾听多方声音有助于扩大共识面,提升立法质量,发挥法治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②④正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司法部等三部门没有国家立法权,③不选。2.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我国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修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多部生态环保法律……“1+N+4”(1:1部基础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N:若干部专门法律,4: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4部特殊区域法律)的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认可的社会规范 ②法律是国家实现政治职能的工具 ③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④科学立法应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材料强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不是强调是由国家认可的社会规范,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政治职能,②不符合题意。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我国制定多部生态环保法律……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也说明科学立法应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③④符合题意。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立法工作的重点由过去“数量型、粗放型立法”逐步向“质量型、精细化立法”转变,提高立法质量、遵循立法规律成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主要表明( )①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②科学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 ③立法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 ④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解析: “立法工作的重点由过去‘数量型、粗放型立法’逐步向‘质量型、精细化立法’转变”“遵循立法规律”表明科学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立法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排除。议题二 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情境】 党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将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上日程。2023年相关部门按照程序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送审稿)》,并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企业的意见,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6月1日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健全了粮食安全保障责任机制,明确国家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地方政府承担具体责任。探究 结合上述情境,说明全国人大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上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提示: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国人大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政治保证。②遵循立法工作规律,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法治保障。③通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坚持民主立法,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良法善治。④该法着眼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设定了粮食安全的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为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的权责划分依据。1. 区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类别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核心 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法律自身特点 立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严格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行使立法权措施 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关系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如何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要提高立法质量,必须做到(1)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2)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3)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3. 我国立法工作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立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2)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立法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3)立法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能够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 (2024·浙江台州期中)这十年来,我国一共有217 件次的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常态化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得以健全。这表明( )A. 人民积极行使立法权B. 遵循法律内在逻辑C. 我国坚持民主立法D. 我国坚持法律至上√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A不符合题意。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健全意见采纳反馈机制说明我国坚持民主立法,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遵循法律内在逻辑以及我国坚持法律至上,B、D不符合题意。 2. (2024·湖北咸宁月考)2024年4月29日,东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东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通过( )①有助于规范立法活动,进一步完善东莞市的法治体系②有助于推动良法善治,为执法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③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主动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④表明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市人大执行机关,行使立法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决定》通过有助于规范立法活动,进一步完善东莞市的法治体系,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主动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①③正确。《决定》不能为执法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②排除。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不是市人大执行机关,而是常设机关,④排除。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将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实施网络攻击等行为明确为间谍行为。在“调查处置”一章中,增加查阅调取数据、传唤、查询财产信息、不准出入境等行政执法职权。反间谍法的修订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把人民意志转化为党的意志 ③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①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②错误。反间谍法的修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调查处置”一章中,增加查阅调取数据、传唤、查询财产信息、不准出入境等行政执法职权,合理设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④符合题意。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科学立法的内涵1. (2024·福建泉州期末)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该法突出强化学位质量保障,加强关键主体、关键环节把关。这表明我国的教育立法(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②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③立足当前教育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④发扬民主,拓宽公民行使立法权的途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表明我国的教育立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立足当前教育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①③符合题意。 教育立法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但不是先决条件,②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④错误。12345678910112. (2024·河南南阳期末)为应对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新的风险挑战和严峻形势,2024年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密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由此可见( )①我国立法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 ②我国国家机关在立法工作实践中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③党加强对国家保密工作的领导,在保密法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保守国家秘密法治防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为应对我国保密工作面临的新的风险挑战和严峻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此可见我国立法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也表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筑牢保守国家秘密法治防线,①④符合题意。并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有立法权。应为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立法质量,②表述错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密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表明党加强对国家保密工作的领导,但认为党“在保密法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说法错误,③排除。12345678910113. (2024·江苏宿迁月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的标准和要求是( )①全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 ②依据宪法立法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④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这都是科学立法的标准和要求,③④正确。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不是科学立法的唯一主体,①排除。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排除。12345678910114. (2024·山东济宁期中)仓廪实,天下安。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义深远。根据材料,正确的是( )①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 ③坚持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提高立法质效 ④该法施行有利于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义深远,说明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①符合题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②符合题意。坚持党领导立法,而不是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③错误。该法施行有利于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而不是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④排除。12345678910115. (2024·浙江衢温5+1联盟联考)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施行40余年的《国务院组织法》完成首次修改。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材料表明(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②全国人大代表享有决定权 ③国家法律实施机制不断完善④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表明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①正确。人大享有决定权,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修订法律,不是国家法律实施机制不断完善,③不符合题意。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表明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④正确。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推进科学立法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9月28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条例》强化了企业主体地位,要求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做到了依法立法 ②坚持民主立法 ③明确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④根据实际立法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题干说明浙江省人大做到了依法立法,根据实际立法,未涉及坚持民主立法,①④符合题意,排除②。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早已明确,③排除。12345678910117. (2024·福建南平期末)我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结合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经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提交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过程说明立法要( )①立足实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②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④注重立法技术,增加地方的立法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结合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说明立法要立足实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①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②不符合题意。经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及广泛征求意见,说明立法要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③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注重立法技术,增加地方的立法权,④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8. (2024·四川广元联考)为从法律制度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用硬实措施落下来,2024年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这表明( )①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②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③坚持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提高经济立法质效 ④扩大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促进科学民主决策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对立法的意见建议,这表明科学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①②正确。在我国,党是领导一切的,党领导立法,③说法错误。立法权属于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公民可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立法,但没有立法的权利,且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④说法错误。12345678910119.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八二宪法”完成第五次修改,开启依宪治国新征程;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民法典重磅问世,为中国人民量身定制“权利宝典”;以反食品浪费法为代表的“小快灵”立法,让法律立得住、真管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良法内容应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广泛集中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③科学立法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④科学立法要做到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反映了我国法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更好满足了人民需求、呼应了社会关切,进一步佐证了科学立法才能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良法内容应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科学立法要广泛集中民智以及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②④排除。123456789101110. (2024·江西抚州期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公职人员、村居民、港澳台同胞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把人民意志转化为党的意志 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①错误。材料说明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使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②④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③表述错误。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4·北京市房山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河流是城市的“血脉”,是一座城市的灵气、活力和精神之源。芜湖市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93.9公里,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开发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保护以及行洪排涝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芜湖市2012年的《地表水域管理保护办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河道管理工作的需求。1234567891011芜湖市人大起草《市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主动做好与长江保护法的制度衔接,注重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芜湖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征求了市“一委两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市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法律咨询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条例》制定过程中,共收到相关意见建议150条,吸收采纳60余条。1234567891011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条例》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完善,芜湖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该《条例》。为有效解决河道管理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条例》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河道管理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工作保障。《条例》于2024年5月1日施行,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全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环节,体现地方特色,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系统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芜湖市是如何以立法守护城市“血脉”的。1234567891011答案:①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开发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保护以及行洪排涝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芜湖市为解决这些问题,起草《市河道管理条例》,以更好满足新形势下河道管理工作的需求。②芜湖市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芜湖市征求了市“一委两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市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法律咨询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1234567891011③芜湖市坚持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理有效的规范性文件,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芜湖市人大主动做好与长江保护法的制度衔接,注重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为有效解决河道管理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条例》规定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系统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解析:解答时需要调用科学立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九课 第一框 科学立法.docx 第九课 第一框 科学立法.pptx 第九课 第一框 科学立法(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