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现代社会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重点难点】1.重点:现代移民社会的形成及多元化特征
2.难点:各类移民社会有不同的多元文化和文化认同问题
【时空坐标】
【知识链接】
▲人口流动≠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是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而人口迁移是指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移民文化:移民文化是移民社会产生的观念形态文化,即移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宗教、哲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等成分。
▲国际劳动力流动:国际劳动力流动是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外寻找有利的劳动力市场,使其就业位置超出一国界限,在国际间进行转移。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劳动力流动分为两种形式:移民和劳务输出。移民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而劳务输出指的是在别国临时工作。
▲欧洲难民危机:欧洲难民危机,或者称欧洲移民危机,是指自从2010年底爆发“阿拉伯之春”后,数量激增的难民或经济移民,从中东、非洲和亚洲等地经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进入欧盟国家寻求居留而产生的移民潮,其中多数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地区。这波难民潮具有难民人数多、来势汹汹和解决难度大的特点。
【学习聚焦】
1.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学习聚焦)
2.战争、灾难、贫困等因素导致难民问题,国际社会努力为难民提供救助。(学习聚焦)
3.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学习聚焦)
4.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
5.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主动移民——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主动移民: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形成背景: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②国际分工日益深化③生产的国际化加强④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2)时间: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表现
时间 原因 流动出发地 流动目的地 趋势
二战后 欧美经济发达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 ①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 ②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转移情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亚洲新兴国家发展迅速 亚洲、(非洲) 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经济发展受挫 东欧 西欧、北美
(4)影响:积极:①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消极:①迁出国人才流失,影响经济发展;
②对迁入国带来了治安问题,增加财政负担,挤压本国公民就业空间。
2.主动移民: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1)背景: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2)表现
①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②80年代以后:出现新的“精英迁移”趋势,在跨国公司表现尤为明显。
原因:①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②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③企业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趋势:①由劳动密集性向知识密集型转变。②经济移民呈现知识化,高端化的新趋势。
知识点二:被动移民——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困境
(1)概念: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2)原因: ①政治原因和种族迫害: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
②战争和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
③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3)来源地:①二战前: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②二战后: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2.救助
(1)目的:为了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
(2)措施:机构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UNHCR)”,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立法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纪念日:④200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实现不再有难民的终极目标任重道远。
思考:面对难民问题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共同努力;②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③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④消除地区纷争;⑤消除贫困和不公平。
知识点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移民文化的形成
形成原因: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代表类型
类别 背景 特征 影响
美国文化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国,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 ①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主流。②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新加坡文化 历史①1819,英国在此建立商站,1824英国占为殖民地 地理②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 经济③马六甲海运繁忙,新加坡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政治④1965年独立 人口⑤华裔移民为主,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和还有印度裔移民。 特征;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①官方语言多样。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知识拓展】:
【教材问题参考】
1.教材P43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岗位的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因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升形成的移民中的“知识精英”,他们作为技术移民在经济移民中处于高端层次,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教材P46学思之窗: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18世纪的美国人口基本由欧洲移民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英国。
20世纪初,欧洲移民仍占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人数开始占据一定比例。
20世纪6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拉丁美洲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8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到10%,亚洲拉丁美洲移民构成了美国新移民的大多数。
3.教材P47问题探究: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大熔炉”说:美国文化既有不同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也有各种文化交融后形成的体现现代美国特征的“一体性”。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是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凝聚力。
“大拼盘”说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会导致一体性下降,缺乏民族凝聚力,多元性更加凸显,会对美国的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4.教材P47学习拓展:面对日益严重的难民问题,如果你是联合国难民署的官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
本题是开放型思考题,不设统一答案。可从发达国家的人口现状出发,分析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及发达国家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依赖程度;从“难民潮”提供的劳动力和造成的社会问题,分析难民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差异,以及难民问题给收留国带来的财政和社会治安的压力。可在此基础上思考:国际社会在难民问题上如何建立更为积极有效的跨国合作机制 如何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形成更为合理的全球难民治理方案
本节精练
1.1933年后,来自德国有犹太血统的知识难民在美国面临“失语性”问题:“德语母语作为他们过去表达信息、理解、思想、情感以及与人沟通的手段已经丧失了功能。”作家乌尔茨迪尔为了生存,甚至在美国成了一名皮革艺术手工匠,利用学到的英语技能和特殊手艺,广泛接触美国各阶层。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德语深深的感情。这主要反映
A.难民在收留国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B.美国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特征
C.人口迁徙下的文化交融与认同问题 D.法西斯主义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2.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的法案,准许雇佣外国人。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移民法,详尽列举了33类人不准作为移民入美,并规定凡年满16岁而不能阅读英文或其他语种文字的外国人不许进入美国。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是美国
A.国内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B.冷战思维已根深蒂固
C.移民文化以欧洲为主流 D.排外思潮在战时泛滥
3.德裔犹太人、青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在《美国的文化与民主》(1924)一书中认为,美国的方式就是管弦乐的方式,每种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个性的特质和主题,用独特且可识别的部分构筑内容,自由与团结的民族精神亦由差异构成。由此可知,卡伦主张
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B.推行文化多元主义
C.建立近代民族精神 D.传播民主主义思想
4.现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从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兰教,民间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也广泛使用。材料最能表明现代埃及文化
A.是欧洲殖民文化侵略的产物 B.反映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愿望
C.代表了阿拉伯文化的多样性 D.具有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特征
5.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如迈阿密州的居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 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6.理论上,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地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据统计,2011年年初,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大约有3390万,这一数量相较于2005年的1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这反映出
A.联合国救助难民的主体作用 B.西方国家相互推诿救济责任
C.人道主义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安定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之前,人类的文化交流只是局部的,有些地区甚至是相互隔绝的,但自他之后,这种局面就逐渐打破了。这一时期文化交流不只限于希腊—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希腊的人可成神观念与埃及、巴比伦的王权神化一拍即合,形成了新的国王崇拜。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二 近几十年来,国际移民伴随着资本、商品、文化等要素的加速流动而不断高涨。在一些地区,如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移民输出地,移民往往是整个家庭争取收入与生存机会最大化的战略。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国际移民的不断涌入。国际移民的发展促进了跨国性文化网络的形成与全球文化的生长,对于文化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移民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克服许多因素,诸如移居国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摘编自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希腊化”时期与现代社会文化交流的异同点。
答案:1.C 2.D 3.B 4.D 5.D 6.A
(1)特点:马其顿(希腊)主导;(2分)范围广;(1分)程度深;(1分)成果巨大;(1分)双向性。(1分)
(2)原因: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分)②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分)③发达国家自身经济体制的弊端。(1分)
(3)同:冲击了当地的文化;(1分)推动了输入地文化的多元发展。(2分)
异: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交流本质上是希腊文化的扩张;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更利于全球文化的发展与区域文化的形成。(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