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的社会化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人的社会化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上道法第2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第1课时 人的社会化(必背知识+考向分析+过关训练+解析)
必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社会化的含义和必要支持 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必要支持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知识点2:社会化的过程及表现 (1)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不是一蹴而就的) 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今天,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社会化的表现 学习生活技能①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吃饭、说话、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②上学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③随着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内容不断丰富,我们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能够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学习行为规范 (人不学,不知义)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情境中——我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从而胜任多种社会角色(人的社会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
考向分析
【考向】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营养基”,社会是个人健康成长的课堂。本考向经常以漫画、人物对话、成功人物的成长历程、生活情境等为素材进行考查,通过考查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化的过程,认识社会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典型设问: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社会大课堂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个人借助哪些力量可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过关训练
1.通过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同伴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说明( )
A.父母、老师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B.只要进入社会,我们就能健康成长
C.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2.“人生来是一张白纸,社会课堂将其填满色彩。”这告诉我们( )
A.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B.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C.社会化是指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人的过程
D.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都绚丽多彩
3.“人不学,不知义。”这里的“义”,包括( )
①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②是非善恶,礼义廉耻
③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
④促进自我发展,完善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乘客有序排队、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流程安检、志愿者悉心解答问题……”这是发生在青岛地铁站的情景。此情景启示我们( )
A.在社会中成长,应增强生活技能
B.应扮演好并胜任自己的社会角色
C.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服务
D.应学会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
5.从出生到死亡,人们始终处于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则、文化、行为模式等社会要素的过程中。这句话体现了( )
①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
②我们能够适应各种角色
③要不断学习,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家庭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培养孩子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材料一 以下是父母和老师为帮助孩子认知并胜任角色,形成正确的社交行为和社会责任感总结的“人生成长课堂近期规划”。
成长规划一 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孩子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包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等
成长规划二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和睦邻里;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1)结合社会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观点。(6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一系列措施,促进青年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2)请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说明青年能够“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理由。(两点即可,4分)
7.下面是楚楚同学在学习“人的社会化”时设计的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导图说明( )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婴儿时,咿呀学语,蹒跚萦绕于至亲膝下;幼儿时,开始与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会自己穿衣、吃饭等;小学时,像学飞的雏鹰,跟着老师学习本领、增长能力;现在,能独自到书店购书,去博物馆参观,参与志愿服务……这说明( )
①在父母、老师等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生活技能
②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③随着能力的增强,我们能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④复杂的社会关系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宅童”指的是喜欢宅在家里,不喜欢外出活动的青少年。这种“宅”的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给青少年的警示有(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③青少年要不断关心和融入社会
④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材料一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爱因斯坦
(1)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看,材料一中的名言体现了哪些道理 (6分)
材料二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从出生起,就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持续不断的学习,接受知识技能,从而使自己慢慢融入社会大家庭,适应社会环境,这个过程也就是每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3)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获得哪些成长 (6分)
题目解析
1.A本题考查人的社会化。题干材料说明父母、老师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A项符合题意;“只要……就能……”说法绝对,故B错误;题干强调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等的必要支持,而非社会关系的形成,C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本题考查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课堂将人生这张白纸填满色彩,体现了在社会中我们获得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A说法正确。B体现的是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题意不符。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C说法错误。D说法绝对,应排除。故选A。
3.A本题考查社会化的表现。“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道理。这里的“义”包括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法律规范等。①②均属于“义”的内容范畴。③④属于知“义”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需要分清内容与影响,避免错选。故选A。
4.B本题考查社会化的表现。材料说明乘客、工作人员、志愿者各尽其责,扮演好并胜任自己的社会角色,B项符合题意;题干未强调“生活技能”“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
5.C本题考查社会化的过程和表现。题干中“从出生到死亡,人们始终处于不断学习和适应……”的描述,体现了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要不断学习,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能够适应各种角色”说法绝对,②排除。材料未体现家庭的作用,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6.答案(1)①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扮演社会角色。(6分,每点3分)
(2)①青年的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青年群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②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推进,青年发展权益得到更好维护;等等。(4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社会化的相关知识。
第(1)问,材料中父母、老师的规划,体现了“父母的抚育、老师的教诲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等知识;具体的成长规划,体现了学习生活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扮演社会角色等知识。
第(2)问属于开放类题目,可结合我国教育、经济、法治等方面的发展阐述理由。
7.C本题综合考查人的社会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康人格”等,体现了在社会的影响下,我们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说明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反映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③④符合题意。思维导图没有直接体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①不符合题意。思维导图重点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而非个人对社会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本题考查社会化的过程及表现。材料主要体现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故选B。
9.A本题考查人的社会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知识。“宅”的生活方式,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警示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要不断关心和融入社会,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与材料无关,应排除;④错误,个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故选A。
10.答案(1)①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②父母、老师、同伴和社会等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③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服务社会;等等。(6分,每点2分)
(2)①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分)
②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2分)
(3)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扮演社会角色。③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6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理解的能力、同时考查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
第(1)问,“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体现了他人、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和帮助;“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启示我们要回报他人、服务社会;等等。
第(2)问,材料二说明了我们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化的过程和表现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