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重点难点】
重点: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难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1.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依靠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
2.赫梯帝国:小亚细亚的奴隶制帝国,公元前19世纪出现赫梯国家,公元前17世纪拉巴尔纳斯始建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首都先在库萨尔,后迁至哈图沙。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赫梯被肢解,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
3.日耳曼民族:日耳曼人是对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故乡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部分南迁至德国北部并分裂为多个部落,赶走了居住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广大平原上的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衰亡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多个国家。这个民族异常庞大,有20多个分支,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等。
4.凯尔特人: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英伦三岛上。他们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男女平等的民族,因为身为凯尔特人的女性,她们不但可以成为女王,还可以成为宗教领袖。
5.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汉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
6.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属于哥特人,是东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从公元二世纪起就定居在欧洲东部乌克兰一带,其中居住在德涅斯特河西的就被称作西哥特人。公元374年,匈人从中亚经里海进入顿河、第聂伯河流域,征服那里的阿兰人和东哥特人,接著向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进攻,迫使约一万五千名西哥特人在罗马皇帝的允许下,于376年渡过多瑙河,向巴尔干半岛迁移,定居于罗马境内,作为同盟者为罗马帝国御边。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先后定都图卢兹、托莱多。
【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种族起源: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2.迁徙概况
(1)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
(2)地区: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特点:长期性,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4)方式: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
(5)原因:①游牧的生活习性;②食物匮乏且不固定;③对马的驯化和利用;④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⑤临近农耕文明的吸引。
(6)概况
①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并改进冶铁技术。
②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
③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
④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
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
印欧人没有掌握古埃及、印度河和华夏等古文明那样的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游牧和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
3.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赫梯帝国
①建立: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
②鼎盛: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③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
(2)波斯帝国
①帝国建立: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
②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3)古代希腊
①表现: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与巴尔干当地居民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②影响: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4)古代印度
①表现: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进入列国时代 。
②影响:种姓制度和佛教发展起来,并对东南亚等产生重大影响。
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1)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①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②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第二轮迁徙:3—6世纪
1)中国
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②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3)第三轮迁徙:7—8世纪
①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
②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1)政治格局: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区域文化:①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课内思考
教材P35“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积极:
⑴民族融合上,在不同地区产生了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
⑵军事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
⑶经济上,提高了生产力,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推动各文化区间商业贸易发展。
⑷文化上,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消极: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和文化的浩劫。
教材P36“学思之窗”: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提示:⑴最初的态度:排斥罗马帝国的一切。
⑵发生转变的原因:阿图尔夫认为罗马的法律对哥特帝国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P37“思考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政治: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②经济:改变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历史格局,游牧世界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最终扩大了农耕文明区;
④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交融,如欧洲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融,东亚五胡和汉族的交融等。
⑤社会转型:造成欧洲古典时代的结束与中世纪的开始。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从此迅速增长,西欧封建制度在罗马因素与日耳曼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联系分析
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三次大规模西迁
⑴匈奴西迁:北匈奴与东汉战争失败,从公元2世纪起陆续西迁,到达中亚、西亚和东欧地区。5世纪初,建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后被东罗马帝国灭亡。
⑵突厥西迁:7世纪中期,唐朝灭西突厥政权,西突厥人陆续西迁,进入中亚、西亚、南亚地区,逐渐融入伊斯兰世界。此后数百年间,突厥人建立众多国家,以奥斯曼帝国影响最大。
⑶蒙古西征:13世纪,蒙古向西扩张领土,一直打到多瑙河地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后来,西迁蒙古人逐渐伊斯兰化。
【深度理解】
1.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淡水、土壤、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迁徙的重要因素、自然灾害等。
(2)社会经济因素:财富、城市、交通、婚姻和家庭、经济政策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局变动、国际格局、阶级矛盾、统治者的影响、战争等;
(4)文化等:科技、文艺、教育状况等;
2、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及表现
①自北向南的生存型移民:这类移民在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是两晋之际的“永嘉之乱”、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引发的三次北方人民南迁高潮
②以行政手段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性移民:较典型的是明初的大规模移民。明初洪武年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秩序,采取了三种移民政策:一是自山西大规模移民到山东进行屯垦,以配合国家推行的“安养生息”政策;二是从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川的空虚;三是将四川、云南两省的明氏的残余势力迁移出去以消除反对势力
③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边疆的开发性移民:这类移民往往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其中一部分迁徙至赣南、闽西、粤东等山区或其他边疆地区,被称为客家人。以平民为主要构成的客家先民对于开发我国的山区和边疆地区,及与当时的民族交融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较著名的还有“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现象
④非华夏族的向内和向西迁移:这类移民主要表现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几十万人逐渐向内地迁徙并定居生活。同时以匈奴、突厥、蒙古等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还有大规模的向西征讨和迁徙的现象
⑤东南沿海地区向海外的迁移:在唐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居民为缓和土客矛盾、缓解人口压力,就有下南洋向东南亚地区移民的现象,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出现了一个高潮
3、印欧人两次大规模迁徙的原因及引发的政治地图的改变
(1)第一次大迁徙
①原因:古印欧人由于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性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而公元前4000年左右轮式车的发明和马的驯化,则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②变化: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促进了众多古典文明的出现。其中,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另外一支来到伊朗高原,建立了古波斯文明;亚该亚人和多利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大月氏人西迁建立了贵霜文明等。
(2)第二次大迁徙
①原因:374年,进入欧洲腹地并迅速发展壮大的匈奴人渡过顿河,击败了阿兰人和东哥特人,并压迫着边境上的游牧民族纷纷向西逃奔,从而引发了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
②变化:这次大迁徙再次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地图,如西罗马帝国被西哥特人灭亡,继而他们在西班牙和高卢南部建立了西哥特王国,随后,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了汪达尔王国,法兰克人在西欧大陆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