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规律是客观的
1.“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句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如图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
A.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B.规律并不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认识规律才能把握和改造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
阴阳之度,日月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 ——[宋]程颢《语录》
上述名言告诉我们(  )
①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③客观规律不是亘古不变的 ④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4.2023年8月,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简称“学青会”)主题活动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学青会”奖牌正面采用绣球、壮锦等元素,以绣球为设计焦点,通过壮锦飘带向外绽放,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奖牌背面以铜鼓鼓面为原型,中心太阳纹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四周配以图腾鸟,有着吉祥的寓意;外圈环绕了“学青会”的英文名称和铜鼓经典纹饰——云雷纹。这表明(  )
A.人的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活动能够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C.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违抗性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5.在北方,冬天气候寒冷,从环境条件上来说不利于蔬菜的生长,露天种植番茄、黄瓜等蔬菜肯定会失败。但是,人们盖起了温室,创造了局部温暖的环境,就可以在冬天种蔬菜了。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们可以消灭条件,从而消灭规律
②规律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来
③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肿瘤药物治疗中,肿瘤组织的致密细胞外基质和其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纳米药物平均肿瘤靶向效率均低于1%。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在研究自然界趋磁细菌生物矿化机制的基础上,仿生合成了具有高效磁靶向及肿瘤组织穿透性的软铁磁类磁小体纳米材料,该项研究有助于药物快速穿透肿瘤组织,提高肿瘤治疗中的药物递送效率。由此可见(  )
A.自然界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不断发展的
B.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性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洞察客观规律、获得理性认识
D.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某县巧用山地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探索出了“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做法,形成了山上种果林,山下种葡萄,果林下养鸡,葡萄园观光的生态农业模式,使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这说明(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思维方式决定事情成败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使农民脱贫致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伊索寓言》中有则故事:驴子背着几袋沉甸甸的盐过河,一不留神摔倒在小河里,站起来后,它感觉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不久,驴子驮棉花过河,想起了上次开心的事,它故意一滑摔倒在小河里。可是,背上的棉花变得好沉。驴子不明白为什么河水能让重的变轻,也能让轻的变重。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②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抱着旧观念看待新情况是行不通的
④物质运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严格目标管理,坚持年度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扎实落实城市排名位次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夯实属地管理责任,对空气质量月排名连续靠后的市县采取约谈、提醒、督办等措施,督促各地严格目标约束,保持攻坚势头,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目标管理体现了(  )
①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人们的科学观念是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
④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南京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理性准确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政治责任,正视压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南京市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有(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杭州是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除杭州是主办城市外,另有5个协办城市,这样不仅减轻了杭州本身的财务、人流接待等压力,同时通过筹办亚运会,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更新。杭州市贯彻“绿色、智慧、节俭、文明”的理念,把亚运会筹办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将市民生活的质量提升加入亚运会筹办中,开创了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在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领域开放的先例;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各方面全力打磨细节,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居民为迎亚运种下的月季、绣球花已经开放,青瓷艺人创作了沙滩排球海纹罐,农民画家历时一个多月创作了迎亚运主题作品……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谈谈杭州市办好本届亚运会的思路。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1.C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2.D 规律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我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A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造规律”说法错误,C排除;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
3.A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意思是苍天不改换它的常规,大地不改变它的法则,春秋冬夏遵循其规律,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阴阳之度,日月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意思是阴阳的变化,日月、季节、昼夜的更替都有着不变的规律。这两句话都强调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规律具有普遍性,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不涉及规律的变化,③不符合题意。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④错误。
4.D 材料强调意识活动的作用,不涉及意识的产生,也不涉及规律的客观性,A、C不符合题意。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B错误。“学青会”奖牌的设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D符合题意。
5.D 人们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故①②错误。人们盖起了温室,创造了局部温暖的环境,就可以在冬天种蔬菜了,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来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造福人类,故③④正确。
6.D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非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A不符合题意。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同样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们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才起作用,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最终要运用到实践中去,C错误。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仿生合成了具有高效磁靶向及肿瘤组织穿透性的软铁磁类磁小体纳米材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正确。
7.B 题干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使主观符合客观,①③正确。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实践的效果,但不会决定事情的成败,②说法错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农民脱贫致富,④说法错误。
8.A 材料中的故事强调驴子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办事情,沿用原来的老方法来处理问题,结果把事情办砸了,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抱着旧观念看待新情况是行不通的,①③符合题意。“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夸大了“敢想敢闯的精神”的作用,②排除。材料不涉及规律,没体现物质运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不符合题意。
9.D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错误。在生态治理中,该地严格目标管理,制定年度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经过实践证明,该地所制定的目标是正确的,能够正确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②④符合题意。科学观念是主观的,不能成为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应当是尊重客观规律,③错误。
10.B 要理性准确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政治责任,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要正视压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④错误。
11.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结合本市的实际,和5个城市协办本届亚运会,带动了周边城市的更新。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将市民生活的质量提升和亚运会筹办相结合。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赛事保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办好亚运会打下坚实基础。
解析:结合材料,可从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3 / 3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一)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和      。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    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运动是   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本质的、    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为转移的,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    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    ,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    ,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从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        和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想一想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轮回、四季更替是自然界的规律吗?
提示:                                            
判一判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
(2)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  )
(4)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
选一选
(1)2023年12月,河北省气象部门为了增加降水量,缓解干旱等自然灾害,组织在冀中南、冀东地区开展飞机增雪作业3架次,飞行12小时16分钟,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面人工增雪作业85点次,发射火箭弹251枚,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人工增雪(  )
①是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
②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气象运行规律
③突破自然条件的制约满足人类需要
④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水往低处流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⑤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⑥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交替
⑦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⑧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A.①②⑥ B.①④⑦
C.③⑤⑧ D.全部
1.教材P21“阅读与思考”
(1)谈谈你对《周易》中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描述了自然界常见的日月交替、寒暑变换的客观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中物质运动的哲学反思,也说明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物质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提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教材P23“阅读与思考”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提示:建筑师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筑师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实施,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蜜蜂筑巢、蜘蛛织网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段话说明了人作为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教材P24“阅读与思考”
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目的。
提示:①第一则材料:违背规律,受到惩罚;第二则材料: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4.教材P24“阅读与思考”
说一说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想摘掉穷帽子,对自身的客观条件要有清醒的认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本村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根据十八洞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村里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旅游等产业,从而成功致富。
议题一 认识规律的客观性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情境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探究1 谈谈“草原散养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情境2】 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文件明确,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应坚持“主动适应、预防为主,科学适应、顺应自然,系统适应、突出重点,协同适应、联动共治”的基本原则;提出“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探究2 国家是如何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和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要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分析思考问题时遵循思维规律,才能形成正确的意识;只有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预期目的。
(3)要立足于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是由客观引出主观,并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离开实践,人们既不能认识客观规律,更不能使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头脑里有再多再伟大的设想,也只是空想,永远变成不了现实。
(4)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手段。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物质性的米,巧妇即使再巧,主观能动性再强,也无法做出饭来,在这个意义上,巧妇不仅难为无米之炊,还难为无柴、无锅之炊。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2023年6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 《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研究发现,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好的标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素丰度的信息,这使得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得以实现。该科技成果的取得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认识规律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学校开运动会,在进行跳高比赛时,总要在地面垫几层海绵垫;在进行跳远比赛时,运动员总是往沙坑里跳。如果问及原因,大家都会说是为了避免运动员遭受伤害。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①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摆脱规律的制约和束缚
③比赛项目中的规律没有客观性可言
④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黄河保护与发展论坛在陕西渭南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加快推动黄河流域发展绿色转型”。黄河治理历来已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这说明(  )
①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④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议题二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情境】 2023年10月17―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探究 分析应如何搞好“一带一路”建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作为一种户外广告媒体,墙体广告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墙体广告内容从最开始的饲料、化肥、农机广告到手机、汽车、房地产广告,再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保险、文化等广告。从哲学的角度看,农村墙体广告内容的变化(  )
①印证了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②是广大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的见证
③说明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④表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省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为此,该省围绕“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推进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该地的成功探索启示我们(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改造世界的基本要求
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自然界的规律
④通过调查研究活动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市道虎沟乡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利用河滩地、坡耕地因地制宜发展“农光互补”项目,建设“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为一体的农业光伏产业园区,培育种植蔬菜、中药材等农作物,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该地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
③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以在实践中总结的符合时代的经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基础知识·准落实】
新学知识巧梳理
(一)1.(1)变化 过程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2)①运动 ②物质 2.(1)固有 必然 (2)人的意志 创造
(二)1.(1)认识 (2)改造 实践 2.尊重客观规律 正确意识 错误意识
(三)1.客观规律 客观存在的事物 规律性
2.(1)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
想一想
 提示:不是,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判一判
 (1)× (2)× (3)× (4)×
选一选
 (1)B 人工增雪是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④符合题意。创新规律的观点错误,②排除。不能突破自然条件的制约,③排除。
(2)C ①②都属于现象,不属于规律;③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属于规律;⑤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属于规律;⑥⑦都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规律;⑧属于规律。
【学科素养·稳提升】
议题一
情境探究
探究1 提示: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散养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探究2 提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我国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明确了适应气候变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我国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以及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国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推动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跟踪训练
1.A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获得科技成果,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当选。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相互依赖”说法错误,②排除。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好的标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素丰度的信息,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的实现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认识规律,③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错误。
2.B 为了避免运动员遭受伤害,在进行跳高比赛时,总要在地面垫几层海绵垫;在进行跳远比赛时,运动员总是往沙坑里跳,这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①④符合题意。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和束缚,②③错误。
3.B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②与题意不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③表述不准确。
议题二
情境探究
探究 提示:①搞好“一带一路”建设要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一带一路”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跟踪训练
1.B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墙体广告内容也在变化,这印证了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种变化过程也说明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①③正确。②不是从哲学角度的认识,不选。材料未涉及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④不符合题意。
2.A 该省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林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坚持了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符合题意。该省通过调查研究,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绿色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②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创新,③说法错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3.B 该地做法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尊重客观规律才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②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以经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④说法错误。
5 / 6(共73张PPT)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目录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学科素养·稳提升
2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一)规律是客观的
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
象的 和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和 。
变化 
过程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 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
化之中。
②运动是 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
的。
运动 
物质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本质
的、 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为转移
的,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
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固有 
必然 
人的意志 
创造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 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2)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
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
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
事物。
(1)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
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
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
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认识 
改造 
实践 
2.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
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 ,才能
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
标;违背客观规律的 ,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
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 
正确意识 
错误意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从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客观规律 
客观存在的事
物 

律性 
2. 要求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
和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
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主观能动
性 
发挥主观能动
性 
尊重客观规律 
想一想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轮回、四季更替是自然界的规律吗?
提示:不是,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判一判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 × )
(2)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 )
(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亘古不变的。
( × )
(4)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 × )
×
×
×
×
选一选
(1)2023年12月,河北省气象部门为了增加降水量,缓解干旱等自
然灾害,组织在冀中南、冀东地区开展飞机增雪作业3架次,飞
行12小时16分钟,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面人工增雪作业85点
次,发射火箭弹251枚,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人工增雪(  )
①是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
②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气象运行规律
③突破自然条件的制约满足人类需要
④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人工增雪是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需要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④符合题意。创新规律的观
点错误,②排除。不能突破自然条件的制约,③排除。
(2)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水往低处流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⑤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⑥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交替
⑦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⑧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A. ①②⑥ B. ①④⑦
C. ③⑤⑧ D. 全部
解析: ①②都属于现象,不属于规律;③属于人类社会发展
的规律;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属于规律;⑤是价值规
律的内容,属于规律;⑥⑦都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规律;⑧
属于规律。
1. 教材P21“阅读与思考”
(1)谈谈你对《周易》中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描述了自然界常见的日月交替、寒暑变换的客
观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中物质运动的哲学反
思,也说明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物质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提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 教材P23“阅读与思考”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提示:建筑师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体现了人的
主观能动性。建筑师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实施,每一个步骤
都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蜜蜂筑
巢、蜘蛛织网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段话说明了人作为劳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教材P24“阅读与思考”
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
目的。
提示:①第一则材料:违背规律,受到惩罚;第二则材料:认识、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
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
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
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4. 教材P24“阅读与思考”
说一说做事情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想摘掉穷帽子,
对自身的客观条件要有清醒的认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
观规律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本村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因地
制宜,根据十八洞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村里发展
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旅游等产业,从而成功致富。
02
学科素养·稳提升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议题一 认识规律的客观性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情境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
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
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
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
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
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
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探究1 谈谈“草原散养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
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提示: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
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散养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
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
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
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
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情境2】 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
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
谋划部署,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
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有
效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文件明确,当前至2035
年,适应气候变化应坚持“主动适应、预防为主,科学适应、顺应自
然,系统适应、突出重点,协同适应、联动共治”的基本原则;
提出“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
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
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
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探究2 国家是如何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
提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和能动创造性。我国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明确了
适应气候变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
响和风险。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
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国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施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推动建
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我国在基本原则的指导
下,不断提高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以及
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
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
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
世界,造福人类。
2.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和发挥意识对物质的
能动作用。
(2)要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
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分析思考问题时遵循思维规律,才
能形成正确的意识;只有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
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达到改造客观
世界的预期目的。
(3)要立足于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是由客观引出主观,并使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离开实践,人们既不能认识
客观规律,更不能使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头脑里有再多
再伟大的设想,也只是空想,永远变成不了现实。
(4)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手段。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
是这个意思,没有物质性的米,巧妇即使再巧,主观能动性
再强,也无法做出饭来,在这个意义上,巧妇不仅难为无米
之炊,还难为无柴、无锅之炊。
3.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
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
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 2023年6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 《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完
成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研究发现,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
好的标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素丰
度的信息,这使得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得以实现。该科技成果的取
得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认识规律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获得科技成果,说明思维和存在具
有同一性,①当选。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相互
依赖”说法错误,②排除。双周期的天琴座RR型变星是最好的标
准烛光,利用它的两个周期来测量星系距离不再需要元素丰度的信
息,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的实现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
认识规律,③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错误。
2. 学校开运动会,在进行跳高比赛时,总要在地面垫几层海绵垫;在
进行跳远比赛时,运动员总是往沙坑里跳。如果问及原因,大家都
会说是为了避免运动员遭受伤害。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①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摆脱规律的制约和束缚
③比赛项目中的规律没有客观性可言
④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为了避免运动员遭受伤害,在进行跳高比赛时,总要在
地面垫几层海绵垫;在进行跳远比赛时,运动员总是往沙坑里跳,
这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①④符合题
意。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和束缚,②③错误。
3.2023·黄河保护与发展论坛在陕西渭南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
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加快推动黄河流域发展绿色转型”。黄河
治理历来已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尊重规
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这说明(  )
①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④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尊重规律,
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掌握和
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
类,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②与题意不符。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③表述不准确。
议题二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情境】 2023年10月17―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
论坛在北京举行。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具有
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
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
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共建
“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
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
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探究 分析应如何搞好“一带一路”建设。
提示:①搞好“一带一路”建设要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
主观符合客观。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
住“一带一路”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
情,还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
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一方面,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
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
思想意识。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
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
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
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
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 作为一种户外广告媒体,墙体广告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存在于我
国农村地区。农村墙体广告内容从最开始的饲料、化肥、农机广告
到手机、汽车、房地产广告,再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保险、
文化等广告。从哲学的角度看,农村墙体广告内容的变化(  )
①印证了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②是广大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的见证
③说明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④表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墙体广告内容也在变
化,这印证了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种变化过程也说明物
质是运动的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①③正确。②
不是从哲学角度的认识,不选。材料未涉及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④不符合题意。
2. 某省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为此,
该省围绕“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
办”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探索出一条推进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该地的成功探索启示我
们(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改造世界的基本要求 ②坚持尊重
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创新自然界的规律 ④通过调查研究活动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
体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该省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林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坚持了
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符合题意。该省通过调查研究,开
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绿色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之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②符合题
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创新,③说法错误。要坚持主观
与客观具体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3. 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市道虎沟乡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利用
河滩地、坡耕地因地制宜发展“农光互补”项目,建设“光伏发电
+农业种植”为一体的农业光伏产业园区,培育种植蔬菜、中药材
等农作物,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助
力乡村振兴。该地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
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 ③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
结合 ④以在实践中总结的符合时代的经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该地做法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
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
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尊重客观规律才是人们改造客观世
界的前提,②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
发,而不能以经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④说法错误。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规律是客观的
1.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句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如图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
A. 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B. 规律并不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 认识规律才能把握和改造规律
D.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规律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我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
A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
系,B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造规
律”说法错误,C排除;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规律是客观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
—《管子·形势》
阴阳之度,日月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
——[宋]程颢《语录》
上述名言告诉我们(  )
①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③客观规律不是亘古不变的
④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
一也”,意思是苍天不改换它的常规,大地不改变它的法则,春秋冬
夏遵循其规律,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阴阳之度,日月寒暑昼夜之
变,莫不有常”,意思是阴阳的变化,日月、季节、昼夜的更替都有
着不变的规律。这两句话都强调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
的,规律具有普遍性,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的,并不涉及规律的变化,③不符合题意。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
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4. 2023年8月,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简称“学青会”)
主题活动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学青会”奖牌正面采用绣球、壮锦
等元素,以绣球为设计焦点,通过壮锦飘带向外绽放,如一朵盛开
的鲜花;奖牌背面以铜鼓鼓面为原型,中心太阳纹象征着年轻人的
活力和热情,四周配以图腾鸟,有着吉祥的寓意;外圈环绕了“学
青会”的英文名称和铜鼓经典纹饰——云雷纹。这表明(  )
A. 人的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活动能够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C.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违抗性
D.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材料强调意识活动的作用,不涉及意识的产生,也不涉
及规律的客观性,A、C不符合题意。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
现实的东西,B错误。“学青会”奖牌的设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
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在北方,冬天气候寒冷,从环境条件上来说不利于蔬菜的生长,露
天种植番茄、黄瓜等蔬菜肯定会失败。但是,人们盖起了温室,创
造了局部温暖的环境,就可以在冬天种蔬菜了。这一事例给我们的
启示是(  )
①人们可以消灭条件,从而消灭规律
②规律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来
③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人们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故①②错误。人们盖
起了温室,创造了局部温暖的环境,就可以在冬天种蔬菜了,说明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来指导实践,
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造福人类,故③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在肿瘤药物治疗中,肿瘤组织的致密细胞外基质和其周围环境的复
杂性,导致纳米药物平均肿瘤靶向效率均低于1%。中国科学院研
究人员在研究自然界趋磁细菌生物矿化机制的基础上,仿生合成了
具有高效磁靶向及肿瘤组织穿透性的软铁磁类磁小体纳米材料,该
项研究有助于药物快速穿透肿瘤组织,提高肿瘤治疗中的药物递送
效率。由此可见(  )
A. 自然界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不断发展的
B.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性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洞察客观规律、获得理性认识
D. 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表明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非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A不符合题意。
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同样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们尊重物质运动的
规律,规律才起作用,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实践获得
的认识最终要运用到实践中去,C错误。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仿生
合成了具有高效磁靶向及肿瘤组织穿透性的软铁磁类磁小体纳米材
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 某县巧用山地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探索出了
“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做法,形成了山
上种果林,山下种葡萄,果林下养鸡,葡萄园观光的生态农业模
式,使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这说明(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思维方式决定事情成败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使农民脱贫致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题干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使主观符合客观,①③
正确。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实践的效果,但不会决定事情的成败,
②说法错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
使农民脱贫致富,④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伊索寓言》中有则故事:驴子背着几袋沉甸甸的盐过河,一不留
神摔倒在小河里,站起来后,它感觉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不久,
驴子驮棉花过河,想起了上次开心的事,它故意一滑摔倒在小河
里。可是,背上的棉花变得好沉。驴子不明白为什么河水能让重的
变轻,也能让轻的变重。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②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抱着旧观念看待新情况是行不通的
④物质运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材料中的故事强调驴子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办事情,沿
用原来的老方法来处理问题,结果把事情办砸了,这告诉我们想问
题、办事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抱着旧观念看待新情况是行不通
的,①③符合题意。“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夸大了
“敢想敢闯的精神”的作用,②排除。材料不涉及规律,没体现物
质运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严格目标管理,坚持年度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扎实落实城市排名位次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夯实属地管理责任,对空气质量月排名连续靠后的市县采取约谈、提醒、督办等措施,督促各地严格目标约束,保持攻坚势头,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目标管理体现了(  )
①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人们的科学观念是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
④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
的反映,①错误。在生态治理中,该地严格目标管理,制定年度目
标和阶段性目标,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体现了人的意识活
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经过实践证明,该地所制定的目标是
正确的,能够正确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②④符合题意。科学观念是
主观的,不能成为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成功改造事物的基础和前
提应当是尊重客观规律,③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南京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理性准确判断经济运行态
势,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政治责
任,正视压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
目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南京
市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有(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无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要理性准确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走
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政治责任,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①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要正视压力、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
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③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
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杭
州是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除杭州是主办城市外,另有5
个协办城市,这样不仅减轻了杭州本身的财务、人流接待等压
力,同时通过筹办亚运会,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更新。杭州市贯
彻“绿色、智慧、节俭、文明”的理念,把亚运会筹办与城市发
展紧密结合,将市民生活的质量提升加入亚运会筹办中,开创了
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在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领域开放
的先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各方面全力打磨细节,持续
提升服务水平。居民为迎亚运种下的月季、绣球花已经开放,青瓷艺
人创作了沙滩排球海纹罐,农民画家历时一个多月创作了迎亚运主题
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谈谈杭州市
办好本届亚运会的思路。
答案: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结合本市的实际,和5个城市
协办本届亚运会,带动了周边城市的更新。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将市民生活的质量提升
和亚运会筹办相结合。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
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认真
做好赛事保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办好亚
运会打下坚实基础。
解析:结合材料,可从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
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
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