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和平不是求来的,是斗争来的。“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说明(  )
①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 ②和平是绝对的,而斗争是相对的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④矛盾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以下诗句与如图漫画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B.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
C.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D.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3.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句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4.“先让一步,后发制人”是指在双方斗争中先让一步,待对手暴露出弱点,自己处于有利的主动地位,一举反击压倒对方。历史上的楚汉成皋之战、袁曹官渡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先让一步,后发制人”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主要的,斗争性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促进农药减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这种生物防治技术的哲学依据是(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通过实践建立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优越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生态系统中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③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生态系统中万物相生相克,维持着动态平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矛盾问题的精髓
6.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些成语、俗语共同说明的辩证法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7.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下列成语违背矛盾普遍性的是(  )
A.按图索骥 B.头痛医头
C.讳疾忌医 D.管中窥豹
8.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体现了(  )
①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人类现代化规律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③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互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23年11月,我国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中,选择试点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到2027年,在总结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和有效建设模式基础上,向其他各类城市和更多社区稳妥有序推开。这一做法(  )
①遵循了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认识规律 ②说明通过试点城市形成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复制 ③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④表明特殊性包含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京津冀3省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落实上述要求(  )
①是基于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②必须遵循从普遍性到特殊性再到普遍性的认识秩序
③要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
④能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有益经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无论是《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思想,还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表达。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征程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年,终身报国不言悔;“当代神农”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以不变的淡定、执着,诠释着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英雄模范以使命和担当,传承和践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天,我们彰显崇尚英雄模范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灯塔,召唤更多人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不同的表现又能一脉相承。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
1.A “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说明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①③符合题意。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和平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不是单纯强调斗争性,④不符合题意。
2.D 漫画中“渴望被了解,却又惧怕被看穿”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体现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不符合题意;B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符合题意;D意为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题意。
3.B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没有体现,A不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明福祸相依、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B入选;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也没有体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C、D不选。
4.D “先让一步,后发制人”,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说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③④符合题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错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②错误。
5.C “以虫治虫”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生态系统中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生态系统中万物相生相克,维持着动态平衡,②④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实践建立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二者无法比较哪一个更优越,①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6.C 这些成语、俗语共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不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以及联系的普遍性,A、B排除。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属于唯物论,不属于辩证法,D与题意不符。
7.C “按图索骥”原多比喻做事拘泥成法,不懂变通(含贬义),后多用于正面,泛指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因此没有违背矛盾普遍性,A不符合题意;“头痛医头”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局思考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并没有违背矛盾普遍性,B不符合题意;“讳疾忌医”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回避矛盾的体现,因此违背了矛盾普遍性,C符合题意;“管中窥豹”意思是从管子里看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因此没有违背矛盾普遍性,D不符合题意。
8.B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表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但一定是适合本国国情的,②③应选;①说法错误,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说法错误,中国式现代化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相互影响。
9.B “选择试点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到2027年,在总结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和有效建设模式基础上,向其他各类城市和更多社区稳妥有序推开”,这是在个性中总结出共性经验并推广下去,这遵循了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矛盾具有特殊性,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直接复制,②错误。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错误。
10.D 落实上述要求要正确认识京津冀和全国的关系,要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落实上述要求能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有益经验,③④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错误。应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②错误。
1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社会历史条件具有特殊性,因而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个性化的表现。③在不同历史时期,家国情怀都彰显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有共性与普遍的规律,所以,又是一脉相承的。
解析:结合材料,需要调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3 / 3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就是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和   。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及其关系
内 涵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      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      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关 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    的,矛盾的斗争性是    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    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    和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    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    及其每一个    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一是     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     和    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     、同一矛盾的        也各有其特殊性。
(3)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坚持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    。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    。
(3)方法论要求: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统一。
判一判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双方。(  )
(2)水至清则无鱼,说明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3)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4)抓住主要矛盾就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
选一选
 (1)“扬长避短”意味着(  )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应正确对待矛盾
B.矛盾双方可以无条件转化
C.长短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D.对立与统一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2)当前,我国的特大城市以及一部分大城市的高端设计市场基本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千城一面”和城市建筑缺乏特色成为当前建筑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设计者没有看到(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主次方面
D.主次矛盾
(3)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致辞时讲道:“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这启示我们应(  )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在共性中坚持个性
③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在个性中寻求共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教材P36“阅读与思考”
(1)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提示: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教材P36“阅读与思考”
(1)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提示:是因为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荣、强、福、治中分别包含着辱、弱、祸、乱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当,矛盾双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3.教材P37“阅读与思考”
(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史伯: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孔子:有差异才会有同一,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提示:他们与我们自己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应地产生矛盾的机会也会比其他人要多,因此,自己与亲人和朋友的这种关系正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体现。
4.教材P39“阅读与思考”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提示:“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共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这个故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5.教材P40“阅读与思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围是普遍性矛盾,在什么范围是特殊性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是普遍性矛盾,就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特殊性矛盾。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议题一 如何认识矛盾
  
【情境】 一直以来,城管与小贩的关系牵动着民众的心。小贩为了生计,往来奔波于城市街道,确实不易;而城管为了城市生活更加有序而频频出击,也十分艰难。然而,在民生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重视的今天,一味地“堵”显然已不合时宜。济南市城管变“为城市管人民”为“为人民管城市”,以人为本,化堵为疏,刚柔相济,以全新的理念和行动,实现了城市与市民的和谐共处以及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叫响了城市管理的“济南品牌”。
探究 分析城市管理“要好看”与小贩“要吃饭”的关系。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与方法论
(1)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关系
类别 同一性 斗争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点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四大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不仅产生很早,其含义也很广泛,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再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而第一个对“和”进行理论提升,使之成为事物之本和天地法则的人是西周时期的史伯,他曾说过“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的观点表明(  )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五彩缤纷的树叶装点着市民的生活。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赏叶,湖北多地公园广场部分区域,实行落叶缓(不)扫政策,让市民更近距离感受秋天落叶缤纷,给城市增添了色彩和诗意。“落叶缓(不)扫”认识到(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斗争性并不是绝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西医治疗癌症有各自不同的策略,西医治疗目的是去除癌细胞本身,将其直接杀灭,这在中医上称之为祛邪;中医治疗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通过调节身体,利用自身力量来杀灭癌细胞,即扶正。材料表明(  )
①“祛邪”与“扶正”在医疗中无明确界限
②“祛邪”的表象不蕴含着“前进”的规定
③“祛邪”与“扶正”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祛邪”与“扶正”治疗具有各自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议题二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情境】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坚持因时因地制宜,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
探究 说明如何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 论 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关系
(1)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4)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
(5)不能说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受普遍性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漫画《三代人赶集》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②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矛盾
③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渗透和包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根据原料来源,我国食盐主要分为通过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井矿盐、通过海水蒸发结晶产生的海盐、在盐湖中直接开采或者通过盐卤水在盐田中晒制的湖盐。原料来源不同,会导致食盐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有细微差别。不过,无论原料来源是什么,食盐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下列对食盐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原料不同的食盐主要成分都相同,说明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即使食盐原料来源特殊也依然具有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③任何一种食盐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山东等级考18题)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
——摘编自《南方日报》
“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
【基础知识·准落实】
新学知识巧梳理
(一)1.对立统一 斗争性 同一性 2.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相对 绝对 对立 源泉 动力
(二)1.(2)分析 解决 2.(1)事物 侧面 (2)不同事物 不同过程 阶段 不同矛盾 两个不同方面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共性 个性 绝对 相对 精髓 (1)特殊性 特殊性 普遍性 (2)特殊性 普遍性 (3)具体的历史的
判一判
 (1)× (2)× (3)× (4)×
选一选
 (1)A “扬长避短”意味着任何事物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正确地对待矛盾,A符合题意。矛盾双方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能转化,B错误。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不能理解为长和短,C错误。对立与统一存在于事物的统一体内部,事物之间只有具备了生成统一体的条件,才存在对立与统一,否则对立与统一是不存在的,D错误。
(2)A “千城一面”和城市建筑缺乏特色是因为设计者没有看到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不同城市的建筑应有不同特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D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强调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启示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个性中寻求共性,①④正确。
【学科素养·稳提升】
议题一
情境探究
探究 提示: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城市管理“要好看”与小贩“要吃饭”是矛盾的双方,矛盾的解决推动着城市管理与人民生活的和谐发展。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要好看”与“要吃饭”的矛盾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同一性。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维护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或否定另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跟踪训练
1.C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①错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错误。
2.B 落叶本属于城市垃圾,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当把握多种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③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联系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④说法错误。
3.D 材料表明“祛邪”与“扶正”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祛邪”与“扶正”治疗具有各自的特点,③④正确。“祛邪”与“扶正”作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前者注重否定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因素;后者侧重于培养新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二者是有区别的,①排除。“祛邪”通过去除癌细胞本身,将其直接杀灭,去除阻碍事物发展的因素,在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中实现发展,蕴含了“前进”的规定,②错误。
议题二
情境探究
探究 提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直面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加以解决。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发展条件、优势等因素,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发挥好先行示范区的作用, 以点带面,引导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协同发展。
跟踪训练
1.C 漫画中三代人赶集的方式不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体现了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矛盾,也说明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②③正确。漫画强调的是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涉及事物发展的趋势,①不符合题意。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而非相互渗透和包含,④说法错误。
2.D 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③错误。无论原料来源是什么,食盐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可见即使食盐原料来源特殊也依然具有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②符合题意。每一种食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原料来源使我们把不同的食盐区分开来,说明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④符合题意。
3.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雷锋所处的年代、他所做的事情与雷锋的接棒者所处的年代、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领域里发光发热,雷锋是特别的先行者,是我们的榜样力量。③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虽然雷锋与接棒者存在诸多不同,但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内核是相似的,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无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与雷锋永远是最熟悉的青春同行者。
解析:需要调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关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由材料“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可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由材料“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可联系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1 / 3(共71张PPT)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
目录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学科素养·稳提升
2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就是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和

对立统一 
斗争性 
同一
性 
2.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及其关系
内 涵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 的属
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 ,一
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
是矛盾双方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 的
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关 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 的,矛盾的斗争性是 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
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
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
事物发展的 和
相对 
绝对 

立 
源泉 
动力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 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
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 矛盾。

析 
解决 
2. 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 及其每一个
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一是 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
和 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
的 、同一矛盾的 也各有其特
殊性。
(3)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坚持 。
事物 

面 
不同事物 

同过程 
阶段 
不同矛盾 
两个不同方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
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 。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
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 ,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共性 

性 
绝对 
相对 
精髓 

殊性 
特殊性 
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
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 。反之,在一
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 。
(3)方法论要求: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矛
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统一。
特殊性 
普遍性 
具体的历史的 
判一判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双方。 ( × )
(2)水至清则无鱼,说明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 × )
(3)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 )
(4)抓住主要矛盾就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 × )
×
×
×
×
选一选
(1)“扬长避短”意味着(  )
A.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应正确对待矛盾
B. 矛盾双方可以无条件转化
C. 长短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D. 对立与统一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解析: “扬长避短”意味着任何事物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
两个方面,因此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正确地对待矛盾,A符合题
意。矛盾双方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能转化,B错误。 一切事
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不能理解
为长和短,C错误。对立与统一存在于事物的统一体内部,事物
之间只有具备了生成统一体的条件,才存在对立与统一,否则
对立与统一是不存在的,D错误。
(2)当前,我国的特大城市以及一部分大城市的高端设计市场基本
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千城一面”和城市建筑缺乏特色
成为当前建筑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设计
者没有看到(  )
A. 矛盾具有特殊性 B. 矛盾具有普遍性
C. 矛盾主次方面 D. 主次矛盾
解析: “千城一面”和城市建筑缺乏特色是因为设计者没有
看到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不同城市的建筑
应有不同特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在共性中坚持个性 ③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在个性中寻求共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致辞时讲道:“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这启示我们应(  )
解析: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强调矛盾双方
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启示我们要在对立
中把握统一,在个性中寻求共性,①④正确。
1. 教材P36“阅读与思考”
(1)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
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
两种基本属性。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提示: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关系。
2. 教材P36“阅读与思考”
(1)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提示:是因为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提示:矛
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荣、强、
福、治中分别包含着辱、弱、祸、乱的因素,如果处理不
当,矛盾双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荣、
强、福、治中分别包含着辱、弱、祸、乱的因素,如果处理不
当,矛盾双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3. 教材P37“阅读与思考”
(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史伯: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性就
没有同一性。
孔子:有差异才会有同一,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
差别的同一。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
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提示:他们与我们自己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应地产生矛
盾的机会也会比其他人要多,因此,自己与亲人和朋友的这
种关系正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体现。
4. 教材P39“阅读与思考”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提示:“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不
同的矛盾,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
叶”是指不同的事物具有共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这个故事体
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
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
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
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是没有的。
5. 教材P40“阅读与思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围是普遍性矛盾,在什么范围是特殊
性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是普遍性矛盾,就
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特殊性矛盾。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
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
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02
学科素养·稳提升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议题一 如何认识矛盾
【情境】 一直以来,城管与小贩的关系牵动着民众的心。小贩为了
生计,往来奔波于城市街道,确实不易;而城管为了城市生活更加有
序而频频出击,也十分艰难。然而,在民生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重视的
今天,一味地“堵”显然已不合时宜。济南市城管变“为城市管人
民”为“为人民管城市”,以人为本,化堵为疏,刚柔相济,以全新
的理念和行动,实现了城市与市民的和谐共处以及城市环境的不断改
善,叫响了城市管理的“济南品牌”。
探究 分析城市管理“要好看”与小贩“要吃饭”的关系。
提示: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城市管理“要好看”与小贩“要吃饭”是矛盾
的双方,矛盾的解决推动着城市管理与人民生活的和谐发展。②矛盾
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要好看”与“要
吃饭”的矛盾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关
系。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另一方
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同一性。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
于维护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我们
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或否定另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1.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与方法论
(1)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
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
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
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关系
类别 同一性 斗争性

别 含
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
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
斥、相互对立的属


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
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
的倾向和趋势

点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类别 同一性 斗争性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
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
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类别 同一性 斗争性
方法
论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促进有利转化,防
止不利转化。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
统一中把握对立
1.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四大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不仅产生很早,其含义也很广泛,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再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而第一个对“和”进行理论提升,使之成为事物之本和天地法则的人是西周时期的史伯,他曾说过“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的观点表明(  )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
所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①错误;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
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
制约,④错误。
2.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五彩缤纷的树叶装点着市民的生活。为了让
大家更好地赏叶,湖北多地公园广场部分区域,实行落叶缓(不)
扫政策,让市民更近距离感受秋天落叶缤纷,给城市增添了色彩和
诗意。“落叶缓(不)扫”认识到(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③矛
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斗争性并不是绝对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落叶本属于城市垃圾,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一
道亮丽的风景,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应当把握多种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
③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联系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事物之
间都存在联系,②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
是相对的,④说法错误。
3. 中西医治疗癌症有各自不同的策略,西医治疗目的是去除癌细胞本
身,将其直接杀灭,这在中医上称之为祛邪;中医治疗不是直接杀
死癌细胞,而是通过调节身体,利用自身力量来杀灭癌细胞,即扶
正。材料表明(  )
①“祛邪”与“扶正”在医疗中无明确界限
②“祛邪”的表象不蕴含着“前进”的规定
③“祛邪”与“扶正”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祛邪”与“扶正”治疗具有各自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材料表明“祛邪”与“扶正”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祛邪”与“扶正”治疗具有各自的特点,③④正确。“祛邪”与
“扶正”作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前者注重否定旧事物中消极、腐
败的因素;后者侧重于培养新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富有生命力
的因素,二者是有区别的,①排除。“祛邪”通过去除癌细胞本
身,将其直接杀灭,去除阻碍事物发展的因素,在对旧事物的辩证
否定中实现发展,蕴含了“前进”的规定,②错误。
议题二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情境】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
范区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
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
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坚持因时
因地制宜,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
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
探究 说明如何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提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
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
直面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
加以解决。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充
分考虑各个地区的发展条件、优势等因素,坚持因时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共性与个
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发挥好先行示范区的作用, 以点带面,
引导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协同发展。
1.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
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
论 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
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 矛盾的特殊性

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
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
特殊性


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
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
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关系
(1)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
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
法解决。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
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特殊性质。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
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4)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
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
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
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
(5)不能说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
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受普遍性的制约;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 漫画《三代人赶集》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②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矛盾
③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渗透和包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漫画中三代人赶集的方式不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生
产、生活方式不同,体现了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矛盾,
也说明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②③正确。漫画强调
的是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涉及事物发展的趋
势,①不符合题意。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而非相互渗透和包
含,④说法错误。
2. 根据原料来源,我国食盐主要分为通过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井矿
盐、通过海水蒸发结晶产生的海盐、在盐湖中直接开采或者通过盐
卤水在盐田中晒制的湖盐。原料来源不同,会导致食盐中的矿物质
和微量元素等有细微差别。不过,无论原料来源是什么,食盐的主
要成分都是氯化钠。下列对食盐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原料不同的食盐主要成分都相同,说明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
之中 ②即使食盐原料来源特殊也依然具有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 ③任何一种食盐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
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
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①③错误。无论原料来源是什么,食盐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
钠,可见即使食盐原料来源特殊也依然具有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②符合题意。每一种食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
原料来源使我们把不同的食盐区分开来,说明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④符合题意。
3. (2023·山东等级考18题)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
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
锋”……
——摘编自《南方日报》
“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一
般与个别的关系。②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雷锋精神源于雷锋
一人,雷锋所处的年代、他所做的事情与雷锋的接棒者所处的年
代、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领域里发光
发热,雷锋是特别的先行者,是我们的榜样力量。③另一方面,矛
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
一。
虽然雷锋与接棒者存在诸多不同,但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
价值追求,精神内核是相似的,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
念,无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与雷锋永
远是最熟悉的青春同行者。
解析:需要调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关知识进
行拓展分析。由材料“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可联系矛盾的普
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由材料“一个雷锋
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可联系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
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和平不是求来的,是斗争来的。“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
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说明(  )
①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 ②和平是绝对的,而斗争是相
对的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④矛盾有斗争性,矛盾双
方相互排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
和平则和平亡”,这说明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
互贯通,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①③符合题意。同一性
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和平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②说
法错误。材料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不是单纯强调斗
争性,④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以下诗句与如图漫画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B. 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
C.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D.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漫画中“渴望被了解,却又惧怕被看穿”体现了矛盾就
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体现的是矛
盾具有普遍性,不符合题意;B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
的,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符合题意;
D意为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
的消息,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句所体现的哲
学原理是(  )
A. 矛盾的斗争性 B. 矛盾的同一性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析: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
性,材料没有体现,A不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表明福祸相依、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B入选;材
料体现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也没有体现矛
盾发展的不平衡性,C、D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先让一步,后发制人”是指在双方斗争中先让一步,待对手暴露
出弱点,自己处于有利的主动地位,一举反击压倒对方。历史上的
楚汉成皋之战、袁曹官渡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
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先让一
步,后发制人”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主要的,斗争性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先让一步,后发制人”,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说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
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③④符合题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错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②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
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促进农药减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
全和环境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这种生物防治技术的哲学依据
是(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通过实践建立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优越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生态系统中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③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
化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生态系统中万物相生相克,维持着
动态平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以虫治虫”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
防治害虫的方法,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生态系统中事物之
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生态系
统中万物相生相克,维持着动态平衡,②④符合题意。联系具
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实践建立的联系和自在
事物的联系,二者无法比较哪一个更优越,①说法错误。材料
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
的对立面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矛盾问题的精髓
6.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些成语、俗语共同说明的辩证法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联系具有普遍性
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 这些成语、俗语共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不是强调矛
盾的普遍性以及联系的普遍性,A、B排除。物质决定意识,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属于唯物论,不属于辩证法,D与题意不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下列成语违背矛盾普遍性的是(  )
A. 按图索骥 B. 头痛医头
C. 讳疾忌医 D. 管中窥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按图索骥”原多比喻做事拘泥成法,不懂变通(含贬
义),后多用于正面,泛指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因此没有
违背矛盾普遍性,A不符合题意;“头痛医头”比喻处理问题不从
全局思考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
并没有违背矛盾普遍性,B不符合题意;“讳疾忌医”指隐瞒疾
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回避矛
盾的体现,因此违背了矛盾普遍性,C符合题意;“管中窥豹”意
思是从管子里看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因此没有违背矛
盾普遍性,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
特色。这体现了(  )
①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人类现代化规律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
新的选择
③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
定模式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
互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
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表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式现代
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是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但一定是适合本
国国情的,②③应选;①说法错误,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④说法错误,中国式现代化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相互
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3年11月,我国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
案》提出,将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中,选择
试点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到2027年,在总结试点形
成的经验做法和有效建设模式基础上,向其他各类城市和更多社区
稳妥有序推开。这一做法(  )
①遵循了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认识规律
②说明通过试点城市形成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复制
③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④表明特
殊性包含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选择试点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到2027
年,在总结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和有效建设模式基础上,向其他各
类城市和更多社区稳妥有序推开”,这是在个性中总结出共性经验
并推广下去,这遵循了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认识规律,
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①③符合题
意。矛盾具有特殊性,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直接复制,②错误。
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座谈会时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京津冀3
省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落实上述要求(  )
①是基于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②必须遵循从普遍性到特殊性再到普遍性的认识秩序
③要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
④能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有益经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落实上述要求要正确认识京津冀和全国的关系,要在矛
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落实上述要求能够为全
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有益经验,③④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
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错误。应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
性的认识秩序,②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无
论是《礼记·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
文思想,还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
任担当,抑或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表
达。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征程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
功埋名三十年,终身报国不言悔;“当代神农”袁隆平把对祖国
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以不变的淡定、执着,诠
释着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英雄模范以
使命和担当,传承和践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
天,我们彰显崇尚英雄模范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灯塔,
召唤更多人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推
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
么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不同的表现又能一脉相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
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②社会历史条件具有特殊性,因而家国情怀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有个性化的表现。③在不同历史时期,家国情怀都
彰显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有共性与普遍的规律,所以,又是
一脉相承的。
解析:结合材料,需要调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
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