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1.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有高达72%的这种物质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有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 )①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②③2.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一颗新彗星,于2023年3月1日被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命名为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该彗星的轨道周期为61 751年,意味着这颗彗星要6万年才到访地球一次。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其亮度将快速增加,有望在2024年9月成为肉眼可见的大彗星。这说明(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③世界的物质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物质的存在越来越依赖于人的发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关系着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这段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③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④人类必须尊重、征服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近十年来,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地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39亿至4.36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主要包括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被称为“奇迹秀山鱼”的盾皮鱼、被称为“蠕纹沈氏棘鱼”的软骨鱼类等。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材料说明( )①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相互依靠、密不可分的联系④从鱼到人的转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起到的这种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①劳动形成了人类赖以产生的物质环境②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③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④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6.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意识决定物质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是意识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意识性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知识点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7.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是( )①岩石风化 ②猎狗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 ③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④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能够复制艺术家的风格来制作新图像。只要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中输入毕加索、达·芬奇等作为指示后,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能创建他们新的原创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虽然有意识,但只能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 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超越人类思维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它能够复制或放大人脑的某些功能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自发产生的B.思想观念是人凭空想出来的C.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D.意识并不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10.2023年8月,备受瞩目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能扫地、会做饭、端咖啡、送快递、从事危险的职业……凭借聪明的“大脑”、灵活的“四肢”,人形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受到市场青睐。材料中的人形机器人( )①是意识的产物,不可能取代意识②验证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③拥有自主意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④具有能动作用,能延伸人类的部分生理功能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这一课内容时,某校高二年级学生收集了一些材料,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材料一 有位老中医擅长治疗肝病,慕名前来求医的人很多。科技人员根据这位老中医几十年诊断的经验和所开的处方,把肝病分为8个主型、36个亚型输入电脑,从而开发出多种不同的处方,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类在棋盘上的阵地也不断“失守”。“阿尔法围棋”是美国谷歌公司旗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维”开发的智能软件,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其“单机”版本用到48个CPU(中央处理器),另外还有一个分布式运算的版本,可同时用到多台计算机的1 202个CPU,大大提升计算能力。除了超强的计算力,“阿尔法围棋”最大的特点是——它会自己学习!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通过学习人类思维方式,掌握了一种从大局上判断形势优劣,并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找到最佳对策的方法,从而以4比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写下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新的篇章。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电脑可以代替人脑产生意识”。对此,你怎么看?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1.B 材料中提到的“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④符合题意。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物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①②不符合题意。2.B 新发现的彗星轨道周期为61 751年,意味着这颗彗星要6万年才到访地球一次,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其亮度将快速增加,说明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①③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错误。3.B 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关系着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排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而非征服自然,④错误。4.D 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未涉及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①错误。在早期地层中发现了古老的鱼类化石,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些资料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④正确。自然界可以离开人类社会而存在,不能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③错误。5.B 人类赖以产生的物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劳动形成的,①错误。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②③正确。题干旨在说明劳动对人类进化的重要作用,并不体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④排除。6.A 由“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可以推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③正确。②④两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7.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开始,①排第一位;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④排第二位;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猎狗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②排第三位;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出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③排第四位。8.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但不会超越人类思维,①②错误。9.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是自发产生的,A错误;思想观念属于意识的范畴,不是人凭空想出来的,B错误;鬼神观念的由来说明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C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D错误。10.A 人形机器人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是意识的产物,不可能取代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形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受到市场青睐,验证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②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形机器人只是实践的产物,不拥有自主意识,③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形机器人只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不具有能动作用,但能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④说法错误。11.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电脑的产生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离开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电脑根据科技人员输入的程序模拟人脑的思维,但永远不能代替人脑产生意识。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电脑不具备这种反应特性。解析:结合材料,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角度分析观点即可。3 / 3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达无神论立场。 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政治认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性以及运动的规律性原理和方法论的认同。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2.物质的内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微提醒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 的。(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1)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2)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的产生和本质(1)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 发展的产物。(2)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 。(3)意识是人脑对 的反映。微提醒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根源于物质。2.世界统一于物质(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 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 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微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想一想“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 判一判(1)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所以也能创造物质。( )(2)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 )(3)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4)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 )选一选(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 )①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③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②④ B.①②C.①③ D.②③(2)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哲学上看,诗人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明( )①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③意识源于人的想象活动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教材P17“阅读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提示: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教材P18“阅读与思考”(1)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提示:因为当时科学发展非常落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还不能正确地揭示世界的真正本原,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还没有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解释是带有猜测性的,因而是不科学的。但是,这种从客观世界寻找世界本原的思想,还是有其合理性的,他们坚持了一条基本路线——唯物主义,即他们坚持了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提示: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它们是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客观实在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3.教材P19“阅读与思考”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提示: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4.教材P19“阅读与思考”(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的复杂心理反应的表现。提示: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例如,猩猩搬箱子去取悬挂在屋梁上的香蕉,壁虎在遇敌时能折断自己的尾巴逃生,等等。(2)为什么没有劳动和社会交往,再复杂的动物心理也不能自发地发展为人的意识?提示: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人的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5.教材P20“阅读与思考”(1)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提示:没有可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一般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2)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提示:不能,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6.教材P20“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另一方面,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是经过人脑加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任何正确的思想、错误的思想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反映,也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之,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议题一 如何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情境1】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探究1 上述几位哲学家论述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对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启示?【情境2】 地球上原来没有有机物,但在闪电作用下,一些无机物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这些简单的有机物被雨水冲到原始海洋里,逐渐复合为更复杂的有机物。然后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简单的生命体。产生生命体以后,由单细胞生物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一直演化到今天的人类。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探究2 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认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类别 原理内容 方法论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树立唯物史观,尊重社会现实,从国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图示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弄清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了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3.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通过研究嫦娥石的形成条件,可以倒推当初月球演化时经历的特殊历史过程,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意义重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矿物是人类对月球的主观映象②新矿物与其他具体物质形态具有共同的本质③新矿物的存在和“嫦娥石”的命名都是客观的④新矿物的发现佐证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搜寻纳赫兹引力波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23年6月,我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是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的一个重要突破。这表明( )①自然界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科研能够发现未知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③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④议题二 如何把握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情境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见过“猴子智取香蕉”“鹦鹉学人说话”“警犬协助破案”“马做算术题”“大象唱歌”……许多人在感叹之余常常会说,这些“聪明的”动物是“有智能的”。探究1 情境中动物的这类“智能活动”是不是一种意识活动,为什么?【情境2】 19世纪初,某国的一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虽然后来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地教育,智力仍然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探究2 王子的故事说明什么?【情境3】 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手术,人工智能+无人超市……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默默地填充、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娱乐、生产生活。探究3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有思维”。对此你怎么看?1.结合意识的产生与本质理解物质决定意识2.正确理解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内容的客观性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是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等,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3.理解意识应注意的几个“并不意味着”(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存在完全一致,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1.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2.《淮南子·览冥训》有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A.来源于高度发达的人脑器官B.表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存在C.是人们主观想象臆造的产物D.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3.光是无色的,人们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要归功于大脑里的“调色板”。来自视网膜的给定光的色调信息在相应脑区经过神经元的整合和编码处理后,初步形成人类各种主观色调认知,并结合其他更高级脑区的功能,编码外界千变万化的光线变化,最终在大脑中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标签。这表明( )①意识的表现形式是由脑神经中枢决定的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映射④意识是客观事物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物质 物质世界 2.(1)客观实在性 (2)共同本质 物质(二)1.(1)物质世界 (2)劳动 2.物质体系 物质性(三)1.(1)社会 (2)物质器官 (3)客观存在2.(1)物质 决定 (2)物质统一性想一想 提示:不正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判一判 (1)× (2)× (3)× (4)×选一选 (1)D 这一“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②③正确。(2)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霜色来形容月光,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意识的生理基础,①不符合题意。意识源于客观世界,而不是源于人的想象活动,③错误。【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一情境探究探究1 提示:①共同观点是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探究2 提示: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恩格斯强调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③总之,人类社会无论产生、存在和发展,还是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跟踪训练1.D 新矿物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属于意识范畴,不是人类对月球的主观映象,排除①。新矿物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其他具体物质形态具有共同的本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正确。新矿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嫦娥石”的命名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排除③。新矿物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④正确。2.B 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其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说明自然界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我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科研能够发现未知,①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②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④错误。3.B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这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②④正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错误。议题二情境探究探究1 提示:不是。动物的“智能活动”只是动物的反应形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动物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因而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探究2 提示:王子的故事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有人脑,还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各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探究3 提示: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活动只不过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它本身并没有思维。跟踪训练1.A “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符合题意。意识源于物质,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B错误。题目没涉及意识的起源,C不符合题意。损伤大脑会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表明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2.D 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非高度发达的人脑器官,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不能够脱离客观存在,B错误;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人们主观想象臆造的产物,C错误,D符合题意。3.D 内容决定形式,意识的表现形式由意识的内容决定,①错误。材料强调人们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归功于人的大脑,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入选。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简单映射,③错误。客观事物经视网膜、神经元和更高级脑区加工处理后形成意识,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④入选。7 / 8(共86张PPT)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达无神论立场。 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政治认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性以及运动的规律性原理和方法论的认同。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 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2. 物质的内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 物质世界 客观实在性 微提醒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 的。共同本质 物质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人类社会的产生(1)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2)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物质世界 劳动 2. 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体系 物质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 意识的产生和本质(1)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 发展的产物。(2)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 。(3)意识是人脑对 的反映。社会 物质器官 客观存在 微提醒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根源于物质。2. 世界统一于物质(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 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 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物质 决定 物质统一性 微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想一想“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不正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判一判(1)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所以也能创造物质。 ( × )(2)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 × )(3)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 × )(4)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 ( × )××××选一选(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 )①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③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解析: 这一“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②③正确。(2)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哲学上看,诗人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明( )①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③意识源于人的想象活动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霜色来形容月光,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意识的生理基础,①不符合题意。意识源于客观世界,而不是源于人的想象活动,③错误。1. 教材P17“阅读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提示: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 教材P18“阅读与思考”(1)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提示:因为当时科学发展非常落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还不能正确地揭示世界的真正本原,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还没有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解释是带有猜测性的,因而是不科学的。但是,这种从客观世界寻找世界本原的思想,还是有其合理性的,他们坚持了一条基本路线——唯物主义,即他们坚持了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提示: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它们是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客观实在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3. 教材P19“阅读与思考”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提示: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4. 教材P19“阅读与思考”(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的复杂心理反应的表现。提示: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例如,猩猩搬箱子去取悬挂在屋梁上的香蕉,壁虎在遇敌时能折断自己的尾巴逃生,等等。(2)为什么没有劳动和社会交往,再复杂的动物心理也不能自发地发展为人的意识?提示: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人的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5. 教材P20“阅读与思考”(1)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提示:没有可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一般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2)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提示:不能,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另一方面,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是经过人脑加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任何正确的思想、错误的思想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反映,也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之,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6. 教材P20“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一 如何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情境1】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探究1 上述几位哲学家论述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对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启示?提示:①共同观点是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情境2】 地球上原来没有有机物,但在闪电作用下,一些无机物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这些简单的有机物被雨水冲到原始海洋里,逐渐复合为更复杂的有机物。然后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简单的生命体。产生生命体以后,由单细胞生物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一直演化到今天的人类。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探究2 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认识。提示: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恩格斯强调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③总之,人类社会无论产生、存在和发展,还是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类别 原理内容 方法论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类别 原理内容 方法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树立唯物史观,尊重社会现实,从国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类别 原理内容 方法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图示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弄清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了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3.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 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通过研究嫦娥石的形成条件,可以倒推当初月球演化时经历的特殊历史过程,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意义重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矿物是人类对月球的主观映象②新矿物与其他具体物质形态具有共同的本质③新矿物的存在和“嫦娥石”的命名都是客观的④新矿物的发现佐证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新矿物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属于意识范畴,不是人类对月球的主观映象,排除①。新矿物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其他具体物质形态具有共同的本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正确。新矿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嫦娥石”的命名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排除③。新矿物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④正确。2. 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搜寻纳赫兹引力波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23年6月,我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是纳赫兹引力波搜寻的一个重要突破。这表明( )①自然界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科研能够发现未知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引力波是宇宙中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扰动周围时空而产生的时空涟漪,其信号极其微弱,却是探测宇宙中不发光物质的直接手段,说明自然界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我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科研能够发现未知,①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②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④错误。3. 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须人的意识的参与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A. 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这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②④正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错误。议题二 如何把握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情境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见过“猴子智取香蕉”“鹦鹉学人说话”“警犬协助破案”“马做算术题”“大象唱歌”……许多人在感叹之余常常会说,这些“聪明的”动物是“有智能的”。探究1 情境中动物的这类“智能活动”是不是一种意识活动,为什么?提示:不是。动物的“智能活动”只是动物的反应形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动物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因而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情境2】 19世纪初,某国的一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虽然后来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地教育,智力仍然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探究2 王子的故事说明什么?提示:王子的故事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有人脑,还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各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情境3】 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手术,人工智能+无人超市……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默默地填充、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娱乐、生产生活。探究3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有思维”。对此你怎么看?提示: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活动只不过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它本身并没有思维。1. 结合意识的产生与本质理解物质决定意识2. 正确理解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内容的客观性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是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等,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3. 理解意识应注意的几个“并不意味着”(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存在完全一致,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1. 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解析: “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符合题意。意识源于物质,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B错误。题目没涉及意识的起源,C不符合题意。损伤大脑会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表明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2. 《淮南子·览冥训》有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A. 来源于高度发达的人脑器官B. 表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存在C. 是人们主观想象臆造的产物D.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解析: 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非高度发达的人脑器官,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不能够脱离客观存在,B错误;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是人们主观想象臆造的产物,C错误,D符合题意。3. 光是无色的,人们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要归功于大脑里的“调色板”。来自视网膜的给定光的色调信息在相应脑区经过神经元的整合和编码处理后,初步形成人类各种主观色调认知,并结合其他更高级脑区的功能,编码外界千变万化的光线变化,最终在大脑中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标签。这表明( )①意识的表现形式是由脑神经中枢决定的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映射④意识是客观事物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内容决定形式,意识的表现形式由意识的内容决定,①错误。材料强调人们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归功于人的大脑,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入选。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简单映射,③错误。客观事物经视网膜、神经元和更高级脑区加工处理后形成意识,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进入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④入选。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1. 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有高达72%的这种物质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有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 )①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 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④符合题意。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物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①②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2.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一颗新彗星,于2023年3月1日被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命名为C/2023 A3(Tsuchinshan-ATLAS)。该彗星的轨道周期为61 751年,意味着这颗彗星要6万年才到访地球一次。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其亮度将快速增加,有望在2024年9月成为肉眼可见的大彗星。这说明(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③世界的物质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物质的存在越来越依赖于人的发现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新发现的彗星轨道周期为61 751年,意味着这颗彗星要6万年才到访地球一次,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其亮度将快速增加,说明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①③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错误。12345678910113. 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关系着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这段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③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④人类必须尊重、征服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关系着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排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而非征服自然,④错误。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近十年来,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地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39亿至4.36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主要包括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被称为“奇迹秀山鱼”的盾皮鱼、被称为“蠕纹沈氏棘鱼”的软骨鱼类等。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材料说明( )1234567891011①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相互依靠、密不可分的联系④从鱼到人的转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未涉及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①错误。在早期地层中发现了古老的鱼类化石,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些资料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④正确。自然界可以离开人类社会而存在,不能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③错误。12345678910115.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起到的这种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①劳动形成了人类赖以产生的物质环境②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③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④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1234567891011解析: 人类赖以产生的物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劳动形成的,①错误。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②③正确。题干旨在说明劳动对人类进化的重要作用,并不体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④排除。12345678910116.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意识决定物质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是意识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意识性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1234567891011解析: 由“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可以推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③正确。②④两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1234567891011知识点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7. 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是( )①岩石风化②猎狗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③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④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③→②1234567891011解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开始,①排第一位;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④排第二位;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猎狗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②排第三位;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出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③排第四位。1234567891011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能够复制艺术家的风格来制作新图像。只要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中输入毕加索、达·芬奇等作为指示后,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能创建他们新的原创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虽然有意识,但只能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 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超越人类思维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它能够复制或放大人脑的某些功能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但不会超越人类思维,①②错误。12345678910119.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A. 意识是人脑自发产生的B. 思想观念是人凭空想出来的C. 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D. 意识并不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1234567891011解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是自发产生的,A错误;思想观念属于意识的范畴,不是人凭空想出来的,B错误;鬼神观念的由来说明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C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D错误。123456789101110. 2023年8月,备受瞩目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能扫地、会做饭、端咖啡、送快递、从事危险的职业……凭借聪明的“大脑”、灵活的“四肢”,人形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受到市场青睐。材料中的人形机器人( )①是意识的产物,不可能取代意识②验证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③拥有自主意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④具有能动作用,能延伸人类的部分生理功能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人形机器人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是意识的产物,不可能取代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形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受到市场青睐,验证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②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形机器人只是实践的产物,不拥有自主意识,③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形机器人只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不具有能动作用,但能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④说法错误。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这一课内容时,某校高二年级学生收集了一些材料,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材料一 有位老中医擅长治疗肝病,慕名前来求医的人很多。科技人员根据这位老中医几十年诊断的经验和所开的处方,把肝病分为8个主型、36个亚型输入电脑,从而开发出多种不同的处方,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1234567891011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类在棋盘上的阵地也不断“失守”。“阿尔法围棋”是美国谷歌公司旗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维”开发的智能软件,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其“单机”版本用到48个CPU(中央处理器),另外还有一个分布式运算的版本,可同时用到多台计算机的1 202个CPU,大大提升计算能力。除了超强的计算力,“阿尔法围棋”最大的特点是——它会自己学习!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通过学习人类思维方式,掌握了一种从大局上判断形势优劣,并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找到最佳对策的方法,从而以4比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写下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新的篇章。1234567891011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电脑可以代替人脑产生意识”。对此,你怎么看?答案: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电脑的产生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离开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电脑根据科技人员输入的程序模拟人脑的思维,但永远不能代替人脑产生意识。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电脑不具备这种反应特性。解析:结合材料,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角度分析观点即可。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docx 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pptx 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