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重难点】了解中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了解中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名词解释】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类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由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单位构成。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使得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医疗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一定医疗服务权利的制度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供应充分、质量可靠、价格合理、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体系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赤脚医生:20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三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赤脚医生的出现,解决或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吸血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知识梳理】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一)体系构成: 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二)特点:①涵盖内容广: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三)体系建设1.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背景: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②科技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③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④国家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国家(国家、社会的关注与支持)⑤现实需要:城市化、环境污染、患病人数增加;(2)概况:①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A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B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②医疗服务体系、供应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A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北欧国家宣布建成“ 福利国家 ”。(3) 体系建立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②有利于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③有效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效率。④有利于保证劳动者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⑤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稳定。2.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推动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①政治:新中国成立,国家统一, 政府重视; ②经济:百废待兴,经济开始恢复发展;③思想:民众卫生观念缺乏; ④客观条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城乡差距明显概况:①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A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B推行 计划免疫 ,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②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A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B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③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A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 城镇工作人员 纳入公费医疗系统。B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①政府主导; ②起步晚,发展快、成就显著;③以人民为中心,使全民病有所医; ④全民医疗,全方位,普惠性。(4)中国医疗卫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③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④借鉴国外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1)世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①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②重视防疫工作: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③寿命增长: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2)中国①医疗技术: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领域世界领先。②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1)世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公共卫生的建设,科学处理垃圾、改善乡村卫生条件;个人卫生习惯普及。(2)中国: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3、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4、理解: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特点。从地方自发探索到中央主导推行(政府领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从局部地区到全国普及;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重视培养农村卫生人员。5、总结: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1、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致力于维护、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其发展至关重要。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4、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使人们能够强化公共卫生观念、增强自身体质、注重精神卫生、重视心灵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5、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防疫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探究】1.探究一 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材料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细胞病理学、细菌理论、遗传学、实验生理学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基础学科的建立,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现代医学的繁荣产生于社会对医学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的巨大支持。——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材料2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的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思考1:据材料,分析推动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①科技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②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③现实需要:城市化、环境污染、患病人数增加;④国家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国家。2.探究二 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材料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思考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背景?(1)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2)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3)租界的示范引领;(4)中国近代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三、本节精练1.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2.《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3.我国在抗糖尿病新药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两个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这将改变以往肽类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 这主要反映了A.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B.生物技术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C.人类对DNA的认识加深 D.生物进化论面临挑战4.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共同召开纪念座谈会,重温毛泽东同志题词,进一步弘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一崇高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与这一题词有关的是A.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C.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D.加强建设国家公共卫生服务5. 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改革开放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A. 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B.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C. 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D. 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6.“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政策。”这说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C.遏制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D.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7.1945年,参加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了进行国内竞选而中途回国,等大选结束,三国会议复会时,回到会议桌旁的却是工党新首相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工党向英国人民承诺在战后要建设“福利社会”(如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全面免费医疗制度等)而赢得大选。关于英国“福利社会”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发生C.保守党反对建设“福利社会” D.能够消灭社会贫富差距8.1965年中国的一项科研成果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一成果指的是A.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B.局部大脑移植手术C.人类基因工程技术 D.超声无创医疗技术9.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C.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D.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10. 2020年初,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迅速蔓延,疫情非常严重。全国4万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一个多月时间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A.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和发展 B. 人民的支持和救援C.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的支持 D. 医疗技术水平先进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 。 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 申报 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己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导致传染病横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呼声强烈。内战后政府和社会大众卫生意识显著提高,1870年至1890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一些城市还从正规部队中招募组建卫生监督部队;政府还吸引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甚至儿重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同时一些专家呼吁联邦政府直接干预 “检疫” 工作,1878年国会通过 国家检疫法 ;70年代细菌理论的出现为城市检疫、消毒提供了理论指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卫生改革》(l)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给我国现代公共卫生建设的启示。答案:1.C 2.C 3.B 4.B 5.B 6.B 7.A 8.A 9.A 10.A11.(1)背景: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西方传教士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租界的示范引领;中国近代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美国: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増长快;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政府和社会大众卫生意识的提高;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2)影响:改善了环境卫生,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改变了城市面貌;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启示:不断加强并逐步完善环境立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人民的道德素养;发展科技,利用科技改善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