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我的白鸽》知识拓展+课文全解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拓展】课文原题为《告别白鸽》,为《俯仰关中》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全书共分为人情与景物、关中记忆、行走见闻、人生与写作四个部分。其中《我的白鸽》为第一辑人情与景物中的第一篇。陈忠实先生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叙述风格以质朴、客观见长,习惯将主观的思想倾向蕴含在对人物情节朴素、客观的刻画中。本文除了有着对关中乡土文化的执着坚守,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更有对白鸽的珍视。然而命运无常,一只小白鸽被鹰鹞虐杀。仅存的一只悲伤孤寂,我却安抚无效。失去最爱而心痛,就像失去了生命的重要部分一样令人痛彻心扉。日月更替,总会有所改变。孤独的小白鸽终于肯跳到我的肩头,点燃新的希望。而我对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无论多么悲壮惨烈,凄清孤独,都需要拿出勇气,释怀过往,开始崭新的生活。本文展现了他柔情婉约的一面。在自己写作的寂寞岁月里,两只白鸽活跃了白鹿原下老宅的盎然生机,鸽子“捕食的温情和欢乐的声浪,会使人的心绪归于清澈和平静”,使得陈忠实享受生命的静谧并得到理智的清醒。当白鸽遭到鹞鹰袭击的时候,陈忠实表现出一种割肉饲鹰般的慈悲情怀来,“盼它伤愈,盼它重新发出羽毛的白色。然而,它死了。”在和白鸽的相处中,陈忠实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对弱小者的体谅和同情,表现出了一个作家的敏感和怜爱。作者简介陈忠实(1942 年 8 月 3 日 - 2016 年 4 月 29 日),原名沈忱,乳名运,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1979 年凭借《信任》获得中国作协 1979 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创作于 1988 年,1993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8 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除《白鹿原》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等。【学习新知】课文解析我的白鸽陈忠实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zā)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养着一只大奶羊,早晨起来挤下羊奶煮熟和孙子喝了,孙子去上学,他则牵着羊到坡地里去放牧,挺诱人的一种惬意(qiè yì 形容心情感到愉快畅快)的神色;说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我禁不住问:“有白色的没有?纯白的?”【老舅讲述自己的故事,引起我对白鸽的兴趣。鸽子在过去是传递信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因此就承载了人们很多的愿望,而白鸽又是和平和友谊的象征,故白鸽成了“我”心中的最爱。】老舅当即明白我的话意,不无遗憾地说:“有倒是有……只有一对。”随之又转换成愉悦的口吻,“白鸽马上就要下蛋了,到时候我把小白鸽给你捉来,就不怕它飞跑了。”老舅大约看出我的失望,继续解释说:“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原上原下几里路(原:平坦而广阔的地面。这里指白鹿原,位于陕西蓝田。相传周平王时这里有白鹿出现,由此得名),一放开它就飞回老窝里去了。”【从言行举止中能看出老舅对白鸽也十分喜爱】我就等待着,并不焦急,从产卵到孵化再到幼鸽独立生存,差不多得两个月,急是没有用的。我那时正在远离城市的乡下故园里住着读书写作,大约七八年了,对那种纯粹的乡村情调和质朴到近乎平庸的生活,早已生出寂寞(读书写作的枯燥乏味),尤其是陷入那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以来的三年。这三年里我似乎在穿越一条漫长的历史隧道,仍然看不到出口处的亮光(创作的艰辛),一种劳动过程之中尤其是每一次劳动中止之后的寂寞围裹着我,常常难以诉述难以排解(生活的孤独)。我想到能有一对白色的鸽子,心里便生出一缕温情一方圣洁(表现了“我”对拥有白鸽的期待)。【写“我”当时的心情,“寂寞”在文中两次出现,“我”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写作,无人述说,无从排解,也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因而感到寂寞。这段补叙说明“我”想要一对白色鸽子的原因。】出乎我意料的是(喜出望外),一周没过,舅舅又来了,而且还捉来一对白鸽。面对我的欣喜和惊讶之情,老舅说:“我回去后想了,干脆让白鸽把蛋下到你这里,在这孵出的小鸽,就认你这儿为家咧。再说嘛,你一年到头闷在屋里看书呀写字呀,容易烦。我想到这一层就赶紧给你捉来了。”我看着老舅那双洞达豁朗(形容能看透人的心思)的眼睛,心不由怦然颤动起来(老舅的善解人意使我怦然心动)。我把那对白鸽接到手里时,发现老舅早已扎住了白鸽的几根羽毛。这样被细线捆扎的鸽子只能在房屋附近飞上飞下,而不会飞高飞远。老舅特别叮嘱说,一旦发现雌鸽产下蛋来,就立即解开它翅膀上被捆扎的羽毛,此时无须担心鸽子飞回老窝去,它离不开它的蛋。至于饲养技术,老舅不屑地说:“只要每天早晨给它撒一把苞谷粒儿……”【这两段既看出老舅熟悉鸽子习性,也看出他对我的关爱】第一部分(1—5段):写“我”喜欢鸽子,在期盼等待中,老舅送我一对白鸽。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五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里,砸进了两根木棍子,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这幢已无人居住的破落的老屋似乎从此获得了生气(不仅仅是破败的“老屋”,“我”也因为白鸽的到来而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传达出“我”对白鸽到来的欣喜和对白鸽的喜爱),我总是抑制不住对后墙那一对活泼泼的白鸽的关切之情,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体现了“我”抑制不住的关切之情)。起初,两只白鸽大约听到玉米粒儿落地时特异的声响,挤在纸箱四方洞口探头探脑,像是在辨别我投撒食物的举动是真诚的爱意抑或是诱饵。我于是走开,以便它们可以放心进食。【写出白鸽身处陌生环境的小心翼翼以及“我”对这对白鸽的精心侍弄和喜爱。】终于出现奇迹。(“奇迹”一词,写出作者的喜出望外之情。“奇迹”指白鸽终于对“我”放下戒备,开始信赖“我”,愿意落在“我”手臂上啄食。)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既是表明时间,也是展现心情】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落”“抢夺”“跳弹”“挤着”“抢着”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喂食时鸽子争抢啄食的情景,表现了鸽子对“我”的信赖及我与鸽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疼,然而听着玉米粒儿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落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的信赖终于到来。(“我”的耐心和真诚终于换来了白鸽的信赖和亲近。视觉、触觉、听觉齐上阵,绘形绘声,十分生动)第二部分第一层(6—7段):写在“我”的精心照料了,终于获得鸽子的信赖。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飞落到我手臂上啄食玉米粒儿的鸽子仅有一只,我随之发现,另外一只静静地卧在纸箱里产卵了。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漫溢开来(有了新的期待)。遵照老舅的经验之说,我当即剪除了捆扎鸽子羽毛的绳索。白鸽自由了,那只雌鸽继续钻进纸箱去孵蛋,而那只雄鸽,扑啦啦扑向天空去了。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表达了作者期待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时的惊喜、满足之情)。我站在后院里,先是发现了两只破碎的蛋壳,随之就听到从纸箱里传下来的细嫩的新生命的啼叫声。那声音细弱而又嫩气,如同初生婴儿无意识的本能的啼叫,又是那样令人动心动情(体现新生命诞生的欣喜)。我几乎同时发现,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由“轮番”“飞进飞出”“欢闹起来”等词语,可见两只白鸽对幼鸽的精心哺育。从视觉和听觉写来,生动体现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我便在写作的间隙里来到后院。写得拗手(ào 不顺手)时到后院,那哺食的温情和欢乐的声浪会使人的心绪归于清澈和平静,然后重新回到摊着书稿的桌前;写得太顺时我也有意强迫自己停下笔来,到后院里瞅着飞来又飞去的两只忙碌的白鸽,聆听那纸箱里日渐一日愈加喧腾的争夺食物的欢闹,于是我的情绪由亢奋渐渐归于冷静和清醒,自觉调整到最佳写作心态。【欢闹的白鸽,成了作者写作生活的良友,无形中影响着作者的心緒。这是“我”与鸽子的神交】第二部分第二层(8—10段):写幼鸽出生,欢闹的一家无形中影响着“我”的心绪。这一天,我再也按捺(nà)不住神秘的纸箱里小生命的诱惑,端来了木梯,自然是趁着两只白鸽外出采食的间隙。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huì 鸟兽的嘴)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它俩紧紧依偎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母亲或父亲归来哺食。我第一次看到初生形态的鸽子,那丑陋的形态反而使我更急切地期盼蜕变(tuì biàn 本指蝉蜕壳变。后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和成长。【先写其丑。细致描绘初生的小鸽丑陋的形态,与后文小白鸽长成后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我便增加了对白鸽喂食的次数,由每天早晨的一次到早、午、晚三次。我想到白鸽每天从早到晚外出捕捉虫子,不仅活动量大大增加,自身的消耗也自然大大增加,而且把采来的最好的吃食都喂给幼鸽了(增加投喂的次数,更加关爱)。说来挺怪的,我按自己每天三餐的时间给鸽子撒上三次玉米粒儿,然后坐在书桌前与我正在交缠着的作品里的人物对话,心里竟有一种尤为沉静的感觉,白鸽哺育幼鸽的动人的情景,有形无形地渗透到我对作品人物的气性的把握和描述着的文字之中(看到白鸽育儿的情景,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创作)。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我在往地上撒下一把玉米粒儿的时候,两只白鸽先后飞下来,它们显然都瘦了,毛色也有点儿灰脏有点儿邋遢。(老白鸽的消瘦、邋遢与幼鸽的漂亮形成对比,突出老白鸽为养育后代付出了很多,暗含对它们的赞美之情)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以惊异稚气的眼睛瞅着正在地上啄食的父亲和母亲。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幼鸽终于长成了,所有可能发生意外或不测的担心顿然化解了。【再写其美,与上文写其丑形成对比,写出生命成长带来的奇迹。】第二部分第三层(11—14段):写幼鸽的成长以及老鸽育儿的辛劳。那是一个下午,我准备到河边上去散步,临走之前给白鸽撒一把玉米粒儿,算是晚餐。打开后门,眼前一亮,后院的土围墙的墙头上,落栖着四只白色的鸽子,竟然给我一种白花花一大堆的错觉。两只老白鸽看见我就飞过来了,落在我的肩头,跳到手臂上抢啄玉米。我把玉米撒在地上,抖掉老白鸽,好专注欣赏墙头上那两只幼鸽。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瞅瞅我又瞅瞅在地上啄食的老白鸽,胆怯的眼光如此显明,我不禁笑了。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鸽的纯洁、本真之美,表现了对幼鸽由衷的喜爱之情)。是的,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刚刚绽开的荷花,含珠带露的梨花,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俏妹子……最美好最纯净最圣洁的比喻仍然不过是比喻,仍然不及幼鸽自身的本真之美。这种美如此生动,直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是的,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进一步写其美。幼鸽的“本真之美”让作者感到无法形容,使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卑之感,不敢逼视,感到畏怯;体现出作者对小白鸽本真之美的极度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命的敬畏和追求。】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这幢由家族的创业者修盖的房屋,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更替而终于墙颓瓦朽了,四只白色的鸽子给这幢风烛残年的老房子平添了生机和灵气,以至幻化出家族兴旺时期的遥远的生气。【白鸽不仅改变了“我”,也使破败老屋有了生机和灵气,这便是生命的力量。呼应前文】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两只老白鸽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两只白鸽耐心鼓励幼鸽飞翔以及幼鸽从胆怯到勇敢地跟着父母起飞的场景】。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为了看到白鸽飞翔的样子,我不断登高)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穗扬花的麦田。(采用飞翔的鸽子俯视的视角,景物显得生机勃勃)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指西安事变)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作者采用景物衬托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两代白鸽在“我”的家乡自由翱翔的美好情景,语言优美有张力,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直抒胸臆,感情丰富。这里的“白鸽”既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又指像白鸽一样迷人、令“我”陶醉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景象的陶醉,对自己养的小白鸽能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第二部分第四层(15-20段):写白鸽的飞翔以及“我”的欣赏与赞美。第二部分(6—20段):写白鸽陪伴“我”写作,丰富了“我”的生活,带给“我”宝贵的生命体验。概括总结本文记叙了老舅送“我”一对白鸽。“我”喂养它们的同时,“我”的情绪也变得冷静和清醒,后来这对白鸽生养了一对幼白鸽,在“我”的鼓励下,它们一起飞翔在白鹿原上空,作者在质朴的叙述中表达了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对关中乡土文化的执著坚守和对两代白鸽的喜爱,对生命的欣赏和赞美。思维导图【阅读链接】以下内容摘自原文,课文删减后的部分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中总是有两对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起来晚了,我猛然发现,屋脊上只有一双幼鸽。那对老白鸽呢?我不由得瞅瞅天空,不见踪迹。我想,它们大约是捕虫采食去了。直到乡村的早饭时间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心里便有些惶恐不安。就在这当儿,老舅来了。“白鸽回老家了,天刚明时。”我大为惊讶。昨天傍晚,老白鸽领着儿女初试翅膀飞上蓝天,今日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也就是说,它们来我家生产孵蛋哺育幼鸽的两个多月里,始终没有忘记故巢,或者说两个多月孵化哺育幼鸽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回归。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我舒了口气:“回去了就好,我还担心它们被鹰鹞抓去了呢!”留下来的这两只白鸽的籍贯和出生地与我完全一致,我的家园也是它们的家园。它们更亲昵甚至更随意地落到我的肩头、手臂,不单是为着抢啄玉米粒儿。我扬手发出手势,它们便心领神会地从屋脊上起飞,在村庄、河川和原坡的上空,做出种种酣畅淋漓的飞行姿态。这时,山岭、河川、村舍和古原似乎都跳起舞来。我一次又一次抑制不住地发出慨叹:这才是属于我的白鸽!直至惨烈的那一瞬。至今,我依然感到手中的笔都在颤抖。那是秋天的一个夕阳灿烂的傍晚,河川和原坡被果实累累的玉米、棉花、谷子和各种豆类覆盖着,人们也被即将到来的丰盈的收获鼓舞着,村巷和田野里泛溢着愉快喜悦的声浪。我的白鸽从河川上空飞过来,在接近西边邻村的大树时,转过一个大弯儿,就贴着古原的北坡绕向东来。当我忘情地沉溺于这最轻松、最惬意的一刻时,一只黑色的幽灵不知从原坡的哪个角落斜冲过来,扑向白鸽。白鸽惊慌失措地扇动翅膀重新疾飞,然而晚了,那只飞在前头的白鸽被黑色幽灵俘掠而去。我眼睁睁地瞅着头顶天空所骤然爆发的这一场弱肉强食,侵略者和被屠杀者的搏杀,只觉眼前一片黑暗。侵略者是鹞子,这是家乡人对它的称谓,那是一种形体不大却十分凶残暴戾的鸟。老屋屋脊上现在只有一只形单影孤的白鸽。它有时原地转圈,发出急切的连续不断的“咕咕”声,有时飞起来又落下去,刚落下又飞起来,似乎是惊恐不安。无论我怎样抛撒玉米粒儿,它都不屑一顾,更不像往昔那样落到我肩上。过了好些日子,白鸽终于跳落到我肩头。我的心竟然一热,立即想到它终于接受那痛苦的现实而归于平静了。我把它握在手里,光滑洁白的羽毛使人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这一刻,我决定把它送给邻家一位同样喜欢鸽子的贤。他养着一大群杂色信鸽,却没有白鸽,让我的白鸽和他那一群鸽子结伴,可能更有利于白鸽生存——我实在不忍心看见它在屋脊上的那种孤单。它比较快地与那一群杂色鸽子合群了。有一天,贤告诉我,白鸽产蛋了;过了好多天,贤又告诉我,它孵出了两只白底黑斑的幼鸽。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贤告诉我,白鸽丢失了。我立即想到它可能也被鹞子抓去了。又过了一些日子,内心的波澜已经平静,老屋也早已复归沉寂,对我不再有任何诱惑。我在写作的间隙,到前院浇花除草,后院不再去了。这天,我在书桌前继续书写文字,突然窗外传来“咕咕咕”的叫声,我摔下笔,直奔后院。在那根久置未用的木头上,卧着一只白鸽,我的白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