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达标验收(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达标验收(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模块达标验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贵州六盘水期中)202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重大成果——《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该成果研究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艰难历程,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一成果(  )
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为认识和应对中国面临的新挑战提供借鉴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江西赣州期中)2024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讲话时强调,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除了人们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③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④通过法定程序把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河南商丘阶段)2024年早春时节,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北京,共赴盛会。明媚的春光中,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人民群众的心里话——“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百姓冷暖!我们有劲头、有盼头、有奔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人民(  )
①是基于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反映出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
③说明了党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终目标
④体现了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山东德州期中)北京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辞:“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是谁在偏僻的角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赖的人。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危难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孟二梅的事迹启示广大共产党员要(  )
①扎根基层一线,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②践行初心使命,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③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和活力
④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四川凉山期中)反腐败协调小组是党中央加强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2024年3月19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启动“天网2024”行动。其中,国家监委牵头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公安部开展“猎狐”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追赃专项行动等工作。这表明(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③中国共产党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④司法机关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职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等的2 956名代表(出席2 872人,缺席8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参加会议,在大会期间,全国各省卫视频道、网络平台要求全程实时播报大会盛况,各代表带着各行各业人们的嘱托和期盼依法认真履行职责。这说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
①最广泛的民主 ②最真实的民主 ③最管用的民主 ④全民的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4·山西运城联考)2024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在两会记者会上说,关于(南海)海上争端,中方一直保持高度克制,主张本着睦邻友好精神,寻求各自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不允许善意被滥用,对蓄意侵权,我们将依法正当维权。可见(  )
A.我国的对内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
B.国家坚决维护防御外来侵略并坚定保卫国家安全
C.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为解决争端提供了具体方案
D.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始终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8.2024年3月,全国两会如约而至。习近平总书记从这里倾听基层声音,代表委员们从这里谈意见讲体会表达心声,人民群众也从这里感受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领袖的光辉典范。这场春天的盛会(  )
A.人民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
B.代表委员们行使审议权、决定权
C.人民可以直接选举代表和委员
D.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
9.(2024·江西鹰潭月考)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举办5期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结合不同主题组织全国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和部分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参加学习。第一期主题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 )
①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同地方人大工作联系的重要举措 ②表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 ③旨在进一步提升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 ④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不同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年1月11日至14日,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绕“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听取地方情况介绍,与相关部门互动交流。全国政协视察团还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调研工作,听取了自治区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这表明全国政协(  )
①作为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③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积极履行相关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某社区推行重大事项决策“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即业主委员会审议、小区党组织审核、业主(代表)大会审定,议事过程公开、实施情况公开,决议结果和实施结果报社区备案,形成社区与居民有效的良性互动,解决了居民诸多实际问题。“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  )
①丰富基层治理的内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②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更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③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使决策顺应民意
④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提升群众民主参与便捷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4·江苏扬州月考)2024年4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备案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坚决纠正违反宪法法律和上位法的规范性文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有利于(  )
①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②坚持民主立法,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③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实现良法善治
④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山东济宁期中)2024年,W县围绕“织密网防未知、打现行治未病、挖根子创未来”的“防打治”立体化治理体系布局,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通过扎实开展“1防+4打+2治”七个专项行动,全面夯实治理基础、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实效、三年固根本”的攻坚目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体现了(  )
①我国政府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②我国已经形成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③国家通过履行专政职能妥善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贵州遵义期末)202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依法科学设定罚款,行政法规、规章新设罚款时贯彻过罚相当原则,要求罚款决定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考虑相关事理和情理,要求全面强化罚款监督,增强监督实效。该《意见》出台(  )
①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②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有利于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③体现国务院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科学制定行政法规 ④促进国务院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确保工作有效实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4·河北省唐山期末)唐山演绎最美人间四月天。2024年4月,唐山市各县区发挥政法单位与教育部门的职能优势,选派优秀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消防员到学校开展多个领域的全方位法治教育活动,用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述活动(  )
①提高了政法单位与教育部门共同执法的能力
②用司法手段构建和谐、健康、安全的校园
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④凝聚普法合力,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2024·广东韶关联考)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2024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彩礼如何认定、是否返还、如何返还等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和相关诉讼程序问题作出规定。这些规定(  )
①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 ②旨在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④有助于坚定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湖南娄底阶段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起了“两会”制度。“两会”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诉求以宪法法律和国家制度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一架飞机、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取得“天宫”“蚊龙”“天眼”等领先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巨大进步,从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的发展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牢固的执政基础和强大的治国理政能力。展望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分)
18.(2024·山东德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75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续发展。
协作——坚持全国一盘棋
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上海投资援建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师生。援建工作是从199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拉开帷幕,到新时代升级为东西部协作;从给钱给物,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格局,资金流、资源流、技术流、人才流向西部奔涌。
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的宁夏闽宁镇。从“干沙滩”到“金沙滩”,从“移民吊庄”建闽宁村到发展振兴成为闽宁镇,20多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念着那里的乡亲们。
  团结——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宏觉寺的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陈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奋斗。希望青海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请你就如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19.(2024·河南周口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H市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H市建立1个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33个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30名立法咨询专家库的立法协作平台。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出台18部地方性法规,建立法律顾问和合法性审核制度作为法治督察和法治建设工作考核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域同城“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大力推行“五减”行动,审批事项减少31%,审批环节精简58%,申报材料减少48%,审批时限压缩83%,证明材料减少78%。拓宽线上审批渠道,631项政务服务事项手机端自助办,全省首家上线App县级服务模块,116个事项实现“云上”跨省通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12分)
20.(2024·河北承德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良法善治 护航美好生活】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多内涵。这十年,从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到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再到编纂民法典,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让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十年来,法治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法治阳光温暖群众心田。
  【公正司法 守望公平正义】
针对近年来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人民法院一方面从严惩处犯罪,加强追赃挽损,通过审理网络诈骗案件揭露花样翻新的诈骗套路,尽最大限度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另一方面出台相关司法意见,用好用足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助力全民反诈。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为何良法能够护航美好生活。(9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恪守法律底线,守望公平正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7分)
模块达标验收
1.D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而不是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和奠定制度基础,①③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一成果为认识和应对中国面临的新挑战提供借鉴,②正确。《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成果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④正确。
2.C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②③正确。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①错误。材料未体现党通过法定程序把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④排除。
3.B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人民体现了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基于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①④符合题意。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②说法错误。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③说法错误。
4.C 材料强调的是赞美共产党员孟二梅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事迹,不涉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①不选。材料中指出孟二梅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这表明共产党员要践行初心使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②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员的做法,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③不选。
5.C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同时材料强调国家机关履行专政职能,①排除。反腐败协调小组是党中央加强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②正确。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监察委、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反腐的相关工作,表明中国共产党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③正确。材料是国家机关履行对内职能的表现,不是履行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对外职能,④不符合题意。
6.A 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等各方面的代表出席,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且在各大频道进行全程直播,代表们代表人民认真履职,体现了民主具有真实性,①②入选,③④不选。
7.B 中国一方面寻求各自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不允许善意被滥用,对蓄意侵权,我们将依法正当维权,体现了我国履行对外职能,坚决维护防御外来侵略并坚定保卫国家安全,B符合题意,A排除。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不等于“具体方案”,C排除。“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
8.D 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A说法错误。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人大拥有决定权,政协委员不具有审议权和决定权,B说法错误。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政协委员由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各界别等推荐产生,C说法错误。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D说法正确。
9.A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可以加强与地方人大的工作联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以及通过设立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②④不符合题意。
10.C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①说法错误。材料中指出全国政协开展调研,听取情况介绍,与相关部门互动交流,强调的是参政议政职能,而非民主监督职能,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C 材料强调基层治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没有涉及丰富基层治理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建立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而不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④不符合题意。“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更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了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使决策顺应民意,②③正确。
12.A 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有利于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也有利于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实现良法善治,①③正确。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有利于维护国家法治统一,而不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材料也不涉及民主立法,②排除。材料未涉及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④排除。
13.B 材料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我国已经形成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②与题意不符。国家履行专政职能的对象是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而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则采用民主的方式妥善加以处理,③错误。
14.A 要求依法科学设定罚款,行政法规、规章新设罚款时贯彻过罚相当原则,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①正确。要求罚款决定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考虑相关事理和情理,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有利于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②符合题意。国务院是行政机关而非权力机关,也不能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③④错误。
15.D 教育部门不能执法,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用司法手段构建和谐、健康、安全的校园,②不符合题意。选派优秀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消防员到学校开展多个领域的全方位法治教育活动,用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活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凝聚普法合力,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③④符合题意。
16.A 针对涉彩礼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而且法律发挥规范作用,道德发挥教化作用,②错误。材料未强调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④不符合题意。
17.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解析:结合材料应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根本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角度进行说明。
1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奋斗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东西部全方位协作的新格局,推动互利共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国家的团结统一,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进步。
解析: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19.①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通过建立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立法协作平台,完善行政法规,规范政府职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
②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的政府。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出台地方性法规,建立法律顾问和合法性审核制度,加强法治督察和法治建设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③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域同城“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正义的政治支持环境。
④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大力推行“五减”行动,拓宽线上审批渠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的政治服务。
解析:本题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H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有关信息并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接。
20.(1)①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更好实现。②良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从而使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良法体系完备,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有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2)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推进公正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既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又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将现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动深度融合,提高司法效能。要推进法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可调用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坚持良法之治的原因等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属于开放类试题,围绕主题,按照设问要求撰写即可。
4 / 5(共51张PPT)
模块达标验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024·贵州六盘水期中)202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重大成
果——《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该成果研究近代中国从“沉
沦”到“上升”的艰难历程,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
验。这一成果(  )
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为认识和应对中国面临的新挑战提供借鉴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
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而不是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和奠定制度基础,
①③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一成果为认识和应对中国面临的新挑
战提供借鉴,②正确。《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描述了1840—
1949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成果体现近代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2024·江西赣州期中)2024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
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讲话时强调,
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
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  )
①除了人们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②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③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④通过法定程序把方针、政策转化
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
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
盼问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②③正确。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
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①错误。材料未体现党通过法定程序把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和人
民的意志,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2024·河南商丘阶段)2024年早春时节,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齐聚
首都北京,共赴盛会。明媚的春光中,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人民群众
的心里话——“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百姓冷暖!我们有劲头、有盼
头、有奔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人民(  )
①是基于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反映出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
③说明了党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终目标
④体现了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人民体现了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是基于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①④
符合题意。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
己特殊的利益,②说法错误。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③说
法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2024·山东德州期中)北京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被评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辞:“安顿落难者,
照顾乡亲们,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是谁在偏僻的角
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赖的人。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危难
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孟二梅的事迹启示广大共产党员
要(  )
①扎根基层一线,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②践行初心使命,维
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③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和
活力 ④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赞美共产党员孟二梅不忘初心,一心为民
的事迹,不涉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①不选。材料中指
出孟二梅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这表明共产党员要践行初心使
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②
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员的做法,而“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③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2024·四川凉山期中)反腐败协调小组是党中央加强对反腐败工
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2024年3月19日,中央反腐败协调
小组启动“天网2024”行动。其中,国家监委牵头开展职务犯罪国
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公安部开展“猎狐”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法
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追
赃专项行动等工作。这表明(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自
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③中国共产党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作用 ④司法机关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职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同时材料强调国
家机关履行专政职能,①排除。反腐败协调小组是党中央加强反腐
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
命,全面从严治党,②正确。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监察
委、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反腐的相关工
作,表明中国共产党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③正确。
材料是国家机关履行对内职能的表现,不是履行维护国家独立和主
权的对外职能,④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
召开,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等的2 956名代
表(出席2 872人,缺席8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参加会
议,在大会期间,全国各省卫视频道、网络平台要求全程实时播报
大会盛况,各代表带着各行各业人们的嘱托和期盼依法认真履行职
责。这说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
①最广泛的民主 ②最真实的民主 ③最管用的民主 ④全民
的民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
放军指战员等各方面的代表出席,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且在
各大频道进行全程直播,代表们代表人民认真履职,体现了民主具
有真实性,①②入选,③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2024·山西运城联考)2024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在两会记者
会上说,关于(南海)海上争端,中方一直保持高度克制,主张本
着睦邻友好精神,寻求各自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不允许善
意被滥用,对蓄意侵权,我们将依法正当维权。可见(  )
A. 我国的对内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
B. 国家坚决维护防御外来侵略并坚定保卫国家安全
C.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为解决争端提供了具体方案
D. 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始终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中国一方面寻求各自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不
允许善意被滥用,对蓄意侵权,我们将依法正当维权,体现了我国
履行对外职能,坚决维护防御外来侵略并坚定保卫国家安全,B符
合题意,A排除。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不等于“具体方案”,
C排除。“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2024年3月,全国两会如约而至。习近平总书记从这里倾听基层声
音,代表委员们从这里谈意见讲体会表达心声,人民群众也从这里
感受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领袖的光辉典范。这场春天
的盛会(  )
A. 人民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
B. 代表委员们行使审议权、决定权
C. 人民可以直接选举代表和委员
D.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A说法错误。人大代表行
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人大拥有决定权,政协委员
不具有审议权和决定权,B说法错误。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
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政协委员由各党派、各人民团
体、无党派人士、各界别等推荐产生,C说法错误。全国两会是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制度
优势,D说法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2024·江西鹰潭月考)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举办5期
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结合不同主题组织全国省、市两
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和部分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第一期主题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
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 )
①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同地方人大工作联系的重要举措 ②表明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 ③旨在进一步
提升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 ④说明全国人大常委
会通过设立不同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
可以加强与地方人大的工作联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地方人大常
委会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以及通过设立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②④
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2024年1月11日至14日,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赴广西壮族自治区,
围绕“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听取地方情况介绍,与
相关部门互动交流。全国政协视察团还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党外委
员专题调研工作,听取了自治区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建议。这表明全国政协(  )
①作为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③发挥
民主监督的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④作为爱
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积极履行相关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
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人民政协是中
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①说法错误。材料中指出全国政协
开展调研,听取情况介绍,与相关部门互动交流,强调的是参政
议政职能,而非民主监督职能,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且符合
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某社区推行重大事项决策“三审两公
开一备案”制度,即业主委员会审议、小区党组织审核、业主
(代表)大会审定,议事过程公开、实施情况公开,决议结果和
实施结果报社区备案,形成社区与居民有效的良性互动,解决了
居民诸多实际问题。“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  )
①丰富基层治理的内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②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更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③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使决策顺应民意
④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提升群众民主参与便捷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强调基层治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没有涉及丰富
基层治理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建立完善民主议
事决策制度,而不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④不符合题意。“三审
两公开一备案”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更好提升社会治理效
能,提升了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使决策顺应民意,②③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2024·江苏扬州月考)2024年4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
开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强化
备案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坚决纠正违反宪法法律和上位法的规范
性文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有利于(  )
①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②坚持民主立法,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③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实现良法善治
④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有利于坚持依宪治国,维
护国家法治统一,也有利于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实现良法善治,
①③正确。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有利于维护国家法治统
一,而不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材料也不涉及民主立法,②排
除。材料未涉及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4·山东济宁期中)2024年,W县围绕“织密网防未知、打现
行治未病、挖根子创未来”的“防打治”立体化治理体系布局,
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通过扎实开展
“1防+4打+2治”七个专项行动,全面夯实治理基础、破解治理
难题、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实效、三年固
根本”的攻坚目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维护社会和谐
稳定。这体现了(  )
①我国政府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②我国已经形成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③国家通过履行专政职能妥善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
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人民满意
的政府,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
能体现我国已经形成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
系,②与题意不符。国家履行专政职能的对象是敌对势力和敌对
分子,而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则采用民主的方式妥善加以处理,③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2024·贵州遵义期末)202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
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要求依法科学设定罚款,行政法规、规章新设罚款时贯彻过罚相
当原则,要求罚款决定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考虑相
关事理和情理,要求全面强化罚款监督,增强监督实效。该《意
见》出台(  )
①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②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有利于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③体现国务院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科学制定行政法规
④促进国务院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确保工作有效实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要求依法科学设定罚款,行政法规、规章新设罚款时
贯彻过罚相当原则,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纳入
法治轨道,①正确。要求罚款决定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
受,考虑相关事理和情理,能够推进政府文明执法,有利于实现
执法效果最大化,②符合题意。国务院是行政机关而非权力机
关,也不能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
关,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③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4·河北省唐山期末)唐山演绎最美人间四月天。2024年4
月,唐山市各县区发挥政法单位与教育部门的职能优势,选派优
秀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消防员到学校开展多个领域
的全方位法治教育活动,用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
述活动(  )
①提高了政法单位与教育部门共同执法的能力
②用司法手段构建和谐、健康、安全的校园
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④凝聚普法合力,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教育部门不能执法,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用司
法手段构建和谐、健康、安全的校园,②不符合题意。选派优秀
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消防员到学校开展多个领域的
全方位法治教育活动,用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活
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凝聚普法合
力,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③④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2024·广东韶关联考)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
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2024年1月17
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规定》,对彩礼如何认定、是否返还、如何返还等司法实
践中的难点问题和相关诉讼程序问题作出规定。这些规定(  )
①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 ②旨
在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③有利于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④有助于坚定
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针对涉彩礼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
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能为人民群众提供
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
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共
法律服务体系,而且法律发挥规范作用,道德发挥教化作用,②
错误。材料未强调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④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2024·湖南娄底阶段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
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起了“两会”
制度。“两会”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诉求以宪法法律
和国家制度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
国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从一架飞机、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取得“天宫”“蚊
龙”“天眼”等领先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巨大进步,从积贫积弱的
社会状况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的发展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
中国共产党具有牢固的执政基础和强大的治国理政能力。展望未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
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分)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
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全
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通过法定程
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
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建设,永葆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和水平。
解析:结合材料应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执政方式、执政
理念、根本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角度进行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2024·山东德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75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续发展。
协作——坚持全国一盘棋
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上海投资援建的果洛西宁
民族中学的师生。援建工作是从199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拉开帷
幕,到新时代升级为东西部协作;从给钱给物,到多层次、多形
式、全方位的协作格局,资金流、资源流、技术流、人才流向西
部奔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的宁
夏闽宁镇。从“干沙滩”到“金沙滩”,从“移民吊庄”建闽宁
村到发展振兴成为闽宁镇,20多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挂
念着那里的乡亲们。
团结——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宏觉寺的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
陈时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奋斗。希望青海藏
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
族和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请你就如何推进民族团结
进步事业接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共同奋斗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东西部全方位
协作的新格局,推动互利共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国家
的团结统一,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增强
中华民族凝聚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
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
进步。
解析:可联系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宗教
工作基本方针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2024·河南周口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H市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
体工程,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H市建立1个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33个行政立法基层联系
点、30名立法咨询专家库的立法协作平台。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领
域,出台18部地方性法规,建立法律顾问和合法性审核制度作为
法治督察和法治建设工作考核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
域同城“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健
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
制审核等制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大力推行“五减”行动,审批事项减少31%,审批环节精简58%,申
报材料减少48%,审批时限压缩83%,证明材料减少78%。拓宽线上
审批渠道,631项政务服务事项手机端自助办,全省首家上线App县级
服务模块,116个事项实现“云上”跨省通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法治
政府建设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12分)
答案:①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通过建立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
地、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立法协作平台,完善行政法规,规范
政府职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
②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的政府。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出
台地方性法规,建立法律顾问和合法性审核制度,加强法治督察
和法治建设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③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域同城“一支队伍
管执法”改革,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
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
正义的政治支持环境。
④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大力推行“五减”行动,拓宽线上审批
渠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的政治服务。
解析:本题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H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有关信息并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024·河北承德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良法善治 护航美好生活】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依
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
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法与时转则
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
高要求、赋予了更多内涵。这十年,从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到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再到编纂民法典,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
让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十年来,法治建设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
全体人民,法治阳光温暖群众心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公正司法 守望公平正义】
针对近年来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人民法院一方面从严惩处
犯罪,加强追赃挽损,通过审理网络诈骗案件揭露花样翻新的诈
骗套路,尽最大限度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另一方面出台相关司
法意见,用好用足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助力全民反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为何良
法能够护航美好生活。(9分)
答案:①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更好实现。②良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从而使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③良法体系完备,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有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解析:结合材料可调用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坚持良法之治的原因等知识组织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恪守法律底
线,守望公平正义”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7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推进公正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既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又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将现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动深度融合,提高司法效能。要推进法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解析:属于开放类试题,围绕主题,按照设问要求撰写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