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液体》教学设计课题 2.6 液体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液体的基本特征:能流动、无固定形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2.理解水平面的概念,了解气泡水平仪等工具的应用原理。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液体特征,培养归纳与推理能力。 2.学会用工具(量筒、电子秤)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发展定量分析思维。探究实践: 1.经历“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完成液体特征研究。 2.掌握量筒、电子秤的规范使用方法,填写实验记录表。态度责任: 1.激发对液体特性的探究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平面找平),增强观察与实践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液体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有体积和质量的特征。难点: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理解水平面的应用原理。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情境问题 1.生活联想:出示洗手用的水、炒菜用的油、调味用的醋。 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液体有哪些独特的特征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讨论。 任务驱动:明确本节课探究主题——发现液体的特征。 板书课题课 程 学 习 探究实践 活动一:研究液体的特征 任务1:倒一倒液体,有什么发现? 观察液体的流动性 操作:倾倒牛奶、醋、果汁,观察现象。 记录:“我发现牛奶/醋/果汁会______”(流动)。 结论:液体都能流动。 总结:牛奶、醋、果汁等液体都能流动。 任务2:液体是什么形状的? 探究液体的形状 实验:将水倒入圆形、方形、锥形容器,画出水的形状; 换用其他液体重复。 2.填写记录表: 液体种类 容器1(圆形)形状 容器2(方形)形状 容器3(锥形)形状 水 圆形 方形 锥形 果汁 圆形 方形 锥形 牛奶 圆形 方形 锥形 3.结论: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形状随容器变化。 总结: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液体的形状会随着容器的变换而改变。 任务3:测一测,液体占据空间吗? 验证液体占据空间并测量体积 实验1:往装满水的杯中继续倒水,观察现象。 实验2:用注射器抽取液体堵住出口推活塞,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往装满水的杯中继续倒水,水溢出; 用注射器抽取液体堵住出口推活塞,发现难以推动。 实验结论:液体占据空间。 实验3:认识量筒(构造、量程、单位“mL”“L”),规范使用方法(选量程→倾倒液体→平视刻度)。 测量:用量筒测量一杯水的体积,记录数据。 结论:液体能占据空间,体积可用量筒测量。 总结:液体能占据一定的空间,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液体具有确定的体积,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毫升、升,分别用符号ml/l表示 任务4:称一称,液体有确定的质量吗? 测量液体的质量 操作指南: 1. 称“水+容器”总质量; 2. 称空容器质量; 3. 计算水的质量(总质量-空容器质量)。 电子秤使用:水平放置→归零→称量→读数。 4.填写记录表。 结论:液体有确定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千克(kg)。 总结:液体有确定的质量,我们经常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常用单位有克、千克,分别用符号g kg表示 活动二:认识水平面 任务1:把装有水的杯子倾斜,有什么发现? 观察倾斜容器中的水面 操作:倾斜装水的杯子,观察水面状态。 发现:水的表面静止时保持水平,称为“水平面”。 总结:水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被称为“水平面”。 任务2:生活中,哪里会用到水平面? 联系生活应用 举例:地面找平、砌墙时用水平仪,气泡水平仪的工作原理 (气泡居中时表面水平)。 三、反思评价 1.回顾:用量筒测体积、电子秤测质量的方法,强调工具测量的准确性。 讨论:“为什么液体能流动却有确定的体积?”“水平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 2.填写评价表。 四、拓展迁移 实践任务:自制水平仪(用透明管装水,两端密封),检测桌面或地面是否水平。 延伸思考:比较液体与固体的特征差异,为下节课做铺垫。课堂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液体能流动、无固定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可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静止时液体表面保持水平,这一特性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水平仪找平)。科学探究中,工具的正确使用能帮助我们获得准确数据,发现更多自然奥秘。板书设计 液体 基本特征: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有体积(量筒测量,单位mL/L)、有质量(电子秤测量,单位g/kg) 水平面:静止时表面保持水平,用于找平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规范使用量筒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2. 测量液体质量时,是否理解“总质量-容器质量”的计算逻辑? 3. 如何让学生更直观理解“液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4. 拓展活动中,自制水平仪的成功率如何?是否需要提供更多材料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