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程标准】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文本梳理】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学习聚焦: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时期 基层单位 基层治理历史 古希腊 村社 1.机构:村社大会 2.职责: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西欧封建社会 庄园 1.机构:庄园主或管家 2.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城市 1.背景: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从国王或领主手中获得特许状 2.方式:①与封建主谈判②金钱赎买③武装暴动(纲下P17) 3.机构: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4.职责: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经营活动 5.影响:①政治:一些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促进国王统一事业(纲下P17) ②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纲下P17) ③文化:一些城市兴办大学(纲下P17)基督教会 1.表现:①传承经典②宣讲教义③开办学校④介入生活(选必一P51-P52) 2.影响:强化教会对人们控制,深刻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选必1P51-52)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代 自治市镇 1.背景 ①政治: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王权加强 ②经济:封建庄园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阶级:城市新兴资产阶级打破行会治理模式 ④传统:继承地方自治的传统 ⑤思想: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 2.概况 ①英国: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自治市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所得税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地方自治传统,乡镇是最基本地方自治单位,承担除司法之外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本单位制度,市镇市长和议会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市民负责社区 1.背景 工业革命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问题使传统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法 2.概况 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分配,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 1.背景 西方各国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政府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2.概况 社区发展成为基层自治主要形式,在政府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参与相关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3.作用 ①有利于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在提供就业、缓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积极性,培养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③既节省了政府开支,降低了行政管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20世纪 80年后 1.概况 更加强调政府、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越来越多公共服务 2.作用 基层治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特点 基层自治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学习聚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17世纪初 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建立济贫制度19世纪80年代 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 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发展 二战后 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建成福利国家影响 积极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消极 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二)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日趋成熟 改革开放后 在满足人民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减轻人们后顾之忧,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知识拓展】一、西方基层自治特点1、基层自治和社区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2、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3、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4、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方向发展;5、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6、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在实现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二、西方社区管理的模式、特点1、西方社区管理模式①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②行政型管理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③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2、西方社区管理特点①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三、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1.含义①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经济安全。②国家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公共福利。2.原因①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体制保障: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及理论)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历史教训: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④外部压力:美苏争霸下的“冷战”格局⑤现实因素: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西方制度。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3.特点①覆盖面广。②保障程度高。③低收入阶层受惠多。④制度日趋完备。4.改革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②措施: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5.评价①积极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扩大社会消费。②弊端:导致政府开支过大,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导致社会效率低下;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如逃避家庭责任等。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特点1、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2、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国情;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中;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教材问答】1.教材P106学思之窗:你怎样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地方治理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在基层治理中引入市场化手段是一种基层治理手段的变革,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效率。2.教材P108思考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在医疗、养老、就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多保障,减轻人们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3.教材P109问题探究:查阅相关材料,分析三种模式的利弊。三种模式与不同国家地方治理方式有关,也与其历史发展有联系,体现不同政府对社区管理方式和干预程度不同。(1)自治型社区: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①利:民主管理,服务意识强。②弊:工作量大,具有一定强制性。(2)混合型社区: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①利:发挥政府和居民合力,共同促进社区良性发展。②弊:政府和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容易产生矛盾。(3)政府主导型社区:政府直接对社会进行管理。①利:较多体现政府服务职能。②弊:容易忽视居民主体作用和地位。4.教材P109学习拓展:查阅资料,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任何一种政策只要适应具体社会经济或生产力发展,就能推动社会经济或生产力发展,否则就会起阻碍作用。因此,各国政府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是正常的。二战后,西方各国先是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欧洲很多国家建立福利国家,为国民提供越来越多福利。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些国家福利制度已经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便不得不作出调整,力图在奖勤罚懒和保障福利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以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北欧一些国家继续扩大社会福利,目的也是如此。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