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2024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气体》教学设计课题 2.8 气体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会随容器形状变化;气体占据空间,但体积可以被压缩;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2.能对比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理解三者的本质区别与联系。科学思维: 1.能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特征,培养“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逻辑思维。 2.能通过对比表格归纳气体与固、液体的异同,发展分类和比较的思维能力。探究实践: 1.能动手完成“纸团不湿”“注射器压缩空气”“篮球充气测质量”等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纸团没湿、活塞能推动、质量增加)。 2.能制作空气气泡,感受气体的流动性和占据空间的特点。态度责任: 1.激发对“看不见的气体”的探究兴趣,体会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严谨性。 2.了解压缩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特征:没有确定形状、占据空间、体积可压缩、有确定质量。难点:理解“气体占据空间”(如纸团不湿实验中,空气阻挡水进入杯子)。区分“气体体积可压缩”与“固体、液体体积难压缩”的本质区别。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情境问题 师:(出示瘪气球和鼓气球)气球鼓起来是因为里面装了什么?(生:空气)空气是气体,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固体和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那气体有吗?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气体的秘密——《气体》。 (板书课题) 师:气体藏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的空气、气球里的气。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找答案!课 程 学 习 探究实践 活动一:眼前就气体的特征 任务一: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 1.实验1:矿泉水瓶里的气体 师:(出示半瓶水的矿泉水瓶)瓶内水面上方是空气(气体)。 改变瓶子的摆放方式(直立、倾斜、平放),观察气体的形状变了吗? 生观察:“气体的形状跟着瓶子变!直立时是柱形,倾斜时是斜的!” 2.实验2:气球里的气体 师:用绳子捆扎气球口,里面的气体形状是气球的形状。拆开绳子,让气体跑出,气体的形状还固定吗?(生操作:气体散开,形状消失) 师小结: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会随容器形状变化,甚至能扩散到空气中。(板书:无确定形状) 任务二:气体占据空间吗? 1.实验1:纸团不湿的秘密 师:(出示纸团、杯子、水槽)把纸团塞在杯子底部压实,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水没过杯子),猜纸团会湿吗?(生猜测:会湿/不会湿) 生操作:提出杯子,纸团没湿! 师追问:如果将杯子倾斜,再拿出纸团呢?(生操作:倾斜后有气泡冒出,纸团变湿) 师引导:为什么直立时纸团不湿?(杯子里的空气占据空间,挡住了水)倾斜时空气跑出去,水就进去了。 2.实验2:漏斗倒水实验 师:用带漏斗的橡胶塞塞紧广口瓶,向漏斗倒水,水能流进瓶里吗?(生操作:水停在漏斗里,流不进) 师:怎样让水流进去?(生尝试:拔开橡胶塞,让空气跑出,水顺利流入) 小结:气体和固体、液体一样,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 任务三:气体有确定的体积吗? 师:(出示注射器,堵住出口)按压活塞,注射器内的空间会变吗?空气的体积呢?(生操作:活塞能被压下去,空间变小)松开活塞,又有什么变化?(活塞弹回,空间变大) 生描述感受:“按压时有点费力,像在挤空气;松开后活塞自己弹回来!” 师小结:气体的体积可以被压缩或膨胀,没有确定的体积。(板书:体积可压缩,无确定体积) 任务四:气体有确定的质量吗? 师:给篮球充气,第一次充到刚好鼓起来,称质量;再多次充气,每次称质量,会发现什么? (生操作:记录数据,发现充气次数越多,篮球质量越大) 生结论:“空气有质量!充的气越多,质量越大!” 师小结:气体虽然看不见,但有确定的质量。 (板书:有确定的质量)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压缩空气的应用。 1. 足球/篮球 师:(出示瘪足球和充气球)为什么足球要充气后才能踢? 生:充气后足球变硬,能弹起来! 师:没错!通过打气将空气压缩进足球,压缩空气产生弹力,让足球有弹性、不易变形。 2. 喷水壶 师:(演示喷水壶喷水)喷水壶为什么能把水喷出来? 生:捏壶身时,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把水压出去了! 师:对!压缩空气的压力推动水从喷嘴喷出,方便浇花。 3. 充气床垫 师:充气床垫没充气时是扁平的,充气后为什么能支撑人的重量? 生:压缩空气充满床垫,像“空气垫子”一样撑起身体! 师:压缩空气占据空间并产生压力,让床垫变得柔软又有支撑力。 更多压缩空气的应用: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压缩空气,小组讨论:你见过哪些?它们是怎么利用压缩空气的? 1.轮胎(自行车、汽车) 生:轮胎里充了压缩空气,让轮胎鼓起来,骑车、开车更平稳! 师:压缩空气减少颠簸,还能支撑车辆重量,保护轮胎。 2.打气筒 生: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就是把空气压缩后打进气球! 师:打气筒通过活塞压缩空气,将空气“压”进需要充气的物体中。 3.气垫船 师:(出示图片)气垫船底部有压缩空气形成的“气垫”,能让船离开水面行驶,减少阻力。 4.气动工具(如钉枪) 师:建筑工人用的钉枪,通过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推动钉子,省力又高效。 5.玩具水枪 生:玩具水枪抽水后,压缩空气把水“推”出去,能射得更远! 活动三、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出示对比表)我们来总结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 特征 固体 液体 气体 形状 确定 随容器变化 随容器变化 体积 确定,难压缩 确定,难压缩 可压缩,无确定体积 占据空间 是 是 是 质量 有 有 有 流动性 不能流动 能流动 能流动 生讨论:“气体和液体都能流动,但气体体积能压缩,液体不能!”“三者都有质量、占据空间!” (四)拓展迁移: 了解“空气炮”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空气炮”。 我们知道压缩空气有力量(如轮胎充气、喷水壶喷水),课后你们可以来制作一种“空气炮”——不用火药,用空气当“炮弹”!它能“打”倒远处的纸靶,想试试吗?课堂 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占据空间,体积可压缩,有确定的质量。它和固体、液体共同构成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以后遇到看不见的物质,也可以用实验探究它的特征哦!板书设计 气体 特征: 1. 无确定的形状(随容器变化) 2. 占据空间(如纸团不湿实验) 3. 体积可压缩(无确定体积) 4. 有确定的质量(充气越多,质量越大) 固、液、气对比: 相同:都占据空间、有质量 不同:形状、体积、流动性教学反思 (一)亮点 1.以“看不见的气体”为线索,通过多个直观实验(纸团不湿、注射器压缩)让学生“看见”气体的特征,突破“抽象”难点。 2.对比固、液、气特征时用表格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理解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二)不足 1.“气体有质量”实验中,篮球充气后质量变化可能不明显(需精密电子秤),可改用气球充气前后对比(更轻便,变化更易观察)。 2.部分学生对“占据空间”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可增加“用针筒向水下推空气,观察气泡”的实验,直观看到气体占据空间。 (三)改进 1.实验前用微课演示操作要点(如纸团压实、注射器堵住出口),减少操作失误。 2.布置“家庭实验”:用塑料瓶和气球制作“空气动力小车”,感受压缩气体的力量,延伸课堂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