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_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_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古代 时期 背景 概况 评价
夏 商品交换的频繁和复杂化; 冶铜技术的发展 海贝、仿制贝
商 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春秋 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铜铸币
秦 政治:西周末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币制不统一。 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弊端: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阻碍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②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半两”圆形方孔铜钱 ①便利全国的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 ②便利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③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成为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 ④国家掌握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维护中央集权。 ⑤体现皇权至上的观念,维护君主集权。
汉 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铜钱 ①实现全国货币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③铜币体制规范化,使汉代货币体制长期稳定,后世沿用七百年之久。(至唐初)
唐 铸行“开元通宝”铜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货币符号化特征的进一步增强,凸显政治宣传作用。
宋 ①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贸易发达,铜钱交易量巨大。 ②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需要,出现“钱荒”。 ③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⑤四川独立闭塞、贸易繁荣的货币环境。 ⑥纸币更轻便易携带。 北宋诞生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与其他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明 ①商品经济的繁荣; ②白银自身优势(易携带、 不贬值); ③政府税制改革的推动; ④美洲等地白银通过丝银贸 易大量流入中国。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货币体制 ①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②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 ③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利于全球贸易的发展。
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 政和民间交易基本支出手段, 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清 完全承认白银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近代 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 银元为法定货币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 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 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 币,禁止银元流通,将白银收 为国有。
国 统 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期间,法币急剧贬值, 最终彻底崩溃。 1948年,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但贬值速度更快,各地拒用,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后来又发行银圆券 以失败告终
解 放 区 解放战争顺利进行,中 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 速连成一片,急需一种 统一货币。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②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 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 行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 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 多品种、多系列货币体系。 ①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随着对外开放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1.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趋势
(1)自然货币→人工货币: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2)杂乱形状→统一形状: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半两”圆形方孔铜钱。
(3)地方铸币→中央铸币: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铜钱。
(4)文书重量→通宝元宝: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铜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5)金属货币→纸质货币:北宋诞生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2.中国古代货币发展主要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2)国家统一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
(4)其他因素:如货币材质及含金量、货币的铸造和印制技术、政府的信誉等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
1.背景:19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建立: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金本位制。
3.内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
以英镑为中心的原因
海外贸易、殖民帝国提供保障;
工业革命是英镑坚挺重要基础。
4.特点:金币具有法定含金量,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不易贬值。
5.作用:金本位制实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
6.崩溃:20世纪30年代。
崩溃的原因:
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黄金储备锐减;
二战严重冲击欧洲经济,英镑地位下降;
各国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导致国际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
后果: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以英镑、世纪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原因:
①必要性: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②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国独霸。
③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④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建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
(1)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率,以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美国占27%的投票权)
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中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美国占24%的投票权)
运行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
4.影响:
积极 局限
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③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①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原因: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 ②西欧、日本经济崛起,冲击美国的经济地位;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 ④越南战争使美国军费开支大增。
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牙买加体系
1.汇率制度多样化:1976年,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
2.储备货币多元化: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影响也在上升。
【概念解释】
世界货币体系:是指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调节各国之间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等所作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金平价来决定,使得经济秩序较为稳定,19世纪盛行。
【教材问答】
1.教材P87思考点: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间接反映了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事实。你能列举出哪些这样的字?
财、费、货、贾、贡、赏、赐、购、赎、贷、贪、赃等。还应注意,有些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经过简化,
已经没有“贝”的偏旁,但其本来面貌(繁体)是有的,如买(買)、卖(賣)等。
2.教材P91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欧洲衰落,旧的世界货币体系已经崩溃。美国着手建立以美元为中心
的世界货币体系,一方面是为了重建世界货币秩序,稳定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美国自身利益,推行
霸权。
3.教材P91学思之窗:想一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等手段,稳定汇率,有利于国际金融的平衡发展,促进各国贸易的发展,以便各国充分利
用自身优势,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4.教材P92问题探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有力条件。
5.教材P92学习拓展:阅读材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亚投行是中国倡议设立的,得到很多国家的响应和参与,促进亚洲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它的成立反映中国
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