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含答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含答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标要求】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近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
难点:股份制公司的特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发展变化的关系。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世界市场:通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商品输出:指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它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之一。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在国外进行投资和贷款的行为。(开银行、办工厂、修铁路、开矿、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阶段 概况
开始形成 (1)背景: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 (2)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3)过程: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活动。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影响: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1)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化大生产,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大大改善交通运输,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加紧殖民扩张,逐步征服亚非拉更多地区。
最终形成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资本输出: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外,还加大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经济。 ②瓜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知识补充:
一: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①根本推动力: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②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③助推剂:两次工业革命。④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
二:世界市场形成的特点:
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性、扩张性: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国际分工发展,垄断企业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③不平等性:资本主义国家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人类的社会进步。
⑤欧美主导:以欧美工业国家为中心。
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①(总体而言)不公正、不平等。在世界市场中,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占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其经济附庸(宏观视角)。
②(对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角度)。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双重作用: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贫困、屈辱(道德角度);另一方面瓦解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客观作用)。
④(对世界)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不同类型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全球视野)。
知识点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一)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1)欧洲贸易中心的转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葡萄牙)、塞维利亚(西班牙)、安特卫普(比利时)、阿姆斯特丹(荷兰)、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3)新贸易航线、枢纽的形成: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1.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比利时)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创立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百货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贸易公司 ①性质:具有部分国家职能、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对外贸易的商业公司。 ②表现: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③特点:①享有国家给予的经济、政治、军事特权;②垄断对外贸易;③殖民扩张。 ④影响: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⑤阶段:17世纪初建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瓦解
2.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近代银行的建立 ①洋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②自办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
股份制企业出现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证券机构出现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大型百货公司的出现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三)商品品种的增多
1.原因: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2.表现
(1)一般商品贸易: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商品消费大众化趋势。
(2)奴隶贸易: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运往美洲换取原料和金银。
(3)鸦片走私:18世纪后期起,英、美等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
(四)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1)形成: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2)表现: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2.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知识补充】
一:近代世界商业贸易变化的影响
(1)对世界:
①促进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也导致了疾病传播;②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2)对欧洲:
①促使西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海外市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欧洲社会大变革
(3)对亚非拉地区:
①对美洲:掠夺财富,屠杀印第安人,给美洲的传统社会带来灭顶之灾。②对亚洲:大量白银流入,客观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③对非洲:黑奴贸易严重破坏非洲社会经济发展。给非洲传统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二: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①经济上:A.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助于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和白银货币化,有利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推动赋税制度变——一条鞭法(赋役征银)。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西方开始鸦片走私。
B.高产作物的引进,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②文化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现象;
③外交: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对中国国家主权构成严重威胁;中国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三: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①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的背景、条件。
②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课堂练习:
1.(2020.7·浙江高考·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3.(2018.11·浙江高考·22)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4.(2017.11·浙江高考·20)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5.(2015.10·浙江高考·29)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
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
【答案】DBDDB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传统手工业。(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