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程标准】了解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拿破仑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战争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殖民侵略对文化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及拿破仑战争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战争在文化碰撞中作用。难点:学习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认识文化侵略的危害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应,认识到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必备知识】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一)美国文化1.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洲文化(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②黑奴贸易③欧洲移民迁入(2)特征: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以欧洲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特征)(3)文化表现:①种族、血统和宗教: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②语言:美式英语;③生活: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④精神: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⑤族群:“美利坚人”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4)局限: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2.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的发展。(1)原因:政治①美国的诞生与独立②1787年联邦宪法的颁布③联邦制共和国的建立经济: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文化①启蒙思想②多元文化交融(2)文化表现:①政治文化:权力制衡,人权与民主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②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③黑暗面:发展种植园经济、继续实行奴隶制,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二)拉丁美洲文化1.独立前拉丁美洲文化(1)文化表现:①族群: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政治:封建性殖民统治③经济:种植园经济——封建经济④文化: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⑤重要文化符号之一:拉丁舞⑥原生文化: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2.独立后拉丁美洲文化(1)背景:政治:19世纪上半叶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①法属海地独立②西属拉美独立③葡属巴西独立经济:拉美经济发展(大地产制影响) 思想:①启蒙思想传播②北美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文化:①宗主国影响(2)文化表现:①政治文化:A.追求法治、自由: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B. 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②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概念解析】考迪罗:在西班牙语里原意是首领、头领。拉美独立后形成的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考迪罗最早产生于拉美独立战争时期,他们为争取拉美独立作出贡献。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一些改革(如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经济依附西方)。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1.背景:(1)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2)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了庞大帝国,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2.表现俄国 ①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②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波兰 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德意志 ①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3.影响:(1)革命性: ①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的觉醒。④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侵略性:拿破仑压迫奴役被征服地区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1.含义:殖民国家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2.目的: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区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识。3.结果:被侵略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国别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收中国 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 新文化运动-思想印度 ①“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种姓制度 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埃及 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君主立宪制【知识拓展】你认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2.《拿破仑法典》对近代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拿破仑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推动作用(1)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3)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的觉醒。(4)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法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4、近代战争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战争 文化形成或重构 文化破坏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1) 美利坚文化形成。特征: ① 一体性(大熔炉):美式英语;清教;民主;自由; ②多元性(大拼盘):多种族;种族歧视; 都破坏印第安文化,贬低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都存在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拉美独立战争(1804-1826) 拉美文化形成。特征: ① 主导文化:拉丁文化主导,如拉丁语(舞),天主教; ② 多种族,多元文化(拉丁、印第安、黑人); ③ 考迪罗独裁;拿破仑战争(1803-1815) 欧洲文化重构。特征: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打破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君主制度和欧洲均势;西方殖民战争(文化扩张) (半)殖民地文化重构。特征:不同程度接受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文化呈现新的多样化; 通过文化侵略,改造甚至消灭民族文化;5.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政治文化的影响(1)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原有政治体制进行了英国式改造,加快了印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发了印度的民族意识,有助于印度的统一。(3)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文明多元的、分散的特点,对原住民文化造成严重破坏。(4)使印度政治文化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导致印度文化面临转型,出现诸多进退两难的问题。6.近代西方的文化侵略和中国应对的特点(1)文化侵略的特点①文化侵略传播途径多样化:通过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等方式获取特权,办教会传教、兴办学校、创办报刊书籍、设立医院、兴办慈善事业等途径,推行西方语言,宣传西学、基督教,移植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民间与政府推进结合,利诱与教育结合等。②文化侵略的结果具有两面性:利用宗教、西学等破坏传统文化,同化、压榨人民,淡化民族意识,为殖民提供便利等;冲击落后地区的封建思想,激发民族意识,客观上利于落后地区的近代化发展。(2)近代中国应对特点(1)参加阶层广泛: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不同阶级。(2)目的明确: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7.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8、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①西方文化扩张往往伴随着侵略战争, 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③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文化!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课堂练习】1.(2023·天津南开区高三上期中·11)“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强调个人自由 B.重视道德 C.多元文化并存 D.崇尚科学2.(2023·广东大湾区一模·16)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3.(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联考·20)下图为某地区近代以来的人口结构图,与该地区发展状况符合的有( )①拉丁舞成为当地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②独立战争之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③华工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主要劳动力 ④因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结构性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2023·浙江嘉兴高三9月测试·24)1821年,一位希腊人说:“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妙。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 )A.揭示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B.完整体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性质C.主要批判拿破仑的侵略行径 D.集中反映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5.(2023·湖北高二上期末·6)晚清以降,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邀请下,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纷纷来华开展集会演说,将中国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置于世界潮流中,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演说一面被视为外来先进文化的代表,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也因其站在西方立场对中国社会的批评而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这反映近代中国(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知识分子主导政治变革C.民众爱国意识不断觉醒 D.救亡革新道路的复杂性6.(2023·江苏南通3月联考·14)“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 )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1-5:ACBAD 6: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