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标要求】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难点: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背景
(1)价值: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人类的共同财富
(2)现状: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且不可再生。(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与城市化,对资源的过渡消耗,文化遗产年久腐变)。
(3)经验: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家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4)传统: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2.各国经验与措施
(1)概况
古代 收藏 世界 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欧洲各国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中国 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近代 立法保护 世界 ①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意义
中国 清政府: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 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①建立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②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到2019年已公布8批。 ③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2)趋势:私人→国家→国际。
3、意义
(1)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文化遗产是研究历史、语言、民俗、建筑和民族学等学科的重要史料;
(2)经济:保护好文化遗产,在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4)社会: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5)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知识点二:《世界遗产公约》
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2.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4.核心:完整性[footnoteRef:0]、真实性、世界性(即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0: ①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②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护遗产地理位置上相互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5.内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6.世界遗产分类
(1)物质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指先人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所有文化财富。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②自然遗产: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③双重遗产: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2)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提出: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②通过: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意义: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思考点: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2)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较大的冲击
7.成就:①截至2017年,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②1978年,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9年,列入的数量达到1121处,分布在167个国家。
③1979年以来,又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临世界遗产名录》。
8.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措施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归纳:传承与保护世界众多且珍贵的各类文化遗产方面,国际社会和中国都有哪些做法?
①国际社会主要采取缔结公约的形式;
②中国制定法律法规;
③都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知识点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地位 代表
古代文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近代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 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知识拓展1】:如何正确看待申遗热
(1)申遗热是自然和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是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觉醒。
(2)“世界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它不是商品,不是某一地方换取经济利益的专属品,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我们只有不再将“申遗”看成是搞旅游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3)“申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告一段落,而意味着遗产保护更大责任的开始。
(4)世遗设立有“初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是保护濒危遗产,文化精神功能是其主要属性,旅游只是附带功能。若违反规定搞过度旅游开发,将黄牌警告,直至取消世遗称号。
【知识拓展2】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其学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这一名称。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课时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城市遗产保护意识相对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以国际社会为参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城市遗产保护,并通过提升民众意识缓解阻力。日益壮大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的城市遗产保护不乏后发优势。我国积极将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从文物保护到城市、村镇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三级保护体制。尤其是21世纪的前十年,出台城市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几乎是将近过去50年的总和。伴随“入世”,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并凭借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统一了起来。另外,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视,为丰富国际遗产舞台做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毕玲玲《城市遗产保护:中西对比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化、城市化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关注城市遗产问题。以民促官,法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遗产保护。20世纪上半叶,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宣言》影响下,法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法》在实施时重视功能性城市规划,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受国际环境运动和相关国际法的影响,出台了《罗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形成了重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列级-历史保护区-历史建筑周边500米保护范围的保护模式。21世纪初,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践行整体性保护以及利用城市遗产推进城市全面发展已成国际普遍共识。法国名城波尔多等城市因其丰富的城市遗产保护及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摘编自陈静《法国波尔多整体城市遗产保护下的建筑设计策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在城市遗产保护上的异同。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视野谈谈中法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印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世界的多样色彩和丰富内涵。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
希腊 雅典卫城 美国 独立大厅、自由女神像、印第安遗址
西班牙 塞维利亚的大教堂、城堡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埃及 金字塔
德国 埃斯莱本和维腾贝格的路德纪念馆建筑群 波兰 奥斯维辛集中营
俄罗斯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日本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请选取上表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一次研学旅行。请自拟研学的主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为选取的世界文化遗产配上解说词。(要求:研学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
1.【答案】(1)①有国际经验教训可供参考。②政府的高度重视执行力强。③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④中国强大的基建实力,客观上有助于城市遗产保护。
(2)同:立法保障;分阶段推进;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注重国际合作。(任答对三点即可)
异:①法国起步早,中国则晚得多;②法国以民促官,中国以官促民;③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重视;④中国在本世纪城市遗产保护的密度更大。
(3)①要善于吸收国际经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②要符合本国国情;③要有本国声音,做出国际贡献。(任答对两点即可)
2.主题:正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
解说词: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法西斯在波兰建立的灭绝营和劳动营,在这里有超过百万犹太人、战俘惨遭杀害。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1941年德意志军队兵临城下,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仪式结束后,苏联红军直接开赴战场,并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45年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国在日本本土广岛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原子弹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核辐射的危害也影响了后世。
总之,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因此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
示例二
主题:追寻人文主义的光辉。
解说词:希腊卫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注人,关注社会,成为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这里保留着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珍贵文物,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作用,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路德纪念馆建筑群,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