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实行。【概念解析】赋,税也,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田赋,以及按丁口征收的人头税等。役,即徭役,是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直接目的:增加财政收入;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学习聚焦: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租庸调到清朝摊丁入亩,赋役征发逐渐转到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一)先秦西周 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春秋战国 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②影响:春秋“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私田合法,从而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有利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秦汉编户齐民: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1.赋税田赋 人头税 财产税秦 “收泰半之赋” 口赋:极重汉 汉高祖:十五税一 汉景帝:三十税一 1.口赋:7-14岁每人每年缴20钱,武帝以后加3钱 2.算赋:15-56岁每人每年出120钱,商人奴婢加倍 1.对车船征税 2.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算缗钱 3.对财产总额征“税民资” 4.对农民饲养六畜征税2.徭役役期 地点 任务种类 更卒 一个月 本郡或本县 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运输粮食等正卒 两年 郡国和京城 服兵役戍卒 一年 边塞 屯戍役龄 1.秦 朝:男子17岁起役 2.汉昭帝:男子23岁起役(三)魏晋南北朝租调制魏晋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纲上P40)北魏 1.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纲上P40) 2.成年男子负担一定徭役(纲上P40)(四)隋唐隋 废除前代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 前期:租庸调制 中后期:两税法1.对象:21至59岁成年男子 2.内容:“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庸”:代役税。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之为庸。 3.经济基础:均田制 4.影响: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纳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1.背景: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 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纲上P40)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 3.内容:①(量入为出)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分解到各地 ②(征收标准)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从人丁为主到财产为主)) ③(征收期限)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从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④征收主体——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税。商人也要交税。 4.影响: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纲上P40) ②改变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赋税制度,减轻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纲上P40) 局限: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五)宋元——赋役繁重宋 1.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 2.征收代役金,再派发各种徭役 3.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内容:百姓缴纳免疫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影响: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纳钱代役的推行有利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元 北方:租庸调 南方:两税法征收丁税、地税 征收夏税、秋粮“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六)明清明 初期 征收夏税、秋粮,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 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后期 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白银流通量增加;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2.内容: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赋税折银征收,役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银征收 3.影响:①纳银代役,松弛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劳动力资源 ②简化了税制,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贪污腐败。 ③赋役征银,标志着由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清 1.内容:①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1711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②雍正帝:“摊丁入亩”: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 影响:①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隐蔽人口现象逐渐减少,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②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丁役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④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原因与影响1.原因(1)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2)维护统治、缓和社会危机;(3)农民反抗斗争,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史实:秦朝和隋朝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王朝灭亡;西汉和唐朝采取轻徭役薄赋政策则出现了“盛世”。2.影响(1)推动生产力进步,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2)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矛盾,巩固统治;(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农民依附关系松驰,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学习聚焦:关税制度古已有之,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新中国实行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一)关税制度含义 海关依据国家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物品征收的税起源 西周时期,货物通过边境“关卡”就要被征税演变 古代 1.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 2.中国享有完全关税自主权近代 国内关税 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境关税 丧失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了 协定关税恶例。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进一步强化西 方列强协定关税权。根据有关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中国失去自主调 整税率权力),国境关税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收回 1.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主张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 3.1928年起,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 (1)原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 (2)影响: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改定新约,使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现代 1.新中国成立后 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 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全国关税制度 2.改革开放后 ①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②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二)个人所得税制度含义 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起步 民国 时期 1.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内容,但没有实施。 2.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演变 共和国时期 1.新中国成立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2.改革开放后 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建立。此后,经过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教材问答】1.教材P93思考点: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①田赋:变化不明显,征收标准基本为土地(隋与唐前期按丁征收,但也是以按丁授田的均田制为基础)。②人头税:变化较大,由秦汉口赋、算赋发展到隋唐户调,至两税法实施后与田租合并征收,清朝“摊丁入亩”之后,按人头征税的强制剥削被废除。③徭役:变化较大,由秦汉强制性服役,到隋唐可以纳庸代役,到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反映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束缚逐渐松弛。2.教材P95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税则中的不少规定已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需要。因此,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3.教材P95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必要,所以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才制定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4.教材P96问题探究: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搜集资料,了解取消农业税的意义。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从此,中国农民告别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据统计,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农民负担重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