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化的破坏。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机。【重点难点】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难点:理解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过程中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家国情怀;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多样性【概念解读】民族民主运动: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民族自决原则: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必备知识】知识点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1)历史: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2)思想: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各地。(3)政治:一战使旧帝国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政治版图。(4)民族自决:在帮助宗主国作战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5)经济: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6)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欧洲 (在民族自决原则基础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纷纷解体,在其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爱尔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亚洲 (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中国 ①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一直领导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印度支那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印度 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年)持续开展。 ②尼赫鲁更比甘地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非洲 埃及 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埃塞俄比亚 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在盟军的帮助下恢复了国家独立。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带领游击队进行了长达9年的武装斗争“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把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3.影响:①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②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归纳: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①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②领导阶级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③参加者具有广泛性;④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斗争的普遍所求;⑤运动具有持续性;⑥呈现不平衡性;⑦影响更加深远。知识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1)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2)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3)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资产积极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4)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5)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2、世界殖民体制瓦解的表现(1)随着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2)英帝国迅速解体(1947年印巴分治、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3)法国总统戴高乐于1962年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4)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3.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4.意义:①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②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瓦解;③有利于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④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知识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2.表现国家 文化特征 具体表现印度[footnoteRef:0] [0: ]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政治体制[footnoteRef:1] [1: ]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官方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宗教信仰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 “东方工业模式”、 “儒家资本主义”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③采用相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外向型经济埃及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广泛使用其他 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拓展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特点重视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如:独立后的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精神,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神;埃及复兴民族文化时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如:印度文化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新加坡、韩国都汲取儒家文化的精华、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现代埃及文化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流中创新发展。如:印度在吸收借鉴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出新的东方文化;埃及在吸收的基础发展出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思考: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1)文化复兴一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2)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复兴,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3)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学习探究】(P78页):查找资料,结合所学,选择若干案例,谈谈现代战争是如何影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发展的。(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2)一战后,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决观念影响的仁人志士。(3)一战促进了欧洲大陆现代主义的发展。一战使得美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战后很多国家的人移民到了美国,为其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素养提升】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 550万平方公里。-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0 -198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8分)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著作《极端的年代:1914—1991》,把1914—1991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随后就是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两幅图片的提示信息,说明“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的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其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答案: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1)作用: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基督教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2)史实依据:1914—19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法西斯势力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影响:一战中殖民主义势力遭到冲击,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得到传播,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3)观点:现代世界秩序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建立的,其形成与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经济掠夺的进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标: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