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川教版(2024)信息科技 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第12课时:作品在线共分享教学目标:了解在线分享的常见平台与功能;知道分享前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讨论分享前的准备活动,学会理性、负责任地分享;通过对比不同分享方式,体会在线分享的优势。树立在线分享的安全与版权意识,乐于分享有益内容。教学重点:在线分享的准备与注意事项。教学难点:理解并践行安全、负责任的分享行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分享平台Logo、分享前思考思维导图、安全分享注意事项)。学生准备:有在家长帮助下使用过分享功能的经验。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节计划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成果导入 5分钟 1. 承接上节课:“大家创作了这么多优秀的家务攻略视频,想不想让更多人看到学到?”2. 引出主题:在线分享。 1. 回顾上节课的创作。2. 进入新课情境。 延续创作热情,自然引出分享主题。二、分享的准备 10分钟 1. 引导思考:分享不是简单地点按钮。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66欢欢的思考:- 为什么分享?(目的:帮助人/展示自己)- 分享什么?(内容:视频/图片/文字)- 分享给谁?(对象:所有人/好友)- 怎么分享?(工具:平台选择)2. 认识平台:介绍一些常见的适合分享的平台或工具(如班级微信群、学校平台、儿童社区等)。 1. 学习欢欢的思考方式,理解分享前需要多想一步。2. 认识常见的分享平台。 培养学生理性、负责任的分享习惯,这是网络素养的核心之一。三、安全与礼仪 15分钟 1. 辨析行为:出示教材P69的几个情境,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含有个人重要信息的视频也分享?(错)- 分享时用语文明,理性对待批评?(对)- 别人可以随便用我的视频?(错)2. 总结原则:根据讨论,总结安全分享原则:- 保护隐私:不分享含个人信息(姓名、学校、住址、车牌)的内容。- 尊重版权:尊重他人作品,也保护自己的作品。- 文明交流:友善互动。 1. 小组讨论,判断行为对错,并阐述理由。2. 聆听总结,牢记安全分享的三条原则。 通过辨析活动,将抽象的安全规范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判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四、对比与延伸 5分钟 1. 对比方式:简要对比现场分享(如班会发言)和在线分享的不同(范围、互动方式等)。2. 课堂总结:在线分享能让我们的好创意、好作品被更多人看见,但一定要做一个安全、文明、负责任的小小分享家。 1. 了解不同分享方式的特点。2. 聆听总结。 拓宽学生对“分享”的理解。再次强化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核心价值观:负责任地使用数字技术。课后作业:和父母讨论一下,你的家务视频如果可以分享,最适合分享到哪里?为什么?板书设计:第12课 作品在线共分享分享前想一想为什么? 是什么? 给谁看? 怎么发?分享平台微信群、学校平台...安全分享三原则保护隐私(不泄露个人信息)尊重版权(注明出处/要授权)文明交流(用语友善)分享方式现场分享 vs 在线分享课后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